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高考生不願意考物理,物理太難僅僅是原因之一

2020-08-20 腦洞歷史觀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書《這就是物理》,為什麼推薦這一套書呢?因為今天看到一個新聞,現在越來越多的高考考生選擇放棄考物理。

以浙江某縣為例,2017年,高考人數是3128人,物理選考的人數是1495人,18年的高考人數是3038,選物理的降為797人,到了19年,高考人數2935人,而選物理的只有381,幾乎是兩年前的三分之一。

為什麼大家都不選物理了呢?

這是因為新高考採取了賦分制,就是你的分數不是你考試的分數,而是根據你的成績在所有考生中的區間決定分數。

比如你在前百分之一的階段,那就是一百分,在前百分之2到3,那就是97分,依次遞減。

那就跟報考人數有關係。報考人數越多,分數越合理,但物理因為知識量比較大,比歷史、地理等要難很多,要想考上高分並不容易,所以很多人往往會選擇別的科目。

這樣一來,物理就變成了學霸之間的比較,有的人物理考了九十多分,但因為區間的原因,可能只能賦分八十多分,直接就吃虧了十分。

這樣一來,報物理的人更就少了,人越少,越不容易拿高手,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學物理的人越來越少。

那有沒有必要學物理呢?


問問他們

當然有必要學,物理依然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很多好學校的好專業,不少都是只錄取選了物理的。中國要實現科技強國,物理的基礎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們中國要搞超級對撞機,擔心的原因之一不是沒錢,而是建好後,中國根本沒有那麼一流的物理學家對它進行研究,只能讓外國人來研究。

另外,可能有人說,我未來不搞物理,也有必要學嗎?

也有必要的,因為物理這門課很特殊。它是理科中理論邏輯跟現實結合的學科,不像數學,學到後面是純抽象,物理是邏輯在現實中的再體現 ,就像不搞物理研究,懂物理對工作也絕對有好處。

現在很多超牛的企業家,也是物理很厲害的,這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埃隆•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是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統PayPal的創始人,他通過物理學的正反饋效應使得PayPal的用戶以指數的速度增長,最終以15億美元賣給了eBay。

他是電動汽車特斯拉的CEO,物理學思維大幅降低了電池成本,為電動車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他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CEO,以物理學思維核算火箭成本,做到1/10的價格製造火箭,從而減少太空旅行成本。

此外,他的很多創新,包括屋頂太陽能發電、每小時一千多公裡的超級高鐵,其思考基礎就是物理學。

埃隆•馬斯克將自己的物理學思考方式稱為第一性原理。他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比如造火箭,當時美國航天界認為,火箭這個東西是很昂貴的,投入巨大,根本不是私人企業可以承擔的。


那怎麼辦,他就開始用物理學的思維去拆解,就是把所有的材料堆放到一起,所需要的費用並不多,只是需要怎麼去快速組裝,然後如果還能收回重新使用,那價格就更便宜了,最終,埃隆•馬斯克發射火箭的成本可以降到以前的百分之一。

所以,馬斯克才能發射星鏈,這個計劃裡包括了四萬個衛星,這是目前人類發射衛星總和的四倍還多。

再比如他搞電動汽車,當時電池組的價格是600美元/千瓦時,但他從倫敦金屬交易所獲取數據,發現所有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只要80美元/千瓦時。

那就有價格差,所以他組建自己的電池廠,大規模生產後,價格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他的電動汽車就有了基石。

所以,物理是將來科技的一個基石,說實話,我們應該多鼓勵我們的高考生選擇物理,而不是選擇歷史地理。儘管歷史地理也很重要,但對於中國科技強國來說,物理更為的急迫一些。

馬斯克也推薦大家多學物理,他說:「可能最後的工作就是寫AI軟體,最終AI自己會寫軟體了,我建議大家去學工程、學物理,或者說做一些人和人互動的工作,當然還有藝術。」

現在選物理的人越來越少,這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其實教育界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進行調整。比如一些大學會額外在一些熱門專業,尤其是好大學的好專業,比如計算機工程上,會額外增加招生條件,就是你只有選考了物理的,你能學習這個專業。

浙江省也開始實行補救,就是實行最低名額制,就是沒有那麼多報考,也有一個最低人數,默認有這麼多的人考,就是鼓勵大家多考物理。

物理的重要性大家都看得到,中國將來最缺的人才,就是搞物理搞化學搞數學的。

所以給大家推薦一套書:《這就是物理》。

這套超有趣的物理漫畫讀物,曾入選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最佳參考書」,適合5~12歲孩子進行物理啟蒙。

顛覆了咱們傳統的物理學習方式,不講定理,不套公式,而是通過漫畫的形式,導入物理知識,讓抽象、難懂的物理概念、定理,用漫畫故事的形式演繹出來!

