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2021-01-10 中國僑網
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中國僑網8月1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8月12日在白宮北側的拉法耶特廣場舉行集會,這場號稱數百人的白人至上遊行,僅有不到30人現身。白人至上遊行發起人傑森·凱斯勒在接受採訪時,否認自己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稱自己是民權倡議者。

  而在不遠處的拉法耶特廣場,反遊行隊伍的抗議聲卻響徹雲霄。上千人手持「反對種族主義」、「反對三K黨」、「反對白人至上」等標語,高呼口號。

  二十多位白人至上團體成員,在層層警力以及反對者的包圍下,念完宣言,在白宮門口逗留不到半小時便離去。

  在反遊行現場華人的身影不多。來自紐約的李先生帶著自己製作的標語牌,當天清晨從紐約出發,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專程趕來參加反白人至上主義的遊行。在以非裔、西語裔為主的抗議人群中,李先生的身影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在美國,種族平等是很重要。作為華人,我一定要發聲。」李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標語牌。

  李先生所加入的反遊行團體,華裔數量非常稀少,大部分是非裔、西語裔還有不少白人,標語牌也是團隊成員共同製作的。「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對面示威的人,是3K以及白人種族優先的團體,他們的口號要把美國從我們這些人手裡拿回來。他們不喜歡我們這些移民來的人,所以我今天一定要抽空從紐約過來。」

  追溯歷史,白人至上主義在美國自從殖民時期從未間斷。他們宣稱,白人種族是優秀種族,並且貶低和歧視其他有色人種,華裔也是被排斥的人群之一。1871年,約500名白人暴徒血洗洛杉磯唐人街,處死了十幾名中國移民。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為美國鐵路建設等諸多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華人勞工群體拒於美國公民身份之外。華裔作為白人至上主義的犧牲品,早已有之。

  本次集結的白人至上團體宣稱,在民權運動反對種族歧視的浪潮中,白人成為了「被歧視」的一方,因此他們要奪回美國,為白人權益發聲。但是,有媒體分析他們顯然混淆了「權益」和「特權」:他們揚言要重新掌控美國社會,多元化、反歧視就是在「歧視」白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流失了的特權,天平的另一邊,是少數族裔基本的尊嚴和平等權利。華人毫無疑問將是白人至上主義潛在的受害者。

  然而華裔群體此時卻面臨著巨大困境:一方面,部分華人依靠著勤奮和天賦在現有的社會制度中獲得了成功,而向弱勢群體傾斜的平權法案將會減少華人現有的晉升通道;另一方面,白人至上團體的藍圖裡沒有華人的一席之地,華人從來沒有佔據美國社會的主流,仍需要和其他少數族裔站在一起反對種族歧視來維護自身利益。

  近年來亞裔美國人常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成為了少數族裔群體實現美國夢的證明。然而,這看似恭維,實則暗箭。對亞裔族群來說,這只會助長社會對亞裔美國人的隱形歧視,把亞裔群體和其他少數族裔區分開來,並把他們鎖在了「順從但沒有個性的書呆子」這一刻板印象裡。從白人群體來看,這樣一個刻板印象雖然表面上維護了多樣性,到頭來還是在鞏固白人的話語權。

  面對種族問題時華人處境尷尬。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來說,華人乃至亞裔在很多情況下處於弱勢,甚至有人認為華裔在「歧視鏈」的底端;但另一方面,在某些議題上,華人與受到「反向歧視」的白人似乎站在同一邊,甚至因為種種原因對其他族裔抱有警惕,然而這樣的情緒,顯然無法幫助華裔在美國社會立足。

  此次白人至上周年遊行雖然受到了暫時的冷遇,但極端右翼和白人至上勢力並沒有偃旗息鼓。白人至上團體和其他少數族裔的矛盾近年走向激化,華人群體置身於當下的尷尬境地中,應該認真思考如何維護自身利益,反對對華人傷害最大的極端主義和反移民主義,不再做「啞裔」。(崔菡 李越 譚詩寧)

