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動
01
這段時間一直忙著參加秋招,樂此不疲地奔走在各大高校的宣講會現場,見識著各大企業HR篩選簡歷的奇葩方式。前幾天出現了一個讓我深有體會的微博熱搜話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話題熱議的焦點在於,在找工作的時候,很多企業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甚至認為:
非全日制=本科生。
當然,這麼說有些武斷,畢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在學校辛苦學習了兩三年,這點不可置否。
而對於這樣不公正的現象,很多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都在為自己打抱不平,事實上,當年我很多同學選擇非全日制,有兩大原因,一是分數不夠上全日制而被調劑,另一個就是報考更好的學校沒有考上而被調劑到我們學校的非全日制。
其他學校的非全日制學生究竟是何理由上的非全,我不太清楚。至少我認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學生,無論是在考研分數還是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上,甚至是學費獎學金,乃至國家補助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換句話說,能讀全日制的學生,一定不會選擇非全日制。
這裡暫且不予評判企業招聘公正與否,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用人標準,對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國家政策解讀也因人而異。
我們沒有辦法評判企業的做法是否正確,作為一名即將步入職場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只能選擇接受現狀。
很多非全日制的學生都在抱怨招聘的時候自己遭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據我了解,並非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會出現歧視現象,我就有很多非全的同學手握了好幾個offer,在找工作的路上,他們也曾在簡歷篩選階段就因非全日制的學歷而被拒之門外。
但這並不影響本身優秀的他們繼續拿offer到手軟,對比本科生,他依然有他的優勢,只是少了一些選擇的機會。
新浪財經有篇文章也表示,很多人明明知道非全與全日制相比存在很多弊端,在當年沒有機會就讀全日制的前提下,依然選擇了繼續就讀非全日制研究生,理由是存在以下三點「隱形利益」:
一、同等條件下,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加分,可以在學歷上優於身邊的大多數專科以及本科的學生。二、研究生的學習可以使自己考慮問題多角度化,更能照顧他人的感受。三、研究生可以積累更多優質人脈。
說到底,光第二點和第三點,哪怕讀非全,給自己未來帶來的發展也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與其在這裡抱怨因非全而導致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如從一開始,就端正考研動機,好好思考下,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考研。
如果只是為了混一紙碩士文憑而選擇去讀非全,就真的不能責怪用人單位的不公正待遇了。
月底就到了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相信很多學弟學妹們目前正緊張的奮戰在圖書館一線,艱難的著背著政治大綱、英語作文和數學公式。
還有很多大三的學弟學妹們,也開始準備加入來年的考研大軍,想清楚為什麼選擇考研,很重要,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你研究生生涯輸出的結果。
02
考研的意義究竟在哪?逃避就業還是提升自己,我想,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這個問題。
根據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的數據顯示,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38萬,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長18.4%。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同比增加18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同比增加19萬人,考研增加人數和增長率均為近年來最高。
而2019年就更不用說了,直接飆升到了285萬,比2018年再次增加47萬人,增長速度再創新高。
如下表所示,2015年到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在持續增長,學歷增長似乎在逐漸成為趨勢。
考研人數高速增長的背後,折射出了越來越多大學生追求深造提升自己,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與此同時,跟風考研也開始成為了一種主流誤區。加上前文提到的國家大力推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開始為研究生的擴招提供了路徑。
作為考研考了兩次才上岸的老學姐來說,我對考研有著尤為深刻的認識,隨著身邊研究生的增多,對比身邊諸多選擇考研的同學,並結合自身,我總結了如下三點考研誤區。
1 、逃避就業,玩三年再說
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壓力,部分人開始選擇考研,希望通過考研這條路來逃避就業。
但就業的問題一直存在,三年前和三年後就業,這個問題不會得到本質性的解決。
而更為現實的是,隨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增多,就業形勢對比三年前我考研的時候,反而就業門檻和就業壓力在持續性增加,同樣的公司和同樣的崗位,也許三年前你能進去,三年後讀完研未必可以進了。
總要走上工作崗位,與其拖三年,不如早點步入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不必在學校繼續耗費三年的光陰。
2、表面鍍金,實則是混碩士文憑
這就回到了熱搜話題的本質:非全日制的學生,很多其實是為了混一張碩士文憑,當然,一定不排除很多認真學習的非全的學生。
這些更多的還是存在在非全和在職的學生上面,也包括部分全日制的學生,很多人研究生的課程都不經常來,到畢業答辯了才會悠哉的來學校答個辯倉促畢業,只為獲取一紙證書。
3、跟風考研,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當被問到,你是考研還是就業的時候,很多人不知所以然:
身邊人都考,那我也考吧。我們這個班是學霸班,不考我都不好意思。我們寢室都考,所以我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還有太多千篇一律的理由,對於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無所知,也很少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獨立的思考和清晰的規劃。
跟風考研開始成為導致考研報考人數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隨著讀研時候密密麻麻的學術活動,很多人都開始後悔了:太枯燥了,當初為什麼我要選擇考研。
與其後悔,不如最開始就想好,是你自己真的想讀研究生嗎?
