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起跑線是別人的終點,你是否還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改變未來?
謝利,是著名鋼琴藝術家;託尼,是普通待業平民。
與其他音樂家唯一的不同,是他的膚色——他是一位黑人音樂家。
故事的時間背景設定在種族問題非常嚴重的60年代。
黑人鋼琴家謝利,為了前往南方巡演,僱用白人託尼作為司機。隨著一路南下,種族歧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謝利博士的黑人身份讓他的尊嚴一次次被踐踏:
電影中最常見的兩個字就是「黑鬼」。
黑人在天黑之前不能停留在城市之中;黑人不能用白人高檔的的衛生間;黑人不能跟白人共用餐廳;黑人不能試穿陳列的西裝;黑人會被警察直接認定為同性戀……而這一切不公,他早已習以為常。
最觸動我心靈的,就是謝利的怒吼:
「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告訴我託尼,我是誰?」
就像電影所講,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成為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改變人們的心靈。)
更可悲的是,他是千千萬萬黑人中最高貴的代表,我們甚至無法想像底層黑人的悲慘命運。
還好黑人博士有一路保駕護航的白人司機,當演出時用的鋼琴不是按合同中註明的施坦威鋼琴時,託尼會為謝利據理力爭甚至於大打出手。當謝利在白人酒吧被揍的時候,哪怕以少敵多,託尼依舊會挺身而出。
兩人在旅途中遭遇種種,又彼此幫助,直到最後返回紐約。
這次南下之行,兩人不知不覺間放下最初的偏見,改變了很多,也成為了彼此的朋友。這是心靈的碰撞,更是種族歧視間的和解。
沒錯,在19世紀的美國,黑人是一直受到歧視的。直到1863年林肯頒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奴隸制才被廢除。儘管如此,黑人低下的社會地位並未從根本上消除,這是今年5月在美國街頭上演的一幕:
白人警察跪壓黑人頸部導致窒息死亡,徹底點燃美國黑人們的怒火。他們的維權路,任重而道遠。
感恩——中國「海納百川」的包容。我們56個民族是一家,我們與港澳臺同胞血濃於水,我們給予各種各樣的政策支持。祖國母親養育我們,給我們最廣博的愛。我們自然要愛她,給她最誠摯的報答。
幸運——百世修煉來的「降臨」。至少,出生在中國,跨越階層的路沒有被堵死,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儘管,公平總是相對而言。
「這個世界不公平,但這個世界真美好。這是我們更加努力的理由,而不是我們徒手不幹活的藉口。」
借涂爾幹的名句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