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常見的3種非理性思維,佔一條你就難成功

2020-12-17 職場博奕術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會議上,平日裡嚴肅認真的老總多瞟了你一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你發現自己根本無法用心傾聽會議的內容,因為他那「意味深長」的一個眼神已經傳達了至關重要的信息—最近你的任務完成得不夠好,也不夠積極。在這樣的反思後,你開始心神不寧:給老總這樣的印象,事情不妙…….其實你的種種推測和臆想並沒有事實的證據,只是你自己在頭腦中不斷給這樣的「事實」找到成立的理由。工作中真的有那麼多讓人頭疼的事情嗎?那些麻煩事件的結果真有那麼糟糕嗎?很多時候事實並非如此,結果是你自己「捏造」的。

真正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和態度。

這個事實,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艾利斯就已經發現,並由此發明出著名的「認知療法」來幫助人們澄清事實,緩解內心的焦慮和壓力。

艾利斯的理論被稱為「情緒ABC理論」,根據這一理論,一種情緒的困擾或破壞性的行動,不是由時間本身所引發的,而是由於人們對時間不合理的認知和評價所導致的。在情緒和行動的發生過程中,三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誘發事件A

(activating event),由事件形成的信念B(belief),在信念的支配下對誘發事件所產生的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C(Consequence)。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圖2-1:

這個圖可以結合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一個業務員競爭銷售經理崗位沒有如願(A),他可能對這個事有兩種解釋,也就是對這件事情的信念:認為自己現在經驗和閱歷還不到位,這是一次嘗試和成長,也是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提醒(B1);認為自己這麼努力,還是沒有競聘成功,是領導不欣賞,同事不支持所導致的(B2)。這樣就會產生兩種結果:繼續在崗位上努力,爭取貢獻出更多的成果,期待下次機會(C1);對領導和同事充滿怨恨,憤而辭職(C2)。

情緒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所以,如果你不受領導同事歡迎,在工作中沒有合適的夥伴,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有可能自己就是這種尷尬結局的導演?又是哪些非理性的思維方式讓自己陷入了不理性的怪圈?

1.絕對化要求。人們以自己的需要和意願為中心,片面地認為工作中一些事情的結果是一定的,比如:我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必須成功、別人必須支持我的工作、文職工作應該非常輕鬆等。當人們把「應該」「必須」等字眼和客觀的工作任務聯繫在一起時,一旦出現的結果和他們的期待相悖,情緒的困擾就產生了。

2.過分概括。這種思維模式通常表現在人們對自身工作能力的評價上,當面臨某方面並不成功的成果時,人們往往會以偏概全地認為自己

「一無是處」「什麼也做不了」,這樣的結果是造就了一批自卑而抑鬱不得志的職場人。如果這樣的思維投射到工作夥伴的身上,就會出現一味指責別人,產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

3.糟糕至極。在這種思想控制下的人們認為,一旦工作中出現了問題,是非常可怕的,將會導致一場災難。這樣的想法會使人們處於焦慮和恐懼之中,完成工作過于謹小慎微,挑戰出現的時候會出現逃避和退縮。

當然,工作、生活都要繼續下去,所以,我們需要接受現實,改變我們不理性的思維習慣,當現狀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學會在當前的環境中理智地面對工作和生活。為此,我們需要常給自己的情緒做SPA。

化解,並最終消滅帶來煩亂的壞情緒,你需要做到四步:

第一步,找到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仔細分析為什麼你的情緒和行動會這樣,你的信念和情緒困擾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第二步,弄清楚誰應該對你的情緒困擾負責。困擾的產生與困擾的主體是不可分割的,當然需要你自己為你的情緒買單。

第三步,找到不合理的信念,丟掉這些非理性的信念。這是改變情緒困擾最重要的一環,它能讓你的思維在更深的層次上得到改變。

第四步,找到表達正確信念的方式。上司有自己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時間監督你;工作夥伴沒有義務幫助你;同樣,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可以允許自己犯錯,用理性的思維引導自己的行為,用理性的方式處理問題,才能得到理性的成果。

這個過程是一個自我溝通的過程,也是讓積極的暗示逐步成為正向能量的過程。和自己進行的良性溝通,工作才會出現新的飛躍。

【職場小提示】

焦點和認知是導致人情緒不好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它們決定了人們表達精緒和釋放精緒的語言模式,而精緒的語言模式也正體現了一個職場人的胸襟和品質。

