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江姐」王莉:把美聲進行到底

2020-12-22 中國網

王莉舞臺上激情演唱

猶如天籟,聽王莉的歌,無論是《藍色愛情海》,還是演唱莎拉·布萊曼的《Time to saygoodbye》,歌唱中婉約而不失通暢,隨著她清亮的嗓音,你似乎被歌聲帶到了開滿藍色小花的高山草甸,舒展雙臂,感受雲霧拂面。細膩處,諾大的音樂廳只有歌聲嚶嚀迴轉,你心得空間豁然打開,情緒隨著歌聲迴蕩起伏,「沉心靜氣的聽,聽荒漠裡的天籟。」這是屬於王莉自己的獨特的美聲,那一刻,我有莫名的感動。


青春版形象的王莉

青春版江姐

初見王莉,是在空政文工團的排練室裡,排練的間隙,王莉接受了我們的採訪,素麵朝天不施粉黛,依然清麗可人,王莉性格爽朗,她在說話的時候都間雜著跳躍的音符,採訪的間隙裡給大家舉歌劇裡的某個例子時,凝神的一瞬間要是覺得用語言表達不到極致,便會唱起來,作為80後生人,王莉有著80後的自信和我行我素。

「自信起來勢不可擋、所向披靡,心中有遠大的目標,雖然有的時候會頹廢一下,但是醒悟後的他們將非常強大,小小抱怨一下繼續一往無前的奮鬥,這是80後的標誌,這也是歷史賦予80後這一代最大的榮耀。」王莉總結說。

和同齡人相比所不同的是王莉多了一份理性和成熟,而她的諸多的人生閱歷和感悟,從她的眼眸中就可窺一斑,熱忱,深邃,明亮乾淨,閃現出理性的光輝。

受母親的影響,王莉自幼喜愛聲樂,1994年,她進入安徽省藝術學院學習,1997年她幸運的以最後一名的成績入讀中國音樂學院,就是這最後一名,再後來5年的大學生活中,在馬秋花,金鐵霖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幾乎拿遍了所有中國權威聲樂比賽的美聲唱法的第一名。

這些可能就是她在百餘江姐中脫穎而出主演大型歌劇《江姐》的原因。


王莉擔任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7年十月,中國國家大劇院正式落成,應大劇院的試演邀請,空政文工團第五次復排大型民族歌劇《江姐》在這裡上演,這是一部青春版的江姐,擔綱主演的就是王莉。在這次復排的《江姐》中,王莉創造了兩個第一,她是同齡人中第一個登上國內頂尖的藝術殿堂的演員;第一次用美聲唱法演繹江姐的經典唱段。

「團裡之所以選我當江姐,是因為之前我演過兩部歌劇,一部音樂劇,《原野》和《霍夫曼的故事》,三寶的音樂劇《蝶》,這就是團裡信任我能演好江姐的前提。」王莉說。

對於「很俏皮很花旦」的王莉,要演繹好江姐這個錚錚鐵骨,視死如歸的女性形象,依然很難:「形象氣質和江姐有著很大差異,而且我覺得演繹江姐最難得在於她的「穩勁」要穩下來就要依賴自己的演技和對音樂的獨到的處理「。

而最難得在於對於江姐這個人物性格的把握,隨著《江姐》的復排的深入,王莉開始對江姐這個人物有了自己的理解。

「江姐有很多面,領導者、母親、女兒、大姐姐、革命黨人,首先江姐要和藹可親,漂亮,愛美,熱愛生活,然後才是她對事業去奮鬥努力。」

縱然如此,老虎凳,辣椒水,扎竹籤對於王莉來說依然不好接受。

「那天排練的時候,戲中有一幕是我被鞭子抽,那天我的眼淚就下來了,覺得被侮辱了。所以只能去理解她的對黨的愛,對革命事業的愛。她之所以捨生取義,在於她有一個堅定的信仰。而她的表現正好迎合了現代女性的某些特質,所以我把很多的道理從那個年代轉換到現在這年代就不太難了」。

王莉坦言,這種轉換就是設身處地,「這在現代依然是人們溝通交流的一個法寶」。


總政文工團軍裝版的王莉

在唱腔的處理上,王莉賦予了這個角色十分抒情的一面。她比較了「江姐」四代扮演者的多種唱法,最後根據自己嗓子的優勢和特點,選擇了最為合適的一種:在美聲得的基礎上和民族唱法結合。這樣的詮釋使得歌劇中江姐的聲音顯得柔美,充滿韻致,而又不失大氣和堅韌。

