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2020-12-12 海疆在線

美國最著名的高校哈佛大學最近正在發生一件影響在美亞裔歷史的大事。

據多家美媒消息,文件顯示,美國司法部正在對哈佛大學在招生工作中使用種族考量的做法展開調查,並認定這「不符合」聯邦法律。

所謂種族考量,就是哈佛大學打著「平權法案」照顧少數族裔的幌子,在大學招生過程中嚴重偏袒非裔和西語裔,讓眾多聰明又勤奮的亞裔學生不得不達到更嚴格的標準才能被哈佛大學錄取。

(2015年12月9日,亞裔組織在華盛頓美國最高法院外遊行,反對教育歧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司法部在一封致哈佛大學律師的信函中表示,根據《1964年民權法案》第五條對哈佛大學進行調查;該法案禁止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進行基於種族、膚色和原國籍的歧視。

據了解,違反該法規的高校可被切斷聯邦資助。司法部要求哈佛大學配合調查,提交招生時的各種記錄資料文件,包括錄取申請表以及對學生的評估資料,但哈佛大學未能在11月2日最後期限之前提供與該學校招生政策和做法相關的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是亞裔,白人也認為「平權法案」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學術能力最優秀的亞裔成了這場教育資源搏弈的最大受害者,其次是白人。黑人和西語裔是受益群體。

現在,這則消息已經引起了美華人的瘋狂轉發,亞裔學生也是備受鼓舞。由於在2015年美國教育部否決了這項對哈佛的投訴,所以這次司法部啟動調查以平亞裔長期以來的不滿,足以可稱之為歷史事件,這一次在美亞裔長年鬥爭的結果令人期待。

亞裔被「歧視」難道是太優秀?

儘管,有另一種聲音,說哈佛大學並不存在主觀歧視,有數據顯示,美國高等學府錄取亞裔學生比例,近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上升。

(在20世紀90年代初,常春藤盟校招收的亞裔比例開始上升,到了21世紀,這個比例反而下降,亞裔學生的「名額天花板」被限制在了16%左右。而與此同時,亞裔學生的申請人數不斷攀升。)

但事實上,長期以來,美國大學,特別是常春藤名校把學生的種族作為招生考慮條件之一也不是什麼秘密,像普林斯頓、斯坦福這樣的頂尖名校,長年存在著在錄取時苛擇亞裔申請人,嚴格控制亞裔錄取比例的現象。

數據顯示,被美國大學錄取,亞裔學生往往需要比其他族裔的學生獲得更高的SAT分數。

2011年,經濟學家託馬斯 索維爾指出,普通亞裔學生若要進入密西根大學(公立),其SAT成績要比白人高50分,比拉丁裔美國人高140分,以及比黑人高240分。

更何況,美國大學招生過程不只看SAT分數,還會全面考量運動能力、遺留地位(家人是否讀過該校)、申請信或推薦信的質量等。這意味著,考出更高分數的亞裔學生,有可能由於不符合其他招生要求,而被拒之門外。

傳說中的「模範少數族裔」被「逆向歧視」了

據了解,同亞裔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優秀一樣,亞裔在美國也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就。要知道,亞裔只佔美國總人口的5.6%,但卻佔美國數學和物理奧賽隊伍人數和總統獎學金的30%、國家貢獻獎的25%到30%。

隨著移民政策的開放,現在的亞裔比以前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正因如此,亞裔美國人一直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不過,這種原本意在表揚的稱呼,卻逐漸成了亞裔升學、就業和晉升的阻礙。

(2014年美國一位拉丁裔議員提出加州憲法修訂案,要求在加州大學中限制亞裔學生人數,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華人社團聯合會等組織在華裔州眾議員周本立的辦公室門前示威遊行)

這原因要從歷史上的「平權運動」說起。20世紀60年代的「平權運動」激起了美國社會反對種族歧視的浪潮,許多白人認為有必要照顧少數族裔,可惜亞裔在這場「平權運動」中並沒有獲得太多關注,再加上勤勞善學的亞裔表現越來越好,遠遠甩開了其他少數族裔,導致許多美國許多企業、高校反而以平權政策為由頭來打壓亞裔。

職場中被歧視的亞裔更心酸

要說亞裔歧視,人們聽到更多的是西方影視界對亞裔的偏見。

中國女星章子怡就曾在一次採訪中,控訴好萊塢對亞洲演員的不待見和壓榨,並稱咽不下這口氣!

