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一周,我爸給我打了80個電話

2020-09-03 北美留學實驗室

常常看到一些「段子」,吐槽留學生與父母之間的各種代溝和矛盾,也會有一些帖子專門教家長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留學生家長」。


談笑之餘,不禁讓我開始思考,我們這一代遠離家鄉的人,與父母的關係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01

在父母身邊時,總想著離開他們


不知道多少人跟小北一樣,高三的時候,巴不得把志願填到離家最遠的地方。那時候,家在我們眼裡,也許代表一種束縛


@Foulard

爸媽對我永遠有一堆的「不能」條款,比如看電視不能超過1小時、不能吃垃圾食品、晚上不能超過9點回家......做什麼我都要偷偷摸摸。


更讓我難受的是,出國才一周,我爸給我打了80幾個電話......


@Sean

我曾一度懷疑我跟我爸媽「八字不合」。我們基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後來上了高中開始住校,我們的關係反而親密了許多,難道這就是「距離產生美」?



@索小姐

都說「成長是一種敲打」,可我的父母「下手」也太重了點吧?剛去國外時,生活學習都很不適應,跟爸媽訴苦,結果得到的是:「這點苦算啥啊,我同事的女兒一個月就習慣了」。


當我好不容易克服重重困難在一次數學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向他們報喜時,我媽說:「嗯,不錯,不過要是英語也能考好就更好了,我聽說國外數學都很簡單?繼續保持啊!」。


毫不誇張的說,我之所以對自己不自信,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我爸媽。也許,離開他們會有助於重塑自己的自信心。


與父母在一起時,總覺得他們過於幹涉自己的生活,常常幻想著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仗劍走天涯,恐怕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想法吧?



02

離開父母之後才發現,自己很戀家


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很戀家的呢?


知乎上一位網友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刻:「剛到美國時,每天都想家,後來逐漸適應之後,想家次數越來越少,但每一次想起家,心都非常痛。


這好像真的是如今漂泊在外的大多數人的內心寫照。誰還不是表面風輕雲淡,心裡看著同事/同學吃著媽媽做的便當默默發酸呢?



亨利18歲那年準備去加拿大留學,也許是內心太期待國外的生活,在機場裡,與父母第一次分離的他並沒有很不舍


反倒是媽媽,在他準備踏入安檢口時突然大哭起來。爸爸在一旁揮手示意他快進去,他咬著牙進了安檢。


記得16年第一次回國時,亨利沒有告訴媽媽,打算給她一個驚喜。當媽媽看到樓下亨利的行李時,她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哎呀呀,我的寶貝兒子回來啦~」,這一次,媽媽沒有哭,但是亨利哭了



出國9個月後的一天晚上,小Y的室友問他:「你想家嗎?」。小Y的思緒一下子就被帶回了臨出國前一晚。收拾行李時,媽媽說了句:「少帶點兒,你不打算回國了嗎?」。


小Y當然是想家的,但他從不表露出來。他說即使每天學業很繁忙,但只有一回家,孤獨和不適感就像影子一樣無處不在。


不習慣沒有爸媽精心準備的飯菜,不習慣身邊沒人提醒自己多穿衣服,也沒有了「熬過這幾天就可以回家」的期盼。回家的日子,似乎總是很遙遠。



不是所有留學生都可以毫不猶豫的花一兩萬買機票,很多中產家庭的孩子都跟小Y一樣,看著機票價格會猶豫很久。


有時候實在想家了,小Y會去唐人街看看,偶爾會有那麼一絲錯覺,以為自己回到了家鄉,但轉頭看到幾個外國人在大街上行走時,這種美好的幻覺立馬就被打破


有時想念媽媽做的飯了,小Y也會去中餐館吃一頓,但是他只允許自己在每次考試結束後去。



大部分時候,小Y會在家做飯。出國前,番茄炒蛋都不會做,在經歷很多次失敗之後,他居然也能炒出幾個菜來。


有一年過年,小Y沒有回家,做了一大桌菜和同學們一起吃,當他用手機視頻向爸媽展示成果時,爸媽在模糊的鏡頭中對著他微笑,那個笑容好像在告訴他:「孩子,你長大了」。



周杰倫在溫布利的演唱會上說:「在場有好多留學生對不對?那我送給你們一首想家的歌吧」。


當唱到:「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時,全場萬人跟著周杰倫一起唱,手裡揮舞著螢光棒,全然不顧自己臉上的淚花。


想家,或許是每一個留學生都會有的情愫吧?


