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啟示錄:關於膚色的種族歧視,何時能消失?

2020-12-13 二元鼎力

如果你的起跑線是別人的終點,你是否還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改變未來?

謝利,是著名鋼琴藝術家;託尼,是普通待業平民。

與其他音樂家唯一的不同,是他的膚色——他是一位黑人音樂家。

故事的時間背景設定在種族問題非常嚴重的60年代。

黑人鋼琴家謝利,為了前往南方巡演,僱用白人託尼作為司機。隨著一路南下,種族歧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謝利博士的黑人身份讓他的尊嚴一次次被踐踏:

電影中最常見的兩個字就是「黑鬼」。

黑人在天黑之前不能停留在城市之中;黑人不能用白人高檔的的衛生間;黑人不能跟白人共用餐廳;黑人不能試穿陳列的西裝;黑人會被警察直接認定為同性戀……而這一切不公,他早已習以為常。

最觸動我心靈的,就是謝利的怒吼:

「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告訴我託尼,我是誰?」

就像電影所講,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成為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改變人們的心靈。)

更可悲的是,他是千千萬萬黑人中最高貴的代表,我們甚至無法想像底層黑人的悲慘命運。

還好黑人博士有一路保駕護航的白人司機,當演出時用的鋼琴不是按合同中註明的施坦威鋼琴時,託尼會為謝利據理力爭甚至於大打出手。當謝利在白人酒吧被揍的時候,哪怕以少敵多,託尼依舊會挺身而出。

兩人在旅途中遭遇種種,又彼此幫助,直到最後返回紐約。

這次南下之行,兩人不知不覺間放下最初的偏見,改變了很多,也成為了彼此的朋友。這是心靈的碰撞,更是種族歧視間的和解。

沒錯,在19世紀的美國,黑人是一直受到歧視的。直到1863年林肯頒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奴隸制才被廢除。儘管如此,黑人低下的社會地位並未從根本上消除,這是今年5月在美國街頭上演的一幕:

白人警察跪壓黑人頸部導致窒息死亡,徹底點燃美國黑人們的怒火。他們的維權路,任重而道遠。

感恩——中國「海納百川」的包容。我們56個民族是一家,我們與港澳臺同胞血濃於水,我們給予各種各樣的政策支持。祖國母親養育我們,給我們最廣博的愛。我們自然要愛她,給她最誠摯的報答。

幸運——百世修煉來的「降臨」。至少,出生在中國,跨越階層的路沒有被堵死,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儘管,公平總是相對而言。

