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射初創公司測試新型環保燃料驅動3D列印發動機

2020-12-20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位於愛丁堡的火箭發射初創公司Skyrora,正在為小型衛星開發一種新的運載火箭,該公司在首次地面靜止發射中成功地測試了其新的火箭發動機,這是朝著開發運載火箭的方向邁出的巨大一步。

Skyrora的火箭發動機不僅使用了3D列印的技術,而且其使用的燃料是從塑料廢料中開發出來的一種新型燃料叫做「Ecosene」,這家初創公司說,這種燃料使其運載火箭比競爭對手更綠色、更生態環保。

Skyrora正在測試的火箭發動機最終將為其22米長(72英尺)的Skyrora XL運載火箭的最後一級提供動力,該運載火箭將能夠向離地500公裡(310英裡)的不同軌道輸送多個有效載荷。Skyrora使用從廢塑料中提取的Ecosene燃料和傳統RP-1火箭煤油點燃發動機,來比較這兩種燃料的性能。

Skyrora說,它可以從1000公斤(2200磅)的塑料垃圾中產生600公斤(1300磅)的Ecosene燃料,其燃料可以減少約45%的溫室氣體排放。Ecosene還具有不需要低溫冷凍的優點,可以長期儲存在油罐中,這有助於它在蘇格蘭航天港的發射條件下更好的工作。

