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排長關於《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讀後感悟

2020-12-11 中國軍網

從「上山下鄉」到「上崗下連」

——一名新排長關於《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讀後感悟

(徐文瀚 常軍整理)

1969年1月13日,青年習近平背負行囊,乘上一趟知青專列,奔赴陝北延安農村,開始了上山下鄉的艱苦歷程。從此,他迎來了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儘管有著不同的境遇,但如今我們同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以一個新排長的身份,來到新的單位裡,去適應新的生活,並將開始一段新的徵程。上山下鄉就是要走進人民群眾,上崗下連則要是融入一線官兵。同樣是從基層出發,然而一經比較就會發現,我們是幸運的。當年黃土高原山溝裡的「四大關」已成為了過去,成長在新時代裡的我們又趕上改革強軍的好時候,優越的生活條件、良好的部隊環境、無限的發展可能……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這些,更沒有理由辜負韶華,消磨大好青春。

新的起點,正當立志。初到梁家河,習近平還是個十五歲的少年,但短短幾年裡,他就迅速成熟起來,能夠不負眾望勇挑大梁,帶領農民改變生產生活面貌。「我現在就是個普通農民」,他完全讓自己融入農民之中,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兒子,心繫人民福祉,憂心群眾利益,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為老百姓辦實事。

再看我們,從院校走向部隊,從學員走上崗位,正當朝氣蓬勃、躊躇滿志,想要幹出一番事業來。這不也正是應當立志之時嗎?「一人立志,萬夫莫敵」。有志者往往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無往不利,因為有了目標,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部隊這樣的特殊環境裡,更是需要信念堅定、不移其志,牢固樹立起為強軍事業奉獻青春的理想信念,如此方能夠路越走越寬、志越磨越明。

紮根土壤,篤行踐志。七年知青歲月裡,習近平吃了許多苦,受了不少罪,但這段人生歷練也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如果說陝北的農村是曾經養育過習近平的土壤,那麼部隊基層將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搖籃。唯有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去苦幹實幹,才能有深厚的經驗積累與紮實的實踐基礎,在一步一個腳印中穩步前行。

習近平在梁家河的事跡是有口皆碑的,不僅僅是因為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更在於他的「敢說敢做敢擔當」。修廁所、辦沼氣、打水井……他所幹的每一件實事,都源於他所親身體會到的農家之苦,源於他平日裡的觀察與思考。這也是我們應當學習、體悟並效法的。置身基層,只有走到戰士當中去,才能知道他們關心什麼、需要什麼,才能理解他們、親近他們,才能把工作落到實處去、把問題抓到點子上。也只有了解了戰士的生活,弄清了連隊的狀況,才能讀懂「基層部隊」這部大書,在本職崗位上幹得明白、幹出風採,在踐志逐夢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默默「蹲苗」,潛心礪志。習近平插隊有三「最」:他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他去的陝北是插隊知青中條件最艱苦的的地方;而他卻是全國知青裡插隊時間最長的極少數人之一。他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白天幹活、晚上讀書,在那裡一待就是七年。這種任隨「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的淡定,這種能夠「埋頭苦幹,無問西東」的堅持,也就是不忘初心了。

當下,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淡定與堅持。匹夫之志尚不可奪,更何況新時代軍隊裡的一名軍官!也許部隊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之間會存在落差,也許困難與逆境會讓我們受苦、受挫,但若信念不移、初心不改,這些終將成為砥礪自我的磨刀石,成長提高的墊腳石,行穩致遠的鋪路石。

「強軍漫道真如鐵」,我們要拿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勁頭,迎難而上,激流勇進,在礪志之中感悟軍旅人生,讓我們的夢隨強軍夢圓!

