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智利詩人聶魯達誕辰113周年的日子。《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就是出自於他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聶魯達的詩語言精練,格調清新,風格獨特。1971年,因為他的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和夢想而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詩人已故,但他的詩歌雋永常青。聶魯達經典詩歌賞析。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聶魯達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巴勃羅·聶魯達 著
李宗榮 譯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仿佛你消失了一樣,
你從遠處聆聽我,
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
好像你的雙眼已經飛離去,
如同一個吻,
封緘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從所有的事物中浮現,
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像我的靈魂,
一隻夢的蝴蝶。
你如同憂鬱這個詞。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好像你已遠去。
你聽起來像在悲嘆,
一隻如鴿悲鳴的蝴蝶。
你從遠處聽見我,
我的聲音無法觸及你:
讓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靜無聲。
並且讓我借你的沉默與你說話,
你的沉默明亮如燈,
簡單如指環,
你就像黑夜,
擁有寂寞與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
遙遠而明亮。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仿佛你消失了一樣,
遙遠而且哀傷,
仿佛你已經死了。
彼時,
一個字,
一個微笑,
已經足夠。
而我會覺得幸福,
因那不是真的而覺得幸福。
親愛的,我們現在就回家
親愛的,我們現在就回家,
葡萄都爬到架上了:
眼看著,夏天就要到來,
到它的忍冬花腳下,到你的臥室裡。
我們流浪的親吻已走遍了世界:
亞美尼亞,出土的蜜塊;
錫蘭,綠鴿子;揚子江以它悠久的
耐性,不斷將白晝從黑夜分開。
現在,我的至愛,我們回去,穿越澎湃的大海
像兩隻盲目的鳥兒回歸它們的壁壘,
回歸它們遠方的春天的巢;
因為愛不能永不停息地飛越,
我們的生命回歸於牆壁,回歸於大海之石:
我們的吻引領我們回家,到那歸屬之地。
我在這裡愛你
我在這裡愛你。
在黑暗的松林裡,風解縛了自己。
月亮像磷光在漂浮的水面上發光。
白日,日復一日,彼此追逐。
雪以舞動的身姿迎風飄揚。
一隻銀色的海鷗從西邊滑落。
有時是一艘船。高高的群星。
哦,船的黑色的十字架。
孤單的。
有時我在清晨甦醒,我的靈魂甚至還是溼的。
遠遠的,海洋鳴響並發出回聲。
這是一個港口。
我在這裡愛你。
我在這裡愛你,而且地平線徒然的隱藏你。
在這些冰冷的事物中我仍然愛你。
有時我的吻藉這些陰鬱的船隻而行,
穿越海洋永無停息。
我看見我自己如這些古老的船錨一樣遭人遺忘。
當暮色停泊在那裡,碼頭變得哀傷。
而我的生命變得疲憊,無由的渴求。
我愛我所沒有的。你如此的遙遠。
我的憎惡與緩慢的暮色搏鬥。
但夜來臨並開始對我歌唱。
月亮轉動他齒輪般的夢。
最大的星星借著你的雙眼凝視著我。
當我愛你時,風中的松樹
要以他們絲線般的葉子唱你的名字。
女人的身體
女人的身體,白色的山丘,白色的大腿
你像一個世界,棄降般的躺著。
我粗獷的農夫的肉身掘入你,
並製造出從地底深處躍出的孩子。
我像隧道般孤單。眾鳥飛離我,
夜以它毀滅般的侵襲籠罩我。
為了拯救我自己,我鍛鑄你成武器,
如我弓上之箭,彈弓上的石頭。
但復仇的時刻降臨,而我愛你。
皮膚的身體,苔蘚的身體,渴望與豐厚乳汁的身體。
喔,胸部的高腳杯!喔,失神的雙眼!
喔,恥骨般的玫瑰!喔,你的聲音,緩慢而哀傷!
我的女人的身體,我將持守你的優雅。
我的渴求,我無止盡的欲望,我不定的去向!
黑色的河床上流動著永恆的渴求,
隨後是疲倦,與無限的痛。
教我如何不愛你
因為我愛你,教我如何不去愛;
為了不愛你,我從愛中走開,
從等待中走開,為了不等待
我的心從冰冷跳到火熱。
我愛你只為你是我愛的那一個;
我深深地恨你,恨著你
對你低聲下氣,為你我改變愛的方式
那便是不看見你而只是盲目地愛你。
或許,一月的光輝就要耗盡
我的心,以它冷酷的
射線,偷走我進入真正平靜的鑰匙。
故事到這一部分,我便是那個要死的人,
唯一的一個,我將死於愛因為我愛你,
因為我愛你,愛著,在火與血中。
似水年華
相思成灰,成灰亦相思
一曲楊柳枝,萬條吹不展,晝夜起相思。
一寸相思一寸灰,寸灰難解寸相思。
這灰落塵入土,成泥成塵。
想念你!
在每個夜晚,帶著期待入眠……,
夢裡有日思夜想的你,你沒有改變,依舊的容顏,
變化的是時間,這樣匆匆……
想念你!
在每個晨曦,帶著淚滴醒來……,
總在夢醒時消失,只留下破碎的背影,
我知道我又一次的輪迴沉淪於你的記憶裡。
遊走於街頭,看著人潮洶湧,
想念你,
一切成了你的影子,
希望我的思念可以穿越時空,經受歲月的洗禮。
明知相思苦,無奈苦相思。
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當某一天,
親眼見到一棵落盡了葉,
只剩一樹枝幹的樹,滿樹的枝幹,
清晰,堅強,勇敢。
輕輕地剝落表皮,看得見脈絡卻也見傷痕……
在雙唇與聲音之間的某些事物逝去。
鳥的雙翼的某些事物,痛苦與遺忘的某些事物。
如同網無法握住水一樣。
當華美的葉片落盡, 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聶魯達簡介
年輕時的聶魯達
巴勃羅·聶魯達是智利當代著名詩人,他原名內夫塔利·裡加爾多·雷耶斯,於1904年7月12日出生在一個鐵路職工家庭裡。他10歲開始寫詩,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聶魯達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生中曾經三次到過中國。1928年他作為外交官赴緬甸上任時,出發來中國,給宋慶齡頒發列寧國際和平獎,此行中,他還見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學界名流,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訪問中國時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譯名中的「聶」字是由三隻耳朵(繁體「聶」)組成,於是說:「我有三隻耳朵,第三隻耳朵專門用來傾聽大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