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接觸曾仕強先生是讀了他的一本著作《易經的奧秘》。曾仕強先生從39歲開始學習易經,他以往是學習理工科的,不相信易經的道理,後來發現易經不僅僅是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理,而且還是智慧之學。只不過,我們常人的水平達不到易經所說的智慧,所以就放棄了對易經智慧的追求,等到四十不惑之後回頭一看,我們苦苦思索的人生哲學問題,在易經裡面也許一個成語就解決了。比如:「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小人勿用,必亂邦也。」於是,曾仕強先生就開始研讀易經,後來成為一代人文大師。
曾仕強提出「中國式管理之六字真訣」:
兩難——凡事都是相對的,有一些矛盾;
兼顧——把矛盾統一起來,合起來想;
合理——尋找此時此地的合理決策。
曾仕強先生解讀了一個道理:無三不成禮。禮者,序也。禮是秩序。由此可見禮的重要性。現代人缺失禮的觀念,所以心緒比較亂,這叫心神不寧。又沒有好的辦法來解除心理的困惑,於是就會得抑鬱症。這可不是玩笑。南懷瑾大師說過:21世紀是神經病泛濫的世紀。如何走出這種困境,沒事多讀一下易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作。這是解決現代人精神困惑的鑰匙。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表述一個事物發展的過程,凡事都有一個勢。這就是勢不可擋的意思。中國人看問題從開始、發展、結果看問題。是三分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凡事都有因果。西方人看問題是二分法。比如:善與惡、好與壞、真與假、美與醜、是與非、野蠻與文明、先進與落後、民主與專制、真理與謬誤。中國人看問題是禍福相依、好中有壞、壞中有好、靜觀其變。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偉大之處。寧靜致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綿延不絕。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是與非。但是要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一個標準。
謹以此文紀念曾仕強先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曾仕強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可是他的作品還在影響著我們,這就是中華文化的人生意義,人文精神。綿延不絕、正大光明。
歡迎訂閱春雷智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