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聶魯達的詩句,一個人的智利

2020-12-27 澎湃新聞
巴勃羅·聶魯達曾經寫道「愛情太短,而回憶太長」。當我來到黑島,這個位於瓦爾帕萊索海邊的詩人故居、聶魯達最著名的具象作品,我能感受到,他筆下的文字根植於真實的生活。

聶魯達從未忘記過他的朋友們。每當有摯友過世,他會把他們的名字刻在黑島酒吧的橫梁上,用這種方式,繼續和朋友們對酒當歌。在詩人去世44年後,橫梁上的刻畫痕跡依然清晰,我數了一下,一共有17個人的名字,可以想像,那時的他們是怎樣在酒桌前微笑著談論詩歌、愛情、旅行與政治,「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黑島,聶魯達位於瓦爾帕萊索南部的家,也是他的屍骨埋葬的地方。本文圖片均為 Dave Seminara 圖

聶魯達在1973年去世前,一共發表了十幾本詩集,其中包括《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船長的詩》等作品。而在聶魯達去世的兩年前,67歲那年,瑞典研究院授予其諾貝爾文學獎,稱他的作品為鮮活呈現了南美洲「命運與夢想」的「元素之力」。

即使到了現在,聶魯達的名字依然擁有強大的支配力,幾年前,聖地牙哥國際機場曾考慮改名為詩人巴勃羅聶魯達機場,原因是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文學愛好者來到聖地牙哥追尋詩人生前的足跡。

我在智利旅行期間也未能免疫於這種文學狂熱,我前後去了三處聶魯達的故居,去探訪那裡是否還有詩人未寫完的故事,或者是否還有尚未公之於眾的迷人詩句。

聶魯達在瓦爾帕萊索的另一處故居薩巴斯汀,內有一個航海風格的酒吧。

查絲寇納(La Chascona)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到達了位於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聶魯達故居,這是一座位於貝拉維斯塔波西米亞社區的二層小樓。在聶魯達將近50歲的時候,這位詩人和兩位女性陷入感情糾葛,他的第二任妻子黛莉雅以及智利歌手瑪蒂爾德·烏魯蒂婭,烏魯蒂婭從他的看護,晉級成為了情人。婚外情不能太引人注目,所以聶魯達和烏魯蒂婭就建造了這一處靜謐的愛巢,烏魯蒂婭獨自一人在這裡住了兩年,直到1955年聶魯達最終離開他的妻子。「愛與告別是我的宿命,」他在二十五首詩中寫道,並且發表在《還有另外一天》中 。

查絲寇納(La Chascona),在蓋丘亞語中是「蓬亂」的意思,這個名字來源於烏魯蒂婭野性十足的紅色頭髮。我剛踏入這色彩鮮亮的房間時,就被聶魯達對於大海的迷戀所震撼了,就在正門入口的上面,有一個航海主題的吧檯,名為「船長酒吧」,屋內牆上裝飾著古董羅盤和航海地圖,坐在小餐桌旁,能夠看到整個屋子的形狀,宛如一條大船。

查絲寇納,聶魯達將他在這個家的臥室命名為「燈塔起居室」,因為這個房間連著一架樓梯,而且每天有充足的自然光照。

雖然聶魯達最為人知的身份是詩人,他的文學造詣也幫助他成功加入了智利的外交使團,他任職的地區包括仰光,爪哇島,新加坡和巴黎,他用自己從環球之旅中帶回的物品裝點著這個房間,非洲的人物木雕,巴黎帶回的酒桌,波蘭的玩偶,復活節島的雕塑。聶魯達熱愛諷刺的幽默品味也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桌子上擺著的鹽罐和胡椒罐分別貼著「嗎啡」和「大麻」的標籤。

這座房子現在已經經過了精心的修復,很難看出在1973年9月11日的政變中這座房子被惡意破壞且淹了水。但是聶魯達是已被廢黜的社會主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堅實同盟,他自己本身也公開稱自己為共產主義者,所以新政權把他看作是國家的敵人。他的新書被禁,違法複印這些書的人也會受到迫害甚至被送進監獄。但是在他去世之後,近萬聶魯達的仰慕者扛著他的棺材,堅定地列隊走過聖地牙哥的街道。烏魯蒂婭堅持要在房子的破壁殘垣裡舉辦葬禮,她說她想讓整個世界看看新政權的暴行。

聶魯達在聖地牙哥的舊居裡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收藏品

薩巴斯汀(La Sebastiana)

我在黎明之前抵達瓦爾帕萊索,這座色彩斑斕的港城鋪滿了21座山丘,每一座都有自己的階梯,古老的豎式電梯或者現代電梯。在抵達的那一刻,海港靜謐無人,我感覺自己仿佛聽到了山巒的呼吸,而整個城市都是屬於我的。