誠然,四代江姐的唱段都是以民族唱法來闡釋的,可以說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的產物,而此次用美聲來演繹這部經典歌劇,不能不說是一個創新。

「之所以啟用美聲,我覺得這是一個國際化的趨勢。《江姐》歌劇外國人並不一定能夠全部看懂,但是如果用美聲來演繹的話,人們起碼會覺得這種聲音是好聽的,是通的,松的。但是,美聲一定要和民族性的東西結合,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王莉說,國產歌劇中有很多民族文化的結晶,如京劇、川劇、民族唱法,以及絲竹樂的配合,這些不僅不能丟棄,反而要保留和發揚光大。歌劇舞臺不僅是美聲唱法的平臺,也是民族音樂的平臺,單純的崇洋媚外是不可取的,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把美聲民族化,美聲時尚化,從而改掉大眾長久以來對於美聲「猙獰」的理解。

出演江姐,王莉自然受到眾多同齡人和圈內人的注目,在這羨慕的背後,王莉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選擇和付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馬秋花,王莉的老師說,江姐的唱段以及表演任務都非常的重,應該說壓力還是很大,王莉經過了三四個月的排練,其中放棄了大型音樂劇《蝶》的演出。為了更好地塑造江姐這個角色,王莉出了自己細心琢磨之外,還不忘向自己的同行和前輩請教,萬山紅,鄭莉等許多與江姐有很深淵源的前輩,都是王莉虛心學習和請教的對象。王莉甚至南下廣州走遍廣州的大街小巷,尋找到了第一代江姐萬馥香的唱碟。

「從萬老師的演唱中,我找到了返璞歸真的感覺。」王莉說,演唱方法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音色的優勢自然發揮出來,用心,用情去唱。

2007年10月,江姐在國家大劇院正式上演,引起了巨大反響。美聲的華麗和民族的悠揚的結合使得江姐既有藝術性,又有時代性,還有民族性。讓那些進了劇場看戲的人,眼前一亮,耳根一振:原來中國歌劇也可以這樣演!


王莉國家大劇院演唱《藍色愛情海》

藍色愛情海

「我對自己的音色很自信,特點就是松、通、美」。

王莉很享受自己唱歌的感覺,舞臺的帷幕拉開,王莉展示給觀眾的是優雅,是甜美,是睿智,是時尚,是青春。隨著音樂響起,有質地,略帶沙啞的中音;清涼、圓潤的高音立刻震懾了每一位觀眾。在舞臺上,王莉儼然就是一個音樂的精靈。

王莉對於美聲唱法的熱愛,可以說已經和這種音樂形式融為一體,多年的浸淫薰陶,她形成了自己對於美聲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我從小就立志要唱好美聲,因為美聲的發聲和訓練是最科學的,美聲可以不用話筒沒有任何光聲電的效果都能傳到最後一排,這和我們中國京劇一樣,中國的京劇就是西洋的美聲。但是,京劇有局限性,而歌劇是國際化的,所以我從小放棄了黃梅戲,放棄了民歌,選擇了美聲。」

1997年,王莉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美聲唱法專業,她獨特的音質和良好的悟性很快在學院獨樹一幟。

王莉說,她學美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如果我上大學之前是懵懂的話,上大學之後我認為選對了一條路,適合我的一條路,我熱愛美聲是從大三大四開始的,我覺得唱美聲很放鬆,很寫意,很自我。雖然唱民歌和通俗很容易賺錢,但是不適合我,我不能委曲求全。

1998年,她獲得全國推新人大賽美聲專業組一等獎,2000年文化部全國藝術歌曲大賽演唱一等獎,2001年首屆中國人唱外國歌曲電視大獎賽冠,2001年德國「新聲音」國際聲樂大賽「國際最佳音色」獎全軍「新人新作」大賽演唱三等獎國家廣電總局中國歌手「金號獎」、「全國聽眾最喜愛歌手」、大賽美聲唱法「最佳新人」、「十佳歌手」榮譽稱號。

在校的幾年間隨著演出的增多,王莉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時尚美聲的個性唱法,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裡一直孜孜不倦的推廣和發揚。

