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詩有哪些?王勃的詩詞全集31首

2020-12-20 班主任研究會

唐代詩人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早春野望 - 唐代·王勃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詠風 - 唐代·王勃

版本一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版本二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滕王閣詩 - 唐代·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山中 - 唐代·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滕王閣序 -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裡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 一作:層臺;即岡 一作:列岡;仙人 一作:天人;飛閣流丹 一作:飛閣翔丹)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雲衢)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 一作:遙吟俯暢)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 一作:安貧)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裡。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別薛華 - 唐代·王勃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裡道,悽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林塘懷友 - 唐代·王勃

芳屏畫春草,仙杼織朝霞。何如山水路,對面即飛花。

重別薛華 - 唐代·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風濯錦川。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旅泊成千裡,棲遑共百年。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 唐代·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對酒春園作 - 唐代·王勃

投簪下山閣,攜酒對河梁。陝水牽長鏡,高花送斷香。繁鶯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閱年光。

麻平晚行 - 唐代·王勃

百年懷土望,千裡倦遊情。高低尋戍道,遠近聽泉聲。澗葉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羈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

銅雀妓二首 - 唐代·王勃

金鳳鄰銅雀,漳河望鄴城。君王無處所,臺榭若平生。舞席紛何就,歌梁儼未傾。西陵松檟冷,誰見綺羅情。妾本深宮妓,層城閉九重。君王歡愛盡,歌舞為誰容。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高臺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羈春 - 唐代·王勃

客心千裡倦,春事一朝歸。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

落花落 - 唐代·王勃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落花飛,燎亂入中帷。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落花度,氛氳繞高樹。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綺閣青臺靜且閒,羅袂紅巾復往還。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試復旦遊落花裡,暮宿落花間。與君落花院,臺上起雙鬟。

仲春郊外 - 唐代·王勃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初晴山院裡,何處染囂塵。

採蓮曲 - 唐代·王勃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徵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今已暮,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娼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從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採蓮歌有節,採蓮夜未歇。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共問寒江千裡外,徵客關山路幾重?

春日還郊 - 唐代·王勃

閒情兼嘿語,攜杖赴巖泉。草綠縈新帶,榆青綴古錢。魚床侵岸水,鳥路入山煙。還題平子賦,花樹滿春田。

春莊 - 唐代·王勃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尋道觀 - 唐代·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規模。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玉笈三山記,金箱五嶽圖。蒼虯不可得,空望白雲衢。

