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學檢查

2020-12-16 騰訊網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ccul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常規消化道內鏡檢查未能查明出血原因的反覆或持續性的消化道出血,佔消化道出血的3%~5%,其中75%以上的出血病灶來源於小腸,可表現為顯性或隱性出血,出血前三位病因依次是血管發育異常、炎症和腫瘤,此外還包括息肉、憩室、腸重複畸形等,但造成出血的原因在不同的年齡組和地區分布中有所不同。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血管造影一直是診斷出血的金標準。在臨床實用方面,DSA出血的直接徵象是對比劑外溢、積聚,間接徵象可表現為動靜脈畸形、腫瘤染色、局部血管增生紊亂等。當出血率在0.5~1.0ml/min時DSA可察覺,其檢測出血的強度低於核素顯像,通過美藍等進行藥物性血管造影,可以提高診斷出血的陽性率。

與CT和核素顯像等純診斷的方法相比,DSA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及時的行栓塞治療。另外,DSA對腸道準備的要求低,對於急危重症患者同樣適用。但DSA屬於侵入性手術,對操作者的水平和醫院資源都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雖然DSA可提供治療幹預,但同時也可能導致併發症,如腸道缺血、腎功能衰竭等。

多排螺旋CT(multiple 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多期相的增強掃描對OGBI很有必要,動脈期有利於顯示消化道出血部位,薄層重建圖像可進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腸期顯示對比劑外溢;延遲期對顯示出血無附加價值。MDCT可以採用多種後處理技術,如薄層重建圖像、多平面重組(multi-planar reorganiz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積再現(volume reproduction,VR)等,從不同視角觀察病變區,完美展示腸管內腔和腸壁外觀。有學者建模研究表明利用能譜CT單能量成像及基物質碘(水)基圖像測定碘含量,對計算出血流率、評估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價值。

對於血管性病變,CT血管造影可清晰顯示腸道血管畸形,還可顯示腸道腫瘤的供血血管,以及炎性腸病的血管改變和富血供腫瘤的「血管染色」徵象。MDCT發現消化道出血敏感性高於DSA,其密度解析度高,少量滲出而被稀釋的對比劑仍可在CT圖像上顯示成高密度。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藉助於胃鏡明確診斷,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方法是CTA,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如放射性核素和DSA的應用,通常是在內鏡和CTA結果為陰性之後。

CTA可清楚顯示血管病變與周圍器官的關係,也可以顯示非血管病變的血供情況。它的優勢在於其微創技術以及出血部位精確的檢測和定位,不但可在術前評估出血位置、出血量、顯示血管走形,而且可用於治療後複查,有效評估術後療效。

CT/MRI小腸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CTE/MRE)

一項Meta分析指出,CTE診斷OGBI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72.4%、75.2%,尤其是發現出血原因為腸壁腫塊的敏感性高達90%以上。CTE的優勢在於可以全面觀察腸腔內、腸壁和腔外病變,判定周圍組織有無受侵、淋巴結有無轉移等,與小腸內鏡聯合可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更好的指導。其局限性在於不適宜急性出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大量口服對比劑的攝入。對於這部分患者,臨床可使用鼻飼管直接導入對比劑以擴張小腸。MRE對空間和時間的要求均高於CTE,容易造成圖像質量不穩定,臨床普及率低於CTE,因此較少使用MRE明確小腸出血的病因。

核素顯像(Tc-99m pertechnetate scintigraphy)

放射性核素顯像包括對出血的掃描(示蹤劑為99mTc標記的硫膠體、紅細胞)和針對異位胃黏膜的掃描(大多數為Meckel憩室)。核素顯像是檢測消化道出血最敏感的成像方法,可以檢出0.1ml/min的低強度出血,尤其適用於評估間歇性出血。

它的高敏感性給臨床帶來很好的陽性預測,可作為血管造影前篩查。Meckel憩室掃描並不能發現活動性出血,當其他檢查陰性時,可用於篩查Meckel憩室引起的出血,尤其對兒童。核素掃描雖然具有高敏感性的優點,但其特異性差,即使是陽性發現,也經常需要其他檢查來確認。

總之,OGBI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傳統的X線鋇劑造影、超聲檢查、DSA、CT、MRI、核素顯像等。傳統X線鋇劑造影不能用於急性期出血檢查,且檢出率低,現已基本不用。超聲檢查對消化道出血的應用多以超聲內鏡的形式出現。顯性出血的影像學檢查以CTA、DSA和99mTc-RBC顯像為主要方法,隱性出血的主要成像方法有CTE、99mTcO4-顯像。CTE聯合小腸內鏡,可提高陽性檢出率,並對進一步治療有指導作用。由於MRI時間和空間分辨力不足、腸道氣體偽影影響大,目前進一步的MRE研究還有待於更多的數據。上述各種影像學檢查均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將其與內鏡技術聯合應用,可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參考來源:劉靜妮,肖生彥,郭順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學檢查[J].醫學影像學雜誌,2020,30(04):686-687.

