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算越聰明的印度數學,陳老師幫你一起解讀印度數學的神奇妙算.

2021-02-24 旭言若水

從印度數學看神奇妙算

陳 少 旭 


自然數的四則運算是算術中最基本的數學運算,也是我國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在我國,兩位數以上的四則運算,多以列豎式從低位到高位的運算順序來進行,這也是很多國家最常用的運算方法。但自然數的運算中也有其無窮的奧妙,有很多運算算法巧妙,運算速度快,甚至無需列豎式,直接口算即可。如印度數學的計算體系中就包含著很多巧妙的算法。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1500年之間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印度數學的起源也和其它古老民族的數學起源一樣,是在生產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但是,古代印度人有著超人的數學天賦,他們發明了現今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還首先發現使用了數字「0」,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算術運算體系,使算術運算變得簡單明了,大大提高了運算效率。與此同時,印度人還創造了從高位到低位的快速運算方法和一些特殊的運算技巧。如計算75×75=? ,123×11=?等,你能瞬間算出這道數學題的答案嗎?了解了印度數學的計算方法,2秒鐘就可以給出答案。也許你會驚訝,「這是數學還是魔術?」但是,真的就有這麼神奇!事實上,至今印度人的數學能力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印度的數學來源於印度古代的《吠陀算經》,所以又稱吠陀數學。印度數學家在《吠陀算經》的基礎上重構了數學計算體系,並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吠陀數學最大的特點是快速而準確,比一般的計算方法快10~15倍,其結構連貫、完美、準確且容易計算。理解了吠陀數學的運算法則,便可以創造出自己的解題方法。

本文重點以兩位數的運算為例來闡述印度數學的算法,可謂是吠陀數學的入門篇。如果你能把這些簡單又神奇的法則熟記於心,這將會成為以後進行熟練運算的基礎,也可能會使你成為最酷的數學達人!

第一類:速算加法。我們通常的加法運算是從右側個位數加起,逢十進一,這種算法較慢。而印度數學是從左側算起,不用考慮進位,大大提高了運算的速度與準確度。

例1: 計算87+65

計算方法:首先十位加十位,即8+6=14,

    然後個位加個位,7+5=12,

    所得的結果再錯位相加即得。即4在十位,2在個位,其和為152。

用豎式直觀表示如下:

      8 + 6 = 1 4

 7 + 5 =  1 2

           1 5 2

    或87+65 = (80+60)+(7+5)=140+12=152。

例2  467+358

4+3=7,6+5=11,7+8=15,7在百位,1在十位,5在個位,其和為825;

或467+358=467+300+50+8=767+50+8=817+8=825。

例3  補數運算法。能將一個數湊成整十、整百、整千之類的數的數,稱為補數。如2就是98的補數,和是100。6是994的補數,和是1000。運用補數是印度數學運算的一個重要秘訣,可以提高運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如    98+67=(98+2)+65=100+65=165;

      295+468=(295+5)+463=763。

第二類:速算減法。主要是需要借位的減法速算,其算法是:

①將被減數分解成兩部分:整十、整百或整千(小於被減數)和餘下的數(餘數);

②將減數也分成兩部分:整十倍的數(大於減數)和補數;

③將前兩步的整十倍數相減,將餘數和補數相加,把這兩個結果相加即得。

例1 54-28

被減數分成50和4,減數分成30和2,50-30=20,4+2=6,

結果是:20+6=26,

即54-28=26。

例2    92-54=(90-60)+(2+6)=38;

例3    713-396=(700-400)+(13+4)=317。

第三類:速算兩位數的乘法。

類型1:個位數是5的兩位數的平方。

如計算352,只需用十位數3乘以比它大1的數4得12,作為最高位的兩位數,然後並上個位數5的平方25既得其結果,

即352=1225。

又如計算752,7×8=56,5×5=25,

所以752=5625.

同樣,952=9025.