責任編輯:劉秋麗

相關焦點

  • 青年的楷模 學習的榜樣——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現在,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下簡稱《歲月》),了解了總書記青年時期的點點滴滴,我們再來回味和咀嚼這段話,更有一種跨越歷史、直擊人心的觸動與震撼,更能體會到總書記在講這一番話時的語重心長、殷殷囑託。我理解,總書記這段話是說給廣大青年聽的,同時每一個字又是對自己知青歲月的深沉感悟。
  • 書寫華美的青春樂章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習近平在譜寫那七年青春樂章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獨特品質,依然值得我們細細揣摩。致遠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七年知青歲月,書籍是習近平最好的夥伴。被採訪者武暉說:「炕沿上、鋪蓋上、枕頭邊上全都是書。現在回憶起來,近平他們住的那個窯洞特別溫暖,也特別神奇,就像是知識的寶庫。」
  • 【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感悟】無奮鬥 不青春
    談到青年時代,我不由得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梁家河度過的七年青春時光。《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由29名採訪對象口述匯集起來的一本採訪實錄,用真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習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習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
  • 陝師大開設「《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必修課 激勵學生紮根...
    近日,記者從陝西師範大學了解到:由百篇學生學習心得集結而成的《理想信念與卓越教師人才培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將要出版發行。從2017年秋季開始,陝西師範大學為新入學的免費師範生開設「理想信念與卓越師範人才培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通識教育核心必修課,並逐步將範圍擴大到了全體免費師範生。
  •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最近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書籍還原了習總書記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歲月,訪談內容豐富、事例生動活潑、文字樸實感人,讀完以後感觸頗多。習總書記有堅持學習和思考的態度習總書記在知青歲月裡,從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閱讀,閱讀面十分廣,像《中國通史簡編》等各種書籍,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幾公裡路才借到。習總書記同時注重閱讀的深度,餓著肚子也要把喜歡的書讀完,要研究透徹。
  •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近平在困境中實現了精神升華」——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北京市人大附中學生,1969年1月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梁家河大隊插隊,住同一孔窯洞。當年底參軍入伍,復員後曾在工廠和科研單位工作。1993年出國留學。2011年退休前在外企任職。
  • 【村官感悟】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近日,在韓家房村工作之餘,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又對比讀了《求是》刊發的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深有感觸的是:習總書記真懂農民、真懂農村!每句話,都把準了脈、指準了方向,我想結合這一段時間農村工作和生活,聊一聊我的部分感受。
  •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
    現在,我們想從宏觀上了解當年知青上山下鄉的情況,以便從更大的範圍來看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我們了解到您當年也是「老三屆」插隊知青,請您談談那時知青上山下鄉的歷史背景。何毅亭:你們這個想法和思路很好,了解了整個知青上山下鄉的情況,確實有利於更深刻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陝北那七年知青歲月。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品讀青春 打磨人生
    編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出版發行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近日,該書在志願服務祖國西部基層的西部計劃志願者中掀起了學習熱潮。他們結合自己在西部基層開展的志願服務工作和生活,表達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 「為群眾做實事是習近平始終不渝的信念」——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1972年時曾有大學來招生,當時雖然名義上實行群眾推薦制,但梁家河有一個知青被招走了,村裡領導和習近平他們卻根本不知情,直到那個知青臨走才知道。後來才聽說,那個知青的父親是北京教育系統的一名負責人,那次給梁家河的招生名額是「戴帽下達」的。我也是幾次申請上大學,但因為當了幹部,縣裡不放。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夢想從實踐開始
    編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出版發行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近日,該書在志願服務祖國西部基層的西部計劃志願者中掀起了學習熱潮。他們結合自己在西部基層開展的志願服務工作和生活,表達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 「近平很喜歡讀書學習,也喜歡寫東西」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近平很喜歡讀書學習,也喜歡寫東西」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原標題:   採訪對象:趙華安 張春富(曾用名張春福)二人均為北京市八一學校學生,1969年1月與習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隊。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最「青春」的選擇
    編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出版發行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近日,該書在志願服務祖國西部基層的西部計劃志願者中掀起了學習熱潮。他們結合自己在西部基層開展的志願服務工作和生活,表達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我的黃土情支教心
    編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出版發行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近日,該書在志願服務祖國西部基層的西部計劃志願者中掀起了學習熱潮。他們結合自己在西部基層開展的志願服務工作和生活,表達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 「七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
    習近平非常愛讀書,他去插隊的時候就帶了很多書,很多知青都講過他讀書的故事。後來,清華大學在延川招生時他被推薦錄取。習近平在延川插隊的時間幾乎是知青當中最長的,差不多七年,到1975年秋天才上了清華大學。 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是所謂「工農兵學員」。1970年,中央作出《關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試點)請示報告的批示》。後來,其他高校也陸陸續續開始招生。
  • 「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各地各校學習《習近平的七...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經出版便產生了轟動效應。按照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秘書處部署,各地各校深入開展「『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全國大中學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主題學習活動」,以此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學思踐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習近平的青年工作思想。
  • 「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全國大中學生《習近平的七...
    「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全國大中學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主題學習交流會舉行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傅振邦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對廣大青年學生而言是「青春寶典,精神寶藏,工作寶訣,黨史寶卷」。要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從眾口述中洞察大時代,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
  • 「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 」——習近平的七...
    採訪日期:2017年1月16日 採訪地點:中央黨校電視臺演播室 採訪組:對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知青生活,我們已分別採訪了梁家河的村民和一些北京插隊知青,了解和掌握了他知青生活的大量第一手資料。現在,我們想從宏觀上了解當年知青上山下鄉的情況,以便從更大的範圍來看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
  • 「近平真是個好後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近平真是個好後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原標題:   採訪對象:趙家河村民  採訪地點:陝西省延川縣趙家河村武剛文家中
  • 「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全國大中學生《習近平...
    傅堯力:  我第一次看到「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的採訪實錄時,最先翻看到的就是曹老作為訪談者接受《學習時報》採訪的這段,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真實感人的故事躍然紙面。其中的這段關於《取火記》的介紹,令人印象尤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