相關焦點

  • 急診胃鏡檢查有利於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診療
    急診行胃鏡檢查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意義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討急診胃鏡檢查對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綜合效果。 研究採取了哪些方法?常用的止血藥物有凝血酶、PPI(主要包括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和蘭索拉唑等)、生長抑素等,但單純藥物止血療效不確切,且不能明確出血病因,再出血風險高。胃鏡檢查可直視病灶,準確查明出血部位,初步判斷出血原因,並可行活組織檢查明確病變性質;內鏡下止血療效可靠,患者恢復快,可顯著降低再出血風險,並可減少靜脈藥物用量、輸血量等,止血後患者恢復快、進食早,療效顯著優於單純藥物治療。
  •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6大因素導致的出血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會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現象發生,那你知道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嗎?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會有哪些呢,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飲食上會有哪些禁忌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1、炎症因素主要指胃腸道黏膜炎症引起的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其中以胃潰瘍引起出血者居多,其它如急性胃黏膜病變、黏膜脫垂、息肉、結核、鉤蟲感染均可引起。
  •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麼?當心4種疾病找上你,早發現
    也就是說無論消化道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發生。消化道出血主要是以吐血、黑便以及大便隱血等主要症狀。根據出血部位不同,患者的出血反應也會有所差異。目前來說,導致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四類:1、消化道潰瘍大部分情況下的消化道出血就是由消化道潰瘍引發的,也就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尤其是當潰瘍部位有大量毛細血管分布時,就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而出血。當潰瘍部位存在動脈血管時,還可能會造成大出血,甚至是死亡。
  • 多學科合作解開 消化道出血之謎
    在此之前,他們已輾轉多家醫院,雖然診斷是消化道出血,但為何出血、哪裡出血卻一直不甚明確。    該院消化內科主任黃書亮認真評估小張病情後,認為很可能是中消化道出血(小腸出血),但如何檢查確診是個難題。「成人的單純消化道出血,膠囊內鏡可在無創前提下檢查。但小張年齡小、腸管細,且有腸梗阻症狀,貿然使用膠囊內鏡很可能會卡在腸道內;血管造影也不容易實施。」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
    近期我國一項回顧性大宗病例分析顯示,與1997~1998年相比,2012~2013年消化性潰瘍出血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52.7%);高危潰瘍(Forrest Ⅰa、Ⅰb、Ⅱa和Ⅱb)的檢出率增加(28.2%比15.7%);總體病死率無明顯下降(1.7%比1.1%)。
  • 乾貨丨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療時,消化道出血如何預防?如何治療?
    然而,與抗栓治療相關的各種出血併發症是醫生普遍擔心的重要問題。 出血的定義與分級 有研究表明,抗血小板治療中消化道出血發生率達1.6%,佔總出血事件53%,最常見出院後出血,且消化道出血會使ACS患者死亡風險顯著增高。
  • 危險性消化道出血,血紅蛋白只有33g/L…
    56歲的張先生 1天前發現便血 還感覺頭暈、心慌 來到當地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顯示:血紅蛋白63g/L 初步診斷為消化道出血
  • 一旦身體6處「異常」出血,十有八九是「癌」悄悄來臨,別忽視
    鼻子出血很常見,但如果是成年人出現單側鼻塞、鼻涕帶血,尤其是吸鼻涕將鼻涕由口吐出帶血,耳鳴,出現不明原因一側頭痛或伴復視,應高度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建議:做個鼻咽鏡檢查,它能夠「鎖定」鼻咽癌,也是確診鼻咽癌的常規方式。 2、口腔出血 如果口腔內有多次出現原因不明的出血,並伴有黏膜紅斑、水腫等表現,或出現疼痛或麻木感,應警惕口腔癌、舌癌的可能。 一般來說,有習慣抽菸、飲酒和嚼檳榔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 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系統性血管炎,特點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部炎症,也可累及消化道、神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
  • 注意這種消化道出血短時間內可致命