王莉說,作為一個歌唱演員,個性對於美聲演員更為重要。

「大家之所以認為美聲是粗壯的,高亢的,不容易接近的,是因為演唱者沒有形成自己的個性,個性沒有得到張揚和釋放,但是個性不是空談,必須有良好的基礎,基礎就是科學的基本功的發聲。」


王莉對美聲執著堅持

但是2002年的青歌賽對于堅持個性唱法的王莉來說不啻為一個打擊。

「2002年去參加青歌賽美聲組,當時以自己的喜好選了一首流行歌味道比較濃的歌曲歌,《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結果只拿到銅獎。比賽失利就是因為我太個性了,我的音色的特點是沙沙的透透的松松的,我覺得這樣就是很美的。沒有顧及到評委的審美,我覺得不應該把這種聲音強加給評委,因為畢竟是美聲比賽,還是要講規則。」

挫折讓王莉變得更成熟,「一條直路那不是路,有迂迴有彎道才是真正的路」。

2004年,王莉一舉拿下了青歌賽美聲組的金獎,給個人的演唱生涯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那以後王莉繼續活躍在各地的舞臺上,連續幾年參加春晚的演出,還演繹了多部電視劇的主題曲。

「現在我追求的宗旨是以美聲為主,要發展好美聲唱法,要唱出與眾不同的,讓大家喜歡中國式的美聲唱法。我的目標就是要開創中國式的美聲」。

王莉給中國式的美聲的定義是時尚的、年輕的、給人一種耳目一新青春的感覺。

「其實就是恢復美聲的本來面目,我覺得我的前輩們有一些人是在誤導觀眾,認為美聲就是粗壯的,其實美聲有很多的門類,和我們中國的京劇一樣也有花旦也有老生有黑臉,所以我覺得千萬不要誤導觀眾。而我自己將來的演唱路子是美聲國際化,美聲時尚化。讓老百姓感覺美聲的震撼,美聲的感染力。」

而要改變這種現狀談何容易,美聲唱法作為一個舶來品,在中國缺乏大眾基礎。而大多數美聲演員,依然在不遺餘力的追求國外的唱法和發聲。

「美聲時尚化是我倡導的,是最適合我的理想的,也是我的一個長期的目標,怎麼樣把它普及開來,怎麼樣轉變人們這種觀念,從新樹立一個美聲的形象是我一直要走的路。」

王莉說,中國的美聲不能崇洋媚外,一定一定要尊重我們民族的遺產,民族的風格,民族的語言。我覺得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不自信,把自己的東西全否了,沒有洋為中用,我們有5000年的文化,首先要樹立民族自信心,然後才能去感染全世界。

王莉認為,要建立文化自信就要娃娃抓起,她在去年的人大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四條都是圍繞文化基礎教育的建議。其中的一條建議把民族文化科普化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我想,一個國家喪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他就喪失了發展的權利。」

王莉成名了,當王莉在臺上猩紅色的絲絨垂幕下歌唱時,人們聽到她最純粹臻美的歌聲。而在這歌聲背後,她自己深深知道在華美的豔羨之下她付出過多少艱辛的汗水,而這些,她知道那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她清晰地清楚著自己的價值和堅持著信念。

不僅如此,王莉還一直憧憬並籌劃著一定要做屬於中國自己的原創歌劇。這是個聽似燦爛卻會困難重重的荊棘道路。因為一個人要到達自由世界是要經過千辛萬苦的,然後才可以張揚自我,就如同她在《藍色愛情海》中所唱的,「歷盡風雨,苦盡甘來。緊握你手永不分開,汗水如花,開在藍色愛情海。」(文/寇建平)

