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8月1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8月12日在白宮北側的拉法耶特廣場舉行集會,這場號稱數百人的白人至上遊行,僅有不到30人現身。白人至上遊行發起人傑森·凱斯勒在接受採訪時,否認自己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稱自己是民權倡議者。
而在不遠處的拉法耶特廣場,反遊行隊伍的抗議聲卻響徹雲霄。上千人手持「反對種族主義」、「反對三K黨」、「反對白人至上」等標語,高呼口號。
二十多位白人至上團體成員,在層層警力以及反對者的包圍下,念完宣言,在白宮門口逗留不到半小時便離去。
在反遊行現場華人的身影不多。來自紐約的李先生帶著自己製作的標語牌,當天清晨從紐約出發,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專程趕來參加反白人至上主義的遊行。在以非裔、西語裔為主的抗議人群中,李先生的身影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在美國,種族平等是很重要。作為華人,我一定要發聲。」李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標語牌。
李先生所加入的反遊行團體,華裔數量非常稀少,大部分是非裔、西語裔還有不少白人,標語牌也是團隊成員共同製作的。「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對面示威的人,是3K以及白人種族優先的團體,他們的口號要把美國從我們這些人手裡拿回來。他們不喜歡我們這些移民來的人,所以我今天一定要抽空從紐約過來。」
追溯歷史,白人至上主義在美國自從殖民時期從未間斷。他們宣稱,白人種族是優秀種族,並且貶低和歧視其他有色人種,華裔也是被排斥的人群之一。1871年,約500名白人暴徒血洗洛杉磯唐人街,處死了十幾名中國移民。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為美國鐵路建設等諸多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華人勞工群體拒於美國公民身份之外。華裔作為白人至上主義的犧牲品,早已有之。
本次集結的白人至上團體宣稱,在民權運動反對種族歧視的浪潮中,白人成為了「被歧視」的一方,因此他們要奪回美國,為白人權益發聲。但是,有媒體分析他們顯然混淆了「權益」和「特權」:他們揚言要重新掌控美國社會,多元化、反歧視就是在「歧視」白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流失了的特權,天平的另一邊,是少數族裔基本的尊嚴和平等權利。華人毫無疑問將是白人至上主義潛在的受害者。
然而華裔群體此時卻面臨著巨大困境:一方面,部分華人依靠著勤奮和天賦在現有的社會制度中獲得了成功,而向弱勢群體傾斜的平權法案將會減少華人現有的晉升通道;另一方面,白人至上團體的藍圖裡沒有華人的一席之地,華人從來沒有佔據美國社會的主流,仍需要和其他少數族裔站在一起反對種族歧視來維護自身利益。
近年來亞裔美國人常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成為了少數族裔群體實現美國夢的證明。然而,這看似恭維,實則暗箭。對亞裔族群來說,這只會助長社會對亞裔美國人的隱形歧視,把亞裔群體和其他少數族裔區分開來,並把他們鎖在了「順從但沒有個性的書呆子」這一刻板印象裡。從白人群體來看,這樣一個刻板印象雖然表面上維護了多樣性,到頭來還是在鞏固白人的話語權。
面對種族問題時華人處境尷尬。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來說,華人乃至亞裔在很多情況下處於弱勢,甚至有人認為華裔在「歧視鏈」的底端;但另一方面,在某些議題上,華人與受到「反向歧視」的白人似乎站在同一邊,甚至因為種種原因對其他族裔抱有警惕,然而這樣的情緒,顯然無法幫助華裔在美國社會立足。
此次白人至上周年遊行雖然受到了暫時的冷遇,但極端右翼和白人至上勢力並沒有偃旗息鼓。白人至上團體和其他少數族裔的矛盾近年走向激化,華人群體置身於當下的尷尬境地中,應該認真思考如何維護自身利益,反對對華人傷害最大的極端主義和反移民主義,不再做「啞裔」。(崔菡 李越 譚詩寧)
【責任編輯: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