【責任編輯:韓輝】

相關焦點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種族主義抬頭 華人需居安思危
    希望加各級政府認真對待,切實打擊種族主義。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佟曉玲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餘瑞冬 攝佟曉玲指出,面對新冠病毒疫情,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為掩蓋自身防疫、抗疫不力,為圖諉過,對中國採取汙名化、抹黑、「甩鍋」之舉,甚至挑起濫訴。在此逆流之下,針對亞裔,尤其是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和種族仇恨在加拿大也有所抬頭。
  • ...報】為什麼華人不在乎「政治正確」:華人的種族觀念與族群認同
    最近很多在美第一代華人移民一改以往沉默的少數的形象,以公開動員和呼籲的方式,支持在競選期間仍然表現出明顯種族主義態度的川普,引起了公眾注意。他們的批評者雖然理解其社會和經濟甚至宗教方面的理由,但難以接受如此高調和毫無批評性的亮相,置川普現象的種族主義背景和一些基本道德準則於不顧。
  • 美國加州ACA-5法案將公投 華人反對稱其「種族歧視」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州ACA-5法案將於2020年底公投,在華人社區引起廣泛討論。不少華人認為,該法案是一種新型態的「種族歧視」,將嚴重損害華人的權益。連日來,加州多地華人自發組織起來,在全加州遊走,呼籲民眾在公投中封殺該法案。
  • 全美華人遊行組織者:隱性歧視無處不在
    此判決一出,引起華人強烈抗議,2月20日,全美及加拿大等多個城市發起了挺梁大遊行。據組織者估計共有15萬~20萬人參加了此次遊行。這次遊行參與人數規模空前,成為美國華裔維權的新裡程碑,也昭示著華裔權利意識的覺醒。  「對任何一個人的不公,就是對所有人的不公。」遊行發起人王湉說。這次遊行打出的口號是「不做替罪羊」,「伸張正義」,同時也為下一代爭取權益。
  • 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種族歧視仍在繼續!
    黑人弗洛伊德的死帶來了全球反對種族歧視的遊行示威,但並未實質性的改變什麼?種族歧視仍在進行。近段時間,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1.《雪梨先驅晨報》撰文指出:自4月初以來至今,澳大利亞亞裔共報告了近400起針對他們的種族主義攻擊行為。迄今為止,這一調查已記錄了386起種族主義事件,包括辱罵,人身恐嚇和吐口水等等。大約90%的種族主義事件並沒有報告給警察,且絕大多數是在公共場所由陌生人犯下的。
  • 馬來西亞為何留不住華人?種族「玻璃天花板」逼走百萬華人
    與此同時,種族話題並未缺席。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有的制定「旨在保護多數民族(即馬來族)」平權法案的國家,身為該國第二大族群的華人已深受其影響數十年,大批人因此移民海外。如果說這些還未偏離馬來西亞大選傳統的政治性,中資企業無辜「躺槍」就有些新鮮了。要知道,在馬來西亞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外交或國際問題很少成為選舉話題。
  • 華人商戶無辜受累,美國議員說風涼話,明顯雙標的「反種族歧視」
    而在這些受到暴力行為的商鋪中,以中餐館為主的華人商鋪是示威者破壞的主要目標,一位非裔議員不表同情卻對此發表了一番種族歧視言論,認為華人不需要賺錢,政府也不需要給予中餐館任何補貼,受到網友熱議。大勢當前鼓吹種族主義保羅·裡迪克承認自己的話聽起來帶有種族主義色彩,但依然堅持表示中餐館確實不需要錢,而後又自相矛盾地強調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另一位議員湯米·吉密吉爾對其反駁,認為貶低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不公平的,尤其是當前特殊階段,不要貶低任何一個群體。
  • 槍友會保衛唐人街,美國華人向種族主義宣戰
    (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反種族歧視,也要反暴行。當和平示威演變為種族騷亂,全美各地的唐人街也遭到乘火打劫。華人自身損失慘重,卻堅持為弗洛伊德發聲,他們深知,支持抗議示威就是在支持自己,因為華人本身就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多地唐人街遭到打砸搶弗洛伊德事發兩天後,明尼阿波利斯發生大規模暴動。
  • 美玫瑰花車遊行浪漫升級 華人受邀參加花車婚禮
    美玫瑰花車遊行浪漫升級 華人受邀參加花車婚禮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2014年第125屆巴沙迪那玫瑰花車遊行將會格外浪漫,因為會有超過多對情侶和夫婦當天在花車上舉行婚禮,其中來自聖蓋博市的華人夫婦Sally葉和Kenton王則會成為eHarmony花車的嘉賓。