原理:設個位數是5的兩位數為10a+5,(a是1——9的自然數)

則(10a+5)2=100a2+100a+52=100a(a+1)+25。

推廣:1052,10×11=110,所以1052=11025;

      1152=?因為11×12=132,1152=13225

下面我們來看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道有名的算式:

1+2+3+4+5+……+100=5050

但是對於算式

我們也有一個著名的關係式:

而對於50502,我們就可以用以上簡便的方法得到。用50×51=2550,502=2500,

所以,50502=25502500.

類型2:十位數字相同、個位數字之和為10的兩位數的乘法。

如23×27,十位數字都是2,個位數字之和是3+7=10,其計算方法是:十位數字乘以比它大1的數,即2×3=6,作為最高位數字,然後並上個位數字相乘所得的積,即3×7=21,即為所求的積,也就是23×27=621;

又如42×48,4×5=20,2×8=16,所以42×48=2016;

再比如74×76,7×8=56,4×6=24,所以,74×76=5624。

同樣,93×97=9021,91×99=9009。

原理:設滿足條件的兩個兩位數分別為10a+b,10a+(10-b),

則,(10a+b)【10a+(10-b)】

=100a2+10ab+100a-10ab+10b-b2

=100a(a+1)+b(10-b)

類型3:任意兩位數的平方(除去個位數是5的)。

分兩類來處理,一類是個位數小於5的,被10除所得的餘數就稱為「餘數」,如34的餘數為4。另一類是個位數大於5的,其個位數加幾後就能被10整除的數稱為「補數」,如47的補數是3.具體計算方法是:

(1) 情形1:個位數小於5的,如342=?

其算法是,本數加餘數,乘以本數的整十,再加上餘數的平方既得所求的結果。

即,342=(34+餘數)×30(整十的數)+42(個位數的平方)=1156;

又如:532=(53+3)×50+32=2809,

      722=(72+2)×70+22=5184.

(2) 情形2:個位數大於5的,如262

其算法是,本數減補數,乘以本數加補數的整十,再加上補數的平方既得。

即,262=(26-補數)×30(補數後的整十)+42(補數的平方)=676;

又如:482=(48-2)×50+22=2304;

      872=(87-3)×90+32=7569.

類型4:兩位數的十位數字相同,個位數字任意。

如:23×28

其算法是:第一個數加上第二個數的個位數(交換兩數的位置也可),乘以兩位數的整十,再加上兩數的個位數相乘,其結果便是所求的積。

即,23×28=(23+8)×20+3×8=620+24=644。

再看幾例:

43×49=(43+9)×40+3×9=2107,

或43×49=(49+3)×40+3×9=2107;

74×73=(74+3)×70+3×4=5402。

類型5:任意數和11相乘

口訣:「兩邊一拉,鄰位相加」。即把和11相乘的數的首位和末位數字拆開,中間留出若干空位;然後把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相鄰的數字依次相加;再把步驟2求出的和依次填寫在步驟1留出的空位上。如果相鄰數字之和大於10,就向前進一位。

例1:12×11=?

把和11相乘的數的首位和末位數字拉開,中間留出一個空位,即1()2,然後把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相鄰的數字相加,即1+2=3,把3填寫在步驟1留出的空位上,即得132,也就是12×11=132.

也有人把這種算法總結為「兩邊一拉,中間相加」。

例2:58×11=?

把58拉開,留出一個空位,即5()8,而5+8=13,括號內填3,1向前進一位,得58×11=638。

推廣1:213×11=?

把和213的首位和末位數字拉開,中間留出2個空位,即2()()3,再把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依次相加,即2+1=3;1+3=4,把求出的和依次填寫在上面留出的空位上,即得2343,亦即213×11=2343。

由上幾例可以看出,兩位數乘11,兩邊拉開後中間空一位,三位數拉開後空兩位,以此類推,四位數拉開後空三位等等。

例3:72586×11=?