03

你不在家的日子,爸媽在做什麼?


我們知道,出國留學並不是件輕鬆的事,一邊要逼自己入鄉隨俗,一邊要完成學業,生活總歸是忙碌而充實的。


但你們有想過,遠在祖國的父母,在做什麼嗎?


朋友的媽媽是個全職太太,在朋友去法國之後,她養了兩天狗,照顧小狗的時候,就會感覺孩子還在自己的身邊。



曾經在一個留學生家長群裡,聽到很多父母在分享自己的生活:依然定期打掃孩子的房間;報了英語課程,想著可以去孩子所在的國家陪他;習慣性地看日曆,數著孩子回國的日子......


更有家長感慨:「沒想到剛步入中年,就提前過上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孩子不希望我們圍著他轉,我們也只好找點別的事情來做。


04

爸媽也在努力改變自己


剛出國的同學應該有過一種經歷,每天都要接受爸媽的轟炸式「問候」,甚至不分晝夜。所以,有些孩子實在忍受不了後選擇了用屏蔽、拉黑父母這種極端的方式回應爸媽。


有人說,留學生家長大多很焦慮,焦慮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對國外世界的一知半解,另一方面是從前以孩子為中心,失去了自我


其實他們也有很努力地去接受孩子長大了這件事。



@阿喵

留學後,爸媽的手機不再調靜音


我一直比較依賴爸媽,每天都會跟父母發微信或者打電話。有時在路上看到一朵正在盛開的花,也會拍下來發給他們。


有一天,我心情不好,給國內的朋友發消息,她一直沒有回覆。第二天早上,她說她昨晚睡著了,手機調了靜音。



我退回聊天界面,發現白天給爸媽發消息時,他們不僅回復了,還特別有耐心的打了很多文字


我這才反應過來,美國和國內是有時差的啊!爸媽為了能第一時間回應我,每天把手機放在枕頭邊,聲音也開到了最大。而我,可能因為同學的一聲招呼,就不回他們的消息了。


@陳豆豆

吵架後,父母變得沉默了許多


我的脾氣很暴躁,也不喜歡聽爸媽重複嘮叨一些生活瑣碎,比如再忙也要按時吃飯、不要熬夜、多吃水果、不要晚歸......


有時會覺得他們根本就無法理解我在外面的生活,學校的課程非常忙碌,經常處於趕due的狀態,不熬夜怎麼可能?難道我舒舒服服地過日子還能順利畢業嗎?



所以有天爸媽又跟說不要熬夜的時候,我就煩了,對他們大吼了一頓:「我又不是來這裡享福的,你們在家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能理解我寫論文寫到吐的感受嗎?不熬夜,你們幫我寫啊?」。


說實話,說完這這番話我就後悔了,電話那頭爸媽也沉默了一陣子,然後就說:「那你自己要安排好時間哦!」。


此後我們依然是定期視頻,但是爸媽好像話少了很多,大部分時候是我在說,他們聽,或者乾脆我們各幹各的,但視頻也不關。



去年回家我問起了我爸:「你跟媽怎麼都沒話跟我說呀?」,爸爸說:「我們知道你學習壓力大,怕你煩,其實我跟你媽最擔心的還是你的身體,你每次跟我們視頻精神狀態都挺好的,我們自然就放心了許多」。


「你不喜歡我們嘮叨,我們就聽你講」。


@Cheese

過得好與不好,都要第一時間告訴爸媽


出門在外,我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每一次跟爸媽視頻或者發消息,也總是分享我獲得的各種成績,爸媽也總會發朋友圈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但是,如果近期過得不太順利,我可能就會減少和他們的通話。有一次,爸爸對我說:「寶貝,我和你媽知道你很懂事,從來只給我們報好消息,但你要知道,你取得了好成績,爸媽自然是很開心的,但我們更關心的過得好不好,如果你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你一定要及時跟爸媽聊聊,我們也好想想辦法幫助你」