來源:環球資訊網

相關焦點

  • 「王莉·天空」唱響國音 美聲與流行完美融合
    「王莉·天空」唱響國音 美聲與流行完美融合 2015-07-06 11:21:20 紅網綜合 作者:
  • 王莉:中國也有莎拉·布萊曼式的天籟之音
    很早之前,王莉就鐵定心思要練好美聲功底。  她的選擇邏輯是這樣的:「美聲唱好了,把科學的本領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至於今後要唱什麼,要怎麼唱,你都可以慢慢去調整。」  這些年,她也在倡導時尚美聲唱法,希望讓美聲能更接地氣,也更中國化,「學了這麼多年,如果不為外國人服務的話,那就要洋為中用」。
  •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唱中國歌劇需"中國美聲"
    原標題:創建中國美聲學派(面對面)   金曼是觀眾熟悉的歌唱家,當年因主演歌劇《江姐》而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5年底,她在北京大學開始籌建歌劇研究院,經過4年多艱難的籌備,2010年1月,研究院終於成立,5年來,身為院長,她一直不忘探索中國歌劇未來的發展道路。
  • 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異同
    三、通過聆聽賞析義大利優秀歌唱家的歌唱並能融會貫通,充分掌握美聲唱法的風格。這三項要求,給美聲唱法做了一個較為科學、完整的總結。 在17、18世紀,美聲唱法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歐洲出現了閹人歌手,他們將美聲唱法推向了顛峰,在聲樂史上人們稱這一時期為美聲唱法的黃金時期。
  • 舞臺劇《江姐在川大》城市音樂廳首場公演成功
    11月6日晚9時許,城市音樂廳歌劇廳掌聲雷動,一陣接著一陣,久久不息,由四川大學傾力打造的大型原創舞臺劇《江姐在川大》首次社會公演圓滿落幕。相關行業專家代表、江姐故居代表,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十餘所在蓉兄弟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四川大學「江姐班」、校學生藝術團、部分師生及教導員代表等千餘名觀眾現場觀看了演出。據悉,該劇是四川大學師生深入挖掘學校紅色文化資源,歷時30個月,精心打造的一部校園原創紅色教育精品劇目。
  • 聲入人心男團發新歌 美聲版《葫蘆娃》畫風清奇
    不少網友認為,這版《葫蘆娃》完美體現了美聲與流行的融合,「改編得有意思而且好玩」「畫風清奇」。近日,由聲入人心男團阿雲嘎、鄭雲龍、鞠紅川、蔡程昱共同演繹的《葫蘆娃》在社交網絡流傳。「阿龍川蔡」自《歌手》後首次合體演出,帶來的全新單曲居然是一首兒歌,讓「梅溪湖女孩」們大呼「萬萬沒想到」。
  • 79歲翻唱《青春修煉手冊》,在美聲中加說唱
    2015年,楊洪基又用美聲翻唱了tfboys的成名曲《青春修煉手冊》,演唱時,楊洪基聲音輕快,表情活潑,萌化了一大批觀眾的心。 現在單純的美聲翻唱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寶藏男孩楊洪基了,你絕對不敢相信,他竟然開始唱rap了!
  • 淄博市歌劇舞劇院舉辦歌劇《江姐》觀眾見面會
    自今年9月份啟動全國巡演以來,從瀋陽、煙臺到呼和浩特,從山西、合肥到長沙,歌劇《江姐》走過了十餘個城市,將「淄博好聲音」唱響大江南北。見面會現場,主持人先是介紹了歌劇《江姐》的主要內容,歌劇《江姐》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歌劇團根據羅廣斌、楊益言的小說《紅巖》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的,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
  • 「江姐」誕辰100周年 母校四川大學展出「江姐」書信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攝影 向宇「2020年8月20日是四川大學校友、紅巖英烈江竹筠(江姐)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四川大學圖書館開展了紀念校友江竹筠烈士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推出紀念江姐誕辰100周年主題文獻展覽和四川大學江姐專題文獻資料庫。
  • 華米AMAZFIT智能手錶青春版體驗 到底怎麼樣
    打開APP 華米AMAZFIT智能手錶青春版體驗 到底怎麼樣 發表於 2019-06-05 15:34:42 智觀察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AMAZFIT 智能手錶青春版的雪山白版本,對其進行了簡單的開箱體驗,後續深度評測將在下周發布。 AMAZFIT 智能手錶青春版包裝盒比較簡潔,整體風格簡約,裡面包含一個手錶主主體以及專用充電設備。