把和11相乘的數的首位和末位數字拉開,中間空除四位,即7()()()()6,把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依次相加,即7+2=9;2+5=7;5+8=13;8+6=14,把求出的和依次填寫在留出的空位上,超過10的向上進一位,即得:798446,也就是72586×11=798446。

類型6:個位是5的數與偶數相乘:

解法步驟:

1、偶數除以2或4或8;

2、個位是5的數相應地乘以2或4或8;

3、將前兩步的結果相乘。

例:22×15=? 

    第一步,22除以2,得22÷2=11;

第二步,用2×15=30;

第三步,將前兩步的結果相乘。

即11×30=330。

例如:24×25=6×4×25=6×100=600;

36×35=9×2×2×35=9×2×70=2×630=1260。

推廣:48×125=6×8×125=6×1000=6000;

      36×225=9×4×225=9×900=8100。

類型7:兩個數的平均數是整十的兩位數相乘。

1、找到被乘數和乘數的平均數,也就是那個整十,並求這個數的平方;

2、求被乘數(或乘數)與平均數的差,並求差的平方;

3、將前兩步的結果相減即得。

例如:79×81,79與81的平均數是80,80的平方是6400,81與80的差是1,1的平方還是1,故79×81=6400-1=6399;

又如:38×42=(40+2)(40-2)=402-22=1596;

推廣:95×105=(100-5)(100+5)=1002-52=9975;

      998×1002=10002-22=999996。

上面的運算其實就是初中平方差公式的運用,

即(a+b)(a-b)=a2-b2.

類型8:至少有一個乘數接近100的兩位數乘法:

解法步驟:

1、以100為基數,分別找到被乘數和乘數的補數;

2、用被乘數減去乘數的補數(或者乘數減去被乘數的補數)把差寫下來;

3、兩個補數相乘;

4、將步驟3的得數直接寫在步驟2的得數後面即可,如超過100可向前進一位。

例:78×97=?

分別找到被乘數和乘數關於100的補數,即100-78=22,100-97=3;

用被乘數減去乘數的補數(或者乘數減去被乘數的補數),即78-3=75,然後兩個補數相乘,即22×3=66;將66直接寫在75的後面即可,即7566,也就是78×97=7566。

又如:64×89,64(被乘數)-11(89的補數)=53,補數相乘36×11=396,則乘積結果是5696;

26×98,由於26-2=24,74×2=148,所以26×98=2548。

類型9:100 ~ 110之間的整數的乘法:

解法步驟:

1、被乘數加上乘數個位上的數字;

2、個位上的數字相乘;

3、將步驟2的得數直接寫在步驟1的得數後面。

例:104×107=?

被乘數加上乘數個位上的數字,即104+7=111;個位上的數字相乘,4×7=28;將兩數並寫,即得11128,也就是104×107=11128。

又如:102×108,102+8=110,2×8=16,所以,102×108=11016;

      107×107,107+7=114,7×7=49,107×107=11449。

下面讓我們來欣賞幾組特殊的運算:

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上式的特點是,左邊是只有1組成的數字的平方,右邊的結果是「迴文數」。

2、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   …

    12345679×81=999999999

上式左面的被乘數12345679叫做「缺8數」,這個「缺8數」有許多讓人驚訝的特點,如上面用9的倍數與它相乘,乘積竟會是由同一個數字組成的,人們把這叫做「清一色」。

3、你知道123456789通過什麼樣的運算就可以到過來嗎?

即變為987654321.請看下面的算式:

123456789×8+9=987654321.

