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2020-12-15 新高考前沿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心平氣和,做一個忠實的新高考學生選科記錄者。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只用最真實的案例來說話。

這裡沒有臆想,沒有猜測,沒有大道理,只有真切的現實。因為這是10季失敗案例,所以她們各有各的不幸與失意之處,請勿對號入座,一些大實話如果引起不適,還請諒解。

根據粉絲的反饋情況,我決定把《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九季:強選物理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提前更新,順序略作調整,又名《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九季: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友情提示:全文4300多字,閱讀時長15分鐘。

01沒有分數,何談大學?

山東的一位家長,孩子物理經常考滿分,今年又給兩名高考成績不太好的考生報了高考志願。所以他根據自己經驗,得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不選物理,考生高考報志願時會後悔。並由此得出一個更重要的結論:「新高考前沿」作為一名物理老師與高中班主任,阻止學不會物理卻硬選物的學生們,就是在誤人子弟胡說八道。

首先我無法否認,這名家長的一個觀點是正確的:那就是選擇物理,業覆蓋率高,可選的專業多,可報考的院校多,高校招生人數也多,高考志願報考選擇多。

但所有的這些觀點,應該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孩子真的能夠學會物理,最起碼能學個差不多。

如果學不會,選物理有再多優勢,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高考首先看的是分數,你沒有分數?連大學都考不上,那還談什麼選專業呢?談什麼報志願呢?

02高三已至,課堂對答

再次強調,我只是一名忠實的記錄者,記錄的都是原原本本真真切切正在發生的事情。而這10季失敗經驗教訓,不能拿學霸的學習經驗來衡量。因為學霸們當然首選物化生與物化地,他們會出現在10季的成功案例裡。

那我們就先說說,新高考3+1+2模式從2018年實施以來,選考物理的孩子,兩年來在班裡真實的學習情況。

由於新高考3+1+2政策具體落地在2019年4月份,所以第一屆新高考的孩子們,選科分班很晚,幾乎都是在高一結束時才進行最終確定。

而我所在的重點高中有6成孩子選擇了物理這一學科,我教兩個班級,一個為重點實驗班,一個為普通班。

如今已經是2020年高三第一學期,孩子們正在進行高三一輪複習。今天課堂中我走到一名孩子面前問他:「現在是整理時間, 這道題剛講完,為什麼留時間給你不整理?你的書呢?怎麼不拿出來!」

孩子說:「老師,我一點也聽不懂。

他對我嬉皮笑臉,並不會因此感到慚愧,而是一種習以為常,甚至麻木。其實我也知道他確實什麼都聽不懂,但是也不想放棄他,只是想讓他感受到一種關心,老師並沒有忽視他。

03重回高一,情景重現

這樣的男同學,在普通班裡不在少數,至少有一打。而那些普通班裡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學習的女生們,她們乖巧聽話,但是她們能學會物理嗎?

女生其實更慘,在這個普通班裡有一半的女生學得都是稀裡糊塗。雖然一輪複習講的是基礎,但平時做題時,她們臉上寫滿了迷茫。

重點班還好,在普通班裡,超過一半的孩子對物理的學習十分吃力。她們在這兩高中兩年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那就是從選科之日起:物理就從來沒有及過格,歷次考試一次都沒有。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高一,剛入學時每一個孩子都雄心勃勃,立志努力學習。有的能堅持一個星期,有的能堅持一個月,有的能堅持一年。

但在學習過程中各種外界的誘惑與其他因素的幹擾,一部分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掉隊。同樣是學習,一定會有好壞高低之分。

在新高考選科時,我一直在跟孩子們強調一個思想:學不會物理,千萬不要選硬選。因為全省全市最好的幾所高中,中考600分以上的孩子們,選的幾乎都是物化生與物化地這個組合。

我們要認清自己,第一、無法跟他們進行競爭;第二、我們學不會硬選,整個高中生涯就會十分痛苦。

04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然而很多家長與考生們並不這麼想因為他們知道選擇物理專業覆蓋率最高,可報考的專業又多又好,將來就業前景更好。所以他們不顧孩子本身的學習情況,不聽老師的建議,義無反顧的選擇物理。

而後來的學習情況是什麼呢?高一物理的內容比較簡單,但一部分孩子都無法及格,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先修過,仿佛跟得上。而且她們以為只要我肯努力,肯付出,物理一定能夠追趕上來。

我們不否認「努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學好物理真的還需要一點「天分」。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到了高二,各科難度加大,物理尤其明顯,這階段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兩極分化。電場、磁場、電磁感應的內容是整個高中物理最難的內容,都集中在高二。

而這個學期尤其是硬選物理的學生,她們會被虐到懷疑人生。

05飽受打擊,自信全無

本身物理就是一個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高一物理沒有學懂學通,到了高二根本跟不上課。每節課我看著她們強打精神,試圖努力追趕老師的節奏與聽懂老師的話語,我也總會放緩腳步,每節課少講幾個題,少講一些內容,爭取能照顧她們。

物理邏輯性強,前後知識聯繫十分緊密。如果一次考試不及格,很容易次次不及格。

一個人的「心氣」是有限的,一次月考不及格,一個月後又不及格,不會的東西堆積起來越來越多,半年下來,哪一個孩子能承受這樣的打擊?

