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賦分制改革,高三學生選考物理需要考慮什麼?學好物理有方法

2020-12-11 學予明天

高考賦分制改革,高三學生選考物理需要考慮什麼?學好物理有方法

對於高考「3+3」模式,很多學生會決定不選考物理。對此,大家需要考慮什麼因素,高三學生學好物理,有什麼方法呢?

一、不選物理的原因

物理學科被考生「嫌棄」,背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物理學科難度高、賦分低。選考物理的學生,一般都是有機會衝擊國內頂尖高校或者說對物理學科特別熱衷的考生。進行賦分,導致成績靠後的學生因為物理太難放棄後,成績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同學擔心無法獲得較好的位次也選擇放棄。

二、正確認識物理

高中理科的學習特點,大家理解是:物理有點難,化學有點繁,數學習題堆如山。感到物理難學,不好理解,看著一道道物理試題猶如水中撈月一般。

大學70%左右的專業都是理工科專業,這些都需要物理基礎,不會物理意味著70%的專業你沒法報,剩下的都去競爭那30%的專業嗎?大學裡面需要物理基礎的專業,必須考物理。如果不考物理,只能選擇30%的專業。

如果一個省份有40萬考生,物理只有4萬人考,意味著4萬考生可以選擇70%的專業,剩下36萬考生只能在剩下30%的專業中競爭,競爭是多麼殘酷。

物理考什麼?物理高考主要有選擇題、實驗填空題、計算說明題、選考題等,其中比較難的題在選擇題中的幾道多選題以及計算說明題,它們是考生失分的重災區,由於每道選擇題6分,計算說明題更是一題就超過了20分,確實會讓無數考生望而卻步。

三、怎麼樣學好物理

1.善於觀察

物理是研究自然現象的學科。自然界有關力、聲音、熱、電、光、磁、原子等運動變化,都是物理需要研究的對象。要想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各種物理現象。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問題就可以激發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激勵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就可以把書本知識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2.善於實踐

高三學生親自實踐,用腦和動手結合起來,才可以把物理學好。老師在課堂是上會演示很多實驗,只要認真觀察和分析這些實驗現象,明確這些實驗的原理,了解儀器的性能,掌握實驗的步驟,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物理結論,就掌握了相關的物理規律。

3.勤於思考

物理的規律性很強,需要深入理解,才可以真正掌握。學習時張冠李戴,不注意物理規律的應用範圍和條件,亂套物理公式,就容易出錯。物理的規律存在於力學、運動學、電學、光學等物理現象中,這些規律千變萬化又密切聯繫。

物理學習一定要條理清楚,遇到題目分辨不清,解題就會無從下手。高中物理有豐富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模型,要理解這些現象,掌握這些物理模型就需要多練習和積累,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持之以恆,需要深入學習和認真理解,最關鍵是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高中學生掌握了物理學習的方法,多思考,多動腦,多請教,還是可以在物理考試中得到理想分數的。#萬象大會#