益州夫子廟碑 - 唐代·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是以朱陽登而九有照,紫泉清而萬物睹。粵若皇靈草昧,風驪受河洛之圖;帝象權輿,?鳳錫乾坤之瑞。高辛堯舜氏沒,大夏殷周氏作,達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衣冠度律。隨鼎器而重光;玉帛謳歌,反宗而大備。洎乎三川失御,九服蒙塵。俎豆喪而王澤竭,鐘鼓衰而頌聲寢。召陵高會,諸侯輕漢水之威;踐土同盟,天子窘河陽之召。三微制度,乘戰道而橫流;千載英華,與王風而掃地。大業不可以終喪,彝倫不可以遂絕。由是山河聯兆,素王開受命之符;天地氤氳,元聖舉乘時之策。興九圍之廢典,振六合之頹綱。有道存焉,斯文備矣。夫子姓孔氏,諱邱,字仲尼,魯國鄒人也。帝天乙之靈苗,宋微子之洪緒。自元禽翦夏,俘寶玉於南巢;白馬朝周,載旌旗於北面。五遷神器,琮璜高列帝之榮;三命雄圖,鐘鼎冠承家之禮。商邱誕睿,下屬於防山;泗水載靈,遙馳於汶上。禮樂由其委輸,人儀所以來蘇,排禍亂而構乾元,掃荒屯而樹真宰,聖人之大業也。若乃承百王之丕運,總千聖之殊姿。人靈昭有作之期,嶽瀆降非常之表。珠衡玉鬥,徵象緯於天經;虎踞龍蹲,集風?於地紀。亦猶三階瞰月,恆星知太紫之宮;八柱衝霄,群嶺辨中黃之宅,聖人之至象也。若乃順時而動,用晦而明。紆聖哲於常師,混波流於下問。太陽亭午,收爝火於丹衡;滄浪浮天,控涓涔於翠渚。西周捧袂,仙公留紫氣之書;東海摳衣,郯子敘青?之秩。接輿非聖,詢去就於狂歌;童子何知?屈炎涼於詭問,聖人之降跡也。若乃參神揆訓,錄道和倪。辱太白於中都,絆乘黃於下邑。湛無為之跡而眾務同並,馳不言之化而群方取則。雖復霓旌羽旆,齊人張夾谷之威;八佾三雍,桓氏逼公宮之制。洎乎歷階而進,宣武備而斬徘優;推義而行,肅刑書而誅正卯。用能使四方知罪,爭歸舊好之田;三家變色,願執陪臣之禮,聖人之成務也。若乃乘機動用,歷聘棲遑;神經幽顯,志大宇宙。東西南北,推心於暴亂之朝;恭儉溫良,授手於危亡之國。道之將行也命,道之將廢也命。歸齊去魯,發浩嘆於衰周;厄宋圍陳,奏悲歌於下蔡,聖人之救時也。若乃筐篚六藝,笙簧五典。折旋洙泗之間,探賾唐虞之際。三千弟子,攀睿化而升堂;七十門人,奉洪規而入室。從周定禮,憲章知損益之源;反魯裁詩,雅頌得弦歌之旨。備物而存道,下學而上達。援神敘教,降赤制於南宮;運鬥陳經,動元符於北洛,聖人之立教也。若乃觀象設教,法三百八十四爻四十有九;窮神知化,應萬一千二百五十策五十有五。成變化而行鬼神,觀陰陽而倚天地。以鼓天下之動,以定天下之疑。索眾妙於重元,纂群微於太素,聖人之贊易也。若乃靈襟不測,睿視無涯。石昭集隼之庭,土缶驗賁羊之井。稽山南望,識皓骨於封禺;蠡澤東浮,考丹萍於夢渚。麟圖鑑遠,金編題佐漢之符;鳳德鉤深,玉策筮亡秦之兆,聖人之觀化也。時義遠矣,能事畢矣。然後拂衣方外,脫屣人間,奠楹興夕夢之災,負杖起晨歌之跡。撓虹梁於大廈,物莫能宗;摧日觀於魯邱。吾將安仰?明均兩曜,不能遷代謝之期;序合四時,不能革盈虛之數。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為而不有,用九五而長驅;成而勿居,撫?霓而高視,聖人之應化也。自四教遠而微言絕,十哲喪而大義乖。九師爭大易之門,五傳列春秋之輻;六體分於楚晉,四始派於齊韓。淹中之妙鍵不追,稷下之高風代起。百家騰躍,攀戶牖而同歸;萬匹驅馳,仰陶鈞而其貫。猶使絲簧金石,長懸闕裡之堂;荊棘蓬蒿,不入昌平之墓,聖人之遺風也。導揚十聖,光被六虛,乘素履而保安貞,垂黃裳而獲元吉。故能貴而無位,履端於太極之初;高而無名,布政於皇王之首。千秋所不能易,百代所不能移,萬乘資以興衰,四海由其輕重。雖復質文交映,瞻礻龠祀而長存;金火遞遷,奉琴書而罔絕。蓋《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萬物服焉。」豈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夫?國家襲宇宙之淳精,據明靈之寶位。高祖武皇帝以黃旗問罪,杖金策以勞華夷;太宗文皇帝以朱翟承天,穆玉衡而正區宇。皇上宣祖宗之累洽,奉文武之重光,稽歷數而坐明堂,陳禮容而謁太廟。八神齊饗,停旒太史之宮;六辯同和,駐蹕華胥之野。文物隱地,聲名動天,樂繁九俗,禮盛三古。冠帶混並之所,書軌八?;閭閻兼匝之鄉,煙火四極。竭河追日,夸父力盡於楹間;越海陵山,豎亥塗窮於廡下。薰腴廣被,景貺潛周。乾象著而常文清,坤靈滋而眾寶用。溢金膏於紫洞,雨露均華;棲玉燭於元都,風雷順軌。丹?