神奇的運算還有很多,我們來看兩則小故事。

 

印度速算超人拉馬努金

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泰米爾語: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歷史上非常璀璨耀眼的、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他沒受過正規的高等數學教育,但沉迷於數論,尤愛牽涉π、質數等數學常數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數分拆。慣以直覺跳躍導出公式,他留下的那些沒有證明的公式,引發了後來的大量研究。

拉馬努金生於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埃羅德,和大文豪泰戈爾是同鄉。在1898年十歲的時候,進入貢伯戈訥姆一所中學,在那裡他似乎第一次接觸到正規的數學。在11歲時,他已經掌握了住在他家的房客的數學知識,他們是政府大學的學生,到13歲,他就掌握了借來的高等三角學的書裡的知識,他的天才在14歲時開始顯露。

1913年,拉馬努金髮了一長串複雜的定理給三個劍橋的學術界著名人士貝克(H. F. Baker)、霍布森(E. W. Hobson)和哈代(G. H. Hardy),但只有三一學院的院士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注意到了拉馬努金定理中所展示的天才。雖然哈代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而且是拉馬努金所寫的眾多定理中幾個領域中的專家,但他還是說很多定理「完全打敗了我」,「我從沒見過任何像這樣的東西。」他還說:「只要看它們一眼就知道只有第一流的數學家才能寫下它們。」哈代說他自己對數學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拉馬努金,並把拉馬努金的天才比作至少和數學巨人歐拉和雅可比相當。拉馬努金後來也成為劍橋三一學院的院士,並得到了科學界最高級別的榮譽,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

拉馬努金是印度在過去一千年中所出的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直覺的跳躍甚至令今天的數學家也感到迷惑,他的定理被應用到很多很難想像到的眾多領域。

一次,拉馬努金身患病重,哈代前往探望。哈代說:「我乘計程車來,車牌號碼是1729,這個數真沒趣,希望不是不祥之兆。」拉馬努金答道:「不,那是個很有趣的數字,可以用兩個立方之和來表達,而且只有兩種這樣的表達方式,且用這種方式表示的數之中,1729是最小的,即1729 =13+123 = 93+103。」後來這類數被稱為的士數。拉馬努金超強的心算能力,令哈代大為吃驚,他驚嘆道:「每個自然數都是拉馬努金的朋友。」

印度人驚人的數學才能得益於這個民族對數學的特別領悟和印度吠陀數學神奇的計算方法。

再來看一個有趣的故事。

 

數學魔女沙貢塔娜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一位教授走上講臺,簡短的致詞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201位的大數,心算的要求是:在短時間內算出這個數字的23次方根。挑戰者是37歲的沙貢塔娜,她是印度的一位普通婦女,沙貢塔娜上臺了,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臺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教授用4分鐘寫完這個大數。然後,沙貢塔娜便開始心算。與此同時,電子計算機也進行工作。沙貢塔娜僅用50秒完成了心算題目,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恰恰相反,為了算出得數,它必須輸入兩萬多條指令,才能開始計算,時間自然比沙貢塔娜慢得多。

大廳中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和熱烈的歡呼聲,人們祝賀沙貢塔娜所取得的成功。這一奇聞,曾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此文轉自《愛上數學》(陳少旭 著 黃河傳媒陽光出版社)

 

 

