影片《幫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這部電影針對社會上廣受爭議的民權問題展開,講述了在美國的一個小鎮當中,生活在這裡的黑人和白人被不公正的對待,在小鎮上還殘留著以往「黑人奴隸制」的遺風。儘管黑人奴隸制已經被廢除了許多年,但是那種對於黑人的歧視還是長久的殘留在人們的心目當中。
在這個閉塞的小鎮當中,黑人幾乎沒有生活來源和保障,很多黑人婦女在白人家庭當中承擔起做女傭的工作,然而這份工作並沒有想像當中的那樣簡單。很多白人家庭打心底裡歧視黑人婦女,將最髒最累的家務活交給黑人婦女。然而真正讓黑擁感到寒心的,其實是白人僱主對於自己的不信任以及發至內心的歧視。
影片當中的斯基特是一個在高等學府接受過上層教育的懷有先進思想的女青年,斯基特的夢想是能夠成為一名家喻戶曉,年少有為的青年女作家。他對於寫作有著極大的興趣,並且常常孜孜不倦的在眾人背後默默進行著自己的寫作事業。當斯基特結束了自己的學業生涯之後,善良美好的斯基特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家鄉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斯基特再次感受到了家鄉的人民對於黑傭的嫌棄以及歧視,斯基特想要儘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一種現狀。
但是她在嘗試的過程當中逐漸意識到,小鎮居民的觀念根深蒂固,僅僅依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難以消除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的。於是斯基特萌生了一個不尋常的念頭,就是運用自己手中的筆將小鎮上的黑人居民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淋漓盡致的在紙張上表現出來。他準備將小鎮上黑人居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然後出版發行,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以及反思。斯基特的計劃就這樣在小鎮上展開了。
為了給自己的書提供相應的素材,斯基特決定深入到小鎮當中的每一個黑擁生活和工作著的家庭當中,進行實際的走訪以及調查。電影的劇情就圍繞著斯基特的走訪一步步展開,影片當中有一個片段令我非常感動,在一個白人家庭當中有一件東西消失不見了,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家庭當中所有白人成員都開始不約而同的懷疑是家中的黑傭偷了這件東西。於是黑傭親自辭去了自己的工作,遠離了原本那個令自己感到傷心苦悶的白人家庭。
當黑擁準備離開的時候,一直有這位善良的黑傭照看的一位白人家庭當中的小女孩,對這位名叫艾比的黑擁戀戀不捨,兩人在做最後的離別的那一個鏡頭,令我不受控制的留下了淚水。影片當中的小女孩是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孩童,他們始終依靠著最純粹,最公正無私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這個世界,去看待問題。小孩子不懂是非善惡,但是他們卻明白的知道哪些人是真正的對他們好,哪些人是發至內心的關愛與疼惜他們。所以在艾比即將離開的時候,小女孩哭了,因為她不想這個一直陪伴自己的艾比離開自己。在小女孩的心目當中,艾比已經成為了自己家庭當中的不可分離的一份子。
儘管艾比對於小女孩也有很深的感情,艾比將小女孩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看待,甚至比對自己的親生孩子還有良苦用心。艾比在小女孩身上投入和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她並不想離開小女孩。然而同時她也清楚的明白,即便小女孩非常依賴和喜愛自己,但是這個家庭當中的每一個大人都深深得歧視自己,艾比無法忍受這種歧視。在艾比離開僱主的家,回到自己家的過程當中,影片採用艾比的內心獨白的方式,將艾比此時此刻內心矛盾複雜的心情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終於有一天,那個白人家庭又在自己的家中發現了原本遺失掉的東西。在那一刻,他們都明白自己錯怪了善良的黑人女僕。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深刻,這種來自社會上的歧視,即便在我們當下的社會當中的某個方面也依然存在著。這種歧視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它更是一種來自群體的反應。
在影片的最後,黑擁終於獲得了一部分小鎮居民的尊重。這部電影在國際上斬獲了眾多的獎項,廣受各界的好評。我認為該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這部電影發現了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被人們忽略的一個角度,針對種族歧視問題拍出了自己的風格和態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要想消除種族歧視,仍需要付出世世代代堅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