翠菌,藻繪軒庭;鳳彩龍姿,激揚池?。殊徵?,不召而自至;茂祉昭彰,無幽而不洽。雖復帝臣南面,降衢室而無為;岱畎東臨,陟名山而有事。靈命不可以辭也,大典不可以推也。由是六戎宵警,橫紫殿而?金;五校晨驅,蹴元?而噴玉。星羅海運,嶽鎮川氵亭。登碧?單而會神祗,御元壇而禮天地。金箱玉冊,益睿算於無疆;玳檢銀繩,著靈機於不竭。功既成矣,道既貞矣。歷先王之舊國,懷列聖之遺塵。翔赤驥而下?亭,吟翠虯而望鄒魯。泗濱休駕,杳疑汾水之陽;尼岫凝鑾,暫似峒山之典。乃下詔曰:「可追贈太師。」託鹽梅於異代,鼎路生光;寄舟楫於同時,泉塗改照。鹹亨元年,又下詔曰:「宣尼有縱自天,體膺上哲,合兩儀之簡易,為億載之師表。顧唯寢廟,義在欽崇。如聞諸州縣孔子廟堂及學館有破壞,並向來未造,生徒無肄業之所,先師闕奠祭之儀,久致飄零,深非敬本。宜令諸州縣官司,速加營葺。」成都縣學廟堂者,大唐龍朔三年鄉人之所建也。爾其州分化鳥,境屬蹲鴟。縈錦室於中區,託銅梁於古地。玉輪斜界,神龍蟠沮澤之?;石鏡遙臨,寶馬蹀禺山之影。天帝會昌之國,上照乾維;英靈秀出之鄉,傍清地絡。庠序由其糾合,纓弁所以會同。文翁之景化不渝,智士之風猷自遠。於是雙川舊老,攀帝獎而翹心;三蜀名儒,想成均而變色。探周規於舊宅,詢漢制於新都。開基於四會之躔,授矩於三農之隙。土階無級,就擊壤於新歡;茅茨不翦,易層巢於故事。莊壇文杏,即架椽欒;夾谷幽蘭,爰疏戶牖。儀形莞爾,似聞沂水之歌;列侍り如,若奉農山之對。緇帷曉闢,橫紺帶於西河;絳帳宵懸,聚青衿於北海。雖秋禮冬詩之化,已洽於齊人;而宣風觀俗之規,實歸於上宰。銀青光祿大夫譙國公諱崇義,大武皇帝之支孫,河間大王之長子。高秋九月,振玉於唐邱;寶算千齡,躍璇蚪於太渚。我國家靈命,東朝抗裘冕之尊;宗子維城,南面襲軒裳之重。析元元之允緒,擁朱虛之祿位,拜玉節於秦京,輝金章於蜀郡。元機應物,潛消水怪之災;丹筆申冤,俯絕山精之訟。魏文侯之擁?,道在而謙尊;董相國之垂帷,風行而俗易。司馬宇文公諱純,河南洛陽人也。皇根帝緒,列五鼎於三朝;青瑣丹梯,跨千尋於十紀。仲舉澄清之轡,未極夷塗;士元卿相之材,先登上佐。冰壺精鑑,遙清玉壘之郊;霜鏡懸明,下映金城之域。縣令柳公諱明,宇太易,河東人也。梁嶽之英,長河之靈。沐?漢之精粹,荷天衢之元亨;旌旗赫奕於中古。組陸離於下葉。鳳巖抽律,擢層秀於龍門;驪穴騰姿,吐榮光於貝闕。自朱絲就列,光膺令宰之榮;墨綬馳芬,高踐郎官之右。仙鳧旦舉,影入銅章;乳翟朝飛,聲含玉軫。臨邛客位,自高文雅之庭;彭澤賓門,猶主壺觴之境。曠懷足以御物,長策足以服人。重泉之惠訓大行,單父之謳謠遂遠。猶為夏弦春誦,俗化之樞機。西序東膠,政刑之根本。上朝憲,下奉藩維。爰搜復廟之儀,載闡重?閻之制。三門四表,煥矣惟新;上哲師宗,肅焉如在。將使圓冠方領,再行鄒魯之風;銳氣英聲,一變ク渝之俗。於是侍郎幽思,ゼ鳳藻於環林;丞相高材,排龍姿於璧沼。遺榮處士,開簾詮孝悌之機;頌德賢臣,持節聽中和之樂。其為政也可久,其為志也可大。方當變化臺極,儀刑萬宇,豈徒偃仰聽事,風教一同而已哉?勃幼乏逸才,少有奇志。虛舟獨泛,乘學海之波瀾;直轡高驅,踐詞場之閫閾。觀質文之否泰眾矣,考聖賢之去就多矣。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嗟乎!今古代絕,江湖路遠。恨不親承妙旨,攝齊於遊夏之間;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際。撫聲名而永悼,瞻棟宇而長懷。嗚呼哀哉!敢為銘曰:五帝既沒,三王不歸。天地震動,陰陽亂飛。山崩海竭,月缺星圍。禮樂無主,宗遂微。(其一)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運而生,繼天而作。龍躍浩蕩,鵬飛寥廓。奄有人宗,遂荒天爵。(其二)尼山降彩,泗濱騰氣。志匡六合,神經萬類。夾谷登庸,中都歷試。睿情貫一,元猷絕四。(其三)棲遑教跡,寂寞河圖。違齊出宋,歷楚辭吳。風衰俗壞,禮去朝蕪。麟書已卷,鳳德終孤。(其四)杳杳靈命,茫茫天秩。吾道難行,斯文易失。式宣六藝,裁成四術。虛往實歸,外堂內室。(其五)邈矣能仁,悠哉化主。力制群闢,權傾終古。陸離彩粲,蟬聯茅土。涉海輕河,登山小魯。(其六)皇家載造,神風四極。檢玉題祥,繩金署德。聿懷聖跡,同享天則。乃眷臺庭,爰升袞職。(其七)玉津同派,金堤茂版。智士高風,文翁澤遠。淳壤沃,聲和俗願。載啟仁祠,遂光儒苑。(其八)沈沈壺奧,肅肅扃除。靈儀若在,列配如初。槐新市密,杏古壇疏。楹疑置奠,壁似藏書。(其九)泛泛寰中,悠悠天下。徇名則眾,知音蓋寡。?石參瓊,迷風亂雅。仲尼既沒,夫何為者。(其十)

