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總局付廣軍:建議明年繼續減稅降費 考慮適度下調企業所得稅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摘要

【國稅總局付廣軍:建議明年繼續減稅降費 考慮適度下調企業所得稅】今日,在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付廣軍建議,明年應該繼續保持減稅降費的勢頭,下一步還應考慮適度下調企業所得稅。(界面新聞)

  今日,在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付廣軍建議,明年應該繼續保減稅降費的勢頭,下一步還應考慮適度下調企業所得稅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稅務總局付廣軍:建議明年繼續減稅降費,考慮增值稅繼續下調
    12月14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付廣軍建議,明年應該繼續保持減稅降費的勢頭,考慮增值稅繼續下調,下一步還應考慮適度下調企業所得稅。
  • 稅務總局:建議明年繼續減稅降費,增值稅繼續下調|增值稅|企業所得...
    01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14號,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付廣軍明確表示:明年應該繼續保持減稅降費的勢頭,下一步考慮增值稅繼續下調,企業所得稅適度下調,至於下調多少,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和經濟發展情況決定。
  • 稅務總局:建議明年繼續減稅降費,增值稅繼續下調
    01 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 《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14號,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付廣軍明確表示: 明年應該繼續保持減稅降費的勢頭
  • 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企業輕裝上陣——專訪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
    「十三五」期間,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稅務局全面落實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上陣,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十三五」時期,一項項為市場主體減負的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為千千萬萬企業減輕負擔,增添了創新創業的底氣和信心,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青島市新增減稅降費280億元,今年1~9月新增減稅降費276.77億元,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企業輕裝上陣,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 國稅總局調低八行業企業所得稅稅率 小企業受益
    中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 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調整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通知》,八個行業的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國稅總局的通知顯示,娛樂、飲食、批發和零售貿易等行業,稅率都有較大幅度的降低,新標準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
  • 四季度還需減稅1550億!下一步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或將調整
    近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繼續給企業減稅;隨後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並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而財政部部長劉昆則給出了更明確地信號:年內減稅力度較年初增加2000億。
  • 小微企業社保免收政策延續到年底,所得稅延緩至2021年
    剛剛在第十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加大今年小微企業減稅降費財政政策,小微企業社保單位繳費部分再次免收到2020年底,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所得稅延緩至2021年。
  • 減稅降費紓解企業發展難題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為了應對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困難,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的優惠政策。烏魯木齊市稅務局主動靠前,積極服務企業,讓企業「應知盡知 、應享盡享」稅收政策紅利,助力經濟發展。根據減稅降費相關政策,新疆大漠安防設備有限公司享受到了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從3%下降為1%的優惠政策,第三季度應繳稅金大幅下降。
  • 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落地 今年江蘇企業將減負2000億
    增值稅及地方「六稅兩費」收入增幅同比回落    沈益鋒說,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我省主要從深化增值稅改革、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全面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三方面著手。    沈益鋒介紹,一季度全省地方級稅收收入2056.4億元,同比增長5.9%,增幅同比回落12.6個百分點,其中個人所得稅收入110.5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9.4%,增幅同比回落54.2個百分點,國內增值稅以及地方「六稅兩費」收入增幅都同比回落,減稅降費成效已初步顯現。
  • 浙江:減稅降費激發小微企業活力
    浙江小微企業活力迸發的背後,離不開近年來一系列稅收政策紅利帶來的支撐。自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地以來,稅務部門以更大力度、更優服務,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讓小微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如沐春風。今年前3個季度,浙江省(含寧波,下同)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479億元,佔全國比重達8.3%。
  • 減稅降費 一份來自春天的大禮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烏蘭察布多蒙德實業集團董事長石磊呼籲各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減稅降費監督考核機制以及回饋機制,解決減稅降費政策落實中存在的「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減稅降費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各級政府在執行中央減稅降費政策時如遇執行不力的情況,應該有相應的問責、追責機制。」石磊說,「此外,還應該建立相應的信息回饋機制,加強中央和地方的溝通。」
  • 增值稅下調對電力企業影響有哪些?
    此次減稅對於面臨降電價任務,市場競爭加劇,風光發電平價上網等挑戰的電力行業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重大利好與多重挑戰疊加,電力企業能否真正輕裝上陣?業內專家測算,此次減稅將為電力行業帶來超過650億元的降本規模,對驅動企業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推動行業調結構、優布局將起到重要作用。
  • 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
    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    2018年,全國稅務系統深入推進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圓滿完成稅收收入任務和減稅目標,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完善稅制體系;2019年,全國稅務系統要突出確保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這個主題,聚焦圓滿完成預算確定的稅費收入任務這一目標  1月17日,記者從全國稅務工作會議獲悉
  • 落實減稅降費:河北省推出「減稅降費紅利帳單」增強辦稅體驗
    多舉措助推「減稅降費」落實落地河北省各級稅務部門牢固樹立「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是硬任務」的理念,強化「一竿子插到底」機制、做好全覆蓋宣傳輔導、提升便民辦稅服務,以稅收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和經濟發展的「加法」。
  • 2020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倒計時,提前做準備少花錢!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僱主為僱員承擔全年一次性獎金部分稅款有關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8 號)第四條的規定,「僱主為僱員負擔的個人所得稅款,應屬於個人工資薪金的一部分。凡單獨作為企業管理費列支的,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稅前扣除。」
  • 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從「紙上」落到「帳上」
    今年我國實施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加速落地生效,讓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更輕,發展步伐更穩。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涵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種的優惠政策。
  • 湖北省減稅降費進行時 「紅包雨」解渴製造業
    >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徐衛興  【編者按】  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地方稅費、社會保險費……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一波接一波,直擊市場主體的痛點、難點。  我省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如何?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省內多家企業,了解減稅降費的效果,感受企業的獲得感,傾聽企業家的期待。今日起,推出系列報導「減稅降費進行時」。  自4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下調的新政策正式實施,原適用16%稅率的製造業等行業改按13%稅率徵稅,原適用10%稅率的交通運輸等行業改按9%稅率徵稅。
  • 2019國家帳本:宏觀稅負下降,但減稅降費仍任重道遠|原子智庫
    文/ 劉佐 編輯/楊溪出品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2019年是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後實施的第一年;並且,年初中央政府承諾,當年減稅降費2萬億元。本期「原子智庫」分享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稅總局稅收科研所原所長劉佐先生的解讀:在2019年的一系列的減稅降費措施之後,中國狹義的宏觀稅負降低至15.9%——相當於2006年的水平;但減稅降費依舊任重道遠,政府收支應當繼續調整,「從中長期看,應進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減少機構、人員和相應的開支」。
  • 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從「紙上」落到「帳上」 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信心...
    本報記者 包興安今年我國實施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加速落地生效,讓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更輕,發展步伐更穩。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涵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種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加碼」。
  • 減稅降費政策給力 便民辦稅服務暖心
    全國兩會落下帷幕,《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的表述為企業吃下了定心丸。而作為落實減稅降費的主要部門,各地稅務機關積極創新便民辦稅服務形式,為復工復產企業紓困解難,為納稅人、繳費人享受優惠政策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