  • 精神的力量·讓烈士回家|川大有個「江姐班」 紅巖精神代代傳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讓烈士回家」系列主題活動暨紅巖精神四川行活動上獲悉,四川大學去年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2018級拔尖試驗班」設立為「江姐班」,目前該班有15名學生。「我是四川威遠人,江姐的故鄉在自貢,離我家不遠。」 18歲的李歆睿從小就聽著江姐的故事長大,也去江姐故裡和渣滓洞參觀過。去年,四川大學設立「江姐班」,她很幸運的成為了其中一員,還被選為班長。
  • 還江姐清白:彭詠梧跟她是假夫妻、真同志 髮妻的包容同樣偉大
    江姐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但是有些人扭曲視角,把她跟彭詠梧的特殊關係進行庸俗不堪地解讀,甚至把江姐跟「第三者」聯繫在一起!今天就帶大家走進真實的江姐,還她一份清白。江姐的原型叫做江竹筠,重慶的三峽博物館珍藏著她的託孤遺書:「假如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
  • 「殺害」江姐的兇手黃茂才,1982年卻被判無罪
    比如說,江姐就是其中之一。江姐是中國最著名的女革命烈士之一,1939年,19歲的江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從事黨內秘密工作的時候,她和一個叫彭詠梧的共產黨員假裝成夫妻,真正組建了一個家庭。1948年,她的丈夫彭詠梧,在一次武裝起義中死去,江姐雖然悲痛,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工作,繼續為革命作出了貢獻。但不幸的是,1948年6月14日,江姐被國民黨抓獲,因為一個漢奸的背叛,在監獄裡,她被各大酷刑狠狠折磨。國民黨想從江姐那裡得到有關重慶地下黨組織的情報,但不管軍統特工用什麼方法,江姐還是什麼也不說。
  • 不朽的精神 永遠的豐碑——歌劇《江姐》觀後感
    李鴻忠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了歌劇《江姐》,重溫65年前革命先烈們為黨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動人篇章,再次帶給我們強烈的心靈震撼。作為一名有著近4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又受到了一次特殊而生動的黨課教育。
  • 同樣是手機,為學生黨打造的青春版,和普通版到底有啥區別?
    同樣是手機,為學生黨打造的青春版,和普通版到底有啥區別?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是網購還是點外賣,亦或者是聯繫好友,我們都需要使用到手機。不過說起手機的時候,相信小夥伴會好奇這樣一件事情,同樣是手機,為學生黨打造的青春版手機,和普通版到底有啥區別?對手機稍微有些了解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雖然很多廠商在推出某一款手機的時候,往往會在後面加上一個後綴,比如note、Pro或青春版之類的,但實際上,手機往往只有2個版本,一個是普通版,另外一個是青春版。
  • 美聲唱法要轉流行,怎麼辦?
    由於流行音樂的越來越火熱,許多人也愛上了流行演唱,因為許多朋友沒有接觸過其它唱法,因此從零開始學習或者找出自己的問題就好了,但還有一些朋友是美聲唱法專業或者有著幾年美聲唱法的學習,如今卻非常喜歡流行音樂,希望自己的音樂方向可以發生變化,那麼問題來了,美聲唱法轉流行唱法到底應該怎麼轉呢?
  • 喜馬拉雅FM上線「美聲圖書館」
    (原標題:喜馬拉雅FM上線「美聲圖書館」) 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
  • 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夢遊女》:美聲歌劇的扛鼎之作
    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夢遊女》舞臺效果圖  歐洲古典藝術史上有兩位偉大的貝裡尼,同為義大利人,相差了300歲。20世紀中葉以來,瑪麗亞·卡拉斯、瓊·薩瑟蘭、格魯貝洛娃等一批實力花腔唱匠大力推崇美聲歌劇,貝裡尼歌劇也在誕生百年後再度風靡,成為世界歌劇舞臺常演不衰的保留劇目。  2014年國家大劇院首次製作貝裡尼歌劇《諾爾瑪》後,作曲家貝裡尼的藝術風格和義大利美聲歌劇的獨特魅力得到了更多觀眾的關注與喜愛。令人興奮的是,今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國家大劇院將再度上演貝裡尼的另一部歌劇《夢遊女》。
  • 王莉:有學生的小目標、大目標 沒有「全家福」
    9月5日,滎陽二高教師王莉的學生萇同學到甘肅政法大學報到,開啟大學生涯,在校門口拍了一段小視頻,發給王莉,祝她教師節快樂,並對三年來她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王莉踐行著校訓「厚德博學弘毅自省」, 16年的時間使學生在通往目標大學的路上「一個都不放棄,一個都不掉隊」。在高三一次考試中,萇同學僅列全班中等,與其預期有很大距離,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哭著給父母打電話說「想回家休息幾天」。王莉給萇同學做思想工作,分析具體原因:考試都有成與敗,只要沒有進行高考,你的成績就沒有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