秋夜長 - 唐代·王勃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遙相望,川無梁,北風受節南雁翔,崇蘭委質時菊芳。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纖羅對鳳凰,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思自傷,徵夫萬裡戍他鄉。鶴關音信斷,龍門道路長。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郊興 - 唐代·王勃

空園歌獨酌,春日賦閒居。澤蘭侵小徑,河柳覆長渠。雨去花光溼,風歸葉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綠尊虛。

出境遊山二首 - 唐代·王勃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驅羊先動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巖朝古樹新。峰斜連鳥翅,磴疊上魚鱗。化鶴千齡早,元龜六代春。浮雲今可駕,滄海自成塵。振翮凌霜吹,正月佇天潯。回鑣凌翠壑,飛軫控青岑。巖深靈灶沒,澗毀石渠沉。宮闕雲間近,江山物外臨。玉壇棲暮夜,珠洞結秋陰。蕭蕭離俗影,擾擾望鄉心。誰意山遊好,屢傷人事侵。

倬彼我系 - 唐代·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錫社,派別支流。居衛仕宋,臣嬴相劉。乃武乃文,或公或侯。晉歷崩坼,衣冠擾弊。粵自太原,播徂江澨。禮喪賢隱,時屯道閉。王室如毀,生人多殪。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東施西,擇木開宇。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厭亂,吾將誰輔。伊我祖德,思濟九埏。不常厥所,於茲五遷。欲及時也,夫豈願焉。其位雖屈,其言則傳。爰述帝制,大蒐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禮樂鹹若,詩書具草。貽厥孫謀,永為家寶。伊餘小子,信慚明哲。彼網有條,彼車有轍。思屏人事,克終前烈。於嗟代網,卒餘來紲。來紲伊何,謂餘曰仕。我瞻先達,三十方起。夫豈不懷,高山仰止。願言毓德,啜菽飲水。有鳥反哺,其聲嗷嗷。言念舊德,憂心忉忉。今我不養,歲月其滔。黽勉從役,豈敢告勞。從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勞伊何,來參卿事。名存實爽,負信愆義。靜言遐思,中心是愧。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 - 唐代·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興緒遙。綠齊山葉滿,紅洩片花銷。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遽悲春望遠,江路積波潮。

冬郊行望 - 唐代·王勃

桂密巖花白,梨疏林葉紅。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徵篷。

送盧主簿 - 唐代·王勃

窮途非所恨,虛室自相依。城闕居年滿,琴尊俗事稀。 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東巖富松竹,歲暮幸同歸。