關注公眾號,和你交流更多有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印度NMTC初中數學競賽,神奇國度,神奇試題,等待神奇的你來解答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燦爛的文化,其中印度數學在數學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印度史上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數學家,比如阿耶波多、拉馬努金等等。在考試中,印度的題目傾向於難題,比如印度的NMTC初中數學競賽的題目就令人費解。
  • 印度數學為什麼那麼好?居然是玩出來的!
    例如,美國華盛頓特區的 George Mason 大學,每年主動奉送 60 個全額獎學金給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另外還補貼住宿費,付錢讓他們到美國企業去實習。電影裡的主角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人家是越學越聰明,越牛越進步。
  • 《吠陀數學》--來自印度的神奇計算
    吠陀數學來自印度,印度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數學,他們認為數學是創造出高水平的基本要素。印度的軟體工程行業為何全球領先?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基礎數學計算方式非常強悍!      在印度,人們從小就接觸數學,喜歡數學,而且父母也努力去思考怎樣教好孩子數學。學校教育也為引導數學不斷調整。      想想我們到目前為止,解題的過程幾乎都是用同一種方法。
  • 玩出來的數學,越玩越聰明的數學思維遊戲
    想要學好數學一定要會玩,數學其實很簡單了解基本的公式一般都能解開數學問題,但是數學的難度在於舉一反三,就是知道基礎的方法,出題方往往會根據公式的變形,或者步驟的拆分,而寫出一個新的題型,這種題型許多同學沒有做過,當數學公式發生變形時,許多同學只記住了基礎公式
  • 讓你的孩子瞬間變神童,印度吠陀數學簡介
    因為印度有古老傳下來來的吠陀數學。現在,印度在饋贈瑜伽之後,又通過三所大學在網上開設了免費的在線課程,教授吠陀數學。 你別慌,害怕吠陀數學是多麼高深的東西。不是,吠陀數學能叫一個賣菜的大嫂,從沒學過數學的人,可以一下子變成計算高手。我們簡單舉例:23X11=?
  • 越玩越聰明的數學思維遊戲,還能提高數學成績
    從小學到高中,數學一直都是一門讓人頭疼的學科,數學好的人成績一直都特別好,數學不好的人怎麼學習成績也上不去……這其實是因為數學不好的同學數學的思維比較差,想要提高數學成績、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不妨多玩一些數學思維遊戲,不僅對學習數學有幫助,還能叫你越玩越聰明!
  • 所謂「印度數學」以及對比
    就這樣打開了《生活中的魔法數學》,一個美國數學博士寫的書,開頭還是通俗易懂的,至少能吸引我讀下去,但後面讓人頭疼。後來又搜羅此類速算書,找到很多國內外的,這本《風靡全球的心算法:印度式數學速算》,講解比較簡單,雖然也是外國人寫的。
  • 數學老師為你介紹玄奘,他在印度呆了多少年你知道嗎?
    數學老師為你介紹玄奘,他在印度呆了多少年你知道嗎?12-13 00:00 來源:拳擊那點事 原標題:數學老師為你介紹玄奘
  • 能快速計算的印度數學
    今天說說印度(吠陀)數學,主要是計算方法。就不扯太多了,直接進入主題。因因水平有限,如有不正之處,還望指正。其實印度數學可以理解為將某些運算規律進行總結的結果。印度數學之加法:在印度數學中,加法是從左往右進行的,和我國的從右往左不太一樣。都是需要考慮進位問題,但為何能說印度數學比國內的快呢?
  • 印度數學教材晦澀難懂 教學大綱愁壞老師
    【環球時報記者 王曉雄】以往都是學生抱怨課程太難,如今,印度的數學老師們也加入到這一行列。他們抱怨稱,印度數學教材晦澀難懂,課時安排完全與實際不符,亟需簡化。據印度《班加羅爾鏡報》7日報導,在今年的十年級數學標準考試中,學生不僅要接受教學大綱內容的測試,還要接受綜合評估計劃的項目測試。
  • 比華羅庚還厲害的印度數學天才!真讓人拍案稱奇!
    此後拉馬努金開始做家教維持生計,同時從圖書館借來數學書,然後把自己的研究結論寫在筆記本裡。拉馬努金的現狀讓他的父母非常擔憂,他的研究成果已遠遠超出了當地的水平,在印度沒人能懂,他還沒有大學畢業證,很難找工作,連生存都成問題,於是,聰明的母親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給他找個媳婦,1909年為他安排了婚事,妻子是一個9歲的女孩,根據印度的習俗,這在當時的印度這是相當常見的。