  • 兩代美國華人的種族問題對話
    全美各地持支持和反對觀點的華人紛紛執筆寫下多篇公開信以作回應。一時間,這封由在美國出生的年輕一代華人寫給上一代華人的公開信引發了一場華人群體對種族問題少有的對話和大討論。根據2018年人口普查數據,在美國的500多萬華裔人口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已佔據了多數。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赴美的華人移民子女近年來逐漸從大學畢業進入美國社會。
  • 華人的困惑:為什麼澳洲白人不要命也要為黑人遊行?
    但很多人在抒發了不滿後,卻在看到警方逮捕遊行組織者的新聞畫面時意外地發現:這位不僅自己「不要命」、還動員了上千澳大利亞人參加這場為澳洲「黑人」David Dungay Jr在2015年獄中受到不公正對待死亡*(注)抗議的遊行組織者,原來居然是個正正宗宗的白人。
  • 勇敢發聲、投訴控告、積極維權……面對種族歧視,華僑華人很剛!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並沒有減少。面對汙名化言論和惡性攻擊,華僑華人通過報警、投訴、請願、在主流媒體發聲等方式,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資料圖:2020年2月29日,華僑華人在美國舊金山參加反歧視遊行。
  • 華裔遭黑人辱罵,這場美黑人反歧視暴動有多雙標?
    全美50多個州的黑人,自發聯合起來,走上街頭,高舉「我無法呼吸」,「嚴懲警察兇手」,「反種族歧視」的旗幟,公開向美國百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挑戰。 而在黑人發起了全球性的「反種族歧視」示威活動之後,一些負面新聞相繼報導出來。 紐約華人的店鋪遭到搶劫,店內的珠寶被洗劫一空,老闆娘雙腿被打斷,全身多處受傷,目前還在醫院被搶救,而打劫的正是這一群示威遊行者。
  • 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美國最著名的高校哈佛大學最近正在發生一件影響在美亞裔歷史的大事。據多家美媒消息,文件顯示,美國司法部正在對哈佛大學在招生工作中使用種族考量的做法展開調查,並認定這「不符合」聯邦法律。(2015年12月9日,亞裔組織在華盛頓美國最高法院外遊行,反對教育歧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司法部在一封致哈佛大學律師的信函中表示,根據《1964年民權法案》第五條對哈佛大學進行調查;該法案禁止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進行基於種族
  • 反對種族歧視 華人聲音響亮
    聯合成功維權 當地時間9月23日,愛德華多在A24新聞節目中使用了「中國病毒」「中國害蟲」等措辭,阿根廷眾僑團第一時間向國家反歧視局發出控告,並在當地主流媒體《第12頁報》刊登譴責聲明。
  • 反種族歧視 谷歌替換程序中的「種族主義詞彙」
    反種族歧視 谷歌替換程序中的「種族主義詞彙」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6月09日 15時38分
  • 中國留學生:我在渥太華遊行現場圍觀特魯多下跪,華人誤解太多了
    Rachel住在安省北部,駕車6個鐘只為參加這次遊行。來自西班牙的交換生朋友Leo背著一個巨大的背包,裝滿了冷凍礦泉水、能量棒和急救藥物分發給身邊有需要的人。雖然由Floyd之死引起的反種族歧視遊行主要聚焦於黑人族裔的困境,但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臺上的發言人並未將反種族歧視局限於黑人族裔,而是也講述了亞裔因疫情而遭受的歧視與汙名。令人汗顏的是,約五千人的遊行中,我所見到的東亞面孔一隻手便能數得出來,遠低於本地的亞裔人口比例。
  • 種族歧視:華人被邊緣化的根源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排除存在種族歧視的言行;相反,一些狹隘民族主義佔上風的國家,儘管表面上也說要實行民族平等的方針,但骨子裡頭卻視華人為外來民族,以種族而不是以法律來劃界,即使華人已經選擇居留國國籍,仍然千方百計加以排斥打擊,使華人缺乏安全感,一些華人只好移居其他國家。由此可見,種族歧視是華人被系統邊緣化的主要因素。在這方面,馬來西亞和印尼較具代表性。
  • 澳洲再現種族歧視!莫裡森力挺華人是抗疫榜樣,「對歧視非常失望
    墨爾本總領館龍舟總領事、維州州長安德魯斯、澳洲反種族歧視專員陳振良、……來聽聽他們怎麼看!01疫情成了種族歧視者的藉口!華人太難了疫情面前,有些國家官員和媒體一直想模糊重點,轉而攻擊抹黑中國和華人。這樣的事,想必最近大家已經看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