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到底是生吃好,還是煮熟了吃好,一直以來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從西方流入我國的蔬菜沙拉,其味道就是很不錯,成為了生吃的一種代表。而傳統的烹飪方式製作出來的各式蔬菜,味道也是不差,得到了國人的青睞。兩種吃法,到底有何不同?生吃蔬菜的人與煮熟吃蔬菜的人,又會形成什麼樣的區別?還是不難看出來的。
生吃蔬菜的人,營養補充更為充分嗎?
生吃蔬菜不僅是味道好,也更能補充營養成分,這是人們生吃蔬菜的一大理由之一。蔬菜中的部分人營養成分是維生素,而多種的維生素受到高溫的破壞是容易分解的,類似維生素C類抗氧化性超強的維生素,煮熟之後便容易流失了。所以說,生吃蔬菜,確實能夠補充人體這類物質,對女性的皮膚是有好處的。這類好處,幾個月、幾年可能看不出來,數十年後的變化卻會在身體內反映出來。
而將蔬菜煮熟了吃,營養也不是全都流失了。大部分的蔬菜營養是很全面的,不僅是維生素,還有些其他的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如果烹飪的方式是合理的,例如在烹飪蔬菜時添加少量的醋,倒是還能促進蔬菜中鈣的吸收,也是非常不錯的。
生吃和熟吃的人,遇到的問題是不盡相同的
生吃蔬菜的人可能要面對更多的問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蔬菜,可能是噴灑了過多的農藥。這些化學成分如果不能清洗乾淨,又沒有經過高溫處理,便可能讓人吃出了問題。除此之外,生吃蔬菜的人,可能還要被寄生蟲給困擾。
像是一些根莖類的蔬菜,包括生菜等綠葉蔬菜中,難免會有寄生蟲卵存在,而高溫恰恰可以殺滅不少寄生蟲的。在吃這類蔬菜時,還是應該先開水燙一下。
再說那些韭菜以及芥菜類食材,其本身又含有硝酸鹽等成分。而類似菠菜類的蔬菜中,草酸含量又是很多,經常生吃這些蔬菜,既會影響到營養的吸收,又會帶來一些更為複雜的身體異常。大量食用的人,危險也是有的。
煮熟吃,就是相對健康的吃法。儘管少了一些營養成分,倒也不會有所影響。類似一些肉類以及蛋類中,也是含有維生素類物質,只是量較少而已。
當然了,熟吃還是要看吃法的。有些人煮菜是少不了放油放鹽的,不小心就可能放多了,蔬菜口感受到影響的同時,也會增加脂肪以及食鹽的攝入,對身體是不利的。茄子以及花菜等蔬菜類,烹飪時對油的要求就是很高,不注意食量,和吃肥肉也是無異的,也會使得體重上漲。
到底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生吃和熟吃是各有利弊的,但無疑熟吃是更有好處的。至於那些非要靠蔬菜來補充維生素的人,倒是可以選擇西紅柿、黃瓜這類瓜果類蔬菜,倒是更為健康一點。至於說其他的蔬菜,只要在烹飪時間上控制,其維生素的流失也不至於很多的。如果我們只是在高溫裡燙洗一兩分鐘,然後再蘸醬吃,或者是其他的吃法,避免翻炒等油膩性地吃法,是更為綠色健康的。
總之,吃蔬菜記住一句話:凡是洗不乾淨的蔬菜,熟吃就好了;能不用油,就直接水煮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