比如,《力和運動》中講「什麼是慣性?物體慣性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比如,《電》中講靜電是怎麼產生的?電荷是怎樣從地毯,通過我們的身體,再傳遞到門把手上的呢?

比如,《熱》中講,溫度計為什麼能夠測量溫度?其中利用了什麼物理原理?

很多知識點都是從生活現象入手,讓晦澀的知識回歸生活,讓孩子們感受到物理的神奇與趣味。

全套書共10冊,內容涵蓋了國內中小學階段必學的10個重要的物理主題,力和運動、聲音、電、磁、引力等等。

所包含的知識點與咱們國內的課堂教學相匹配,涵蓋了85%以上中學物理考點。

國內出版社引進後,特別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物理學家周立偉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靳松博士等進行了全文審讀。

為了貼合孩子們的學習需求,還特別邀請了北京一線的物理教師全文審閱。

知識編排上,也充分考慮到了啟蒙階段孩子的認知特點,從物理現象入手,最後回歸到生活中,讓孩子拾階而上,逐步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央視《第一時間》的讀書欄目中,主持人也專門推薦了這套書給孩子們。

咱們以「磁場」「磁極」為例,初中物理課本中是以文字為主導的,對於低齡孩子來說理解並不容易。

同樣的知識,如果用漫畫表達出來呢?

語言通俗化、易理解,同時每幅插畫緊緊圍繞文字來展開,即使低齡孩子不看文字,也能理解畫面的內容。

再如,中講到一個許多孩子會問到的問題: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雨滴使光線發生了彎折!

看到了嗎?每顆雨滴都像一個小小的三稜鏡。它把太陽光分散成不同顏色的光。

描述現象的過程簡潔清晰

對於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怎樣用6格漫畫講清楚?

例如,《物質及其變化》中,講到「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物質狀態時,作者做了生動的比喻,理解起來輕鬆又有趣。

>固體中的分子以一種重複的模式排列,就像士兵排著整齊的隊列一樣;

>液體中的分子運動更隨意,就像一群自由行走的人;

>氣體中的分子運動速度更快,就像溜冰場中穿梭不停的溜冰者。

再如,「我們的眼睛是怎麼看見東西的?」這個問題,一步步展示物體在眼睛中成像的過程。

用圖說話,配合情境變換形象

《物質及其變化》中,為了體現加熱物質和冷卻物質發生的變化,「物質」化身「百變小超人」,它的形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從一個到多個,加熱的時候變成噴火巨龍,冷卻的時候變成青色的小人和雪花的形狀。

在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物質時而化身為砍樵老夫,時而化身為鐵匠小哥,非常滑稽風趣。

卡通形象的變化,是跟隨著情境發生變化的,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理解,也增添了許多趣味。

學科內的知識交叉

物理學中的概念不是單獨存在的,每個概念都與其他息息相關,比如熱、能量、物質,比如電磁、能量、力等。

例如,《能量》這本書就涉及到了熱能、光能、聲能、電能等其他方面的物理知識。

每本書的最後,都會延伸到「為什麼要學習這個主題」,進一步說明這些物理知識點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加深孩子的理解。

學習聲音有很多實際用途,可以利用聲吶探測海底世界,可以利用超聲波來癒合傷口。。。

每冊書後還附有一張專業詞彙表,便於孩子更好地歸納、梳理和複習知識點。

這套書來自美國久負盛名的兒童科普作品專業機構——成立於1917年的World Book圖書出版公司。

它為美國中小學生和各地的圖書館提供了大量兒童科普精品讀物。

World Book出版的青少年百科圖書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就是物理》就是這個國際權威科普品牌的「看家科普系列」。

外國媒體對這套書的評價極高,在家長中的口碑也很好。

《這就是物理》的作者,是來自美國的約瑟夫·米森。

米森長期從事兒童科普教育研究,善於把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漫畫語言,漫畫主編的背景,正是他的優勢。

⬆️左為作者,右為繪者

插畫師薩繆·希提是和他長年合作的黃金搭檔,擅長用一目了然的繪畫形式,來傳遞豐富多樣的信息。

他們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進行了獨具特色的設計,為孩子搭建起了系統全面的物理知識框架。