當地人也把這座城市叫做瓦爾帕,在這裡,我很快就發現即使是咖啡店都不會太早開門。聶魯達非常喜歡這座城市,並且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如果你沿著瓦爾帕萊索的樓梯上上下下,你會發現你就像走過了全世界。」事實上,現今如果你沿著陡峭漫長的瓦爾帕萊索階梯從佛羅裡達山旁的港口走到聶魯達在瓦爾帕索萊的家,你就會明白他在說什麼。聶魯達觀察到,在這些山丘上,「窮困在柏油和歡樂的噴湧聲中蓬勃發展」,然而,我還發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處於瓦爾帕索萊歷史保護區列為世界遺產的原因:富有情調的廣場,街頭藝術和色彩明亮的房子,覆蓋了每一座山丘。

薩巴斯汀的酒吧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玻璃古董。聶魯達把他最喜歡的威士忌酒放在一個箱子裡,他還收集酒瓶。

薩巴斯汀(La Sebastiana)這處住處的名字來源於它的建造者,一位古怪的西班牙人建造了這座虯枝盤繞的五層小樓,並且把其中整個一層樓當作鳥籠子用。這座房子裡布滿了大型觀景窗,可以看到這座城市和它繁忙的港口。聶魯達在1959年購入了這套住房,因為他厭倦了住在聖地牙哥。他希望能找一處獨特的、舒適的、便宜的住處,最好是看不到鄰居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響,距離其他住戶比較遠但交通便利。聶魯達肯定是房屋中介的噩夢。然而,他還是找到了薩巴斯汀,這處讓令他滿意的地方。

聶魯達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他把薩巴斯汀翻新成了「玩具屋」,一處能召喚出他孩童時光的地方。他寫道,「不愛玩的孩子不叫孩子,但是不愛玩的男人就永遠失去他心中的童真了。」聶魯達出生在帕拉爾城(Parral),一個距離聖地牙哥南部大約340千米的小城,但是他的幼年時光大都在特木科(Temuco)度過,這是一座位於智力南部深處滯後沉悶的小城。他非常珍視自己的孩童時光,雖然在他的童年,媽媽在產下他六周後就因為肺結核去世了,而作為火車司機的父親非常反對他追求自己的文學夢。

自故居一角俯瞰海港及太平洋風景。

當然,聶魯達理想還是很遠大的。這座簡陋的瘦高房子裡放置著聶魯達這些年收集的心愛之物,包括他存放威士忌的柜子,和一個他用來倒朗姆潘趣酒的陶瓷母牛。讓人止步驚嘆的太平洋景色在每間房間都能看到。聶魯達的床、書桌以及扶手椅上還有他常用來寫作的綠色墨水的痕跡,這些家具都面對著大海。從聶魯達這所處在第五層的溫暖小書屋中所看到的瓦爾帕萊索和他筆下描寫的一模一樣:「神秘、起伏、曲折」,這是一座「像受傷的鯨魚那樣顫動」的城市,在這裡,「人們特立獨行的生活」是「港口傷心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黑島(Isla Negra)

如果說薩巴斯汀和查絲寇納引人羨慕,那麼黑島,聶魯達這座處於瓦爾帕萊索南部的海濱小屋,則讓人嫉妒的眼紅。黑島不是一座島,聶魯達這麼叫它,是因為他非常喜歡蘇門答臘島上的一個地方——這座房子位於面朝太平洋的巖壁上,這個位置讓人羨慕的口角流涎。

在1938年完成歐洲一系列外交職務之後,聶魯達買下了黑島周邊的土地,連帶旁邊的一間石頭小屋。在他的回憶錄中,他提到自己創作新歌《坎託將軍》的熱情,來源於在黑島看到的「狂暴大海中充滿野性的激流」,這件作品也是聶魯達關於美洲國家歷史的經典之作,最初與他接洽的出版商拒接了這部作品的手稿,但是另一家出版社出錢買下了它。聶魯達花了七年時間對整棟建築進行翻新,在裝修方便,他精益求精,一點也不偷工減料。

房子背後有一面牆,上面保留了聶魯達仰慕者們留下的塗鴉,房子後面還有一個大火車頭,聶魯達自己是一個火車愛好車,聽說詩人是用公牛和兩輛吉普車把它拉到這裡的。黑島也是聶魯達最喜歡的一處住所,在這裡,他寫下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青睞這裡的原因也顯而易見:航海主題的起居室,看起來就像是海洋的一部分:超級大的玻璃落地窗,輪船模型,面朝大海的各種塑像。