相關焦點

  • 老秦乾貨:你意識到習慣性的非理性思維是你焦慮的根源了嗎?
    比如:買房的壓力,找對象的壓力,創業的壓力,找工作的壓力等等。這些壓力或多或少會讓我們產生焦慮情緒。其實焦慮也並不完全是壞事,適度的焦慮會促使你去改變現狀。而過度的焦慮卻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讓你鬱鬱寡歡。如果你想去化解你的焦慮情緒,那麼你必須去了解「焦慮」產生的根源是什麼?今天老秦的這篇文章將會給你答案!
  • 避免5種錯誤思維讓你離成功更近
    作者博覽群書,以顯微鏡般的觀察發現人們常犯的思維錯誤,並一一列出。當明白了錯誤的思維是如何發生後,人們就有可能遠離思維陷阱。如果說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方式,那麼,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人們就會犯錯更少,從而離成功更近。書中列舉了52種思維錯誤,我總結了幾類我們日常經常用的到的。
  • 業內人說:非理性繁榮?小米隱藏危機的發展邏輯
    二郎認為,小米手機入市3年以來,每一個戰略選擇都是謹小慎微最為理性的抉擇,現在的成功也並非偶然,之所以說它是非理性的,全在於小米的品牌、市場地位爬升到一定層次以後,被賦予了更多地期待和厚望,而按照現在小米隱藏危機的發展邏輯,很難給公眾一個更驚豔的未來。 小米的戰略抉擇理性嗎?
  • 認知偏差:大腦的「非理性」你認知多少?
    大腦數據知識:你的大腦你知多少?的文章裡,我們提到關於大腦的「非理性」。在這裡,我們進一步介紹這方面的知識。在認知科學裡,大腦的「非理性」也常被稱為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也稱認知偏誤、認知偏見,指人們主觀的認知與外在客觀現象的差異所產生的特定模式的判斷偏見。認知偏差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失誤等各種統稱為「非理性」的結果。
  • 父母在教養孩子過程中,要小心這3種病態思維,易讓人情緒失控
    緊張、沮喪、惱火、擔驚受怕,比如因為工作面試而緊張,因為兇巴巴的上司說話而緊張 因為工作截至時間到來而心煩意亂,孩子就是不按你說的要求去做。處在這樣的感覺中,你就會針鋒相對,不能有效地處理人和事。或戒備、被激怒、氣得發瘋、憤憤不平、嘴巴不饒人、脾氣一觸即發、挫敗,越是這樣,你可能越把事情搞砸。③ 過分猶豫或無精打採。這種狀態的感覺你會一事無成,把自己弄得鬱鬱寡歡。因為失去工作或者失戀,或者悲慘的徒勞無功長期抑鬱。就拿孩子來說,你覺得為孩子付出了所有,結果孩子一點長進都沒有,這樣的感覺,你就是讓孩子和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給控制了,完全的失去自己。
  • 52種常見的思維錯誤(超全)
    語言表達能力反映的,除了情商,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思維——你有什麼樣的思維,決定了你會說出什麼樣的話。本文由通往上帝的道路整理,值得我們時時對照警醒。 1、倖存偏誤 倖存偏誤指: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
  • 法官判決過程中非理性因素的影響
    美國大法官卡多佐認為,在司法過程中一些因素在起作用,還有一些因素則蘊藏在人的意識深層,並發揮著作用。喜好和厭惡,偏好與偏見,本能、情感習慣和信念等影響著判決。美國大法官布萊克也指出,法官的工作年限和心情對辦案有影響,我國的很多學者也贊成此觀點,即理性之外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判決。那麼,到底存在著哪些非理性的因素?
  • 五種可悲的窮人思維!不克服,註定做「窮光蛋」,一輩子難翻身
    五種可悲的窮人思維!不克服,註定做「窮光蛋」,一輩子難翻身;窮人為什麼越來越窮?這五種可悲的窮人思維是關鍵,你中招了嗎?窮人不喜歡改變環境,他們安於現實,沒有野心,沒有創新精神,沒有工作熱忱,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其實,面對環境,窮人並非無能為力,並不是只能做奴隸。如果窮人對它不滿意,可以改變它,但前提是窮人要突破思維的桎梏,否則就沒有資格資格改變它,也不會成功。
  • 為何別人創業能成功,自己卻接連失敗,你可能有這3個羊性思維!
    但成功的人並不多,成功的人只佔一小小部分。那麼為何別人創業就能成功,自己卻一直失敗呢?事實上,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你想創業,首先你必須自測是否符合創業的基本條件。很多人說創業也是分人的。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先天條件,他們只需要為創業付出很小的代價,即使失敗了,也沒什麼影響。事實上,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