本周,這套《美國經典物理科學啟蒙全書:這就是物理》,共10冊。定價200元,團價只要88元。

推薦年齡:5~12歲的孩子閱讀,點下面的橫條就可以購買。一共十本,團購價是88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高考生棄考物理,中國將來不需要物理了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書《這就是物理》,為什麼推薦這一套書呢?因為今天看到一個新聞,現在越來越多的高考考生選擇放棄考物理。以浙江某縣為例,2017年,高考人數是3128人,物理選考的人數是1495人,18年的高考人數是3038,選物理的降為797人,到了19年,高考人數2935人,而選物理的只有381,幾乎是兩年前的三分之一。為什麼大家都不選物理了呢?
  • 新高考制度下不選物理沒出路?專家:物理不能「勿理」
    相信很多考生會有疑問,為什麼選考科目中要在物理、歷史中選考一門(以下為選擇物理學科可報考的專業)既然和物理相關的專業如此多,那麼為什麼物理學科仍然被考生嫌棄根據京譽君的了解,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太難!太難!太難!
  • 新高考為什麼棄考物理的人那麼多?物理是不是比數學還要難?
    新高考,已經有部分省份轉向全國,新高考的選科,也讓不少人犯難,到底應該選擇哪幾科?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物理確實被很多學生放棄,是物理學太難嗎?1.目前物理最難物理可以說是高中最難的一個科目了,個人覺得比數學更加的難。不過現在高考大綱是年年再改,語文的難度已經不比物理低多少未來很有可能是最難的學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物理依舊還是數一數二的難。同時物理的老對手數學難度可是大大降低,14、15年時數學也是很有難度的一個學科,優勢是江蘇卷浙江卷湖北卷等個省份。
  • 新高考來了,選考物理有多重要?
    其後第二批進入新高考的北京、山東等地,雖然吸取了浙滬兩地在選考科目上以等級呈現高考成績不合理,造成一定的考生「棄考」物理的教訓,採用了新的等級賦分方法折算分數計入高考成績,但因為沒有對物理學科的限考要求,選考物理的考生人數仍然低迷。但是,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和前沿交叉學科,是很多理工類專業的必考科目,對於國家的發展和考生個人的發展來說,實在太重要太重要了!
  • 選考物理人數銳減?新高考賦分制度下,只有超級學霸和學渣選它了
    自從開始實行新高考制度了以後,不分文理科6選3自由組合物、化、生、政、史、地三門。物理開始遭遇人數銳減式的惡化。考試改革的結果是,地理和生物逆襲了,而傳統的重量級科目,比如物理、化學選考的比重卻在下降,而且這種選考人數下降的趨勢,很可能會持續惡化比如在上海,有70%左右的學生選考了地理,而選考物理的卻只佔30%。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孩子?因為現在的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需要考慮更多關於生孩子所付出的代價。而人們從很願意生孩子到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因為國家的政策不允許你生,所以出生率下降。之後是因為離婚率太高了,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家庭,誰又願意生孩子呢?到了現在,國家鼓勵你生了,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卻不敢生了。想要生孩子,就需要考慮到孩子上學,那麼首先就是需要一套學區房。
  • 福建新高考選科人數排名出爐!這個科目選考人數比物理還多
    很多人之所以會願意選擇語文學科,看一下班級裡面每個人的語文成績,基本上沒有60分以下的,但是說語文成績,想要拿滿分基本上是很難的,小學的時候滿分還是很容易的,自從上了初中之後,滿分和我們幾乎無緣。語文學科獲得及格確實容易,但是想要用它來拉分簡直是太難了,尤其是作文,作文的分值佔的比例還挺大,閱讀理解也很難有人能夠拿到滿分。
  • 2019高考倒計時:最後50天最容易提分的是物理
    2019年的高考越來越近了,最後50天想提分學什麼?這是很多成績較差的孩子特別關心的問題。老陳根據多年的高考輔導經驗給這些孩子指出一條險中求勝的道路,那就是抓物理成績。為什麼說「險中求勝」?因為物理是大家公認的難學的課程。
  • 物理到底有多重要?為什麼新高考特別重視物理學科的學習?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新高考改革應運而生。新高考改革旨在打破傳統高考文理對立的僵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的科目,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文科或者理科。這就是新高考的模式。在以前,很多高中在文理分科時,就一直存在"文多理少"的局面。很多學生在選擇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理科,文科相對來說比較式微。那麼在新高考的體制下,這種局面是否依舊存在,是否也存在廣受"寵愛"的科目?答案是存在的,這個科目就是物理。
  • 高考賦分制改革,高三學生選考物理需要考慮什麼?學好物理有方法
    高考賦分制改革,高三學生選考物理需要考慮什麼?學好物理有方法對於高考「3+3」模式,很多學生會決定不選考物理。對此,大家需要考慮什麼因素,高三學生學好物理,有什麼方法呢?一、不選物理的原因物理學科被考生「嫌棄」,背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物理學科難度高、賦分低。選考物理的學生,一般都是有機會衝擊國內頂尖高校或者說對物理學科特別熱衷的考生。進行賦分,導致成績靠後的學生因為物理太難放棄後,成績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同學擔心無法獲得較好的位次也選擇放棄。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文科?4個原因是關鍵,文科生:太單純