亞裔演員在好萊塢受歧視的問題其實一直存在。熱門美劇《天堂執法者》在第8季即將開拍之際,兩位亞裔主演金大賢與樸敏慶宣布退出該劇,因為主演了這部美劇7年,他們卻始終拿不到跟白人同事一樣的薪水待遇。

還有《神盾局特工》中的亞裔女主Chloe Bennet,她原名叫Chloe Wang(汪可盈),但是這個亞裔姓氏讓她機會很少,她不得已改姓了。明明是同一個人,改姓後她的機會就來了...

除了在好萊塢,亞裔在歐美職場同樣普遍面臨歧視。要知道,亞裔在美國拿最高薪,可據調查發現,在五大科技公司(谷歌、惠普、英特爾、LinkedIn和雅虎)中,亞裔佔了27%的矽谷專業勞動力,爬到高階主管的亞裔卻不到14%。這是因為在晉升過程中,人們對亞裔始終有著「缺乏領導潛力」和「缺乏溝通技能」的刻板印象,使得他們晉升之路不能夠全以工作表現或資歷來權衡。

亞裔的抗爭,

與每一位亞裔都息息相關

儘管亞裔在美國遭受種種不公平待遇,但由於他們往往選擇隱忍,因此「總是被欺負且不受尊敬」。而讓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亞裔意識到這點,不願意再做「啞裔」,而開始採取行動改變現狀,尤其是近幾年的抗爭尤為矚目。

2014年,美國紐約華裔警員梁彼得在執勤中因槍枝意外走火打死非裔青年,兩年後卻被陪審團裁決二級誤殺等五項罪名全部成立,這引起全美華社的激憤。此事之後,全美40多個城市共同發起百萬華人「挺梁」抗議,規模之大為史上首次。

華人空前地團結在一起,向美國社會發出聲音,要求司法公正,而不是對亞裔美國人施行雙重標準,有選擇性地起訴。

2016年10月,美國東地區的約兩千名華人在美國第五大城市費城舉行了「反暴力,要安全」的維權大遊行,以抗議近來不斷增加的針對華裔的暴力行為以及嘻哈歌手YG煽動搶劫華裔的歌曲在網絡上的公開傳播。

除此之外,亞裔學生不斷聯合起來向美國教育部、司法部投訴錄取種族歧視,也是亞裔不再沉默的表現,否則,也不會有這次哈佛大學被通告調查的「曙光初現」。

更有在美國參政的亞裔政客也在為改變亞裔地位做出努力。去年二月,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由華裔眾議員孟昭文領銜的提案,全面刪除聯邦文件(包括美國法典第47條等聯邦法)中的辱華字眼「東方人」(oriental),並將以「亞裔美國人」取代。這標誌美國對亞裔遺留的歷史性歧視字眼就此劃上句點。

亞裔為爭取權利和地位的抗爭可謂艱辛而漫長,可惜許多人卻對此不以為意,覺得他們叫亞裔,也是美國人,「美國人歧視美國人」與我們有何關係?這樣的論調在今年4月一名亞裔醫生遭到美聯航暴力驅趕之後尤為激烈,而事實上,正是這樣的邏輯,才更會顯得亞裔「太好欺負」。

德國的馬丁·尼莫拉牧師有一段著名的懺詩:「在德國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亞裔的抗爭,為的是長久地公平對待和尊重,在這場鬥爭中沒有誰是局外人,倘若漠視,下一次針對亞裔的歧視就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

