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HCO3溶液和CaCl2溶液混合問題
溶液混合問題能否用CaCl2溶液或者BaCl2溶液鑑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這樣的問題無論在初中還是高中,可能都是各教輔資料上不捨得丟棄的題。那麼是否真的可以鑑別?認為可以鑑別的部分老師們可能是這樣跟學生講的(以CaCl2溶液為例):向Na2CO3溶液滴加CaCl2溶液:Na2CO3+CaCl2=CaCO3↓+2NaCl,產生白色沉澱。
-
枸櫞酸、氨、硼類緩衝溶液配製簡單介紹
枸櫞酸鹽緩衝液: 取枸櫞酸4.2g,加1mol/L得20%乙醇制氫氧化鈉溶液40ml使溶解,再用20%乙醇稀釋至100ml,即得。枸櫞酸鹽緩衝液(pH6.2): 取2.1%枸櫞酸水溶液,用5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6.2,即得。
-
常用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保存、注意事項全了!
標定 (1)1mol/L鹽酸標準溶液:稱取於270-300℃乾燥至恆重的基準無水碳酸鈉2g,稱準至0.0002g。溶於80mL水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劑2-3滴,用1mol/L鹽酸滴定至溶液呈橙紅色,煮沸2-3min,冷卻後繼續滴定至橙紅色。
-
20種實驗室常用溶液配製與標定方法
【標定】取在120℃乾燥至恆重的基準對氨基苯磺酸約0.5g,精密稱定,加水30mL與濃氨試液3mL,溶解後,加鹽酸(1→2)20mL,攪拌,在30℃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時將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約2/3處,隨滴隨攪拌;至近終點時,將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洗滌尖端,洗液併入溶液中,繼續緩緩滴定,用永停法(附錄Ⅶ A)指示終點。
-
在鈣、鋇鹽和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鹽先產生氣體,後生成沉澱
在鈣鹽(鋇鹽)和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鹽,產生氣體優先,生成沉澱在後例 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或沉澱的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量關係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溶液中離子組成的判斷方法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數滴新制氯水,經振蕩後CCl4層呈紫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漸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溶液從酸性逐漸變為鹼性,在滴加過程中和滴加完畢後,溶液均無沉澱產生。 (4)取上述部分鹼液加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
-
【知識點專項】溶液問題
>②溶液混合類:混合前後總溶質相等③反覆操作類:總溶液不變,計算剩餘溶質(第一個視頻為之前發過的溶液問題題型方法整理,視頻2、3為22道專項練習的講解,第10題在視頻中沒有講,直接給公眾號回復十字交叉可以看到第10題的講解)1.一種溶液,蒸發掉一定量的水後,溶液的濃度為
-
輕鬆掌握單一溶液稀釋後和酸鹼溶液混合後的pH變化規律!
例題解題過程練習:①在25℃時,pH等於2的鹽酸溶液稀釋到原來的10倍,pH等於多少?稀釋到1000倍後, pH等於多少?>①強酸與強酸混合:在25℃時,pH值等於1的鹽酸溶液和pH值等於4的硫酸溶液等體積混合pH值等於多少?
-
工作基準試劑(容量)-- 無水碳酸鈉
於300℃灼燒至恆重的第一基準試劑(容量)無水碳酸鈉,精確至0.00001g,置於反應瓶中,溶於500mL水,加10滴溴甲酚綠-甲基紅混合指示液,按GB 10738之規定,用待標定的鹽酸滴定分析用標準溶液[c(HC1)=0.1mol/kg]滴定至溶液由綠色變為暗紅色。
-
溶液的製備及標準
查表知:20%時ρ1 =1.139g/ml;99%時ρ2=1.836g/ml代入公式:20%×1.139×1000=99%×1.836×V2V2=0.2 ×1.139×1000/(0.99 ×1.836)=125ml
-
給硝酸銀、硝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
1、「定量分析」這幾年在中考試題的「填空與簡答」或「實驗與探究」中逐漸有了滲透,陳老師預測這將是命題方式的一種變化趨勢。例(2019陝西19).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小亮同學將一稱重後的銅片伸入盛有AgNO3溶液的燒杯中,待溶液顏色變藍後,取出銅片直接稱量,發現其質量增加了ag。(2)取出銅片後,燒杯內溶液質量減少了________g。分析:對於金屬和鹽溶液反應前後,各成分質量的變化分析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
pH標準溶液的配製——萬融實驗
②25℃飽和酒石酸氫鉀溶液:在磨口瓶中放入蒸餾水和過量的酒石酸氫鉀(約20g/L),溫度控制在(25±3)℃,劇烈搖動20~30min,澄清後,用傾斜法取其上清液,備用。③0.05mol/L鄰苯二甲酸氫鉀溶液:稱取已在(115±5)℃下烘乾2~3h的鄰苯二甲酸氫鉀10.12g,溶於蒸餾水,稀釋至1L。
-
【學法指導】溶液概念理解 9 角度
需注意的是: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必須是混合物,可見液體物質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餾水、無水酒精等常溫下均是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但它們都是純淨物,所以不是溶液。二. 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態的從溶液的概念可知,只要具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且體系呈均一的、穩定的狀態就可稱之為溶液。據此,溶液除液態的外,還有氣態溶液和固態溶液。1.
-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下圖是不含結晶水的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2℃時,將50g a 物質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攪拌,得到100g a的飽和溶液 B.用等質量的a、b、c 三種固體配製成t2℃時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係是:c溶液 > b溶液 > a溶液 C.將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係是
-
碘酸混合溶液
本品為碘、硫酸、磷酸製成的水溶液,含碘應為2.75~2.80(g/g),含酸量(以磷酸計)應為28.0%~29.5%(g/g)。[處方][製法][性狀]本品為深棕色的液體;有碘特臭;易揮發。[含量測定]碘 取本品約10g,精密稱定,加水50ml,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液至溶液無色,即得。每1ml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2.69mg的I。酸量(以磷酸計)取上述滴定後的溶液,再加入硫代硫酸鈉液(0.1mol/L)1ml和溴酚藍指示液5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1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色,即得。
-
溶液的濃度課後作業
溶液的濃度課後作業1、在一定溫度下,從100 g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取出50 g溶液,剩下的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不正確的是( )A. 溶液的質量減少 B.溶劑的質量減少C.該物質的溶解度不變 D.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2、 (2019山東威海中考)下列關於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與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質混合的更均勻B.20 ℃時,50g水中溶解了15 g硝酸鉀,則2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0 gC.一定溫度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不隨水的質量改變而改變D.
-
高中化學:《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常考點總結!
2、水溶解性:碳酸鈉的溶解度大於碳酸氫鈉;3、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碳酸鈉能跟二氧化碳(與水)化合生成碳酸氫鈉,而碳酸氫鈉不反應;4、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碳酸氫鈉能跟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而碳酸氫鈉不反應;5、與氯化鈣的反應:碳酸鈉跟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易生成碳酸鹽沉澱
-
混合溶液的pH值計算
pH: (1)0.1mol/L的HCl溶液與等體積的pH=2的HCl溶液混合; (2)0.1mol/L的NaOH溶液與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注意:如(2),當兩種不同pH的強鹼溶液混合時,決不能直接根據pH求混合溶液的c(H+)而要先求c(OH-),再根據水的離子積轉化出c(H+)。如用H+離子濃度直接求pH,必然會產生極大的誤差。小結:①酸按酸,鹼按鹼,酸鹼混合按過量,無限稀釋7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