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層的人性之旅

2020-12-13 WOW星星

導讀:種族主義歧視看似很遙遠,但看完影片後還是有挺深的感觸。影片中,階層、膚色、性格天壤之別的兩個人,通過完成一段旅程而成為了一生朋友。這段旅程何嘗不是一段跨越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層的人性之旅,也是和解與救贖之旅啊!

電影《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背景設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爵士鋼琴家唐的司機,一同驅車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進行巡演過程中發生的系列故事。

而片名《綠皮書》則是源於給託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的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出了旅途中美國不同地方可以接納黑人的餐廳和旅店,因為那個時代的美國很多旅館和餐廳都只接納白人。

該影片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先後斬獲最佳影片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等多項獎項。豆瓣評分8.9分。

毫無疑問,《綠皮書》表達了對種族歧視等不平等現象的諷刺,以及對消除種族隔閡、實現平等權利的期望。但與以往的美國商業大片不同,影片更是一部藝術氣息濃厚的佳作,通過人物、劇情的設置以及氣氛的渲染,刻意消減了種族話題的嚴肅性和尖銳性,妥協式地營造了輕鬆幽默的氛圍。

1.兩個類型的「角色」

在角色設置上,影片打破了以往多數電影人物角色的刻板印象,顛倒了傳統電影人物的角色設定,而影片的戲劇性、故事性也正是通過角色反轉呈現出來。有兩組關鍵詞可以進行了解。

①「黑人」與「上流社會」。

影片的主角之一唐是擁有黑皮膚的「白人」。他雖然是黑人,但卻是精緻優雅的著名音樂家,從小就接受了古典音樂薰陶,並且是高學歷,擁有多個博士學位;資產雄厚,居住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閣樓上,住所內布置富麗堂皇並且有管家照顧日常起居。此外,他用詞十分優雅,儀態大方。

②「白人」與「中下階層」。

影片的另一位主角託尼是白皮膚的「黑人」。託尼雖然是白人,但身份卑微。出身於紐約布朗克斯的底層社區,義大利裔移民,也是被正統的白人所歧視的對象。工作方面,在夜總會做保鏢工作,因夜總會關門裝修所以亟需一份工作;熟悉主流的黑人音樂。在修養方面,說話粗略、行為粗鄙,並且有明顯或者潛在的種族主義歧視。

黑人是上流社會人物,白人卻成為中下階層。影片的多處情節衝突因兩位主角的身份差異而引起,其實主要就是不同價值觀念和處事風格間的衝突。

對於託尼來說,儘管他地位低下,但卻享受到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儘管身份不如唐,但來自於白人的優越感依然使他在言行上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歧視。

而對於唐來說,雖然擁有除膚色外的上流社會的白人所擁有的一切,但他依然是孤獨,不能完全融入社會。而唐的孤獨也正是接下來需要探討的話題。

2.三個層面的「孤獨」

可以說,「孤獨」一詞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之一。作為黑人血統的唐,雖然活的很精緻,但卻也很卑微。唐是當時的「異類」,他的優越與當時的黑人相差太大,使得他很難融入到黑人生活圈;而他雖然擁有上層社會的一切,但卻是黑人,白人僅是把他作為上流社會的「裝飾」。

而唐的孤獨體現在三個層面。

①第一個層面,外界的歧視。

儘管唐在上流社會擁有著某些看似閃光的時刻,如受邀到白宮演出過、憑藉著一流水平受上流社會追捧、上流社會白人不惜花重金請他演奏,但他卻不曾真正被白人社會所接納。例如,在受邀在某白人家裡演出時不被允許使用室內的衛生間,只能用院子裡看似破舊的衛生間;受邀在餐廳演出時,休息室只能是一間狹窄的儲藏室,並且不被允許在餐廳內用餐;因違反了「日落鎮」的黑人不能夜間出行的規定,被強行關進監獄等等。因此,儘管唐擁有博士的身份、一流的水平,仍要因為膚色和種族的問題受到人社會的歧視,但他卻依然要保持優雅與得體。同樣,對同族黑人來說,唐已經與他們的社會截然分開。如,當唐的車壞在路上時,正在勞作的黑人們看著與自己命運截然不同的唐,眼神中透露出不解與羨慕。農場邊上的柵欄似乎已將他與普通黑人世界隔開來。

