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學生拿著單字題目,忿忿不平地問:surroundings, circumstances, environment 這三個字,明明單字書上的中文解釋都說是「環境」,那為什麼 」learning environment」 一定不能用 「learning surroundings」?又如 district, area, quarter 也指「地區」,那為什麼 「residential area」 不能用 「residential quarter」?
我會解釋那是搭配字詞慣用法 (collocation),可是這樣解釋並無法完全說服某些學生。我常想如果這幾位學生常閱讀文章,他們一定念過這些字的搭配用法,認識這些單字時就會是在一個非常實際的場合裡,也就是當這些字詞會這樣被使用著的時候,如果是這樣,他們就不會為這些問題而傷透腦筋了。
又如這幾個字:enormous, eminent, gigantic, 字典裡頭的解釋都叫做「巨大」,可是他們卻分別用在不同情境上。例如:an enormous boulder(巨石),an eminent statesman (偉大的政治家 ),a gigantic turnip(大蘿蔔)。這些字的搭配用法如果不透過閱讀取得,光死背單字的中文釋義,當遇到考題時也不會做答,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三個字都叫做「巨大」,至於能不能活用這些字,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拿中文為例,我們形容一個人非常生氣,會說某人「盛怒」;形容一個人殘暴,我們會說他「兇狠」。如果外國人只分別單獨學「盛」「怒」「兇」「狠」這四個字的英文對照釋義,他要形容一個人很殘酷時,也許就會說出這樣的句子:「他盛狠」。這個詞、句子文法都對,可是搭配起來還是錯了!這就叫做慣用語法。
」不客氣」 「沒什麼」 「要是…」這些都是慣用語 沒有邏輯可言 要學會使用這些詞語 不能靠死背學習慣用語法最好是從閱讀文章或閱讀句子得來,否則不容易記住。畢竟語法這麼多,如果死背、硬背,我們的腦容量恐怕無法容納這麼多東西。這又說明單字不能死背,要從閱讀獲取的重要性。也顯示單獨背單字,或只教文法不讓學生廣泛閱讀,學生即使學了英文,也無法造出正確的句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