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沙龍——數萬放射科醫生都在關注的微信平臺,回復日期(工作日哦)如140411,即可收聽當日的資訊,回復「會議」即可查詢10月份放射學術會議預告。回復「01」、「02」、「03」、「04」、「05」即可查詢放射沙龍熱文榜單。由於水平有限,放射沙龍所有學習資料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社區討論。
鼻咽癌的病理學及臨床概要
鼻咽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CT:常用的檢查方法
常規為橫斷面掃描
鼻咽部:3~5mm層厚,顱底 →鼻咽下緣
頸部:10mm層厚,鼻咽部 →第3頸椎下緣水平
鼻咽部及頸部為軟組織窗
顱底部取骨窗
冠狀位掃描
主要觀察枕骨斜坡、蝶骨體骨質破壞 、 及海綿竇侵犯(增強掃描)
5mm層厚,掃描範圍翼突內外板根部前緣 →頸椎前
MRI:定位、定性及分期診斷最佳方法
1、軟組織解析度高、多方位成像,清楚區分肌肉、黏膜、脂肪組織,對於腫瘤組織的侵犯範圍界定較明確;無需增強掃描即可分辨淋巴結與血管結構。對於黏膜下病變或深層的早期病變,MRI可較早期的顯示。
2、對顱底和顱內侵犯能作出清楚的顯示,對放療後纖維化組織和腫瘤殘留、復發的鑑別提供更加客觀的依據。
3、MRI在鼻咽癌顱底骨髓浸潤診斷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CT顯示骨的細小結構優於MRI及平片,如觀察顱底骨質結構的有無破壞應首選CT.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現
CT(軟組織窗)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現
CT(骨窗)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現MRI
鼻咽癌的CT表現
1、腫瘤的密度:
為軟組織密度腫塊,CT值約為35~45,密度均勻,腫瘤壞死可出現密度不均。對比增強後腫瘤呈均勻性輕度到中度強化。
2、鼻咽部軟組織腫脹:
表現鼻咽後壁、頂壁、側壁、咽隱窩、咽鼓管、軟組織腫脹增厚。
3、 侵犯周圍組織:
突入鼻咽腔軟組織腫塊延伸至後鼻孔、鼻腔
咽旁間隙、翼突內、外肌、顳下窩、頸動脈鞘區、咽後淋巴結。通過卵圓孔、破裂孔進入顱內。
4、NPC頸部淋巴結轉移:是NPC最常見的轉移
局部病灶小轉移灶大
5、顱底骨質增生及破壞
顱底骨質破壞及海綿竇侵犯
顱底骨質破壞
6、NPC淋巴結轉移
發病率約60.3~86.1%,可單側或雙側,
淋巴結常超過1cm以上
CT表現為等密度,中心壞死為低密度。
對比增強可見腫大淋巴結輕度增強或邊緣增強。
多發淋巴結腫大,常表現互相融合,並出現壞死。
其它徵象
1、乳突炎及中耳炎
2、上頜竇炎
鼻咽癌的MRI表現
1、鼻咽部局部黏膜增厚
NPC遠處轉移:
常見為脊椎骨轉移
肺轉移
腦轉移 NPC常通過直接蔓延進入顱內。而通過血路轉移則比較少。
肝轉移
鑑別診斷
1、鼻咽部淋巴殘留或增生
<10歲 密度均勻 兩側頭長肌間的脂肪間隙存在 顱底骨質無異常
2、鼻咽纖維血管瘤
常見良性腫瘤 20歲± 臨床反覆大出血
腫瘤大波及範圍廣(後鼻孔、眼眶、上頜竇、蝶竇、海綿竇)
3、其它腫瘤
黏膜下浸潤及顱底骨質破壞均較NPC輕,但淋巴結腫大多而廣泛。
來源:華夏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