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小學霸」,但你們知道,具有「學霸潛質」的孩子都有什麼特性嗎?
一種是「A型」:考試成績很好,卻按部就班,並不具備在當今社會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創新能力。另一種是「X型」:他們具有創新思維和冒險精神,喜歡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在未來更有可能提出富有創意的想法,這也是每個國家在未來更加需要的創造性人才。來做個簡單的測試就知道~如下圖所見,桌子上有一杯水、一支筆和一張紙。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一個陌生人知道,這杯水是有毒的?
A型孩子的回答,通常分為兩類:
1.文字類。比如在紙上寫上「有毒」「不要喝」,然後再放在杯子上方,或者貼在杯子旁邊。
2.畫圖類。比如在紙上畫個大大的叉叉,甚至畫上一個骷髏頭圖案。
X型的孩子答案就簡單粗暴得多:
比如直接把紙揉成團,扔進水杯中。或者把筆放進水杯裡,這樣誰也不會去喝這杯水了。
很多家長測試過之後,發現紛紛扎心了。
自家孩子的回答多半都是第一種~
A型孩子有個很典型的表現就是,小學成績名列前茅,但一到中學就不行了,就算很努力,也只能混個中上遊。
X型孩子就是典型的「別人家孩子」,看似沒怎麼學習,但成績就是數一數二,就像天生智商高於常人一樣。
但米切爾·雷斯尼克教授表示,跟智商無關,這兩種類型的孩子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培養出「理科思維」。
所謂「理科思維」並不是簡單地教授知識,而是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一種底層思維,一旦缺乏「理科思維」,你的孩子就可能是潛在的「差生」。
不過大家也用不著焦慮,因為只要抓住時機,就能把A型孩子培養成X型~
培養「理科思維」能,重要的就是透過現象,搞清楚事情背後的邏輯,以及抓住孩子主動思考的時機。
打比方說,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問:
「媽媽,為什麼電飯煲可以煮飯?"「為什麼電燈會亮?」「為什麼菜刀是薄薄的?」「為什麼手機會發燙,而積木卻不會?」「為什麼天空中有時候會出現彩虹,有時候又沒有?」
很多家長回答不出所以然,就含糊著帶過了。也就不知不覺之間,錯過了培養孩子「理科思維」的關鍵期。
2017年9月起,全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培養孩子的「理科思維」迫在眉睫!
那麼,究竟如何儘早培養孩子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在未來學習中少吃點苦呢?
當然是周MALL推薦的這一本「參考書」的物理科學啟蒙書——
家長們都知道,物理是理綜學習的基礎,也是「理科思維」運用得超多的一門課程。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超多的也是物理問題,因此,從物理知識入手培養「理科思維」,是非常省力有效的一種方式!
在這套書裡,我們常見的物理概念,比如「物質」「能量」「電」「光」「引力」等,都變成了一個個形狀顏色各異的萌萌噠小人物了。
這本書雖然叫《這就是物理》,但它涵蓋的可不僅僅只有物理知識。
例如,在討論「為什麼我們能聽到聲音」時,講到了耳朵的結構,涉及到生物學知識。
講到「自然界中的電」時,大自然能夠產生電,人體內也存在電,這裡涉及到生物學、醫學的知識。
那麼,它又是怎樣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理性邏輯思維呢?
這套書一共10本,涵蓋10大物理主題,由淺入深,一步步帶領著孩子開拓思維,發散思維,學會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
比如說,「物質的屬性」一節,就是教會孩子「透過現象看本質」。
如果碰到不好判斷的屬性(比如解決不了問題),例如物質是否有磁性,能否溶解於液體中等,就要學會像下面這樣做實驗,通過其他辦法來驗證~
在「改變運動狀態」這一節,孩子就能深刻體會到,只有真正弄清楚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著運動狀態,才能真正理解背後的邏輯。
所以大家發現沒,這套書之所以能獲央視推薦,是因為它裡面場景都很貼近生活,是孩子平時都會好奇的問題。
這本書不僅能解答孩子們的疑問,還能帶領他們一起探索現象背後的原因,培養A型孩子所沒有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作為專門寫給5-12歲孩子的物理科學啟蒙書,《這就是物理》在美國非常受歡迎!收穫了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在學校幾乎人手一本!
而對我們國內的孩子來說,我覺得這套書還有一個大的亮點就是,它涵蓋了許多中學物理知識點!
是不是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
一套漫畫書,真的能囊括艱澀難懂的中學物理知識嗎?