  • 她是印度數學天才,計算機速度比不上她,華羅庚卻一眼指出錯誤!
    印度這個曾經的數學天才,就是最典型的「傷仲永」的例子,曾經她的心算速度比計算機還快,最後跌下了神壇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神婆。她是印度的天才少女夏琨塔拉,在數學方面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在心算方面,簡直堪比人體計算機。她的這種能力是在6歲的時候被發掘出來的,有一次父親在同別人打牌,她過目不忘地竟然記住了全部「花點」,而且還做出了下一步的準確推算。
  • 印度貧民中的數學天才,只活了33歲,卻留下3900個公式沿用至今
    一個越自律、越努力的人往往會越優秀。優秀人群中有一類人被冠以天才稱號。印度就曾出現了一位數學天才拉馬努金,他從小孜孜以求,不知疲憊地在數學世界探索,他的研究成果永流傳。數學是他貧困生活中的"一道光"有著數學天才美譽的拉馬努金,出生在印度的婆羅門家族。印度存在著種姓制度,其中婆羅門屬於印度高等級種姓。但拉馬努金的家族早已沒落,家庭中只有父親是頂梁柱。父親也不過是一家零售商店的會計,每月的收入不過20盧比,母親在家相夫教子,一家7口人全靠父親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
  • 印度數學天才,心算速度超過計算機,華羅庚看了一眼:她算錯了
    不過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印度曾經有一名女性,她的心算能力還真就比計算機要更快。她在一眾美國數學家的面前,將一個巨大的複雜運算算了出來,而且還比計算機要更快。那麼,這個傳奇的女性是誰呢?她的名字叫做夏琨塔拉·戴維,出生於一個婆羅門家庭,在她父親的引領之下,她最終成為了數學領域的一代傳奇人物。
  • 中國高考數學與印度高考數學相比,無法相提並論
    中國高考數學很難嗎?很多高考學子一定叫苦不迭,數學太難了,不會做。 那你了解印度的高考嗎?印度人以理工科見長,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
  • 這位印度數學天才,重塑了西方百年數學,數學技能公認一百分
    在近代世界數學史上,亦可能是整個科學史上,有一位最具天才的、最奇怪的數學家,他就是印度人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說他是天才,是因為他連高中都沒有上過,幾乎全部靠自學,卻重塑了西方百年數學;說他奇怪,是因為他慣以直覺或者跳步推導出公式,不喜歡證明,但事後往往被別人證明是正確的。
  • 對比中國數學,印度心算大法太簡單!網友:趕緊給孩子收藏吧
    大家快跟我一起感受一下印度人從11到19的心算大法,請先試著用心算算出下面這道題的答案:16 × 17 = ?(被乘數) (乘數)不用豎式計算,你能直接算出來嗎?是不是很神奇!!!!11-19找兩個數,驗證一下答案,發到評論區裡~)不光是「19×19」以內的計算,大家來對比一下印度數學的加法:
  • 2、當今的印度在數學領域為什麼這樣牛?
    這樣的業績,需要有堅實的數學基礎作支撐。印度是一個「數學王國」:在歷屆國際數學競賽中,印度人總有突出的表現。美國高科技重鎮矽谷裡的工程師,竟然有三分之一是印度人。他們的數學為什麼這樣牛呢?探究其中原因,有兩點值得關注:(1)印度人具有很強的背誦能力,他們習慣於背誦。印度因為語言十分複雜,小朋友們從小不得不靠背誦來學習。
  • 印度數學天才,因偏科被兩度開除,英年早逝,死後獲榮譽無數!
    1887年12月22日,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埃羅德縣的一個沒落的婆羅門家庭,是家裡的長子。父親是一家布店的小職員,每月只有20盧比的工資,一家7口人僅以此靠維持生活。小時候的大部分時間在祖母家裡度過的。從小喜歡思考問題,問老師一些天空中星座間的距離、地球赤道長度之類的問題。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印度速算法的神奇妙用
    若干年後,我才知道自己偷學的武功秘籍原來就是江湖上傳說的「印度速算法」。今天,我把這神奇的印度速算法教給孩子們,卻被學校老師斥為旁門左道,以致孩子被批評後甚是鬱悶。其實我是一個不願教孩子計算的人,因為總覺得計算這點基本功應該是孩子們在學校裡早該熟練掌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