聽完爸爸的話,我心裡真的特別溫暖,外人總是樂意跟你分享成功的喜悅,而爸媽,則更願意做你的救生艇


@Blue

你在做有意義的事,爸媽為你感到驕傲


畢業後,我沒有回國。如今在美國工作已經第三年了,偶爾我也能從爸媽的語氣中聽出一絲失落。


有一次,我問媽媽:「你和爸爸是不是都很希望我回家呢?」,媽媽的回答讓我很驚訝。


我也年輕過啊,當年我也是離開你外公外婆,自己走南闖北,想著改變自己的命運。我知道在外面的不容易,所以會有私心,希望你能回來,我也不需要你掙多少錢,就想你過得輕鬆一點,我還能把你的身體照顧好。可是,我也知道你有自己的追求,我理解你,就像你外公外婆理解我一樣」。



「所以,不要覺得遠離家鄉就是不孝順,或者對不起我們,你在為你自己和你的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你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爸媽只會為你感到驕傲」。


寫在最後


其實不管是身處異國還是在國內,大部分人與父母的關係好像都是矛盾的。


既想遠離家鄉闖一番事業,又想能回到父母身邊。只不過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充滿無奈的,小時候在學校受了委屈會在媽媽懷裡邊哭邊說:「我不要去學校了!」。


現在不管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明明聽著電話那邊爸爸的聲音已經淚眼模糊,還要假裝若無其事地說:「爸爸,我接個電話,等會兒再說!」。只因為我們心裡很明白,家鄉有父母,但不一定有理想。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是這樣相互依賴、相互溫暖,永遠都是彼此的牽絆



不管怎樣,小北希望大家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希望在每一個寒冷的夜晚,想到遠方的父母,渾身都會充滿力量。最後,引用許巍的《家》裡面一句歌詞結尾:


我在遠方 很多的歲月

總是會想起你 給予的一切

你給我的 每一個夢想

在漂泊的歲月裡 讓我堅強



-END-



本文由北美留學實驗室原創編輯

部分信息來源:知乎(北美楓哥、姚望Tony)、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搞笑圖文:我接過電話就給我爸說我錯了,我對不起老師!
    1、小紅的老公是個話少的人。他們搬家時,她老公穿著舊迷彩跟工人一起搬東西,門衛阿姨看了一會,問小紅可以讓工人幫忙抬個柜子不?於是小紅就讓她老公去了,一會阿姨過來對小紅說:你這個工人真不錯,正在幫我修燈呢!小紅忙說不客氣。阿姨又說:讓他待會在我家吃飯,跟我閨女認識下,怪好的!小紅……2、上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是大學畢業不久新來學校一年的老師。
  • 爸媽出國遊,女白領辦公室裡突然發飆!連打20幾個跨國電話,還是沒有...
    父母報團出國遊,有時候也意味著子女和導遊間不見硝煙的一場跨國暗戰。今天下午,杭州的陳女士坐在公司辦公室裡,接了個電話,突然咆哮著發出靈魂之問:「鈔票太多了嗎?!」「腦西搭牢的?!事情轉折就發生在今天中午,陳女士接到媽媽打來的微信電話。「你爸爸買來只床墊,9000塊錢,說是乳膠墊,對身體好的。這件事情,我有點拿不準。」聽得出來,媽媽像是悄悄打的電話,聲音壓得很低,「你爸爸一定要,導購說對腰好的,我看看攔不住,要被你老爸訓,只好鈔票先付了去。」
  • 從我懂事起,我爸就沒打過我,所以他一共打了我32年丨段子來了文字版
    從我懂事起,我爸就沒打過我,所以他一共打了我32年。最近脫髮很厲害,我對兒子說:你爸也就這點厲害了。那天實在編不出來,寫他樂於助人,冒著大雨深夜幫王寡婦修房子天亮才回,老媽用納的鞋底把他嘴都打腫了,這才沒讓我讀了。可能因為遺傳原因,我數學很差,有一次我考了58分,我爸鼓勵我:「加油,只差3分就及格了。」 酒吧裡跟人起了衝突,對方把我一頓爆揍,我說:「打我?你知道我爸是誰嗎?」 對方一邊打一邊問:「誰?」
  • 爆笑段子:奶奶和大娘鼓搗我爸打我媽,我媽一個電話,大氣都不敢出,跪下了
    網友:我的親媽,老是被我奶奶和大娘欺負,陷害,造謠,招數都讓人想不到,還鼓搗我爸打我媽,                                                                      說女人就是打出來的!說我媽家裡沒兄弟撐腰,打了就打了。我媽一句話都不說,也不管不問。
  • 離家出走後,我出國了,去了日本···
    我爸和後媽在上海開了個水果店,我跟後媽的大兒子不合,經常打架,我爸在的時候後媽就會假假的護著我,我爸要是出去進貨了,她就會說打吧,走遠點,別給我丟臉,打死都沒關係。沒有後媽之前,我爸雖然愛賭博,雖然不好,但是還是很疼我的,也從來沒打過我,這是第一次,後來一切都變了。
  • 隔代親的威力:娃寫作業挨罵,我媽哭了,30年來我爸首次打了我
    我不打你,不是因為你是你,只是因為他還沒出現!——這就是隔代親的威力隔代親的威力,絕對不容小覷,只有誇張到你想不到。就在一小時前,因為兒子作業寫得辣眼睛,還磨磨蹭蹭不肯好好寫,我沒忍住罵了娃一頓。於是,我把我親媽氣得垂淚在臥室,把我親爸氣得動手打我了。而我,我嚇得抱頭鼠竄,躲到臥室現在都沒敢出去。
  • 留學那一年,我第一次聽見我爸哭
    02 24年來第一次聽見爸爸哭@Hani有一次我和我爸打skype語音,我爸問我在幹嘛,是不是放假了爸爸問我,室友是不是也在?我說室友出國玩了。他又問,怎麼不和別的同學一起玩?我說大家都去旅遊了。然後他問我今天吃什麼,我說番茄意面。他說,怎麼沒有肉?我略略有點不耐煩,說家裡沒有了。爸爸又問,是不是沒有錢了?我說,……恩。
  • 男友砸了我媽做生意的小攤,還打了我爸
    今年我28歲了,回想起過去的28年,我過的還是比較瀟灑自在的。家裡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是父母都把我當掌上明珠一樣養護著,不讓我受任何的委屈。下面就介紹一下我的父母吧。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在夜市,早市,還有一些可以擺攤的地方賣襪子,襪套,內褲什麼的。
  • 給男朋友打了100個電話,他拉黑了我
    直到我打了第100個,扛不住了,眼淚止不住的流。傻,我是個傻姑娘,就那麼認死理。人家都不接你電話了,你還狂命的打,你一個人唱著獨角戲,他是你不曾握住的沙。忍,魂不守舍;亂,心亂如麻;怕,無力適從;恨,怒火中燒。
  • 「我15歲,我爸說我是賤貨,我媽說我是婊子」
    也有被打的:還有一個回復,看得我直冒冷汗。我覺得都不能算「打」了,應該算謀殺未遂:其實都不用這條微博提醒,我們大概也都記得,小時候是怎麼被家長花式教育的。後來我還去問了周圍的朋友,發現大家小時候都被打過,只有輕重之分,沒有誰是例外。基本上80、90後,沒挨過家長打的都應該算是稀有動物。考試成績不好,先打你一頓再說。
  • 改名後說不清"我是誰" ,如何證明"我爸是我爸"?