別人四首 - 唐代·王勃

久客逢餘閏,他鄉別故人。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徵塵。江上風煙積,山幽雲霧多。送君南浦外,還望將如何。桂軺雖不駐,蘭筵幸未開。林塘風月賞,還待故人來。霜華淨天末,霧色籠江際。客子常畏人,何為久留滯。

秋江送別二首 - 唐代·王勃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王勃的詩有哪些?王勃的詩詞全集31首》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

相關焦點

  • 王勃《滕王閣詩》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就能寫文章,且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十六歲科試及第。在他短短幾年的職業生涯中,竟然兩次被貶。二十六歲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採斐然。王勃的詩給初唐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慷慨激越。他的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氣勢磅礴、雄渾壯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我們都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名揚千古,今天讓大家再看看王勃的《滕王閣詩》。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南北朝以來第一首,雖是送別卻全無悲傷
    」從此之後,基本上送別詩詞便尊定了主基調,一提起送別,一定是悲傷銷魂的。後來南朝著名文人江淹曾經在他那一篇同樣著名的《別賦》中,敘述了各種離別情況,並且總結道:「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也是發展了屈原的送別離愁的說法。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可謂是寫出了新意,沒有了以往的依依不捨!
    那麼說起王勃最著名的詩作,當屬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這首詩中,有這麼兩句詩,非常的經典,即使是你沒有讀過,那麼在現實的生活中一定也聽說過,那便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便是出自於王勃之手,可見王勃的才氣,在當時可以說是眾多詩人中最高的一位。
  • 王勃和王維的同名詩,內容卻完全不一樣
    詩詞中經常有一些同名詩,比如杜甫和韋應物都寫過《月夜》,納蘭性德和白居易都寫過《長相思》。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和詩佛王維,不僅兩個人的名字經常被搞混,也都曾以《山中》為題創作過五言詩,但這兩首詩除了名字一樣,字數一樣,內容卻大相逕庭。
  • 得意時淡然 失意時坦然,年青有才也要明白——解讀王勃的這首詩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每個時代奮鬥的年青人都有自己的艱苦歷程,其中的酸甜苦辣有的隱沒於酒桌閒談,酩酊大醉,有的譜成詩詞著作普世傳頌。有位少年六歲成名,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我想到了王勃這裡要改成:出名趁早,入仕趕晚了。我們的王勃同學是一位堅定的儒家思想繼承者,他繼承祖父的思想主張仁政,希望功成名就,為國家盡力,兼濟天下。然而就像是裴行儉評價初四傑時說的那樣:「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炫露,豈享爵祿者哉?
  • 王勃絕句律詩8首,首首精彩,千古傳誦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王勃在詩作的範圍涉及較廣,在絕句、律詩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今天選取了王勃絕句、律詩的代表作八首,敬請欣賞!
  • 鄉愁有多濃?每當思鄉之際,定會吟起王勃這首五言絕句!
    要問鄉愁有多濃?它如同斷腸離人,心裡那一份化不開的情;又像是飄蓬遊子,獨酌月下的那一杯醇厚的酒;亦或是天涯過客,佇立秋風中的那一輪夕陽。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上,擅長抒發鄉愁的詩人可謂比比皆是,而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王勃。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並且位居「四傑」之首,但就是這樣一位千古奇才,卻在二十幾歲時便英年早逝。
  • 王勃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愁」字,卻句句都是愁,讀完令人心碎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是唐宋,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王勃便是其中之一。
  • 【美聲詩詞】83.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閣序》王勃的這篇文章
  • 王勃的《滕王閣序》驚豔了世人,其實這篇文章後面的詩詞更為經典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那篇文章華麗飄逸的文字與浪漫豪邁的風格讓我們深深迷醉。在文章的最後,王勃還寫下了一首詩,今天我就一起來重溫經典,賞析一下這首《滕王閣詩》。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首,本身就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詩文,而單單來看這首《滕王閣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只不過天妒英才,王勃有一次在探望父親之後返程的途中不幸墜海身亡。滕王閣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稱道。根據史料記載,是唐朝時任洪州都督李元嬰籌建的,後歷經多次修繕才有了今天的模樣,而在古代也是極為雄偉的建築。
  • 即使王勃沒寫過《滕王閣序》,這首送別詩也足以奠定他的文學地位