03 端正考研動機:你到底應該為了什麼而考研
1、改變圈層,提升自己
考研對於二三流院校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改變自己圈層的最佳方式。
研究生階段擁有著優質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你所接觸的同學、老師,都是本科階段沒辦法接觸到的,甚至足以改變你的人生運行軌跡。
正所謂圈子決定人生,接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走什麼樣的路。
有一段經典的雞湯說的很有道理:
牌友只會催你打牌,酒友只會催你乾杯,而靠譜的人,卻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人最大的幸運,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人,可以鼓勵你、指引你、幫助你。所謂的貴人,也並不是直接給你帶來利益的人,而是開拓你的眼界,給你正能量的人。研究生,正是這樣一個可以促進你進步的圈子。
考研,對於末流學校來說,絕對是改變圈層,翻身的好機會。
其次是提升自己,這點我認為最重要,就是你是否擁有一顆強大的內驅力,去提升自己。
研究生階段遇到的,都是各個高校考進來的出類拔萃的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你,推動你去進步。
倘若你沒有一顆自我提升的心,很難融入這樣的圈子,三年後,除了一紙文憑,你很難有更大的收穫,也因此失去讀研的意義。
2、提升就業競爭力
今年已經研三的我上個月參加了房地產央企華潤置地在985院校華中科技大學的招聘宣講會,我見證了房地產排名前十的央企的實力,也見證了跟我一起參加宣講的名牌大學學生的氛圍。
投完簡歷之後的我感觸很深,三年前我曾不敢想像我能站在華科的舞臺上,跟211、985院校的學生同臺競爭,而類似華潤置地這樣的大型企業,我也不曾耳聞。
大學四年混跡在二流末流院校的我來說,本科所在的圈子裡,沒有師兄師姐能夠進入這樣的企業平臺。也不曾擁有這樣的機會,去接觸、去了解更為上層的企業。我們所能進去的,都是一些名不經傳的民營小企業,收入也是相差一大截。
三年前本科畢業的我,出來找工作,可能連民營企業都要挑剔三分,而如今央企、國企、上市大公司,我也可以擁有同等選擇的權利。
努力去讀研深造,應該是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也是為了可以擁有選擇更好未來的權利。
3、專注學術研究,考博深造,紮根學術領域
在讀研之前,我以為研究生和本科一樣,隨便混混就可以畢業,讀研之後,我開始深切體會到,研究生生涯並非如表面想像的那般容易。
光鮮亮麗的背後有一大堆令你頭皮發麻的學術期刊論文、專利、EI、SCI。光是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就很讓人頭疼了,更別說全英文的專業學術論文。
倘若你對學術沒有絲毫興趣,你的科研培養任務很難完成,以至於達不到畢業要求,會被延遲畢業,最終還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就業。
如果對科研有興趣,喜歡搞學術研究,則非常鼓勵讀研,還可以考博深造。將來可以成為大學教授甚至是科研院士,前提是你得喜歡,因為,科研和學術,是一條絕對枯燥和艱難的道路。
寫在最後:如果你想加入研究生隊伍,希望你一定要想明白,你到底應該為了什麼而考研。未來很大,希望你能堅持走自己喜歡的路,不要跟風,勇往直前。
--END--
作者簡介:動動,工科研究生在讀。一位熱愛文字的文藝女青年,一位勵志、陽光、熱情、有思想、有靈魂、有夢想的小仙女。夢想是致力於引領新時代女性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