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僅存三棟,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名字即建築形狀

2020-12-22 荷小衣的分享

隨著國慶的臨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在黃金小長假出遊,如果是選擇來上海遊玩的朋友,尤其是初次來上海遊玩的朋友,在做旅行攻略的時候,別錯過武康路。武康路不僅是一條歷史文人街,沿途的優秀歷史建築,轉黃飄落的梧桐葉,將武康路襯託得極為美麗。如果不曾到過武康路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說到武康路,就不能不說這條路上的地標建築,武康大樓,原名諾曼第公寓。法國文藝復興式公寓大樓,由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築為八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高30米。由法國萬國儲蓄會投資建造,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之一。

遠遠看過去,它像一艘隨時揚帆起航的巨輪,停泊在武康路上。這幢樓高八層的奇特建築與武康路、天平路、興國路、餘慶路形成交匯點。

武康大樓處於是上海保護規模最大的區域裡,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這裡是上海城市文脈重要的承載區。如果你只是匆匆地停在下面打卡拍照,而忽略它背後的故事,那麼整個行程下來未免顯得單薄。今天我們就好好的說說武康大樓的背後的那些小故事,讓你的旅程顯得更加飽滿。

武康大樓始建於1924年,位於徐匯區淮海中路1842-1858號,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也是當時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與宋慶齡故居隔街遙望。大樓形如巨艦,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三棟船型建築之一。上世紀40年代,大樓被取名為「諾曼第公寓」,直到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正式更名為武康大樓。

這幢樓高八層的奇特建築,最頂層處理成簷部,混凝土石狀面牆與樓宇的基座上下呼應。泊在五岔口的「諾曼第號」。與武康路、天平路、興國路、餘慶路,相交匯。

武康大樓坐北朝南,樓身狹長,從西側看,像一艘輪船。南面沿街底層形成騎樓,騎樓形式為連續券廊,建築外形為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第一、二層處理成基座,連續半圓券廊,水泥仿石牆面。

第三至七層為清水紅磚,裝飾豐富,建築轉角處等局部有出挑陽臺,第三層有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第八層處理成簷部,仍為水泥仿石外牆。立面三段間連續通長陽臺形成了明顯的腰線。整棟樓房有梁而沒有承重牆。大樓裡的每一戶房間都朝南,走廊向北,站在屋外是覺不出房子的特別之處的。

第三、八兩層則有棧道似的通長陽臺形成明顯的建築物腰線。感覺就像站在巨輪邊,眺高視線才能望見船艙,典折中風格,看得出鄔達克還有尚未割捨與生俱來的東歐情結。其中,第三層裝飾有邊疆三角形的窗楣,而每層西側頂部的房間凸有陽臺。

武康路最佳的觀賞或拍照的視覺角度是站在天平路餘慶路口,等候十字路的紅燈轉綠的那一刻,或是跨過淮海路,從武康路和淮海中路相交的圓弧形路口。抬眼望一望這幢樓高八層的宏偉建築,第一、二兩層築成基座狀,由一串半圓形的券廊續圍;第八層處理成簷部,混凝土石狀面牆與樓宇的基座上下呼應。

武康大樓又分老樓和新樓。1930年,法商萬國儲蓄會在公寓的東側加蓋了一棟樓,五層,混磚結構。為配合業主的需要,另建了一千四百平方米的汽車庫和輔助用房。這棟樓這個弧形的轉角,充滿了不真實的存在感。這裡也是拍照視覺的絕佳位置。

不少老一代文藝界藝術家曾在這裡住過,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王文娟等。為這棟大樓添就了一番傳奇色彩。聶耳更是曾邀王人美在這裡試彈《風雲兒女》主題曲,即後來成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直到今天,武康大樓仍是描寫上海的文藝影視作品中,代表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標。