    ,作為初唐四傑之首,其文學才華堪比李白,連唐高宗對他都讚不絕口,稱王勃為大唐之奇才也。  當年王勃在長安之時,結識了一位姓杜的縣尉,並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姑且稱為他為杜少府。一日,這位杜少府告訴王勃,自己要去四川蜀中做官,王勃聽了之後依依不捨,在分別之時,贈送給杜少府這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對這位好友的美好祝福。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偷師此人留下千古名句
    在當時的條件下,王勃說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言, 想必好友受了激勵以後,路上一定心情暢快。不過結尾二句,雖然說不要」沾巾「,但是放於尾句,未免有強言歡笑之意。整體來說,這首詩一改離別時的悲傷愁苦,灑脫而豪邁。點睛之筆,就在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二句。
  • 王勃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滿園春色,美得讓人心醉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王勃,字子安,是我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其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一時之最。代表作《滕王閣序》更是千古名篇。除了駢文,王勃在詩歌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1300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王勃的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代表作《滕王閣序》是千古佳作;他的詩歌則以五律和五絕為主,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為不世經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主要宗旨是為了慰勉友人不要在離別的時候悲哀。全詩大開大合,意境曠達,雖僅僅只有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仿佛將看不盡的風光,全濃縮在了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 王勃寫《滕王閣序》被指抄襲,當場另寫一首詩,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一語成讖,王勃在寫完這篇序文後,便溺水而亡,享年二十七歲。清秋裡的一個黃昏,遼遠空曠的馬場上,華美的錦屏圍出了一方天地,裡面桌椅俱備,美酒佳餚皆齊,而就在這片天地的正中間,有兩隻雄雞正在激烈地啄鬥,周遭圍觀的人群皆漲紅了臉、瞪大了眼睛,嘴裡不時發出「鬥!」「鬥!」的聲聲喝彩。卻唯獨有一人,仰起頭看著天邊的雲霞,背影蕭颯而落寞,他便是王勃。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在古代的詩詞作品中,很多經典的詩句都將這樣的一種特定的人類情感、情緒描繪得精彩紛呈。「愁」在我國歷史上的古典詩詞中沾到的比重相當大。這首詩作於唐高宗鹹亨二年(672),在這之前,王勃由於一篇鬥雞的「新聞稿」——《檄英王雞文》惹怒了唐高宗,後者認為這是王勃在擾亂朝政。就這樣,王勃被發配到了當時的荒涼之地——西蜀。客居蜀地的王勃本來想著將內心的憤懣寄托在這蜀地的山水之間,可是反倒是這些山水給他平添了很多的愁緒與憂鬱。王勃通過這首詩,抒發了自己身為一個天涯遊子久居他鄉的思鄉之愁。
  • 王勃的才華無人能及,一首詩驚豔了一千多年,有兩句還是至理名言
    雖然古代從來就不缺乏天才,但是王勃無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短暫的生命裡卻是留下了眾多燦爛輝煌的詩篇,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深入人心,特別是他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更是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儘管只是一首看似很普通的送別詩,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也是成為此詩的一大亮點;另外這首詩其中的頸聯更是至理名言,即使是到了今天這兩句詩,
  • 王勃兩首經典的送別詩,兒時完全讀不懂,長大再讀卻是感慨萬千!
    其實除了那篇《滕王閣序》之外,王勃的很多經典的詩作,那也是不容錯過,尤其是他的這兩首經典的送別詩,同樣也是經典名篇,也就是同樣廣為流傳的《江亭夜月送別二首》,這兩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詩人把那份送別之情,以一種極為深情的筆觸描繪得感人肺腑,從而也令這兩首詩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王勃很感人的一首詩,獨自在異鄉漂泊,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王勃是初唐四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一位絕對的天才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韻味,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寫得又是很傷感,特別是他的一首《滕王閣序》,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寫得洋洋灑灑,成為了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王勃春日閒遊,這首詩短短40個字,描寫了6個意象,卻委婉動人
    下面的作品也是採用這種手段,王勃春日閒遊,這首詩短短40個字,描寫了6個意象,卻委婉動人。郊園即事唐代:王勃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草遍南亭合,花濃北院深。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首,自幼聰敏好學,6歲即能寫文章,16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真讓那些70歲還在參加科考的學子無地自容。只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年紀輕輕就溺水而亡。這首詩創作於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時,詩人當時19歲,一次外出春遊踏青,即興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