儘管這只是最終發射過程中的一個測試驗證,但是Skyrora被這次測試的結果所鼓舞,並且計劃從2022開始在英國的發射場上發射它的第一顆SkyrORA XL火箭。

相關焦點

  • 美國航天局金屬3D列印火箭發動機部件耐受23次點火測試
    最近很多航天公司和機構都在測試他們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主要是想對即將到來的月球登陸車進行微調。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已成功完成對兩個3D列印的航空發動機部件進行的23項熱火試驗。
  • 2020年「中國航天日」SLM金屬3D列印技術助力全球航天客戶星際探索
    Relativity研發的 Aeon 1 火箭引擎,使用SLM Solutions SLM280設備列印,是一款液氧甲烷發動機,在NASA的測試平臺成功進行了測試。據了解Relativity 20天內就可以完成發動機列印,而且,Aeon 1 發動機只有 100 個零件,而大多數火箭發動機通常有數千個零件。
  • HyImpulse公司開發的混合動力火箭用石蠟作為基礎燃料
    本月,發射初創公司HyImpulse在德國航天局的Lampoldshausen基地成功測試了其16800磅的混合動力火箭發動機。HyImpulse的總部位於德國的紐恩施塔德,該公司正在開發其SL1三級運載火箭,其設計目的是將有效載荷高達500公斤帶到太陽同步軌道。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其實,這個賽道上還有很多不那麼出名的玩家,比如剛剛完成發動機關鍵測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 Relativity Space。2015 年,原本任職於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 90 後創立了這家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公司,他們靠的是一種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3D 列印。
  • 以色列推出凝膠燃料「新一代」火箭發動機
    據當地媒體近日報導,以色列新火箭初創公司推出採用了凝膠燃料的「新一代」火箭發動機,其低成本且環保。公司執行長伊蘭·哈雷爾說,其發動機適用於各種飛行器,滿足太空探索和國防用途。 公司使用的名為PowerGel的凝膠燃料基於以色列理工大學航空工程學院本尼·納坦教授所開發的技術。哈雷爾表示,凝膠燃料通過向煤油添加能將其轉變成膠體的材料後再添加其他物質而成。它是高性能和高推力的推進劑,在與氧化劑接觸時能自燃。不過他拒絕透露這些物質的成分。
  • 新型燃料火箭發動機:全球僅一家可使用
    據以色列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的一家公司開發出了新一代的火箭引擎,採用透明固體凝膠燃料,不僅成本低,而且更加的環保。該公司的火箭發動機適用於航空和軍事防禦,並且適用於各種尺寸的火箭。這款燃料名為PowerGel是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本尼 · 納坦教授研發的,目前只授權給一家公司使用。目前這家公司還在研發這種火箭發動機,並已獲得以色列航天局和以色列創新局約600萬美元的投資。該公司執行長哈雷爾表示,公司正在進一步籌集資金,以加快研發進度,儘快將其產品推向市場。
  • 英國太空發射初創公司Orbex為其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籌集了2400萬美元
    總部位於英國的Orbex公司已經籌集了2400萬美元的新一輪資金,由BGF和Octopus Ventures領投,包括現有投資者High-Tech Gründerfonds、Heartcore Capital和Elecnor S.A.參與。
  • 淺談「電子號」火箭的新型發動機循環方式——讓商業航天更容易
    作者說1月21日,Rocket Lab公司自主研製的「電子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這款小型運載火箭的成功在航天業界引發了大量的關注,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區區幾百千克的運力或是「一周一發」的宏圖願景,而是因為這款火箭的發動機採用了一種新型循環方式,為未來火箭發動機的設計指明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有可能大幅度降低小型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難度。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理念世界的影子」,應原作者要求,正文略有改進。
  • 美國成功試驗甲烷燃料火箭發動機 有諸多優勢
    據space網站2007年5月7日報導,工程師們成功試驗了一種以甲烷為動力的火箭,這是甲烷在航天發動機領域中的首次應用。未來這種新型發動機可能把火星、木星、土衛六以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用作天基燃料補給站,允許從地球發射更輕便的太空飛行器,而且更容易發射。
  • 臺灣發射新型混合火箭射高9千米 自稱亞洲第一
    原標題:臺灣成功大學發射新型混合火箭射高9公裡臺媒稱「亞洲第一」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團隊9日舉辦「成大Ⅲ型混合火箭」成功發射發布會,稱這一擁有1噸推力、設計飛行高度20公裡的火箭突破了重要關鍵技術,並已走出實驗室成功發射,達到了9.11公裡的高度和16.39公裡的射程,「進入可實用階段」。
  • 3D列印的火箭引擎一體化推力室
    CellCore公司將雷射選區熔化技術的優勢巧妙的應用於航空航天工業,正如此次的火箭引擎案例,通過與SLM Solutions的密切合作,使用鎳基高溫合金進行3D列印,成功實現了多功能推力室的一體化成型。
  • 電子火箭的夢想與現實:一箭十星,火箭回收,金星之旅
    電子火箭箭高只有17米(比中國民營火箭朱雀一號、OS-M1還矮兩米,不過這是液體燃料火箭)。直徑1.2米,2~3級模式,第一級使用9臺盧瑟福發動機,第二級使用1臺盧瑟福發動機、第三級/上面級使用1臺居裡發動機,採用無毒環保燃料。
  • 臺灣成功大學發射新型混合火箭 射高9公裡臺媒稱「亞洲第一」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團隊9日舉辦「成大Ⅲ型混合火箭」成功發射發布會,稱這一擁有1噸推力、設計飛行高度20公裡的火箭突破了重要關鍵技術,並已走出實驗室成功發射,達到了9.11公裡的高度和16.39公裡的射程,「進入可實用階段」。
  • Relativity Space公司準備3D列印火箭
    製造火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現在初創公司Relativity Space準備3D列印火箭。該公司已經搬到了長灘一個巨大空間,在那裡Relativity Space將準備研發原型並且進行首次飛行。Relativity Space表示,它將同時列印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以及整流罩。新的工作空間天花板高度約為40英尺,Relativity Space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將零件運送到長灘新工廠,以進行測試。
  •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41家初創公司入列 這張新力量版圖只羅列了41家,當然不是全部。 中國民營太空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各家說法不一。 新華社2018年報導稱:60家左右(援引一家北京智庫:未來航空航天FutureAerospace數據)。 華爾街日報去年曾報導:約有80家中國初創公司競相進入太空。
  • 大一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近日,一條由學生自製,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全過程的視頻走紅網絡。保持著這樣的決心,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通過自學和與愛好者們交流,劉上點亮了機械設計、3D建模、發動機、燃料、編程、飛控算法、3D列印的「技能樹」,才最終實現火箭的成功發射。《模型小火箭發射》《小型火箭TVC推力矢量控制器》《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試車失敗》《自製碳纖維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七次測試取得圓滿成功》…… 37個視頻記錄了劉上一步一個腳印的研製過程。
  • 面向小衛星發射!Fraunhofer 揭示一種3D列印塞式噴管發動機
    2018年至2022年間,全球發射的微小衛星數量將從263顆上升到460顆。預計2022年全球500kg以下小衛星市場將達71.79億美元。[1] 針對小衛星發射的發射器研發也隨之活躍,NSR報告顯示,中國計劃在未來10年內引領專門用於小衛星發射器的製造和小衛星發射數量,國內政策的支持是該計劃的部分推動力。
  • 九州雲箭「凌雲」發動機技術如何脫穎而出?
    但對於按照商業化思路來經營的民營公司來說,最為重視的還是性價比,這個時候,甲烷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更重要的是,以液氧甲烷為燃料的發動機同樣具有優秀的重複使用潛力,可以保證發動機具備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使用次數,這對于越來越急需的「航班化」火箭和可重複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統而言可謂是天賜良「藥」。
  • 00後大學生成功發射自製火箭,網友驚了...
    從他的視頻簡介中還能看到,他初中階段的作品:無控火箭發射……彈幕不斷地滾動驚嘆:「這個項目,我王多魚投了!」「給大佬獻上膝蓋!」火箭升空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 俄開始製造最大推力火箭發動機
    俄羅斯開始生產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推力的「沙皇引擎」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RD-171MV。俄羅斯專家認為,這一發動機在國際上沒有可以對比的型號,將使俄羅斯在火箭發動機領域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日報導稱,這一發動機計劃用於正在研發的「聯盟-5」中型運載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及「葉尼塞」重型運載火箭。RD-171MV發動機重10.3噸,推力超過800噸,這項指標位居世界首位。它比美國安裝在「土星-5 號」重型火箭上的第一級發動機F-1功率更大,但尺寸更小,同時還可重複使用10-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