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下的憂慮和困惑

2020-08-28 大教育講堂

新一輪高考改革試點拉開了大幕,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分別發布了本省的實施方案,這個方案明確規定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開始實施。這個方案相比3+3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變,那就是除了選擇語文,數學,外語之外,再做兩次選擇,第1次選擇是在物理和歷史科目中選一科,第2次選擇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再選兩科。這種高考模式和3+3最大的不同就是原來選擇餘地大,高中教育不太好操作,現在的搭配是半自由狀態,也就說相比過去的文理分科比較自由,相比3+3,有一定的固定性。

對於這次高考改革試點,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這種高考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公平,因為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當中選擇兩門課,按照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入考生總成績,也就是說100分分成ab cde5個等級。這種賦分的方式是否實現公平有待商榷,因為對於學習比較好的來說非常不利,比如說有一個考生考了化學,考了99分,另外一個考生化學考了86分,那麼這兩個考生都會劃為a級,所以賦分制對於學習成績比較好的人來說不太公平,當然僅僅局限於這4門課。

對於考生來說選擇過程當中。物理和歷史2選1,在文理分科的時候,大部分人再學理科,但是如果理科成績很一般,他們不會選擇物理,會選擇歷史,文理分科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學校有12個班級,一般來說有兩個文科班,10個理科班,那麼在選擇3+1+2這種高考模式的情況下,有可能選擇物理的僅僅佔一半,選擇歷史的會大量的提升。比如說有的理科考生他們會選擇歷史和化學,很多人覺得這不是文理搭配嘛,這也沒辦法,其實是因為這個考生的物理非常差,而且物理相對比較難,化學比較好,這種文理搭配的情況在組合當中非常的多見。

由於考生可以對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科目,有些科目大家都不太喜歡學的,科目可能是選擇比較少,甚至出現了地域差距,比如說有些地方化學學科比較強,那麼選擇化學的就比較多,還有一些小地方化學比較弱,那麼選擇化學的就比較少。

對於學校教學來說,過去的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二進行,現在是否進行根據組合進行分科分班,還值得商榷,如果不分班,班級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一個班級裡面有的選擇物理,政治,生物,有得選擇歷史,化學,地理。那麼在上課的時候,第一組合就不喜歡上歷史,化學,地理,同時這一個班裡面還有其他的組合,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教師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對於非選擇學科的討厭,就會出現混亂的局面。

如果分科,分班,就會分成12個班級,因為這種3+1+2的組合,一共有12個組合,如果一個學校少於12個班級這就有可能造成班次不足,或者某一班幾個人,教師不足,如果多於12個班級,有可能某一個組合人數非常多,導致這個班額人數比較多,有的組合比較少,有可能出現20個人,同時由於重新搭配之後,有些老師出現了剩餘。有些老師出現了不足。

至於為什麼把物理和歷史作為首選科目很多的專家給予了解讀,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科學,歷史研究的是社會科學,這兩門學科體現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性比較明顯,所以這兩門學科作為組合首選。

在3+3高考模式下很多人選擇放棄修理,那麼在這種高考模式下是否存在大家放棄物理選的歷史,值得商榷,如果作為一個理科生學的歷史,不能不說對理科生思維造成了很大的制約,很多人覺得學習歷史對於學習理科專業也有用處沒錯,學習任何學科對於自己的專業都有用處,關鍵是在於用處大還小的問題。

在這種3+1+2高考模式之下,大家選的組合跟高考志願是緊密相連的,有一些專業與考試科目不匹配,那麼這種情況下要注意了,各位家長你要及時關注選考科目與。比如說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物理是弱項,但是理科還是可以的,化學還不錯,那麼如果不報物理,不考物理,很多專業受限制,所以說對於報考這樣來說,這也是也是一種挑戰。這種模式下,比如說有一些考生物理非常棒,歷史也非常棒,能不能物理和歷史都要去選?這種3+1+2模式下,是達不到這種要求的。

我認為,英語應該放在學科當中,語文和數學是必考科目,英語對於國際交流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一些涉外因素比較小的專業還是不是那麼重要,所以最適合的高考模式語文數學必選,然後選擇另外三種科目特別自己的特長就可以了。教育改革特別是高考任重而道遠,需要多次試點才能夠最終取得勝利!