    常報全媒體訊 因為改過名字,又長期與父親不在一個戶籍上,無錫的吳女士陷入了「我是誰」、如何證明「我爸是我爸」的尷尬中。在金壇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耿建忠的幫助下,她順利解決了這兩個難題。7月31日,她拿到了金壇區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出具的戶籍證明,激動得熱淚盈眶。
  • 爸爸,你就這麼看著她打你姑娘嗎?我爸說:你叫我怎麼管?
    爸爸,你就這麼看著她打你姑娘嗎?我爸說:你叫我怎麼管?有很多時候自己的親人還不如一個陌生人,有很多時候往往會因為親人無意間的一句話,而如墜冰窟!你有同樣的遭遇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網友一、大一軍訓半個月後回家,當時我爸出門有事不在家,我媽出去跳廣場舞了,到家就我奶奶在家,我姑媽來看我奶奶,順便下餃子我吃的,結果我媽回來第一句話就是:你滾回來幹嘛?
  • 她給我爸生了個兒子,我爸準備跟她領證,我不同意卻毫無反抗能力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法院把我判給了爸爸,媽媽也沒有意見。也許她原本也不愛我,所以打從她們離婚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我的媽媽。而我的爸爸,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一直覺得只有我這一個女兒,是個很丟臉的事情。所以一直想找個人幫他生兒子。
  • 出國只是富人專利?我沒什麼錢,該怎麼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動輒幾十萬,多則幾百萬的資金投入讓許多人都覺得是一些家庭條件很好的富二代的專利,可是出國留學的願望,普通家庭的孩子難道就不能實現了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我家沒什麼錢,但我還是想出國怎麼辦?該出嗎?
  • 我媽才走我爸就給我找了個後媽,有了後媽,親爸也變成了後爸……
    我媽才走了沒半年,我爸就給我找了個後媽,後媽還慫恿我爸讓我從家裡搬了出去,連家裡的房子現在都已經過戶到了後媽的名下。現在我是有家不能回,自從有了後媽,親爸也變成了後爸…我媽自從生病以後,我爸就跟人間蒸發了一樣,一兩個月都不見他的蹤影,一直都是我在我媽身邊照顧她,直到半年前,我媽還是傷心的走了。我媽走了以後,我爸開始經常帶著一個阿姨回家裡過夜。我很討厭他們,對他們從來沒有過好臉色。
  • 帶父母出國這件事,讓我很焦慮
    萌髮帶父母出國的想法是從尼泊爾EBC回來的八月份,自己走完五個國家後覺得,帶父母出國旅行應該是沒問題的了。雖然自己英語差的要命,但還能對付。父母兩人是本本分分的農村人,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攢錢給我娶媳婦,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去年春節帶他們去海南過年。為了去年的旅行,我整整做了兩個月父母的思想工作。那麼問題來了,他們肯定不會同意的。
  • 你的電話永遠打不通了,可我好想你
    當你離世時,就像有什麼寶貝,突然間就沒了 經常給你的微信,發一些你再也收不到的消息 這次不懂愛接通了另一個世界的電話線,邀請了一些人,給老夥伴打個電話,敘敘舊事聊聊當下,讓 TA 知道 :" 我還記得你呢,你沒有完全消失。" 你想打給誰?我想打給我的前男友,他叫小熊,生病去世了。 他住院的那段時間,我天天都去看他,突然有一天,他的床位空了,所有痕跡都被抹去了。
  • 女兒剛上幼兒園天天哭,我爸老讓我打孩子立規矩怎麼辦?
    我爸脾氣不好,有點受不了孩子哭鬧,我女兒一哭,他就大聲說不許哭,再哭我打你了啊。當然他一次也沒打過,就是嚇唬孩子,當然也沒什麼用。今早孩子上幼兒園,又哭著說不去,我爸就站門口說,像這樣就得揍她才能好。我媽也跟我說,可能是我跟我老公脾氣好,有點慣著孩子,所以在幼兒園沒人慣著她,她就覺得委屈不愛去。
  • 兒子說:大王,外面有個毛臉雷公!我一抬頭就看見我爸?
    2、記得一個高中同學,有一次他逃課了,要家長來學校,然後因為這位女老師比較嚴厲一點,然後我們大家給這位女老師取名為「滅絕師太」,然後這位同學回去就跟他爸說,我們老師滅絕找你,然後第二天他爸就來了,據說走進老師的辦公室就說:「哪位是滅絕老師?」
  • 輕鬆一刻:太君,米西米西,我在考慮我爸當初是不是漢奸……
    輕鬆一刻:唐僧師徒四人一起去取經,沙僧是個細心的人,一路上照顧大家的飲食起居。這天,他整理大師兄的內褲,發現有個洞,然後就縫了起來;第二天發現又有個洞,於是又補了起來;第三天依舊還是有個洞,正當他拿起針線時,猴哥過來,一腳踹飛了沙僧。 你TM把洞縫上,我尾巴擱哪兒?擱哪兒?擱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