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2020-12-22 騰訊網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特別聲明: 本文屬於醫學專業文章,僅供醫療專業人員學術交流。不適合作為非專業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系統性血管炎,特點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部炎症,也可累及消化道、神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

隨著膠囊內鏡、醫學影像檢查的發展,腸白塞病在臨床中不斷被發現,腸白塞病是臨床少見的特殊白塞病類型,佔BD患者的10%~50%,病變主要位於迴腸及回盲部,形成局灶或彌散性潰瘍,易穿孔、出血,常引起致命後果。

腸白塞病與其他類型的炎症性腸病存在相似的消化道症狀及發病部位,尤其以末端迴腸及回盲部好發,最常見的是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腸結核等。

內鏡下各型炎症性腸病均可發生各種形態的潰瘍,極易引起誤診,腸道病變的影像學檢查為腸道炎症性疾病的鑑別診斷提供了更多線索。

本文從腸白塞病的發病部位、腸壁厚度、潰瘍形態、強化情況、周邊繫膜及血管反應情況進行影像學統計和分析,以期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與其他炎症性腸病的影像學鑑別診斷提供幫助。

這項研究有什麼新發現:

研究者搜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瑞金醫院經臨床、腸鏡或病理證實的26例腸白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腸CT造影雙期增強檢查,影像資料完整。

所有患者中,19例病變位於末端迴腸及回盲瓣,2例累及迴腸中段,4例累及盲升腸,1例累及降結腸,2例累及乙狀結腸,1例累及全結腸。其中多部位累及9例。

26例患者中,18例存在深大潰瘍,2例存在環形潰瘍,橢圓形淺潰瘍3例,瀰漫性潰瘍3例,潰瘍伴穿孔2例,潰瘍伴腸道內瘻1例。

觀察到病變段的腸壁厚度大於正常腸壁,靜脈期的強化絕對值高於動脈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6例患者中,病變周圍腸繫膜脂肪間隙清晰18例,模糊8例,3例可見梳狀徵,3例並發下肢深靜脈血栓,9例伴發輕度增大淋巴結及明顯強化。

總之,這項研究顯示,腸白塞病患者的小腸MSCT造影多表現為深大潰瘍及腸壁環形增厚,靜脈期強化程度高於動脈期,回盲部好發且回盲瓣口多變形擴大。

因此,多層螺旋 CT(MSCT)結合典型的臨床特徵及內鏡檢查,有助於該病的明確診斷。

啟示和影響:

腸白塞病是於1937年命名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腸白塞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狀多表現為功能障礙、腹部隱痛、腹脹、納差等。本組患者絕大部分以腹痛伴發熱就診,與其他消化道疾病的症狀並無明顯差異,給臨床診斷帶來困難。

內鏡檢查結合典型的臨床特徵及免疫學檢查,仍然是腸白塞病檢出的主要方法,但隨著CT 和MRI技術的進步,小腸CT和MRI造影檢查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消化道檢查。一次腸道CT 造影檢查可了解小腸、結腸及腸壁、鄰近繫膜、鄰近血管及腹腔內部情況,其強大的診斷效能也越來越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

腸白塞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回盲部高發,本組26 例腸白塞病患者中累及回盲部達19例,可能與回盲部血管網豐富有關,而結腸或多部位受累的腸白塞病多見於反覆發作的患者。

本組腸白塞病表現為腸壁增厚及中等程度持續強化,且靜脈期強化高於動脈期,符合炎症性腸病的強化特點。

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腸白塞病免疫性血管炎主要導致腸壁血管壁炎症和壞死,從而導致腸壁水腫、壞死、潰瘍形成,病理改變主要為潰瘍伴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碎屑性小血管炎,局灶呈壞死性小血管炎,間質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黏膜下層增厚,部分潰瘍周圍黏膜下淋巴組織增生、水腫等。

本組腸白塞病病變段腸壁明顯增厚及深大潰瘍,符合其病理改變特徵,尤其以深大潰瘍表現突出,可能是腸白塞病的特徵性徵象之一。

腸白塞病主要需與克羅恩病及腸結核進行鑑別診斷。

從發病部位來說,腸白塞病患者以回盲部較為多發,本組患者回盲部病變佔比達79%,而CD患者除回盲部好發外,還具有其他多部位發病的特點。

由於腸白塞病是系統性血管炎在腸道的反應,所以多表現為腸壁潰瘍形成,多為深大潰瘍或圓形、卵圓形潰瘍,而CD是腸道非特異性肉芽腫性炎症,也可形成潰瘍,但大多表現為縱行潰瘍,所以從潰瘍形態上兩者有一定差異。