相關焦點

  • 賦分制—新高考最大的BUG(深度長文)!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就是,不少上海家長都以孩子選考科目衝A作為目標,竟然把微信頭像換成A+。賦分制的初衷新高考不再區分文理學科,讓考生選擇3門等級性考試科目,計入高考總分。就是賦予學生和高校自主選擇權,讓學生選擇優勢學科,充分發展他們的特長;讓高校調高辦學自主性,增加和考生的雙向選擇,招收到高校需要的學生。
  • 選考科目採用賦分制,新高考到底怎麼算分?
    面對全新的高考政策,很多準備邁入高中的同學都在問小方老師:新高考有哪些變化?以後高考應該怎麼算分?廣東新高考改革方案指出,本科高校考試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進行,考試科目按「3+1+2」模式設置。「3」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
  • 2020年北京高考採取賦分制的特點分析及應對策略
    賦分制是按照你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例如: 1)卷面滿分為100分; 2)成績分為21個檔位。
  • 新高考學生為何「棄物理」?難道物理比數學還難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有人擅長數學,有人擅長物理。但是,毫無疑問,數學和物理對多數學生來說,都是高中最難的兩科。試想,如果把數學設為選考,會不會也出現「棄數學」現象呢?我覺著一定會!二、學生為何會「棄物理」?
  • 英語成高考選考科目?就因科技強國物理比英語重要?
    那麼,英語有沒有可能成為高考選考科目呢?從眾多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真的很有可能的。 01.摸索中的新高考仍有待完善 自2014年上海、浙江決定高考改革,並在2017年在全國率先實施「3+3」新高考模式以來,新高考模式給全國高考生帶來的衝擊和影響非常大。
  • 新高考來了,選考物理有多重要?
    文/伊人獨酌高考考了高分,滿心歡喜,可是填報志願的時候才發現,因為物理選考科目限制,許多名校、專業無法填報志願,是一種什麼心情?最近,網報北京一些考生就遭遇了這樣的扎心事。今年是北京以「3+3」模式開考的第一年。
  • 小時候好好開發思維,長大後一定要學好物理啊
    而且由於採用了等級賦分制,報考人數越少,分母越小,賦高分就更難了。更奇葩的是,有一些辦學水平較差的高中,直接不開物理選考班,有的以以往選物理最終很慘、選文科最後成功的例子來勸退考生,或者直接坦誠自己學校沒有優秀的物理老師,選物理肯定考不過其他好的學校,讓學生直接放棄吧。這是真事,聽到不止一個學生和我講,復讀了之後眼界開闊了不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高中連物理選考都不開是有多差。
  • 高考選科賦分制是否公平
    吉林省新高考模要實行3+1+2模式。3為語數外3科,1為物理、歷史2選1,2為剩下4科選擇2科作為選考科目。每一科目高考試題難易程度、學科性質是不同的,直接比較分數欠妥,因此出現了賦分制這一方法。 在說賦分制這一方法前要先說下有關省排名的問題。報志願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就是一分一段表,此表是查看自己在省內排位,根據排位選擇學校和專業。
  • 天津高考賦分制是什麼意思?80分真的有可能變成100分嗎?
    天津新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兩個地方:第一是取消文理分科;第二就是學生可在6門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的3門(單科滿分100分),與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單科滿分150分)一起構成其高考總成績,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基本依據。
  • 雲南今年9月新高一學生將會實施新高考改革嗎?2020高考巨變! 考試...
    選考科目的等級性考試,安排在6月7、8日統一高考科目結束後,在6月9、10日統一進行,且只考一次。 111 賦分制是按照你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例如: 1)卷面滿分為100分; 2)成績分為21個檔位。
  • 2020年高考——高考賦分制下,我們該何去何從
    北京中小學升學指南今天來和大家聊一下2020年高考,對目前讀小學的娃們有什麼啟示。我的觀點,僅代表個人。如果有家長與我的意見相左,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一、新高考賦分制高考成績剛出爐的那幾天,「高考總分700+」的消息鋪天蓋地。今年700人數80,遠超去年的24人。這是教改帶來的顛覆性改變。詳見下面兩圖。
  • 高考不選物理,報志願準吃虧,從小培養物理興趣很重要
    新高考之後,不再分文理科,採取3+3或3+1+2的考試模式,除了語數外必考外,3+3考試模式是指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學六門中自選三科作為選考科目,3+1+2的考試模式中的1是指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科,然後從剩下的4科中選擇2科。3+3的高考模式有二十種組合,3+1+2的高考模式有十二種組合。
  • 最新:高考再不重視物理,今後恐將和90%以上的大學專業無緣
    選考有兩次機會,擇高分計入高考總分。這當然是好事情,考生有更多選擇和機會。可改革也改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許多學生紛紛「棄考」物理。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浙江省柯橋中學資深物理教師孫國標介紹,2019屆近800名學生中最終選擇物理為高考科目的僅為220人左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說是因為物理太難了。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賦分制。
  • 高考3+1+2模式,選擇物化生,還是選擇物理、化學、地理?
    2017年以後,各省對原先的文理分科方案都陸續做了改革,有3+3模式,也有3+1+2模式。3+1+2模式是指語數外三門必考,物理或者歷史必選一門,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術等裡再選2門考。新高考方案出來後,我的一個教授群裡的教授們極為不滿,都在那裡討論。我嘲笑他們,幾乎每件事都會有不同意見,難道他們不覺得有什麼不錯的方案嗎?有位教授說,有啊,就是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物化生。他的發言得到了好幾人的同意。
  • 新高考學考與選考實行分卷 選擇物理的優勢看這裡
    新高考又有重磅消息。《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對浙江省新高考選考時間等事項,作了一些調整。記者了解到,昨日溫州不少高中都召開了專門的教學會議,對《意見》進行解讀。
  • 新高考已來! 高一新生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考科目?看完秒懂~
    首先要明確,選考的成績是計入高考的,但這個成績並不是直接計入高考,實行的是賦分制。什麼是賦分制?學生考試時會有一個原始的卷面分數,根據這一分數,進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個等級,在A-E五個等級之內,又細分了若干個等級,再把對應等級轉化為具體的分數。
  • 新高考有弊端?明年的所有高考生要注意這些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高考改革」 地區受到的變革最大,話題也是最受關注。那麼,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從今年新高考中看出的一些問題與之應對方法。新高考選專業問題 根據 2020 高招要求,報考物理後,理論上可選專業覆蓋率最低在 97.4%,而沒物理的選科組合中,史地生可報專業覆蓋率僅為 52.9%。尤其是清北等名校的專業大部分都要選考物理。所以很多人會去為了專業多而選物理,但不選物理的那一部分人,將面臨著可選專業少、喜歡的專業報考人數多的現象。
  • 新高考改革:物理科目為什麼會遭受冷落?
    今年高考中,新高考改革改革試點地區浙江、上海出現選考物理考生人數銳減的問題引起媒體廣泛關注。2014年9月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臺,浙江、上海成為首批試點。原因比較複雜,大家詬病最多的是賦分法有誤導,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給學生的選擇權,遭遇了功利文化的算計。後三門是類似學業水平測試,按等級考試進行,但因為是高考錄取的兩個依據分數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前面的3科),需要還原為百分制。為保障公平,浙江在後3門的分數計算上,並沒有採取原始分或是絕對等級分、標準分,而是採取了等級賦分法,起點40分,共21個等級,級差3分。
  • 原始分高24分,賦分成績一樣?尖子生的新高考賦分制
    新高考改革後一大重點就是「6選3選考」成績按照排名賦分制。什麼樣是賦分制呢?就是把你的原始分數,按照排名分配等級,然後給你一個等級分。舉個例子:假設:本場高考試卷特別難小明物理考了99分,排名前1%小紅物理考了89分,排名也是前1%經過賦分:小明和小紅,一起賦分為100分什麼意思?
  • 江蘇新高考模式下,初中學好物理有多重要?
    常言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物理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學科,能考查一個人的數理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同時,還包含著記憶能力,是孩子綜合能力的「試金石」。事實上,初二就開始接觸物理真的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時機,前提是家長跟孩子們已經對這門學科有充分的重視。要學好物理這件事,高中、高校是集體重度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