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1月3日消息:玄武湖公園免費開放之後,遊客數量大增,主入口玄武門外的環境卻不太好。為了有效引導和疏散前來玄武湖遊玩的人流,提升玄武門周邊的環境,從11月1日晚上開始,住建委緊急啟動了對玄武湖公園玄武門環境整治改造的項目,通過增加綠島,實現景觀外延,改善玄武門附近的環境,優化交通通行能力。本周五工程就可以基本結束。
玄武巷臨時菜場將搬遷
玄武門也是玄武湖公園的「臉面」。但這裡的露天菜場和空中如同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卻與景點環境很不協調。
昨天,記者來到在玄武湖公園玄武門外。北側三四米寬的玄武巷,離玄武門的城樓只有幾十米的距離,目前己經成了一個露天菜場。賣菜的攤位擠佔了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不僅讓人無法進出,氣味也十分難聞。據了解,菜販原本在不遠處大樹根農貿市場擺攤,但那裡因為整修明城牆的需要,被關閉了,因此才到巷口擺起了臨時的攤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玄武巷只有靠近玄武門的這一個出入口進出,現在被幾十個出售蔬菜、魚、肉的攤點佔據著,巷口停放著不少小販的麵包車,有的甚至已經停到了玄武門門前的路面上,無論是對環境還是交通都造成了很大影響。負責玄武門環境整治改造的玄武區城建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李沛恆介紹,在本次整治中,將對菜場另選擇地點集中管理,現在暫定讓小販們回到原先的大樹根農貿市場內繼續經營,徹底改善玄武門北側的環境。
路過中央路就見玄武門
以前,坐著公交車從中央路上經過,就能看見玄武門;現在,卻被空中的「蜘蛛網」以及圍牆等擋住,看不到了。
昨天,記者看到,南京市規劃展覽館外面,工人們正在拆除圍牆欄杆。李沛恆告訴記者,從玄武門到中央路的玄武門路,這一段路旁遮擋視線的圍牆欄杆將拆除,並且對路兩側的空中管線進行梳理,實施杆管線下地,讓玄武湖公園的景觀「透」到中央路。
據了解,這次環境整治將對玄武門路兩側的綠化景觀進行重建,從本周一晚上就已開始動工,將會在本周五結束。也就是說,等到本周末,市民來到玄武湖遊玩時,一出地鐵站就會看到,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外圍已經變為了開放式。展覽館和東側的酒店外圍高豎的鑄鐵圍欄將全部被拆除,只保留展覽館的2號門、3號門和東面酒店的大門,供車輛進出。原有的圍欄位置將全部被6米寬的花壇所取代。這樣,步行的市民就可以直接借道規劃展覽館內的道路進入景區,緩解玄武門路上的擁擠,緊鄰快車道的路邊,還將擺設一排1.2米寬的花壇,讓遊客一走到玄武門路,就感覺進入了景區,將玄武門門前廣場、綠地、明城牆風光帶、展覽館都自然過渡和融入玄武湖景區。
據了解,下一步建設部門還將通過與交管部門配合,對玄武門門前的交通和車輛停放進行優化和規範,最大限度改善玄武門門前的綜合環境。
前幾年曾有設想在廣場綠地下方建地下停車場,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地下停車場還沒有列入計劃表,不過對於玄武湖周邊的停車及交通問題都在全盤考慮,解放門一帶的道路也有望拓寬。
玄武湖的未來
東大學子有話說
近期快報討論的玄武湖改造的話題,也吸引了東南大學旅遊系教授喻學才,昨日上午,他將課堂搬到了玄武湖邊,讓2010級旅遊系的13名研究生臨湖發表看法。「光講景色,玄武湖不比西湖差,可是為什麼知名度不如人家?」一位女生從歷史文脈和文化傳承兩方面對玄武湖和西湖進行了對比。她認為,西湖的氣質偏浪漫,而玄武湖由於本來是皇家後院,多了些帝王氣,「因此,玄武湖應該注重對文化的探索,多一點自然,少一點人工雕琢的痕跡。」
「我覺得建文化載體可行,五洲應該實行分區規劃,梁洲文化古蹟較多,可以成立個動態博物館。」另一位同學做了大膽假設。「菱洲可以作為兒童樂園,環洲可以多種花草供人休閒,櫻洲可以作為青年人露營的場所。」
但對此,也有同學很擔心,「近期有報導稱,往年飛到玄武湖的天鵝都不見了,現在蓮花廣場附近水體已有汙染。玄武湖景區若想長期經營下去,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