而更令她們備受打擊的是,這個過程中她們並沒有放鬆對物理的學習。不但在課上認真學習,課下還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上課外輔導班。可都收效甚微,每次考試拿起題來,腦海一片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只要題型略做變換,就無法舉一反三進行作答。

高二半年的打擊,會讓一個學生的自信心完全喪失。她們已經對物理學習產生了牴觸與畏懼心理,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其他科的學習也會大受影響。

一個自信心全無的孩子,她們在學物理時,不僅不會快樂,只會陷入無盡的苦痛之中。

06渾渾噩噩,逐漸麻木

到了高二下學期,普通班的一半的孩子,給老師的感覺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反正我來上學了,課上我也在聽,但是我聽不懂。每節課都很困,昏昏欲睡。而其中的一些比較皮的男生,甚至到後期連課本都不願意掏出來。

相信每個一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班裡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在混日子。

我們往更深遠的地方想,高中階段的高二這一年,孩子每天如此度過,後面還有更苦的高三,又要煎熬一年。她們看不到希望,逐漸變得麻木。雖然也會在考試成績出來時哭泣、自責、內疚,但她們無力改變,過幾天忘了成績又開始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這對於他們的人生的陰影是有多大呀。我無法預知她們未來會如何,但我知道她們會覺得自己的整個高中生涯是失敗的。

這正可謂是「強選物理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啊!

而在平常談心之時,這些物理不及格的孩子,都表現出一種後悔,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選擇歷史。而選歷史的孩子,卻絕不會後悔,因為她們知道物理就是學不會,沒有退路。

後悔自己選了物理,有的家說為什麼她們不「改科」呢?我會有一期裡專門對半路改科進行講解,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容易,其中困難重重。

07參考山東,借鑑經驗

接下來我們再參考山東新高考改革的經驗,因為今年山東新高考改革第一年的考生,進行了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了,高考志願也都基本錄取完畢。這對於我們後來者,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山東省2020年夏季高考分數線:

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532分,一段線449分,二段線150分。

全省696分及以上有56人,一段線上共計27萬餘名考生。

696分及以上56人,其中,選考物理56人、選考化學56人、選考生物52人;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532分及以上110794人,一段線449分及以上272673人。