聶魯達的父親是一位火車司機,所以他自己也非常喜歡火車,並且拖了一輛到黑島來。

聶魯達性格中的多個立面,可以通過黑島的室內陳設中得以一窺。他有一間壁櫥大小的浴室,裡面貼滿了裸漏程度不同的裸女的復古照片,門口還掛著嚇人的面具。面具存在的意義是為了防止女士使用他的浴室。他的床上擺著一隻毛絨小羊,房間裡堆滿了劍、瓶子、面具、菸斗、昆蟲、蝴蝶,還有一整間屋子專門放貝殼。對一個共產主義者來說,聶魯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購物狂。幸運的是,他的大部分藏品都得以保留。在政變以後,士兵們襲擊了他的家。「隨便看」,聶魯達當時是這麼說的,「你們能在這裡找到的唯一武器,是詩。」士兵們悻悻而歸,沒有沒收他任何珍貴的家當。

詩人的屍骸,最終被埋進一個破敗的墳墓中。1990年智利重新建立民主政權時,聶魯達作為智利偉大作家的身份才被承認。兩年之後,他的遺體被送到黑島,就像他在《安排》這首詩中所寫的那樣:

把我埋葬在黑島

面朝著我熟悉的大海

面朝著每一個布滿皺紋的地方

我的雙目在巖石和海浪中迷離

永別了

航海主題的收藏品

在這所處於海邊懸崖上的房子後面,埋葬著聶魯達和烏魯蒂婭。在懸崖下面的海灘上,聶魯達帶著貝雷帽的半身像被雕刻在一塊巨石上。

幾十年之前,聶魯達寫過「來詩中找我」,但在此刻,我倒覺得詩歌不見得就是通往他靈魂的唯一窗戶。在聖地牙哥和瓦爾帕萊索的三個家中,詩人的生活氣息依然存續。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聶魯達的詩和遠方
    黑島故居是緊鄰太平洋的 一幢海濱別墅,也是聶魯 達故居中最為出名的一座(夏有喬木 攝)夏有喬木中拉智庫對話會去年底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舉行,中國駐智利大使徐步在致辭中引述了智利詩人聶魯達的詩句,「從大海到大海,從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視著你啊,中國。」我有頗多感觸。
  • 智利詩人聶魯達詩歌《你的微笑》賞析
    智利詩人聶魯達詩歌《你的微笑》賞析 2020-06-10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聶魯達:我們歷經滄桑,依然明亮不墜|一起讀詩
    [摘要]巴勃羅·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9月23日是智利詩人聶魯達逝世紀念日,這位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
  • 熟讀聶魯達的詩歌有助於撩妹
    對於美洲大陸一隅的小國智利,絕大多數時候只是世界地圖上細小狹長的一個圖標。然而因為大詩人聶魯達,智利這個國家獲得了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名聲和讚譽。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那場舉世聞名的摩託之旅就有一站是在智利。格瓦拉當時形容自己是到了聶魯達的國家,可見在聶魯達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二十年,他的詩意就讓他成了自己國家的形象代表。
  • 聶魯達情詩全集首次正式授權出版
    日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著名作家、詩人巴勃魯·聶魯達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愛情是聶魯達永恆的創作主題之一,「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他有很多被廣為流傳的愛情詩句,他的詩歌和回憶錄《我承認,我曾歷盡滄桑》在上世紀對很多中國讀者產生了影響,此次則是首次正式授權出版中文版聶魯達情詩全集,由中國臺灣詩人、翻譯家陳黎、張芬齡自西班牙語譯出。
  • 諾獎得主聶魯達詩歌全集中文版首發呈現完整形象
    這句打動了全世界戀人的詩句,正是出自智利偉大詩人聶魯達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聶魯達是智利偉大的天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歲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20歲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 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諾獎詩人聶魯達唯一自傳體回憶錄首次獲授權發行中文版
    聶魯達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歲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20歲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 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聶魯達全部的人生經歷、人生智慧,以及他對詩和文學藝術的領悟則集中凝聚在了他親自撰寫的唯一自傳《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裡。
  • 聶魯達的一生:詩歌、女人與革命
    如果把人生分為上下兩場,聶魯達的人生就是:屬於愛情的年輕的聶魯達,和睿智的晚年聶魯達。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嚴峰今天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去世44周年,原來,他已經離開這麼久了,對我來說,他從未離開,且一直是我喜歡的那個「老小孩」。
  • 你知道巴勃羅·聶魯達的《郵差》和諾貝爾文學獎,但他這麼「萌」你...
    ……這些詩句,都出自一個人之手:巴勃羅·聶魯達。你大概聽過他的名字,有一部電影《郵差》講的就是他的故事。他是浪漫的情人,著名的左翼知識分子,智利學者常稱他「雙面聶魯達」。不過,詩人其實還藏著第三幅面孔——那是一幅天真童趣的萌版模樣。
  • 聶魯達:對女人之愛和對政治的熱情,是他詩歌的兩個引擎