相關焦點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美國種族歧視是否得到改善?華人:已從公開變隱藏
    (資料圖片)近日,美國「百人會」會長吳華揚在演講中,以自身經歷談及種族問題,認為從小到大,自己始終面對被他人「另眼相看」的尷尬。此番言論,引起了海內外華人關注,但也有在美華人表達了不同的觀感。如何區分種族歧視與無心之過?在反對種族歧視的同時如何改變外界對華人的刻板印象?
  • 種族歧視:華人被邊緣化的根源
    馬來西亞與印尼歧視華人最嚴重當前,全球三千六百多萬華人定居在一百多個國家。各國政府如何對待他們,是他們能否受到平等相待的關鍵。一些法制健全、較好執行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政策的國家,華人生存與發展的狀況較為理想,華人在從政、從軍、就業與就學等方面能與其他民族平起平坐,享有與主流民族相同的權利。
  • 美國加州ACA-5法案將公投 華人反對稱其「種族歧視」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州ACA-5法案將於2020年底公投,在華人社區引起廣泛討論。不少華人認為,該法案是一種新型態的「種族歧視」,將嚴重損害華人的權益。連日來,加州多地華人自發組織起來,在全加州遊走,呼籲民眾在公投中封殺該法案。
  • 澳洲再現種族歧視!莫裡森力挺華人是抗疫榜樣,「對歧視非常失望
    她控訴:「我把澳洲當家,卻受到如此對待……」針對澳洲層出不窮的種族歧視澳洲總理莫裡森發聲力挺華人!莫裡森稱讚亞裔在澳洲抗疫中起帶頭作用嚴厲譴責種族歧視!除了總理,這些人也在發聲!墨爾本總領館龍舟總領事、維州州長安德魯斯、澳洲反種族歧視專員陳振良、……來聽聽他們怎麼看!01疫情成了種族歧視者的藉口!華人太難了疫情面前,有些國家官員和媒體一直想模糊重點,轉而攻擊抹黑中國和華人。這樣的事,想必最近大家已經看夠了。
  • 歐巴馬:川普歧視美國華人!炮轟對手散播種族言論,混淆視聽
    歐巴馬說,川普給新冠病毒冠以各種奇怪的名字,是歧視美國亞裔、華人的行為!6月20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舉行的疫情後首次公開競選活動中,將新型病毒冠以一個歧視華人的名字。他在上周亞利桑那州的一次青年集會上再次使用了這個詞。
  • 華人商戶無辜受累,美國議員說風涼話,明顯雙標的「反種族歧視」
    在席捲全美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除了大部分民眾比較理智地採用平和方式抗議外,不乏情緒激動的暴力行動者,他們與警察發生衝突,搶劫商鋪,點燃垃圾箱和警車等,造成活動秩序嚴重混亂和他人財物的極大破壞,與反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的初衷相背離。
  • 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在反遊行現場華人的身影不多。來自紐約的李先生帶著自己製作的標語牌,當天清晨從紐約出發,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專程趕來參加反白人至上主義的遊行。在以非裔、西語裔為主的抗議人群中,李先生的身影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在美國,種族平等是很重要。作為華人,我一定要發聲。」李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標語牌。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強烈的抗議,洶湧的民意,再次將種族歧視,這道美國社會無法癒合的傷口暴露在世人面前。從法律上,美國的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廢除。但在現實層面,時至今日,以非洲裔為代表的美國少數族裔群體,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仍然遭受長期、廣泛、系統性的歧視。
  • 為什麼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依然存在?
    文/王廷維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暴力非法致死案再次揭開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向全世界證明了在奴隸制被廢除150多年、種族隔離結束50多年後,種族歧視仍然深植於美國社會之中。
  • 反對種族歧視 華人聲音響亮
    維權行動組織者之一、阿根廷僑胞劉芳勇介紹,維權期間僑領們四處奔走控告投訴,華文媒體發出反歧視的呼籲,華人律師們出謀劃策,還有幾百名華僑華人向反歧視局寄去投訴信,現在終於迎來了當事人的道歉。「這是阿根廷華人第一次成功的聯合維權,不容易但必須做。」
  • 美國教授上課說中文被停職?這樣的「種族平等」是不是變味了