CD也可表現為腸壁增厚,且多表現為繫膜緣腸壁非對稱增厚。本組腸白塞病也表現為腸壁明顯增厚改變,但增厚的部位並未體現出繫膜緣佔優的特點。

腸白塞病和CD均可累及回盲瓣,CD累及回盲瓣多表現為回盲瓣增厚或合併瓣口閉塞,而本組腸白塞病累及回盲瓣多表現為回盲瓣僵硬伴瓣口變形開放為主。

相關研究提示,CD小腸繫膜緣增粗血管強化表現出的「梳狀徵」,出現率可達40%~95%,而腸白塞病出現的概率較低,本組僅為11.5%。

腸白塞病與腸結核都為回盲部好發,腸結核可表現為回盲瓣的僵硬及瓣口的固定開放,與本組腸白塞病表現類似,病變周圍梳狀徵的出現概率兩者均較低,鑑別診斷意義不大。但腸結核出現潰瘍的概率偏低,且多表現為環形或表淺鼠咬狀潰瘍。腸白塞病主要以潰瘍為突出表現,潰瘍較大且深,部分可形成穿孔及膿腫,與腸結核有明顯區別,可作為鑑別點之一。

雖然總體上兩者影像學鑑別困難,但臨床表現差異較大,腸結核實驗室檢查T-SPOT陽性,而腸白塞病有著典型的臨床表現,可予鑑別診斷。

綜上所述,腸白塞病表現為深大潰瘍、腸壁環形增厚、靜脈期強化高於動脈期、回盲瓣口多變形擴大等特徵,結合內鏡及典型的臨床特徵多能正確診斷。

(本文僅供個人學習)