「這個世界不公平,但這個世界真美好。這是我們更加努力的理由,而不是我們徒手不幹活的藉口。」

借涂爾幹的名句與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電影《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層的人性之旅
    影片中,階層、膚色、性格天壤之別的兩個人,通過完成一段旅程而成為了一生朋友。這段旅程何嘗不是一段跨越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層的人性之旅,也是和解與救贖之旅啊!電影《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等主演的劇情片。
  • 以《綠皮書》為例,用弗洛伊德防禦理論,透視種族歧視的心理機制
    種族歧視的惡果,正在以勢不可擋的陣勢展開。2、《綠皮書》——黑人定製旅行保命手冊《綠皮書》就是一部深刻展示和探討種族歧視的電影。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角逐中,《綠皮書》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獎,成為當屆奧斯卡最大贏家。電影的名字為什麼叫《綠皮書》?
  • 有多高名字的《綠皮書》
    在我看來,這個《綠皮書》的電影並不是很突出,它的開始也是,至少對於追逐現代和當代的青年快速文化來說。有一天,我突然想去電影院看電影,翻發現《綠皮書》這部電影有很高的分數。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開玩笑地和朋友們一起買了兩張《綠皮書》電影票。但從那天起,這個電影就在我的腦海中烙上了印記的烙印。
  • 特評丨《綠皮書》:自我認同與種族歧視的對抗
    《綠皮書》在題材上選擇了奧斯卡偏愛的類型,內容涉及美國社會關注的話題點。儘管故事簡單,但無論是在情節處理還是人物刻畫方面,始終圍繞著種族歧視這一精神內核展開,於平淡細微處娓娓道來。影片對於人物的把握和塑造極其鮮活,電影一開頭,通過託尼在酒吧與人打架、和人比賽吃26個漢堡以及丟掉黑人用過的水杯等鏡頭,就展現出了一個習慣用拳頭說話、簡單直接又帶有種族歧視的白人形象。維果·莫滕森為這個角色增肥40斤,從《指環王》裡清瘦優雅的阿拉貢搖身一變成為《綠皮書》裡的粗俗多話的壯漢託尼·利普。
  • 《綠皮書》:一段旅途、兩種膚色,不同種群追逐的是同一個夢想
    給託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是只限白人進入,就像這樣兩人開始了一段南下之旅。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唐雪利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深感種族歧視的不公。
  • 美國種族歧視的殘酷現實,這部電影講透了
    他的不幸,像是一根導火索,徹底點燃了許多美國人心中對種族歧視的不滿。事實上,種族歧視的問題一直都存在。甚至有被歧視的黑人,直接當著觀眾的面,殺害了白人女主播和攝影師的悲劇。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種族歧視應該被消除。《綠皮書》就是迎著這種思潮誕生的。
  • 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BGM背景音樂曲譜分享
    在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成了最大贏家,斬獲三項大獎,該影片的鋼琴曲非常經典,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綠皮書鋼琴曲名曲譜分享。  《綠皮書》最近被大眾觀眾,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該影片裡面的鋼琴曲,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 《羅馬》能擊敗《小偷家族》,為什麼卻不能戰勝《綠皮書》
    隨著《綠皮書》於3月1日在內地上映,關於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歸屬的討論還在繼續。有的人認為《綠皮書》實至名歸,可是還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羅馬》才應該是最終贏家,甚至也有人替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沒有被提名最佳影片而鳴不平。在印記看來,《綠皮書》能讓史匹柏在兩周內刷了5遍,獲獎絕非偶然,也並不存在陰謀論者口中的只是因為選對了種族歧視的題材。
  • 美國階層切片:從未消失的「綠皮書」
    2018年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便是這一命題下的產物。《綠皮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對於種族問題的修補。電影主要講述了黑人鋼琴家唐和白人司機託尼經歷的旅途故事,兩人途中爭吵不斷,但又共同度過難關,最終消除由種族引發的偏見,同時達成白人與黑人、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和解。
  • 重溫奧斯卡,《綠皮書》只是「政治正確」,還是人間溫情?
    01重溫奧斯卡,《綠皮書》只是「政治正確」,還是人間溫情?不過也有人很可觀的認為,這部《綠皮書》之所以能獲得大獎,並不是因為所謂的政治正確,而在於影片本身的精彩。電影中的男主角是一位「半黑半白」的義大利後裔,本來對黑人十分厭惡,但卻因急需用錢,答應了給黑人博士當司機的差事,由此在途中產生了一系列故事。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高雅黑人和低俗白人的故事
    暴雨中你也能感覺到他臉上炙熱的淚,爆裂有聲。《綠皮書》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四平八穩的片子,精緻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劇情,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員,明知道是屢試不爽的美式套路,你還會微微感動,也許這就是好萊塢的能量所在,接下來就帶大家一同走進《綠皮書》的世界!
  • 除了綠皮書,這5部種族歧視電影,每一個都給了我們前行的力量!
    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關於反抗種族歧視的電影。《黑色閃電》《黑色閃電》上映於2016年,由知名導演史蒂芬·霍普金斯製作的真人傳記電影。電影完美演繹了在種族歧視最嚴重的20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著名短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傳奇的一生。故事從頭到尾都在嚴重的種族歧視視角下拍攝完成。
  • 備受爭議,《綠皮書》中到底多少故事是真的?
    旅行過程中謝利究竟有沒有因為膚色問題受到歧視?託尼真的一口氣吃下26個熱狗嗎?謝利是同性戀嗎?在監獄中他真的打電話給當時的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了嗎?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為你揭秘《綠皮書》中的故事的真偽。
  • 《綠皮書》備受爭議,電影裡到底有多少故事是真的?
    片名《綠皮書》來自一本叫《黑人司機綠皮書》的旅遊指南,書的封面上有這樣的提醒:「隨身攜帶你的《綠皮書》,你可能需要它。」這本書專門為美國黑人司機在種族隔離時代,提醒他們哪些餐廳、車庫和酒店為黑人提供服務,以及旅行者還會遇到「日落小鎮」,這些地方禁止黑人在夜幕降臨後外出。
  • 「綠皮書」,人與人之間應有平等和尊重
    今天,魚兄再度推薦一部關於友情的建立初始,也是真實故事改編而來,影片「綠皮書」,我們一起欣賞 。謝利似乎早有心理準備,接受種族歧視的各種場合。他並沒有反抗,也沒有與之糾纏,他總能平靜的看待一次又一次的羞辱,然後報以微笑,任憑語言攻擊,拳腳相向。
  • 《綠皮書》託尼成為一個能夠明辨是非,有尊嚴和原則的人
    看過了十幾部講述種族問題的影片,唯有美國爵士鋼琴家雪利博士Don Shirley真實事跡改編的《綠皮書》讓我眼前一亮。所謂「綠皮書」,學名為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黑人駕駛員通行指南)上面主要記載著在上世紀60年代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時候,一個黑人前往美國南部能夠安全通行的區域和可以投宿的酒店。
  • 民權電影《綠皮書》,頒獎最受爭議,也是十年來最好的作品之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黑人旅遊綠皮書》,它的主要內容就是黑人到哪裡能得到商店、旅館、餐廳的服務,這樣看似滑稽的一本書,在當時的確得到了大部分黑人的使用。雖然1964年《民權法案》的頒布,種族歧視得以緩解,不過仍是存在著。
  •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綠皮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它一舉奪得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本片發生在美國,側重於表現白人託尼與黑人謝利這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主要講述了義裔美國人託尼,被偉大鋼琴家謝利聘用為司機,然後開啟一段南方巡演的旅程。
  • 在《綠皮書》中,唐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世人的偏見
    《綠皮書》影片中其實涉及了許多較為敏感的話題,比起類似題材的影片卻不沉重,喜劇敘事使衝突相對溫柔許多,就像他們一路南下窗外無垠的曠野一樣,我想這也是沒有觀影門檻、能受到大眾歡迎的原因吧還記得託尼從KFC全家桶中用手抓起炸雞丟給後排的唐,唐學著託尼的樣子把骨頭甩出窗外,那個笑似乎真的能消融堅冰。
  • 奧斯卡五項提名獎《綠皮書》:種族歧視是黑人一生都難以逾越的檻
    《綠皮書》大火的背後,除了具有溫暖和具有批判性的情節,更是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什麼是「綠皮書」?別誤會,和書皮顏色無關。的銘文,但是人權喪失、種族歧視的現象從未在現實生活中消失。影片開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主人公託尼家中來了兩個黑人維修工,他的妻子招待了他們並為他們提供果汁。這一幕被剛睡醒的託尼看見,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丟進了垃圾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