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瓜熟蒂落,每個準媽媽都希望寶寶平安來到人間,可有時意外也會突然造訪。懷孕22周的張女士(化姓)被胎兒露出宮頸口的小腳丫嚇壞了,遠未足月生下來也無法存活,隨時都可能流產…… 危急時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林奇志主任醫師扭轉了胎兒的命運。
雙腳露出宮口,22周胎兒命懸一線
37歲的張女士已育有一個10歲的女兒,去年又幸運地懷上了二胎,全家人都翹首以盼著二寶的到來。然而,孕22周時一個突發的險情,讓孕育新生命的驚喜瞬間轉為驚嚇。張女士偶然發現陰道分泌物中帶血絲,小腹墜脹難受,到中大醫院B超檢查發現宮頸口開了2-3cm,包裹住胎兒的羊膜囊竟然掉至宮頸口,透過這層透明的保護膜,可以清晰地看清胎兒的雙腳,就連10個腳趾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是流產的徵兆,胎兒隨時可能「譁啦」一下滑出溫暖的小房子——子宮。22周的胎兒遠未足月,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生下來也沒有存活的希望。醫院聯繫了婦產科林奇志主任醫師,正是她給張女士一家帶來了希望。
將雙腳送回子宮,讓胎兒繼續生長
像張女士這樣的情況,林奇志主任醫師遇到過很多例,她採用宮頸環扎這一方法變流產為安全生產,已為百餘名類似經歷的孕婦成功保胎,最大的孩子已經快要上小學了。結合檢查結果和仔細查體,林奇志發現張女士的宮頸機能不全,宮頸變短、變鬆弛,孕早期尚能維持,等到17-20周後胎兒月份大了,宮腔就支撐不住了,宮頸口像鬆緊帶袖口一樣,原本紮緊的口子突然開了,羊膜囊滑出宮頸口,流產隨時可能發生。
事發緊急,張女士的宮頸口已開至3-4cm,幸好羊膜囊突出不多沒有受到「汙染」。林奇志主任醫師立即讓張女士平躺,臀部抬高,並以幾乎倒立的體位巧妙地讓胎兒的雙腳「退」回子宮。隨後為張女士安排緊急宮頸環扎手術,並以特殊縫合線將宮頸口紮緊。 胎兒的小腳丫「收」回去了,安全返回了媽媽的子宮,孕程得以延長,胎兒也可以繼續成長,等長好了再發動生產,減少新生兒併發症。目前,張女士已在孕37周順利生下一枚健康的男寶寶,兒女雙全承歡膝下。
習慣性流產,宮頸環扎或可幫忙
林奇志主任醫師指出,有一些習慣性流產的女性為了能保住孩子吃了很多苦,有的躺在床上不敢動,其實她們可能是宮頸機能不全,即使臥床靜養也收效甚微,還可能誘發血栓疾病。
先天性的宮頸發育不全、宮頸膠原與彈力蛋白缺乏等可能拖累宮頸機能,不過大月齡引產、暴力擴張宮口、多囊卵巢症候群等疾病手術治療可能帶來宮頸的後天損傷,是宮頸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如果已發現自己宮頸機能不全,且有早產史或胎盤早剝史,可選擇預防性環扎,生產前再去除環扎,讓胎兒順利分娩。另外,有早產高風險如B超檢查發現宮頸長度短伴有或不伴有漏鬥形成的孕婦,進行宮頸環扎可延長孕程,爭取胎兒足月生產。無產兆(陰道出血、破水、規律陣痛)的進行性宮頸擴張和胎盤早剝的孕婦,可行緊急環扎術延長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