相關焦點

  • 別把新高考3+1+2模式賦分制和3+3模式賦分制混淆在一起
    該同學本來與前面兩位同學只差1-2分,而賦分後卻差了3分,這種情況對於考生和家長都會有極度的挫折感、不公平感。2、3+1+2新高考的賦分模式:投射賦分法(投影賦分法)在官方說明中,這種模式下的賦分也叫等級賦分,為便於大家區分於3+3模式下的等級賦分法,我給它取了一個更為貼切的名字:投射(投影)賦分法。
  • 新高考「3+2+1」模式下選擇復讀注意什麼
    高考改革將會採用3+1+2的模式來進行,總分共有750分,分別是這樣計算的:語數外滿分各150分,共450分:物理或歷史卷面各100分,四選二每科各100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共200分。在新高考模式下,準備選擇復讀的高三考生應做哪些準備呢。
  • 3+1+2新高考模式下志願填報之猜想
    河北等8省將在2021年迎來首屆新高考,模式為全新的「3+1+2」。全新的志願填報模式必將引起高報形勢全新調整,今天在此談一下我對明年3+1+2省份新高考志願填報的一些看法。一、2021年3+1+2新高考志願填報總體政策1、「兩依據,一參考」全國統一考試成績、選考成績、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新高考 3+3模式,3+1+2模式
    高考改革3+1+2(歷史/物理)(語文+數學+外語)必考歷史學科組合—歷史+政治+地理;歷史+政治+生物;歷史+地理+生物。>3+3模式就是高考考6科,語數外三科不變,外語改成一年兩考,除了高考考一次外,高三還會組織考一次,但是考的是聽力。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新高考「3+1+2」和「3+3」模式下,想學醫應該如何選科?
    新高考模式下,不同的專業,對應著不同的選科要求,最近有不少人問,如果想學醫學類專業,應該怎樣選科?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首先是3+3新高考的6個省市,即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在3+3模式下,口腔醫學的選科要求相對寬鬆一些,依然會有不少大學只是要求選科中有物理、化學、生物這3門學科中的1門即可,當然了其餘部分都是要求物化雙選或者化生雙選。
  •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在多次傳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後,今年有8個省份正式確定了將採用「3+1+2」模式進行高考改革試點。新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根據方案,3是語文、數學、外語為高考的必考科目,2是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考試科目,2則是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門科目作為最後的高考科目。
  • 新高考「3+1+2」模式下,該怎麼選擇學科組合,看這裡
    新高考採用「3+1+2」模式,不再是以往文理分科形式,新高考所選擇學科直接和大學的專業相關聯,這就要求考生在選擇科目是要慎重,那麼具體該怎麼選擇呢?今年北京、上海等6個省份城市已經實行了新高考制度,2021年將會有8個省份實行新高考模式,其中北方有2個省份河北和遼寧,南方6個省份湖北廣東都在其中。
  • 別把3+1+2模式賦分制和3+3模式賦分制混淆
    2014年上海、浙江作為高考改革第一批試點省份,採取3+3模式。2017年高考改革的第二批省份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也採用3+3模式。2018年作為第三批啟動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採用3+1+2模式。
  • 新高考「3+1+2」模式下,想學臨床醫學,該選擇怎樣的組合?
    2019年的高考還沒有到來,但是關於高考的話題已經成為了當下家長們熱議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熱議,主要是在4月23日,8個省市同時宣布將進行試點新高考,並將新高考確定為「3+1+2」模式。「3+1+2」模式不同於我們傳統的文理分科模式,新模式可以讓學生在物理和歷史中任選一門科目作為必考科目,同時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當中選擇兩門學科作為高考科目。在這一構建下,新高考一共會有12個不同的組合模式。新的「3+1+2」模式比起傳統的文理分科模式,將更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新的高考模式,看上去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 3+2+1——新高考解讀
    「新高考模式」解讀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
  • 新高考3+1+2模式下學生怎樣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其中數字「3」代表 「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三科分值均為150分,以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1」為必選科目,學生只能在物理和歷史2個科目中選擇一個科目,且只能選擇1個科目,分值為100分,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2」為任選科目,學生可在剩下的4個科目
  • 新高考模式「3+1+2」如何選擇考試科目?
    新高考方案為「3+1+2」模式。「3」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目使用全國卷統一考試,「1」物理或者歷史兩者選擇一門,「2」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門科目選擇兩門作為考試。面對新高考改革,相比於傳統的文理科上有較大的變動,很多家長以及高一新生比較關心的就是選科問題,選擇的機會多,那麼就會產生糾結的情緒。如何選擇考試科目?新高考有何利弊呢?
  • 新高考3+1+2模式下,高考成績怎麼算?錄取方式有變化嗎?
    在看完新高考政策後,不少家長和學生都一頭霧水,「3+1+2」模式跟原來有什麼不同?等級賦分到底是什麼?怎麼計算?有什麼作用?何為「3+1+2」模式?「3」,指語數外;「1」,指物理和歷史中必選一科;「2」,指剩下的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選擇兩科。這種模式不僅使物理和歷史在高考時「分道揚鑣」,還強化了兩者分別在自然科學類專業和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中的地位。
  • 注意,新高考「3+1+2」模式下,不選物理也能讀理學專業
    而實施新高考後,特別是「3+1+2」模式下,首選科目是歷史的考生能選擇理學類專業嗎?又有哪些專業可供選擇呢?筆者結合河北省選科要求目錄,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供即將迎來新高考的考生及家長參考。一、理學門類專業範圍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理學門類下設12個專業類別,共42個專業。
  • 在新高考「3+1+2」的模式下,想當醫生,該如何組合科目?
    從文理分科到「3+1+2」模式的新高考,考生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喜歡什麼科目就選什麼科目、擅長什麼科目就選什麼科目,看似更加簡單了,然而,卻有不少考生和家長抱怨:「原來沒有選擇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高考選科其實並不能只顧自己擅長哪門,還要考慮到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以後的高考填志願問題,很多專業對考生高考所選的科目有要求,比如你想報考物理類的專業,而你在高考時並沒有考物理,我們的孩子往往不考什麼就不學什麼,也就是說在高中並沒有認真學過物理,而到了大學卻要學習物理類的專業,很明顯是行不通的。
  • 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3+1+2」新高考模式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
  • 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小編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新高考3+2+1模式下,如何選科「賦分」更高?要參考哪些標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新高考3+2+1模式下,考生選科要參考哪些指標,賦分才能更高,並且做到在志願填報中選擇專業最大化,我們首選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賦分制」。什麼是賦分制?那麼如果她的地理成績全省排名3%,就是3級,對應賦分就是94分,成績在前10%都屬於4級,成績都是91分,所以在賦分制下,小麗的高考成績完全取決於所考科目在全省的排名,如果排在1%,個科目就是100分。
  • 新高考「3+1+2」模式下,這樣選科有望985,政治成為不可或缺?
    文/小皮球說教育 新高考模式的實行,給大多數高中生帶來了學習上的優勢,因為和以往的高考模式下相比,同學們選擇的範圍更加寬廣,以前那種文理科形式,無論是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基本上都會有一科是自己的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