②第二個層面,自我的設限

在影片中,不管何時,唐都將精緻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言談舉止方面對自我的高標準要求。在面對來自白人的歧視時,依然笑臉相迎,衣著方面永遠高貴得體,嚴格用上層社會的標準要要求自己。再比如說,他從來不吃炸雞,對託尼用手就吃炸雞感到無法理解。準確的來說,唐即使是黑人血統,確有著上層社會白人的精神。他無法理解別人,反之別人也難理解他。這是一份高貴華麗的孤獨。

③第三個層面,認知的迷茫。

某種意義上來說,唐是當時的「異類」,對黑人群體來說,他的言談舉止以及教育職業與同時代的黑人相差太大,因太過優秀而被排斥。對白人來說,他雖然有著上流白人社會的精神卻始終有著黑人的血統,因此無法被上流社會乃至白人社會所接納。於是,他將自己陷入了「不黑不白」的境地,即使已經有了極高的成就,卻依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唐也很明白:「我既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像個男人。」

3.兩類層級的「和解」

影片中,一黑一白的兩個主人公,形成了一場對手戲,完成了一段很奇異的旅程,兩個人從相互矛盾到被迫聯繫,到最終打破了偏見、完成了和解。影片通過故事情節的設置,將兩種層面的和解展現在我們面前。

①跨種族的和解。

跨種族的友誼可以說是本部影片的明線和主題。兩位主人公南部巡演之路,既是呈現當時美國種族歧視的敘事過程,也是黑人僱主和白人司機之間超越種族偏見建立跨種族友誼的過程。影片中,唐在在酒吧被白人圍攻、因同性戀行為被捕等危機中,託尼屢次替他解圍。同時,唐也逐漸放下上流社會的矜持與對託尼言談舉止的不滿,教託尼給妻子寫信。而且,在聖誕節前夜返途中,為使過度勞累的託尼能按時到家,主動開車。影片最後,唐在去託尼家過節,託尼熱情擁抱了唐,而託尼的家人由一臉震驚到最後也接納了唐。這段旅程,使得種族歧視嚴重時期的黑人和白人,獲得了相互接觸、理解的可能,最終兩人收穫了難得的跨種族友誼,這何嘗不是一種跨種族的和解。

②種族內的和解。

種族內的和解在影片中表現的是一條隱形的、被容易忽視的線索。影片中,唐被描述為與自己的族群聯繫較少。在旅途的前半段,作為上流社會的唐與社會底層的黑人勞工的對視便是最好的註解。與旅途的前半段相呼應,影片最後唐因抵抗餐廳不允許黑人用餐的規定,放棄演出並來到了一家黑人俱樂部,放下只施坦威鋼琴的「癖好」,在用俱樂部的鋼琴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水平後,又與黑人兄弟一起合作了音樂。表演結束後,唐笑得那麼開心、真誠和放鬆,並說以後每月要給黑人兄弟們來場免費的演出。而這事實上是黑人種族內部不同階層之間達成的某種程度上的身份和解。通過音樂,唐獲得了黑人同胞的認可,而唐也更大程度上接受了他的黑人身份,融入了黑人群體。唐找到了自己身份歸屬,不再是那遠離自己的「根」的黑人精英。

4.最終的「救贖」

其實,影片的最終的主旨是主人公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對彼此精神世界的相互救贖。影片中,南巡演出旅途所發生的系列事件讓託尼和唐的關係不斷升華,也是一次次的自我發現與認知。

託尼被唐的言談舉止與生活習慣所影響,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不再只是付諸暴力,而是學會冷靜思考;慢慢開始有了浪漫情調,給妻子寫的信從流水帳慢慢變得有情調。託尼在唐的影響下戾氣下降很多,懂得慢慢的去生活,而不只是沉溺於散漫的底層社會中。

而唐最大的改變是在受到歧視時,並不在一味的退讓,也學會了反抗。最後,他聽從自己的內心,抵抗住了對他不尊重餐廳的演出,也放低了自己的姿態,主動融入到黑人俱樂部並與黑人兄弟完成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他也逐漸開始慢慢的注意和體會自己活著的意義。影片最後,當唐來到託尼家做客時,他們以及託尼的家人已經漸漸消除了種族的歧視。

5.結語

列維-史特勞斯在《憂鬱的熱帶》寫道:有些屬於過去的小細節,現在卻突聳如山峰,而我自己生命裡整層整層的過去卻消逝無跡。一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件,發生於不同的地方,來源於不同的時期,都互相接觸交錯,突然結晶成某種紀念物。