排名前500名的高分段考試,選科科目主要集中在物化生物化地這兩個組合。

這首先說明這兩個組合,尤其是物化生競爭十分激烈。

而開頭山東這位家長根據給兩個考生報志願經驗,得出19萬名之後的考生,不選物理,沒有一本可上。

相關焦點

  • 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心平氣和,做一個忠實的新高考學生選科記錄者。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只用最真實的案例來說話。這裡沒有臆想,沒有猜測,沒有大道理,只有真切的現實。因為這是10季失敗案例,所以她們各有各的不幸與失意之處,請勿對號入座,一些大實話如果引起不適,還請諒解。
  • 高一入學班裡第二,高三班級倒一,新高考硬選物理的悲劇
    距離2021年新高考還有六個月,高三階段三考試成績出來了,小王成了班裡的倒數第一。她本來是一個非常有潛力有希望衝擊985大學的好苗子,沒有想到卻因為新高考選科硬選物理,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歡迎大家閱覽「新高考如何選科」最新一季的內容《新高考硬選物理的悲劇:一個985的好苗子,高三淪落成班裡倒一》,又名《高一入學班裡第二,高三班級倒一,新高考硬選物理的悲劇》。
  • 新高考物理選不選?最慘被拉開80分差距,平均分30如何逆襲?
    新高考第一次全市大模擬,作為省重點高中的我們,物理平均分最低的班級30分,最高的班級57分,如此低的分數還有逆襲的希望嗎? 看到成績,不禁又回想起那個「新高考選科」永恆的話題:物理到底該不該選?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新高考選科時迷茫的孩子與家長心裡現狀,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但是……新高考,它就這樣來了!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新高考選科迷茫的孩子與家長心裡現狀與造成原因,以及選科建議與高中學習指導。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3+1+2落地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溫馨提示:全文2700餘字,閱讀時長9分鐘。
  • 新高考選課走班失敗案例第九季:強選物理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一季:破釜沉舟,我拿青春賭明天》《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二季:孩子早戀,一誤選成千古恨》《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三季:聽信讒言,被人賣了幫數錢》《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
  • 新高考改革選科失敗案例第八季:越學越難,物化政組合我想吐!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一季:破釜沉舟,我拿青春賭明天》《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二季:孩子早戀,一誤選成千古恨》《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三季:聽信讒言,被人賣了幫數錢》《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十季:輕易別碰史化生,賦分之時才會懂
    歡迎走進今天的「新高考如何選科」專欄《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十季:輕易別碰史化生,賦分之時才會懂》,又名《新高考盲目選科史化生,賦分報志願時會很痛,這組合輕易別碰》。4.你的高考錄取與誰競爭選擇化學的學生雖然一起賦分,但新高考兩種模式的競爭對象卻不同。3+3模式不分文理,高考志願填報時一起進行競爭,競爭壓力更大,而3+1+2模式,物理與歷史分開錄取,如舊高考文理分科一樣,物理、化學組合與歷史化學組合,不存在競爭關係。
  •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
    關於新高考如何選科,選科失敗的經驗與教訓,「新高考前沿」根據一線真實案例,準備了10季的內容,正在改稿修正完善。 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一季: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
  •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
    關於新高考如何選科,選科失敗的經驗與教訓,「新高考前沿」根據一線真實案例,準備了10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一季:《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又名《破釜沉舟,我拿青春賭明天》。
  • 新高考如何選科真實失敗案例:迷信輔導班,被灌迷魂湯難買後悔藥
    用最樸實的語言,忠實記錄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最真實的案例。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些「坑」,千萬不要踩。「新高考前沿」用10季的專欄,為您詳細敘述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那些容易令人忽視,卻對孩子的學業與前途,有著深遠的影響的細節。
  • 新高考女生選科困境,英語優勢政治差,如何規劃高中學習生活?
    新高考來了,湖南、湖北、遼寧、廣東、江蘇、福建、河北、重慶8省市已經在2018年確定3+1+2模式,根據目前情況,後續加入的省份,基本都會採取相同模式。關於新高考選科,12種組合,很多家長與考生都會糾結,選擇起來患得患失,尤其是女生,思維偏感性,多為文科思維,擔心學不好物理,所以面臨更大的選科困境。那家長與學生們該如何進行新高考選科呢?高中又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呢?
  •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第三季:聽信讒言,被人賣了幫數錢
    用最樸實的語言,忠實記錄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最真實的案例。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些「坑」,千萬不要踩。 「新高考前沿」用10季的專欄,為您詳細敘述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那些容易令人忽視,卻對孩子的學業與前途,有著深遠的影響的細節
  •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第三季:聽信讒言,被人賣了幫數錢
    用最樸實的語言,忠實記錄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最真實的案例。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些「坑」,千萬不要踩。>用10季的專欄,為您詳細敘述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那些容易令人忽視,卻對孩子的學業與前途,有著深遠的影響的細節。
  • 高中選科 | 新高考「3+1+2」選科建議?(附選科分析)
    高中錄取已經結束。近日,好多升入高中的考生家長都來諮詢高中選科問題,馬上升入高一的孩子,也會面臨選科問題!家長們也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去選!」。目前,廣東、湖南、湖北、遼寧、河北、重慶、福建、江蘇,8省市陸續發布了高考改革方案。
  • 新高考「3+1+2」模式下如何選科?物理並非必選科目……
    根據新實施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有八個省份將實行「3+1+2」的高考模式。高考改革文件指出,新高考政策將影響到2018屆秋季之後入學的學生,意味著2021屆之後的高考,將開始啟用最新政策。那什麼是「3+1+2」模式呢?
  • 新高考「3+1+2」選科:物理歷史二選一該選哪一個?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分別為上海、浙江、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即通常所說的「3+1+2」模式。
  • 新高考:新高一選科經典案例分析,建議家長和學生收藏!
    目前,大部分省市都進行了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試模式和招生錄取模式的改革兩部分,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以前高考實行「3+1」模式,簡單地進行文理分科,根本不用考慮選科的問題。新高考改革之後,文理不再分科,改為「3+3」模式(3+1+2模式暫不討論),語文、數學、外語必選,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鐘任選3門。由於選科直接關係到未來高考成績和高考志願的填報問題,所以新高考選科要格外慎重。新高考的核心可以總結為「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 高中選科難?新高考選科不會怎麼辦?
    隨著全國新高考制度的執行,新高一們也即將面臨選科。對於2021屆學生來說,雖然學選考分離後,不再如17-19屆學生一樣,一旦確定並考掉後不得更改。我個人認為,高一學考最多選擇三門,首先得將不選考的科目考掉,以免高二時還拖著學考複習,增加負擔。所以,在確定學考報名時,也基本就要確定將來的選考科目了。
  • 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慎入
    新高考模式來了,如今14個省市已經加入改革的大潮,主要有3+3與3+1+2兩種模式。浙江(7選3)、上海、北京、海南、山東、天津為3+3模式,江蘇、重慶、河北、湖北、湖南、遼寧、廣東、福建第三批為3+1+2模式,推遲改革省份從目前趨勢來看,啟動之後大概率也會選擇3+1+2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