別急,下面就讓用兩張對比圖,讓大家感受一下:
▲中學物理教材目錄
(點擊看大圖)
▲《這就是物理》詳細目錄
(點擊看大圖)
大家可以著重看下虛線圈出來的部分,《這就是物理》中的知識點和考點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學物理的內容。
而且除了考點之外,《這就是物理》還對物理科學做了更多延伸,讓孩子在生動幽默的漫畫世界裡,感受到更多科學的魅力。
這套書一共10冊,每冊只講一個科學主題。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作者們根據每個科學主題的屬性,分別給它們設計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這10個萌萌噠的科學人物,都有自己的主角故事,也常常跑到別人的故事客串一把~
他們都有各自的脾氣和技能,孩子能從生動搞笑的故事情節裡,把這10個科學主題的屬性掌握得一清二楚。
好比說,在講「靜電」時,它的形象就是渾身長刺的小怪物~躲在地毯、門把手和襪子上時不時扎一下小男孩~
當講到冷卻物質的原理時,「物質」就變成一個調皮的小孩,呈現出不同溫度下形態的變化~
講到「黑洞」,紫色的「引力」就化身成一個博學的小老師,飛到宇宙中給我們親自演示,引力究竟有多麼地強大。
翻到講聲音這一節,才終於弄懂耳朵的構造~以及我們能聽見聲音的真正原因。
所以大家發現沒,這套書「心機」的地方就在於,孩子們以為自己看的是漫畫故事,實際上所有關於「能量」「光學」「力學」「聲音」「引力」「電學」「磁性」「物質」「運動」的概念統統都裝進孩子的腦袋裡了。
相當於,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已經給中學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到了中學,物理成績就會成為拉開孩子跟同齡人之間的隱形優勢。
拉近孩子跟科學之間的距離
這套書一共10本,一共包含物理中的10大主題,分別是:
這套書基本上涵蓋了中學物理課本大部分的考點和知識點。
傳統物理課本上只有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孩子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初次學習時,很容易產生排斥情緒。
這樣一來,就很難真正學好這本課程了,當選擇文理科時,往往就會因為害怕物理而放棄學習理科。😣😣
但如果孩子第一次接觸物理知識,就是從這套漫畫書著手,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比如說當孩子問道,為什麼我們能看見物體多種顏色的時候,從下面這副4格漫畫中,就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在講解生物電的時候,用到非常形象的字體和誇張的方式,讓小朋友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電」的威力~
想知道磁力的大小究竟是怎樣的,看看下面這幅圖,孩子立刻就能懂~
為什麼有的聲音聽得見,有的聲音聽不見?聽不見的聲音究竟存不存在呢?這裡都有給到很直白的解釋~
所有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都是通過漫畫獨有的生動有趣的方式,輕巧地拉近了孩子跟科學之間的距離。
不僅有效啟發孩子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用生活化場景,講述深奧物理知識
翻開整套書,你會發現裡面的內容,跟你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沒有任何公式、也沒有任何枯燥死板的概念,而是用生活中的小場景來詮釋複雜枯燥的物理現象~
比如,房間裡的燈為什麼會亮,電路和開關之間究竟怎樣的關係?學會這一點,不僅能豐富電學知識,還有利於小孩子加強安全意識,簡直一舉兩得~
以及每個好奇寶寶都問過的問題,「媽媽,為什麼天上會有彩虹呢?」
相信這個問題也讓很多家長抓過腦袋吧,嘿嘿~
大家看,關於彩虹的問題,書中不僅解釋得很形象,在字體的設計上還根據「折射」的狀態做了相應的誇張效果,這樣一來圖案比文字更有助於加強記憶。
以後孩子學習「折射」問題時,就會馬上想起這個畫面了。
還有是關於「引力」的講解這段,《這就是物理》中寫道:
「引力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繩子,把每個行星約束在太陽的周圍」,孩子看見這個圖畫就覺得很生動形象,也就理解為什麼地球會圍著太陽轉,但不會撞到太陽~
在每本書的最後一頁,還會有一個延伸閱讀,比如「為什麼要學習力和運動?」「為什麼要學習光」「為什麼要研究磁」以及「節約用電」等等。
這個內容設計目的就讓孩子更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只要孩子了解到這些,才會更有興趣,更善於發現生活中物理現象~
為了讓孩子們在閱讀了漫畫故事後,對裡面涉及到物理概念有個直觀的印象,每本書的結尾也會貼心附上「詞彙表」,這樣親子共讀時,家長也可以對照著教給孩子~~
童趣滿滿的情景式物理啟蒙漫畫書
用孩子的語言來對話,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讓孩子們理解物理的概念和原理,也是這本書的亮點!
整本書黑色的外殼很有科技感,色彩鮮豔的萌萌噠人物很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每本書的手感都非常好,16開設計,環保印刷,裝幀方便翻頁,非常適合5-12歲的孩子自己閱讀,或者親子共讀~
作為孩子的科學啟蒙書再合適不過~相信父母和孩子都在其中找到很多樂趣!
關注周MALL公眾號,對話框回復【南周文創】,即可領券!領取優惠券可享受周MALL商城全場商品8.5折(特殊商品除外)。
掃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