無論如何,《綠皮書》都是一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及深思的影片。

影片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不同階層、種族的人們的生活縮影。兩人從最開始的矛盾牴觸,到被迫站到一起的慢慢調和,再到最後的相互幫助與惺惺相惜,這不僅僅一趟拋開歧視的完美旅途,更是兩個孤獨的人從彼此身上看到和了解另一個世界,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在影片中,我們或多或少的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人的本性是多變的,但最終是善良的,把傲慢和偏見放在一邊。

自由的生存,溫暖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溫和的相處,我想應該就是這部影片最想告訴我們的。

------------------- END ----------------

文/小星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對本文喜歡,歡迎關注@WOW星星。小星會持續輸出高質量、原創文章,解讀娛樂領域最新的熱點。

相關焦點

  • 電影《綠皮書》中,一黑一白,大相逕庭的兩個人
    沿著種族歧視愈來愈嚴重的路徑縱深巡演,當然不是為了製造矛盾。有時候矛盾往往來源我們根深蒂固的想當然,這與性格、原生家庭、教育背景以及社會等等,最終決定是所屬階層,就像一場電影根本不會改變任何事情,置身事外是人之本能。
  • 《綠皮書》:故事縱然感人,種族歧視不得解決,也難得到黑人認同
    在目前這樣的黑人運動下,讓我想起了一部主題是反種族歧視的電影——《綠皮書》。託尼溫暖孤獨的雪利,種族偏見終被跨越相比之下,簡單又快樂的託尼才是那個精神世界真正富有的人,隨著二人的慢慢相處,託尼漸漸發現了僱傭自己的這個黑人身上有著鑽石般的品質。他被雪利的人格精神所感動,最後的託尼摒棄了膚色的不一致所帶來的歧視,而是學著接受和改變。
  • 美國階層切片:從未消失的「綠皮書」
    作為美國意識形態載體的美國電影工業,也不斷構築著一個自由平等的「假想神話」。2018年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便是這一命題下的產物。《綠皮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對於種族問題的修補。電影主要講述了黑人鋼琴家唐和白人司機託尼經歷的旅途故事,兩人途中爭吵不斷,但又共同度過難關,最終消除由種族引發的偏見,同時達成白人與黑人、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和解。
  • 《綠皮書》:一段旅途、兩種膚色,不同種群追逐的是同一個夢想
    《綠皮書》是由夢工廠、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製作,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滕森、馬赫沙拉·阿里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個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雪利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期間倆人發展了一段跨越種族的友誼。
  • 《綠皮書》:黑人與白人形象的錯位,讓觀眾看到了人性最初的溫情
    斬獲2019年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綠皮書》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義裔美國白人託尼被美國著名黑人鋼琴家唐納德僱傭為巡演途中的司機兼保鏢,在旅途中發展出一段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工作上的一種刻板印象模式圖《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時代——20世紀60年代——正是美國種族主義盛行,膚色仍然等同於原罪的時期。
  • 《綠皮書》:種族歧視與自我歧視
    列賓筆下的那些縴夫,從時代背景上說已經解除了農奴身份,然而他們依舊過著苦難的生活,而在電影《綠皮書》發生的1960年代初,林肯籤署的《解放黑奴宣言》已歷百年,然而在美國南方,那些黑人依舊被束縛在無形的枷鎖裡。Tony和Doc恰是那一刻最格格不入的兩個人,Tony是個義大利裔白人,但他卻給黑人Doc開著車。
  • 綠皮書電影經典臺詞中英文對照 扎心對白勵志句子匯總
    近日,在好萊塢劇院收穫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三大獎項的電影《綠皮書》,即將在國內上映,迅速掀起了一陣觀影狂潮。據悉,影片主要講述上個世紀5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一段跨越階層、膚色的友誼,化解了當時尖銳的種族矛盾的故事。影片中,對角色人物塑造完整,細節豐富精彩,劇作和表演敲到好處,被認為是最2018年具有意義的影片。
  • 種族歧視?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高雅黑人和低俗白人的故事
    選材標新立異與通常的種族歧視電影不同,沒有局限在對歷史事件縱向的回溯或對個人事跡橫向的展示,而是指向一個人生而孤獨的至暗時刻,並通過黑人與白人、富人與窮人的身份置換讓本已僵化的主題呈現出張弛有度的戲劇感。不論何種膚色、何種性取向、何種階級,孤獨才是每個人需要畢生攻克的難題。
  • 電影《綠皮書》的暗示和啟發:騷亂之際再談黑人的身份構建與認同
    2019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講述了非裔美國鋼琴家唐·謝利在義大利裔白人司機託尼的陪同與保護下,拿著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前往種族隔離制度盛行、反對黑人呼聲較高的美國南方進行巡演的故事。在這段旅程中,種族歧視的壓迫,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使得黑人鋼琴家謝利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 有多高名字的《綠皮書》
    在我看來,這個《綠皮書》的電影並不是很突出,它的開始也是,至少對於追逐現代和當代的青年快速文化來說。有一天,我突然想去電影院看電影,翻發現《綠皮書》這部電影有很高的分數。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開玩笑地和朋友們一起買了兩張《綠皮書》電影票。但從那天起,這個電影就在我的腦海中烙上了印記的烙印。