文獻來源: 放射學實踐, 2020年9月第35卷第9期

作者:Dr. X 來源:IBD學術情報官

相關焦點

  • 反覆口腔潰瘍,白塞病如何治療?| 你「藥」知道
    原創 格地章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來自專輯你「藥」知道白塞病怎麼治?一文讀懂!白塞病(BD)是一種以血管炎為基本病理表現的慢性、復發性、全身性疾病,以反覆發作的口腔和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並可累及關節、血管、消化道、神經等全身多個系統。
  • 坦白講:你可能被白塞病「盯上」了
    幾乎每個人都長過口腔潰瘍,但大多數人的口腔潰瘍是短暫的和偶發的。但如果你的口腔潰瘍是「一茬接一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並伴有其他部位的潰瘍,那就要注意有沒有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尤其是白塞病。什麼是白塞病?跟普通口腔潰瘍有何區別?
  • 白塞病能活多少歲 這些偏方治療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不少人得過白塞病,不過白塞病雖然常見,卻有許多人對白塞病不了解,那麼請問白塞病能活多少歲?白塞病吃什麼好?治療白塞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白塞病能活多少歲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很多白塞氏病的患者接受了很多種治療方法之後,病情依然沒有起色,不禁生出這樣的疑問,白塞氏病能活多久?
  • 《醫學影像學》歷年真題
    【簡答】4道(30分,8+8+7+7)良惡性骨腫瘤的鑑別大葉性肺炎的X線,CT表現急性胰腺炎分型及CT表現腦膜瘤CT表現12級醫學影像學 2.原發性肝癌的CT表現 3.3.良惡性骨腫瘤的鑑別11級醫學影像學
  • 白塞病醫生排名2.0
    劉曉明 紅斑狼瘡、皮肌炎等結締組織病、水皰病、血管炎、白塞病和疑難重症皮膚病、銀屑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國內名醫 【所在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醫生概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專家,曾任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
  • 如何在術前鑑別子宮肉瘤和子宮肌瘤?
    子宮肉瘤作為一類異質性的惡性腫瘤,可以起源於子宮平滑肌組織、子宮間質、橫紋肌等,而不同類型子宮肉瘤預後差異較大,總體上,子宮平滑肌肉瘤惡性程度高,極易發生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患者預後差。由於子宮肉瘤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可靠的影像學特徵和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準確的術前診斷非常困難。
  • 白塞病可累及全身器官,病因雖不明確,但醫學治療方法效果顯著
    雙眼的所有組織均可受到感染,包括前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炎,表現為視力模糊、視力下降、眼充血和疼痛、畏光和流淚、異物感、頭痛等。葡萄膜炎是最常見的。與前葡萄膜相比,後葡萄膜炎更為常見和嚴重。前房積膿被認為是白塞氏病的主要典型表現,並且幾乎總是伴有嚴重的視網膜血管炎。反覆性眼炎可導致失明。
  • 阿普司特可有效治療白塞病口腔潰瘍
    阿普司特可有效治療白塞病口腔潰瘍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6 12:41:17 2019年11月14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Gülen Hatemi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的研究探討了阿普司特治療白塞病相關口腔潰瘍的療效和安全性
  •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學檢查
    在臨床實用方面,DSA出血的直接徵象是對比劑外溢、積聚,間接徵象可表現為動靜脈畸形、腫瘤染色、局部血管增生紊亂等。當出血率在0.5~1.0ml/min時DSA可察覺,其檢測出血的強度低於核素顯像,通過美藍等進行藥物性血管造影,可以提高診斷出血的陽性率。 與CT和核素顯像等純診斷的方法相比,DSA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及時的行栓塞治療。
  • 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
    SIFIC團隊特此專欄報導,今天為大家帶來《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看中山醫院感染團隊為我們解讀胸部CT影像學表現,希望您能從中獲益。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灶,可在胸部CT表現出一定的特徵。因此,根據病灶形態、大小、數量、變化速度,臨床可評估和甄別引起肺部感染可能的病原體。本文就肺部感染相關胸部CT常見和重要的影像學特徵進行述評,旨在提升臨床醫生對評估肺部感染病原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改善肺部感染預後的能力。
  • 火眼金睛,教你一眼識別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在第四屆東方呼吸病學術會議上,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呼吸放射副主任委員,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的高莉教授,深入解讀了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高教授主要從細菌與病毒肺部感染之間的差異、病理改變和相關影像、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點及其鑑別診斷等多方面給我們分享。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 如何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 從4個方面區別
    如何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  說起這兩種疾病,的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有時候也很難分辨,但是,兩者確有很大的差異,而且也不能保證在感染流感的時候不會感染新冠肺炎,因此,雖然目前甲流只是在美國橫行,但是,作為中國人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弄清楚這兩種疾病,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這兩種疾病,學會鑑別兩種疾病。
  • 馬蹄腎影像學表現一覽 | 以影識病
    馬蹄腎是一種先天性腎融合畸形,90%的馬蹄腎患者表現為下極融合,極少數位於腎上極。馬蹄腎的診斷通常需要藉助超聲、CT、MRI、靜脈腎盂造影、核醫學等影像學檢查。因此,熟悉馬蹄腎的各種影像學特徵有助於馬蹄腎的診斷。本文就馬蹄腎的影像學特點進行了總結,供大家參考。
  • 鼻咽癌的影像學MRI診斷
    鼻咽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2、對顱底和顱內侵犯能作出清楚的顯示,對放療後纖維化組織和腫瘤殘留、復發的鑑別提供更加客觀的依據。3、MRI在鼻咽癌顱底骨髓浸潤診斷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CT顯示骨的細小結構優於MRI及平片,如觀察顱底骨質結構的有無破壞應首選CT.
  • 新冠肺炎和流感有何不同?如何鑑別、診斷和預防?
    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是當務之急2月23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醒,美國現在流感大流行,中國也有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是當務之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21日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自2019年9月29日流感暴發至今,已有至少2900萬例流感感染者,14000例流感死亡,1.6萬人死於流感相關疾病,其中,105例為兒童。眼下,流感與新冠病毒同時高發,如何鑑別和診斷二者,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遏制感染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因素。
  • 【規範與共識】肝包蟲病影像學診斷專家共識
    但超聲結果易受操作者技術水平的影響,不同醫院和地區之間的診斷水平仍存在差距,且超聲圖像不如CT、MRI直觀。因此,不典型的病例建議其他影像學方法進一步檢查。超聲造影的價值在於明確部分病灶周圍的血供情況,從而間接提示病灶的浸潤特性或蟲體活性,但其臨床價值尚未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故不推薦作為常規的影像檢查手段。
  • 第二屆「婦兒影像學新進展學習班」圓滿落幕
    共襄盛會  本屆學習班內容涉及婦科、產科、產前診斷以及兒科影像學熱點、難點和新技術、新進展。沈嶸書記對出席本次學習班的各位專家及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希望大家能通過這個學習班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增進友誼,並預祝本次學習班圓滿成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像學表現,高清圖譜詳解要點!
    CMR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 ☆ 心臟磁共振成像(CMR)是一種無創的影像學技術,在AMI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單次檢查可分析心臟功能、心肌灌注和組織學表現,甚至適用於有聲窗限制的患者。
  • ...併發症|支氣管|病原體|影像學|肺部|感染|肺炎|X線|-健康界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急性感染,常伴有急性感染的若干症狀和胸部X線平片上急性浸潤表現。胸部X線平片上肺炎影像表現多有重疊也因病程進展而不斷變化,僅依靠胸部X線平片對肺炎的病因學做出診斷是不可靠的,肺炎與左心衰竭和肺栓塞等的鑑別診斷也常常比較困難,特別是既往有肺部基礎疾病(嚴重的肺氣腫、間質性肺炎等)的患者發生肺炎時,胸部X線平片上的表現常常非常不典型。
  • ICU內真菌感染4大鑑別要點!
    在這組患者中,死亡與生存患者之間在流感發作時的症狀、入住ICU的時間、開始機械通氣的時間、早期肺部影像學的浸潤影等方面均無差異,但在診斷侵襲性肺麴黴病(IPA)、和抗麴黴治療方面存在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