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因為風俗習慣,所以在人死後都會用上好的木材打造一個棺材。然後去世的人穿上壽衣,就可以放在棺材中下葬了。如果是一個皇權貴族的話,在下葬的時候還會有很多豐厚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在今天看來都是價值斐然的文物,為研究我國的歷史有很大的貢獻。
但是在建國以後,我國下葬的方式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土葬就變成了火葬,在人去世以後屍體就會被送到火葬場進行火化。屍體在變成骨灰以後,就會被裝在骨灰盒裡面然後轉交給親人,親人在選好墓地以後就可以將骨灰盒下葬了。
這樣的下葬方式有很多的好處,首先棺材的體積和骨灰盒相比大了很多,所以骨灰盒下葬的時候會節省很多空間。我國的人口眾多,而土地面積底有限的,如果還是使用棺材的話就會佔用很大的面積。其次就是方便城市建設,因為開發商在建造樓房的時候都要打好地基。
如果將棺材挖出來的話就會非常的滲人,火葬的話就會減少這樣的情況。我國現在都是強制要求火葬,如果還是進行土葬的話就會被罰款。不過很多人內心都有一個疑惑,就是人的體積那麼大,在火化以後怎麼能裝入一個小小的骨灰盒裡面呢?
對此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說出了其中的實情,原來屍體在送入火葬爐中以後並不是將骨頭燒成骨灰。因為現在的火葬場使用的都是天然氣或者煤氣,最高溫度也只有一千多度,這樣完全不能將骨頭燒成骨灰。所以沒有被燒化的骨頭就會被放入一個機器中打碎,之後才會放入火葬爐中焚燒,很多人都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