    不出意料,事發以後,巴頓教授很快向學生們道了歉,他解釋說自己沒有任何惡意,也從來沒有把自己說的中文語氣詞和任何種族歧視聯繫起來。變了味的「種族平等」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黃皮膚的有色人種,我也非常憎惡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維護本族裔的尊嚴確實理所應當,但再怎樣也該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只能讓人看到你能力上的匱乏,和脆弱的玻璃心。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不平等問題已經深深滲透到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影響美國社會發展最深層次的內在結構性矛盾。「黑人的命也是命」凸顯「不公與歧視根深蒂固」。聯合國種族主義問題特別報告員滕達伊·阿丘梅指出,對於非洲裔美國人來說,美國的法律體系已經無法解決種族不公與歧視。這種不公與歧視已經根深蒂固,甚至於在當下的抗議浪潮中,警察濫殺黑人的事件仍在發生。
  • 種族歧視問題凸顯 美僑領:少數族裔當團結髮聲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創會主席鹿強表示,川普從競選開始就打「種族」牌,不惜激化種族矛盾,從而造成白人至上主義抬頭。近日,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以致窒息而亡的事件,引發美國當地和國際社會對美國種族歧視等頑疾的不滿。
  • 華人遭遇種族歧視隱忍還是反擊?看看他們怎麼說
    華人遭遇種族歧視隱忍還是反擊?《世界日報》報導,常有華人新移民抱怨,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或是將與不同族裔鄰居或隨機遇到的其他族裔間紛歧或矛盾,歸諸種族歧視。
  • 多國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海外華僑華人應如何站出來?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龍報網報導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海外多國屢有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事件發生,面對侮辱和攻擊,許多華僑華人站出來,用不同的方式反擊。
  • 種族歧視成為「常態」,美國悲劇再重現
    導讀:如今的美國社會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是缺乏制止這些問題出現的實際行動,其中,種族歧視問題就是非常典型例子。然而,要想真正追尋種族歧視源頭,還得到美國建國初期,由於白人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是造成當下美國種族歧視的主要根源。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明確寫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都深知平等與他們毫無關係,「平等」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表示,種族歧視將會是美國持久且主要的標識。
  • 三個月發生近400起種族歧視案件!澳大利亞華人送餐小哥在唐人街被...
    中新社·華輿訊 據微雪梨報導,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澳大利亞人對華人的歧視,甚至是種族攻擊日益加重,平時的種族歧視事件數量也翻倍,而這一次,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街頭,又現當地澳人攻擊華人送餐小哥!有華人朋友就此事聯繫了華裔議員,希望通過議員影響力捕獲兇徒,還小哥一個公道。自新冠發生以來,大約有30%的種族歧視投訴與新冠疫情有關,4月這個數字增長至頂峰的37%,但5月回落至約18.5%。就昆士蘭而言,昆士蘭警方報告稱對於新冠病毒的恐懼推動了針對種族的犯罪,其中至少22起針對澳大利亞亞裔社區。
  • 紐約白人以種族歧視字眼辱罵華人 警察:無法逮捕
    紅衣白人男子以種族歧視字眼辱罵翁銀壯(黃衣者),警方到場處理。(美國《世界日報》記者朱澤人 攝)中國僑網5月2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一名白人男子24日在紐約法拉盛當街以種族歧視言語辱罵華裔男子,被罵華裔男子立即拿手機拍錄對方並報警,險些引發肢體衝突。紐約市警分局警員表示,只能在報案紀錄寫白人男子涉嫌騷擾,但是罵人並不構成逮捕條件。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國際論壇)
    美國社會不缺乏反思,但總是缺乏抑制種族主義的切實行動。美國社會金字塔底層人民都知道,《獨立宣言》所明確的「人人生而平等」與他們無關「種族主義是美國主要且持久的特徵。」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