  • 《綠皮書》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綠皮書》展開於1962年的美國,一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故事講述了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黑人鋼琴家唐要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開始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相對老套的故事背景,展現了無數次的種族問題,讓不少人心中生疑,這部電影為何斬獲奧斯卡三項大獎。
  • 除了綠皮書,這5部種族歧視電影,每一個都給了我們前行的力量!
    種族歧視問題,自從美國建國至今,就是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為了種族而鬥爭的人也一直都是大有人在。總統林肯就曾發動南北戰爭,為了就是消滅黑人奴隸制。曼德拉總理也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反對黑人奴隸制。但是在這期間也發生過很多個人英雄般的事跡。他們在為了自己的每一份權益而鬥爭。
  • 豆瓣8.9|《綠皮書》—枷鎖中人性的自我解放和救贖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位黑人鋼琴家和他僱傭的白人司機南下巡演的故事。從我的描述中,敏銳的讀者就能發現本片想反應的核心思想——黑與白,美國存留已久的種族歧視問題。而本片的名字,正是美國種族歧視最嚴重時期所產生的產物。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之前,黑人家庭想在全美順利旅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綠皮書: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成本很低,卻非常的經典
    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託尼由於夜總會關門裝修,也急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了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當他到達豪華公寓後,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在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 《綠皮書》啟示錄:關於膚色的種族歧視,何時能消失?
    與其他音樂家唯一的不同,是他的膚色——他是一位黑人音樂家。故事的時間背景設定在種族問題非常嚴重的60年代。黑人鋼琴家謝利,為了前往南方巡演,僱用白人託尼作為司機。隨著一路南下,種族歧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謝利博士的黑人身份讓他的尊嚴一次次被踐踏:電影中最常見的兩個字就是「黑鬼」。黑人在天黑之前不能停留在城市之中;黑人不能用白人高檔的的衛生間;黑人不能跟白人共用餐廳;黑人不能試穿陳列的西裝;黑人會被警察直接認定為同性戀……而這一切不公,他早已習以為常。
  • 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BGM背景音樂曲譜分享
    在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成了最大贏家,斬獲三項大獎,該影片的鋼琴曲非常經典,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綠皮書鋼琴曲名曲譜分享。  《綠皮書》最近被大眾觀眾,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該影片裡面的鋼琴曲,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 在《綠皮書》中,唐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世人的偏見
    《綠皮書》唐出生在一個受膚色文化影響深重的美國,但是唐不像其他黑人逆來順受任人宰割,唐有不容踐踏的尊嚴,他認為人生而平等,唐將自己從歷史中黑人的圈子脫離,也不被白人圈子所接納,唐是生而孤獨的演奏家《綠皮書》即使是令人哀痛的種族歧視問題,這部電影依然用著輕快,平和,詼諧幽默的拍攝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溫暖人心的真實故事,唐.雪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贏得白人對他的尊重,但他在舞臺上所收穫的掌聲並不能掩蓋在臺下所受到的歧視
  • 《綠皮書》:這樣一個中年大叔讓人不得不喜歡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綠皮書》主要講述了白人保鏢託尼被黑人爵士鋼琴家唐聘用,駕車舉辦巡迴演奏,由此產生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讓廣大受眾難忘的是電影劇情的真實不做作和人性的美好溫暖,大家在為劇情喝彩,我卻更為人物託尼喝彩。
  • 奧斯卡五項提名獎《綠皮書》:種族歧視是黑人一生都難以逾越的檻
    0101去年電影《綠皮書》問世,一經上映便囊括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男配角獎三項大獎,被一些網友譽為奧斯卡近十年最佳影片影片主要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綠皮書》大火的背後,除了具有溫暖和具有批判性的情節,更是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什麼是「綠皮書」?
  • 豆瓣高分電影《綠皮書》,不敢邁出第1步的人,永遠都是孤獨之人
    《綠皮書》劇照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在這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始終隱藏著那令人不寒而慄的黑暗。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當中,種族與種族之間的矛盾,幾乎貫徹著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