以上便是關於武康大樓的一些簡單介紹,不知道你對於這幢具有95年歷史的大樓印象如何,如果你也喜歡探尋城市裡的老房子,老馬路,那麼趁著梧桐飄落之際,去武康路看看吧。

相關焦點

  • 【記憶】武康大樓、西湖公寓…滬上這10棟周邊型公寓你知道嗎?
    上海的高層公寓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進入盛行時期。高層公寓的坐落位置,一般都選擇在靠近商業區的地段。由於地塊分割的緣故,很多街角、不規則的岔路口轉角都會呈現各種形狀,巧妙利用地形拔地而起的高層周邊型公寓就應運而生了。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建築是城市文化特徵的載體,上海匯聚了眾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它們不是沒有溫暖的鋼筋水泥,而是積澱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與時代風貌的立體畫卷。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 上海4座獨具特色的公寓,每一棟都有獨特的故事,都在高安路上
    上海4座獨具特色的公寓,每一棟都有獨特的故事,都在高安路上說起上海的建築,小便的腦海中第一想到,便是上海的洋房公寓了。在上海,道路的兩旁是各式各樣的建築,每一棟建築都與眾不同,都有著屬於它自己的獨特故事,高安路便是其中一條。高安路原名「高恩路」,它建於1914年,直至1943年才改為高安路。高安路歷史悠久,雖然附近的衡山路和肇嘉濱路,都是人氣頗高的兩條路,但是高安路與世無爭的態度,也是吸引了一大波遊客。高安路上的建築每一棟都有其獨特的故事,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 盤點全球目前最高的15座建築及5大在建建築
    20年後,有20座建築物超過了它,最高建築高達2717英尺(約合828.14米)每年似乎都有一座新建築出現,頂替之前的最高建築。下文列舉了世界上目前15座最高的建築以及另外5座即將超越它們的建築!需注意的是,此列表僅限於可居住建築物,不包括多倫多加拿大國家電視塔這種技術性建築。我們先介紹15座最高建築,再介紹5座計劃在建的建築。1.
  • 上海這座最早的公寓大樓,已接近百年,當年許多明星曾入住此樓
    旅行隨筆:說到上海,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幾乎沒有什麼歷史遺蹟可追尋,事實上,上海不僅擁有現代化的文明,在中國近代史上也留有許多印記,比如我們百家號:走遍千山和萬水今天將要說的這座大樓,就已經接近百年了,據說當年許多明星曾入住此樓。
  • 世界古代十大建築奇蹟排行,目前世界僅存4個,其中2個在中國
    中國被世界稱為「基建狂魔」,我國的基建能力可以說全世界無人能敵。從古至今我國的建築水平都非常優秀,也留下看很多世界級別的建築作品。而在全世界的歷史長河中,也不乏出現過許多建築界的奇蹟工程。雖然經過漫長的歲月,很多已經被損毀,但是在當時歷史背景條件下,堪稱「奇蹟」!
  • 上海最浪漫的公寓,毛人鳳舊居,罕見的孤品建築,上海這裡太傳奇
    高安路14號這棟被譽為上海最浪漫的公寓,它的盛名不僅設計它的建築設計師的一段愛情有關,建築的風格特徵,也代表了當時一種社會流行的建築風格。它就是高安公寓,原名「阿麥侖公寓」,高6層,建於1941年。一棟典型的Artdeco(現代裝飾主義風格)的老建築。
  • 這座因路名而起名的「卡德公寓」 是上海90年代的高級公寓
    如果說美食是需要去慢慢品味的,那麼建築也是需要細細閱讀的。你經常路過的一幢平平無奇的建築,它可能藏著近百年的歷史底蘊,有著鮮為人知得曾經,經歷過這座城市的變遷浮沉。大都市上海矗立著不少老建築,這些老建築就是我們這座城市寶貴的文化遺產。
  • 深度遊上海,三日遊攻略,帶你走遍魔都
    19世紀60年代租界當局決定保留外灘的濱水休閒功能並引入金融機構形成商務中心,於是外灘由早期的碼頭、洋行為主向大型洋行、銀行、保險公司、航運公司等重要商業機構集聚地轉化,成為上海租界的中心商務區。建築形態上,外廊式建築大多已被文藝復興式、哥德式建築所替代。
  • 細數上海展覽中心這些有故事的老建築 你都知道嗎?
    其高低不等的尖塔、形狀各異的窗戶、厚重的鉛質瓦片、深咖啡色的泰山面磚、琉璃筒瓦的圍牆,宛如一座城堡。關於馬勒別墅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這麼一個版本:馬勒的女兒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來到安徒生童話世界中的城堡,女孩醒後用蠟筆描繪出自己夢中的幻景。馬勒見到這幅充滿童真的圖畫,欲將女兒的畫變成現實。他委託當時著名的華蓋建築事務所參照女孩的夢景設計建造了這棟滬上名樓。