    聶魯達是時代潮頭浪尖上的詩人,他生於1904年,逝於1973年,雖然不算長壽,但是他成名很早,並且深度介入20世紀層出不窮的社會政治運動。聶魯達是西班牙內戰的親歷者,也是智利國內政治積極參與者和被迫害者,1948年至1949年,因為反對智利右翼總統維德拉,他在智利被追捕一年半之久,最終取道偏僻艱險的安第斯山小道才逃出智利。
  • 聶魯達:漫長的童年時代,收納了世間所有現實和所有奧秘
    在自傳《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以記憶碎片的形式,將自己豐富的一生詩意地緩緩鋪陳,映照出一段舉足輕重的歷史。今天的夜讀,為你帶來由新經典推出的聶魯達全新修訂版自傳《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的節選「皮具店的馬」,是詩人對童年生活的一次回望,也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
  •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聶魯達誕辰113周年 聶魯達經典詩歌賞析
    7月12日是智利詩人聶魯達誕辰113周年的日子。《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就是出自於他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聶魯達的詩語言精練,格調清新,風格獨特。1971年,因為他的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和夢想而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詩人已故,但他的詩歌雋永常青。聶魯達經典詩歌賞析。
  • 聶魯達的外交官生涯:在時間中尋求永恆,在大地上尋找邊界 | 一詩一會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多數讀者對聶魯達的印象都離不開那部堪稱「情詩聖經」的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這部詩集不僅讓聶魯達年僅二十歲就在文藝界斬獲聲名,還為他帶來了一份正經的工作。1920年代,多數作家都嚮往歐洲的文化生活,聶魯達也不例外,但在當時,他更迫切的需求是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而不是考慮去哪裡。在朋友的舉薦下,聶魯達順利被一位外交部官員任命為駐外領事,因為這位官員也是聶魯達的詩迷。
  • [曉聲夜聽]聶魯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1巴勃羅·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有聲|「渣男」聶魯達,為什麼會喜歡所愛的人是「寂靜的」?
    那麼,聶魯達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會是這樣的人嗎?我猜,年輕英俊的聶魯達會說:「俺不是那種人兒……」聶魯達從小就特有「女人緣」,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被同村女孩和成年農婦「啟蒙」,如同賈寶玉的年齡。《聶魯達傳:閃爍的記憶》的作者說:他讓世界認識了智利,用《馬丘比丘之巔》為秘魯旅遊業做了貢獻,用《漫歌》讓世界了解了拉美的歷史和追求。
  •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 聶魯達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 聶魯達 2020-09-09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智利詩歌雜誌首推「中國詩歌專刊」,收錄莫言等人的作品
    近日,智利詩歌雜誌《筆記本》推出「中國詩歌」專刊,在拉丁美洲國家發行,產生了廣泛反響。《筆記本》季刊由智利聶魯達基金會主辦,是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誌,在智利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他是北京語言大學教師、阿根廷國會大學榮譽教授,目前在智利大學教授中國文學。他在拉美工作和生活多年,曾主持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的「中國作家講壇」項目,邀請過50多位中國作家、詩人訪問拉美,並與聶魯達基金會多次合作舉辦交流活動。2019年8月,孫新堂在智利主持作家莫言的演講(圖片來自網絡)中國和智利的文學交流源遠流長。
  • 聶魯達的外交官生涯:在時間中尋求永恆,在大地上尋找邊界|一詩一會
    多數讀者對聶魯達的印象都離不開那部堪稱「情詩聖經」的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這部詩集不僅讓聶魯達年僅二十歲就在文藝界斬獲聲名,還為他帶來了一份正經的工作。1920年代,多數作家都嚮往歐洲的文化生活,聶魯達也不例外,但在當時,他更迫切的需求是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而不是考慮去哪裡。
  • 朗讀亭:你的微笑,作者巴勃羅.聶魯達
    文|巴勃羅·聶魯達/讀 | 喬 榛/ 圖 | 網絡《你的微笑》你需要的話,可以拿走我的麵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氣,可是別把你的微笑拿掉作者巴勃羅·聶魯達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當代著名詩人。
  • 有聲│高昂朗誦:聶魯達《你的微笑》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你的微笑作者|聶魯達 朗誦|高昂你需要的話,可以拿走我的麵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氣,可是別把你的微笑拿掉也就是由於這首詩,我知道有一個智利詩人叫聶魯達。不知道是不是聶魯達的「魯達」二字特別好記?並且,「聶」這個字,正是國歌的作者「聶耳」的姓,三隻耳,象徵著聽力特別出色。而聶魯達訪問中國的時候,艾青曾經問過這個問題,艾青說,中國人的「聶」字是三個耳朵的意思,我看你只有兩個耳朵,第三個耳朵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