    認識杜氏病■ 來勢洶洶的消化道出血杜氏病(Dieulafoy disease)是一種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少見病,約佔上消化道出血的1.5%,佔上消化道大出血手術的1.3%-2.3%[2]。突發性大量嘔血,黑便和腹痛,短時間內可危及生命杜氏病病情兇險,以間歇性反覆嘔血或柏油樣便為主要症狀,起病急,常因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導致休克而危及生命。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確,與飲酒、服用NSAIDs藥物及消化性潰瘍間的關係不明,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與遺傳有關。
  • 黑便一定是消化道出血嗎?
    1、黑便確實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狀,但是黑便不一定代表肯定是上消化道出血。今天和您分析一下哪些因素導致黑便。 3、導致大便黑的原因,除了出血還有會這些: 1)血製品:尤其豬血、鴨血. 2)奧利奧餅乾. 紅色火龍果等。 3)動物內臟. 4)大量油膩食物,比如紅燒肉、梅菜扣肉等等。 5)某些藥物。比如鉍劑、中藥等等。
  • 冬季消化道出血高發,當心腸胃「鬧脾氣」 三類人群需重點防範
    家人慌忙把他送往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被確診為肝硬化合併食管靜脈曲張引發的消化道出血。檢查顯示,鄭先生的血紅蛋白濃度跌至41克/升,只有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屬於重度貧血。 「我喝酒後完全沒什麼感覺,平時也沒什麼不舒服,怎麼就肝硬化、胃出血了?」鄭先生說。李憶嵐介紹,長期飲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出現門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 預約膠囊內鏡檢查和痔瘡微創手術的人最多 | 現代快報
    張弛  現場  膠囊內鏡檢查最受歡迎  到健康節肛腸專區諮詢的市民,不少都是衝著膠囊內鏡檢查去的。傳統的內鏡檢查是將一根長長的導管通過患者的咽喉部插入到腸胃。這個過程中,患者會有強烈的不適感。如果患者的耐受性差,或者年老體弱、病情危重,檢查就無法進行。而膠囊內鏡問世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 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1999年全國發熱性疾病的研討會將不明原因發熱定義為:發熱持續3周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可引起不明原因發熱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4大類:1.感染性疾病(約佔不明原因發熱的40%~50%)長期以來一直是引起不明原因發熱最主要的病因,以細菌感染佔多數,病毒次之
  • 不明原因的發熱 癌症13個報警信號
    不明原因的發熱。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的常見症狀。除此之外,解放軍307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專家王丹紅還指出,持續性聲音嘶啞,表示喉部聲帶有問題,可能是喉癌、甲狀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持續性消化不良、食慾減退、消瘦,又找不出明確原因者。高度懷疑消化系統腫瘤的可能。非外傷性出血是癌症的常見信號,應引起重視。吞咽困難。
  • 如何管理消化道出血?最新專家共識來了!收藏這5張圖就夠了
    消化道出血(GIB)是臨床常見症狀,起病較急,且病情發展較為迅速,短時間內患者可能出現大量出血,如不及時治療,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臨床上能否準確判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並對其採取正確治療,對於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但GIB的治療方法可能非常複雜。
  • 胰腺癌的影像學檢查
    胰腺癌的影像學檢查   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對於胰腺癌的診斷,經常用到的影像學檢查包括有B超、CT、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內鏡超聲、PET等。   胰腺癌的常見影像學檢查   1、B超。
  • 夜班遇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怎麼處理?這張流程圖值得收藏
    值班時遇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該如何處理呢?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膽管和胰管等病變引起的出血。
  • 肝癌檢查選擇CT還是MRI好?肝癌的影像學檢查
    原標題:肝癌檢查選擇CT還是MRI好?肝癌的影像學檢查肝癌檢查是選擇CT好?還是MRI好?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對於肝癌的診治,經常少不了CT、MRI等影像學方法的檢查。對於這些影像檢查方法,肝癌患者該如何選擇呢?
  • 消化道憩室無症狀?你可千萬不要小瞧了它
    消化道憩室即突出於消化道管腔外的原型或橢圓形囊樣膨出。消化道憩室可見於消化道任何部位,多無典型症狀,常於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時偶然發現。 消化道憩室的發生與消化道解剖結構、年齡、人種及膳食結構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從食管到直腸都有可能發生憩室,有單發、多發和真性、假性之分。 憩室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腸壁薄弱和腸腔內壓力較高,黏膜下層透過肌層缺損處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