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說,這個是垃圾食品,那個是垃圾食品,我不知道這些概念從何而來。
如果一種食品合格、衛生,怎麼能叫垃圾食品?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行為麼?
一、只有垃圾和食品,沒有垃圾食品,但有垃圾搭配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垃圾食品的概念和叫法。
我一直認為垃圾食品是個偽概念,只有垃圾,和食品,哪來的垃圾食品?
只要是合理合法合乎習慣的食品,乾淨衛生都是好食品。
即使單純從營養角度來講,也不存在垃圾食品。
純熱量食品是垃圾食品?熱量不好麼?要知道人出去在野外生存,第一解決的就應該是熱量供給,這麼多年人類能夠進化生存下來,熱量也是基本保障。
燕窩好麼?能只吃燕窩?魚翅好麼?也沒有人只吃魚翅。即使是平價食品如蘋果酸奶,也不能光吃這個吧?或者只吃胡蘿蔔?你又不是只兔子。
那憑什麼說方便麵是垃圾食品?難道社畜加班到凌晨,高速路上堵車十小時,災區受災群眾饑寒交迫,一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麵是垃圾食品?是救命食品好不好?
憑什麼說火腿是垃圾食品?憑什麼說罐頭是垃圾食品?
要知道當年食物難以保存,戰場上、航海中,食物都無法長期存放,有了罐頭,才可以長驅直入,打到敵人老窩。
再好的食品,也經不住你挑食偏食,愛吃只吃,都會造成營養素缺乏。
因此,沒有垃圾食品,只有不合格食品,和垃圾搭配。
二、營養學其實並不分東西方,但飲食習慣有分地域民族
我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主要是附合一下不要過多喝白粥的倡議。
從營養學角度,白粥這種食品太簡單,除了水分就是熱量,升糖還那麼快,確實不值得長期堅持攝入。
結果有位讀者進來留言,大意是說他好不容易培養出來孩子愛喝粥擯棄西方垃圾餐飲的習慣,怕專家出來一忽悠把他的教育成果毀於一旦。
我真是被這位讀者弄暈了,為何營養學裡面都有這麼強的意識形態。
雖然我也討厭日本鬼子八國列強,但不能因此說人家好的東西都是垃圾啊。
好東西我們要悄悄學會據為己有,方能實現我民族復興夢。
西餐也不見得都是壞的,中餐也不見得都是好的,為何西餐就一定就垃圾食品?營養學是門自然科學,可能更需要就事論事。
西餐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用胡椒、檸檬、迷迭香等調味而減少鈉攝入,就比我們煮肉時好廚子一把鹽可取;比如牛奶、牛排等優質蛋白的攝入;比如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更是經過了現代科學的檢驗得到了世界多國的認可和推薦,我們也在借鑑;各國的膳食指南肯定是我們提出膳食指南的重要參考依據。
至於可樂?冰激淋?漢堡?炸雞腿?都是垃圾食品?
那麼汽水?雪糕?肉夾饃?炸串?就不是垃圾食品?
當然,中餐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蒸、煮、燉等烹調方式,比如傳統的五穀雜糧穀類為主,黃帝內經就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等;但不等於中餐就沒有所謂垃圾食品?炸油條、關東煮覺得就非常好嗎?哪來的那麼多自信?
三、不管東方的西方的貴的便宜的,搭配好就是科學營養的
貴的不見得一定就是好的。
比如蟲草重金屬超標,還沒啥用。
燕窩假的很多。即使是真的,也只是蛋白含量高。每100克乾貨50多克蛋白質含量,關鍵是沒有多少人一次捨得吃100克幹燕窩。
但豆腐皮也有45克蛋白質,但你真的吃得起也吃得下100克豆腐皮。
電視劇炒火了油潑麵,油潑麵是香,但營養一樣很單純,除了碳水就是油,蛋白含量很少,纖維只是點綴。要是搭配上一盤白灼蔬菜切幾片牛肉,或者涼拌蔬菜加點雞胸部,油潑麵再限量,就是非常好的食品。
因此,就如巧媳婦會搭配,家常菜也有味有營養,莽夫你再給他上佳食材也只可能大火猛攻。
對於營養來講,搭配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