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之後,不再分文理科,採取3+3或3+1+2的考試模式,除了語數外必考外,3+3考試模式是指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學六門中自選三科作為選考科目,3+1+2的考試模式中的1是指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科,然後從剩下的4科中選擇2科。3+3的高考模式有二十種組合,3+1+2的高考模式有十二種組合。
前兩天,我看了兩篇報導,發現物理這門重要的學科被嫌棄了,以2020年的山東選科比率和2017年上海和浙江的選科比率為例,如下圖所示:
2020年山東省選科比例
物理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科,考生為何會嫌棄呢?一是因為物理學科難度較高,不好學,而因為高考採取的賦分制,物理的賦分低,想拿到高分不容易。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賦分制,是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只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考生各科成績,以當次高中學考合格成績為賦分前提,高中學考不合格不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
這樣一來,若不是物理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一般不敢輕易選擇物理,成績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考生都會因為擔心無法取得好的位次而放棄物理。
可是避開了高考難度較大的物理,就會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吃虧,在《2018教育部指引》的93個專業類的選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科目就是物理,佔專業類總數的64.5%;其次是化學,佔62.4%;再次是生物,佔31.2%。至於政史地三科,僅佔3.2%-5.4%。
選科與專業選擇的比率
如果考生選考了物理,不僅可以報考「要求選考物理」的60個專業類,也可以報考不設選考要求的29個專業類,這樣一來,可以報考的89個專業類就佔到了專業類總數的95.7%。
六門選科對93個專業的覆蓋率
由此可見,雖然物理不是必考不可的選科,但是選考物理的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選擇。
物理很重要,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會佔有很多優勢,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得讓孩子對物理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有了學習的內驅力,倘若孩子提到物理就頭疼,怎麼能學得進去,學得好呢?
要想讓孩子對物理有興趣,物理一定要有趣,可在很多中學生高中生的眼中,物理是枯燥無味的學科,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才學得好,所以,讓不少學生對物理望而卻步,尤其是那些初中物理基礎就沒有打好的學生,到高中再系統學習,就如同聽天書了。
最近,我發現了一套特別好玩有趣的物理書籍——《1分鐘物理》,如果用一句來形容這本書就是:既高大上又接地氣,還十分逗逼。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1.作者中科院物理所,足夠高大上吧
《1分鐘物理》這套書的作者是中科院物理所,它是火爆微信、抖音、B站的超人氣科普網紅,足夠高大上吧?權威性不用質疑,比孩子的物理老師教得都好。
中科院物理所成立於1928年,是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在國內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中科院物理所是第一批「玩轉科普」的。
物理所官方公眾號依託學科優勢,向喜愛科學的廣大讀者推送兼具科學性、趣味性的科普文章。目前,公眾號已有100萬關注量。公眾號內容豐富多彩,活潑有趣,原創內容豐富,包含問答、正經玩、線上科學日等多個欄目。
2.內容接地氣,說人話
孩子不是覺得物理太抽象嗎?這套書可以一改孩子對物理的認知,書中的內容來自100萬物理粉的專屬平臺,中國「十大科普自媒體」之一,中科院物理所官方公眾號王牌問答欄目。
每一個提問都來自一個網友的真實留言,這些問題有的來自生活場景中的突發之問,有的來自課堂上不會講的「超綱」內容,往往是「爸媽不會、老師不教,不問還憋得慌」的問題。如:在颱風的風眼扔一顆原子彈會怎麼樣?穿越回古代(比如秦朝)能發電嗎?能用水澆滅太陽嗎?皮卡丘發的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
啥問題都敢接招的「物理君」每周五都會定期回答讀者們的這些「靈魂之問」。為了將這些問答精華匯集起來以饗讀者,於是就有了《1分鐘物理》這套系列圖書。這套書的內容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物理知識灌輸,接地氣、開腦洞、幽默好玩,不論是成人物理愛好者還是正在學習物理課的學生,都能在書中get到屬於你的知識點,每一個回答都乾貨滿滿又透著萌感與俏皮。
這套書共兩冊,每冊內容歷時1年,精選240個問答,由5個類別升級為10大主題,囊括聲、光、電、熱、宇宙、自然、腦洞等物理粉最感興趣的話題,包羅萬象。
3.漫畫插圖,讓閱讀更輕鬆
這套書包含50餘幅漫畫插圖,貫穿文中,給枯燥的文字添加了靈動性,讓閱讀變得更加有趣,讓孩子在漫畫中不知不覺1分鐘get物理知識點。
讓孩子喜歡上物理,就從這套書開始吧,這套書共兩冊,適合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生閱讀,原價110元,現在只要71元,物超所值,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這波優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