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高中以後,就認為自己已經「解脫」,孩子寄宿在學校,生活上無需每天細緻照顧,學業上,絕大部分家長也不會輔導。殊不知,在進入高中後,還有很多事情你需要給孩子做好,幫助他順利度過高中,考上大學。
在初中階段,由於學習辛苦,很多家長鼓勵孩子說,等考上高中就好了。
就我這裡,的確,我們學校的本科錄取率(包括本三)一度達到百分之九十八,最差也有九十多。
相比中考錄取率,高很多很多。
但是,很多高一新生,半學期下來,發現落差很大,科目多,學九門,都是高考科目,不存在什麼副科說法,難度還大,比如物理和數學。
於是很多學生開始退縮,甚至有學生產生退學的想法。
其實這在高中很正常,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度過這個時期,堅持下去。
而不要說我的孩子初中小學都是能考幾乎滿分的,怎麼上了高中就不及格了呢。
在高中階段,班級前十的學生很難固定下來,所以,也可以認為,堅持努力,人人都有機會。
進入高中第一次面臨的選擇是選科問題,我們學校目前是高一結束才進行,讓學生有足夠時間思考。
但是也有學校高一下學期就會進行,所以一定要提前準備,不要臨時倉促決定。
因為一旦分班,不一樣的選科所學內容不一樣,將來發現選科不適合自己想調換,就很麻煩。
那麼如何選科呢?
首先看孩子的學習感受。如果孩子物理學不好,確定不選,政治學的好也喜歡,那就選。其餘無法確定的科目,就需要看高考選科模式來決定。
比如我們江蘇新模式是312模式,作為家長,你要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麼,根據孩子自身特點選擇。
再有,我們的選修科目是等級賦分制,這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如何選對自己孩子最有優勢,這些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學校、班主任等渠道了解。
我個人建議這個計劃越早開始越好。
不是說高一就定好高考報哪個學校,而是提前去了解高校是如何招生的,各個高校的專業有哪些,將來對口的工作是什麼。
因為很多家長是等到高考結束才考慮這個問題,時間緊迫,考慮不周。
所以導致有的孩子高考成績不錯,但是最後錄取的學校卻不理想。
我個人覺得看高校最近三年的錄取情況就可以了,所以從孩子高一開始就要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