    在新高考實行之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人數是非常懸殊的,但是近幾年選擇文科專業的學生卻越來越多;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很多學生在選擇科目的時候,也是以文科的學科居多;而物理成為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學科。 選擇文科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學生表示疑惑,不是學會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嗎?難道現在風向變了嗎?
  • 新高考改革:物理科目為什麼會遭受冷落?
    因此,高校會根據專業不同,對後三門選考科目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報考數學專業,在選考的三門中,往往要求考生選考物理。從第一選擇變倒數第二,物理遭遇尷尬在浙江招生的1400餘所高校,在高考改革啟動之初,就針對總共2.3萬多專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一般強勢的學校與專業,會提出苛刻的要求,比如必考科目中必須有某一科。
  • 新高考選科,只選化學,不選物理,會怎麼樣?老師:「死路」一條
    在新高考選考科目中,物理是公認的最難的一門學科,尤其是高一階段,物理變得更加抽象,對於數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些初中靠「死記硬背」考高分的學生,很快就會被「勸退」,其中力學部分,就能「勸退」至少四分之一的學生,而「電和磁」基本上能夠勸退一半的學生。
  • 採和:湖北新高考選科,首選物理的四大原因,第四條源自馬斯克
    朋友好,我是採和,今天和湖北新高考生分享,如果你的物理和歷史差不多,或者物理只比歷史差一點點,建議你首選物理,這裡說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首選物理,上一本和本科的機率更大。在湖北的老高考中,一本上線人數,理科大約5萬人,文科大約1萬人,理文之比接近5:1;本科呢,也是是老三本線,理科上線人數約12萬,文科上線人數約4萬人,理文之比接近3:1,理科上線人數比文科多了近8萬人。有人說,選物理,擔心被物理學霸碾壓,姑且不說,在3+1+2省份,首選科目均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 最新:高考再不重視物理,今後恐將和90%以上的大學專業無緣
    選考有兩次機會,擇高分計入高考總分。這當然是好事情,考生有更多選擇和機會。可改革也改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許多學生紛紛「棄考」物理。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浙江省柯橋中學資深物理教師孫國標介紹,2019屆近800名學生中最終選擇物理為高考科目的僅為220人左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說是因為物理太難了。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賦分制。
  • 看看上海中考成績,就明白,為何山東高考選物理的少了!
    有的人可能就會說了,這肯定是題出的簡單了,當然考的好的就多了。確實有這個原因,但是語文呢?難道是語文太難了?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語文相對於數學和英語來說更加主觀。語文、英語、數學三者比較,語文的主觀性最強,其次是英語,最後是數學。或者說數學應該是沒有主觀性可言的,有明確的對錯之分。而英語與語文相比,主觀性肯定更低。以作文為例,英語作文大概考的更多的是論述完整性、詞語語法的正確性。但是語文作文呢?題目的立意、句子的優美、文章表現形式等等,都會影響分數。
  • 為什麼有些學生無論怎麼努力奮鬥,也學不好物理?
    今天要說的,正是這部分可上可下,心存夢想、每天努力、但是又對自己不太自信的中等生們的境遇。這部分中等生,甚至都已經拼上了所能拼的所有時間,使出了所能使的所有力氣,但是結果卻依然不如意。成績總是徘徊不前,甚至發生倒退。這是最令這部分學生無奈的事情。這部分努力奮鬥的中等生們似乎可上可下,成績忽高忽低,永遠讓人難以捉摸。
  • 備戰2020高考:63道物理壓軸題匯總,列印一份出來練,成績不下98
    備戰2020高考:63道物理壓軸題匯總,列印一份出來練,成績不下98同學們進入高中過後,學習難度會比之前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別是像數學、物理、化學等這些理科學科,不僅需要同學們將公式定理背熟掌握,還需要將其合理運用才行
  • 山東高考,物理考生比例不足40%,物理有多重要,很多人不知道
    因為弟弟今年也參加高考,因此對於這一方面的了解又多了一些。在高考那兩天,全國人民都為高考考生讓路,還出現了好多感人的事跡,甚至讓人覺得有趣的事情。除此以外,還有很多關於高考試卷,高考考場等的新聞。其中最讓我覺得困惑的便是山東濟南某考場物理考試時出現了空考場現象。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於新高考改革,很多學生在進行選考的時候放棄了物理。理由僅僅是因為物理太難聽不懂,而這樣的情況在多個省份都有出現。
  • 高考物理要求這麼多,高一高二到底怎麼學物理?
    高中物理目前在高考中考查的形式是理綜卷三科同考的形式,對於大部分高中生們來說,高中物理在高中各科中都屬於最難學的科目,導致很多學生對於理綜卷非常打怵。從歷年高考物理的命題來看,高考物理都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重視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素養、科技與社會發展、重要方法,同時密切聯繫考生的生活經驗以及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