  • 外國人來上海,除了外灘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本地人不知道
    整個公寓就像是一個像古羅馬鬥獸場一樣的方形建築,中間是一個寬敞的庭院,像一個大廣場。展現了老上海的各種普通市民,記錄了一代老上海蝸居的歷史。02「酒吧一條街」永康路在上海,這座時尚摩登的現代都市隱藏著許多低調的小馬路,守護著這座城市無法察覺的寧靜,而短短600多米的永康路就是其中之一。
  •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說到上海外灘,不能說是上海的親河,蘇州河, 她目睹了上海百年的變遷,沉澱了歷史的記憶, 這裡有一個裝滿故事的舊倉庫, 也是上海近代工業的溫床, 遠東第一:有很多遠東第一郵政大樓、遠東第一公寓和遠東第一酒店,蘇州河沿岸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 上海這條老馬路上的建築公寓,竟詮釋了上海百年近代史,非富即貴
    上海的復興中路是我比較鍾情的一條馬路,夏日裡梧桐遮天,樹縫裡漏下的陽光,斑駁一地的感覺真的很好,逛很多次都不會膩的感覺,上海的復興中路原名辣斐德路,是法國人在上海設立法租界時,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將軍辣斐德的名字而命名的。在上海的近代歷史建築中,公寓建築是一個尤為特別的存在,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類別。
  • 【探索】上海最受市民喜愛的20處「老建築」,你去過多少處?
    這是一棟上海典型的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門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飾。現在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這些建築多為清水紅磚砌築,兩坡紅瓦屋面,風格統一,或處於綠樹濃蔭之中,或與現代建築相暉映,是上海理工大學一道靚麗的景觀。其中尤其以思晏堂、思孟堂、思雷堂、女生三堂、湛恩紀念圖書館、思魏堂等最為出名。
  • 轉角遇到「周邊型公寓」,這些代表上海門面的老大樓原來那麼有故事
    上海有一些出鏡率很高的具有代表性的老大樓,比如位於6條馬路組成的岔道口的武康大樓,淮海中路雁蕩路西北隅的「彈眼落睛」的永業大樓,南昌路、茂名南路的交叉口東北角的回頭率很高的南昌大樓等等。這些大樓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周邊型公寓。
  • 尋找上海可以閱讀的建築,除了你知道的還有更多
    現在的這座主教座堂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動土興建,清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築高五層,磚木結構。法國中世紀樣式,高50米。大堂內聖母抱小耶穌像立祭臺之巔,俯視全堂,為整座教堂之中心。徐家匯天主堂標誌性的玫瑰花窗更是美的驚人。  上海展覽中心
  • 微遊上海|如何紀念一次城市漫步?拼貼出你的個性建築!
    應伊瓊拿著話筒和大家講解武康大樓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在近代上海,活躍著一批西方建築師,他們為這座城市引入了許多歐洲建築文化,創造了一大批極具藝術相和功能性的建築。因此,20世紀初的上海建築有了多元風格、鱗次櫛比的風貌,其豐富程度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應伊瓊在開場白中說,「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
  • 上海少見的合院建築,看上去很陰鬱,名字卻很陽光
    陽光已經逐漸柔和下來,斜斜的折射在威海路上,我在等過馬路的時候就這麼靜靜的站在靜安別墅的門口,看著路上的車水馬龍及馬路對面的那棟太陽公寓,隨即走進了這座太陽公寓。威海路很長,全長1800米,但是老房子好多,若要真的較勁逛起來,逛完整條威海路上的老房子。最起碼你得多吃兩碗燜肉麵還不夠。
  • 《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
    「黑石公寓」的名字,一說是來源於宋合理的英文名,更常見的說法是來源於其建築的填充牆體和部分構件採用了黑石石材。但它最獨特的地方還是折衷主義的設計風格——簡而言之,就是融合了各種建築風格中最好看的元素,有歐洲式的古典,也有中式的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