  • 《寒門再難出貴子》:談談寒門父母腦海中,常見的錯誤思維
    區別於寒門與豪門的重要依據應該是抗風險能力,即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就算不工作也能常年維持高消費水平的才算是豪門,如剛登上胡潤富豪榜的那位國民老公。 本文不想過多探討豪門的故事,只是想簡單聊聊常見寒門父母中的錯誤思維。
  • 52種常見思維誤區,你犯過幾個?
    文章來源《清醒思考的藝術》 52種常見思維誤區 01 倖存偏誤倖存偏誤指: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
  • 丈夫真愛你的3種表現,就算佔一條,也證明沒有嫁錯人
    而女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嫁個好男人,那就要看看你的丈夫在生活中有沒有這3種表現,就算佔一條,也證明沒有嫁錯人 婆媳關係一直是每個人婚姻中都會面臨且不太容易處理的難題,其實,婆媳關係,並不單單指的是婆婆和媳婦的關係,男人在婆媳關係中其實也起著不小的作用。
  • 52種常見思維誤區,你犯過幾個?
    文章來源《清醒思考的藝術》52種常見思維誤區01 倖存偏誤倖存偏誤指: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10 對比效應對比效應是常見的思維錯誤之一。你會為你的新車訂購真皮車座,因為你覺得車座的錢相對於整輛汽車的價格來說只是筆小錢。11 現成偏誤現成偏誤是指:我們依據現成的例子來想像世界。這當然是愚蠢的,因為現實中的某種東西不會因為我們更容易想到而出現得更頻繁。
  • 職場中,想要成為好員工,要具備這3種思維方式,不想優秀都難!
    導語:職場中,想要成為好員工,要具備這3種思維方式,不想優秀都難!在工作過程中,怎樣才算得上是好員工呢?而要成為1名好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具備以下3種思維方式。第一,顧及到上司的利益從上司的利益作為出發點,並不是以自身的利益出發。比如晚上9點了,你的上司打電話通知你現在要去公司,處理一些問題。
  • 能克服這3種逆境的人,終有一日能成功,第一個最難突破
    而是指的託破自我思維的態度。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面對挫折時,應該把挫折當作上天的恩賜,而不是埋怨上天不公,要知道成功的前提,是無數次的失敗和磨難堆積起來的。經歷挫折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沒有經歷挫折考驗的成功,是不能夠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因此,提高看待逆境的態度和能力,是邁向成功的必要因素。
  • 理性、非理性與合理性
    這是一種思維能力,它藉助於邏輯的手段,但不等於純粹邏輯的思維能力;它與想像、經驗、激情、欲望及信仰相對立,但又與這些感性的或非理性的因素保持密切聯繫。因此,理性不像邏輯那樣確定、嚴格、不易變更,也不像非理性因素那樣飄忽不定,易入歧途,從而難以捉摸。理性既含有巨大的能動性,並能在追求崇高的理想目標中不斷調整以提高適應能力,同時又保持其有理由和可理解的、「健康思維」的根本特徵。
  • 一下午就能學習的三大思維模式-硬體不突出也能成為最強大腦
    我根據大腦(前額葉理性部分)計算帶寬的大小,大致把大腦分為4個版本,也許你就清楚了。1.0版本-非理性這是多數人大腦常見狀態。主要呈現非理性狀態,大腦在此階段也常處在自動駕駛階段。非理性不僅僅指衝動。03 如何應對別人的非理性狀態以上大腦的四個版本,是我個人的歸納總結,帶寬數值並不能量化,但大致能夠說明大腦的不同階段。而每個人其實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這四種狀態,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只是在四種狀態中經常性所佔比例不同。
  • 為什麼職場人要有這3種思維?你和成功的距離,就在思維方式上
    職場中,也許你很努力很拼命,但總也做不好工作,沒有好的業績或管理成效。看著別人升職加薪,自己卻苦於沒有成效而自責。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成效呢?很可能是你的思維模式出錯了!所謂方向不對,一切白費。當你思考的方向發生錯誤,就如同放棄寬敞大道走獨木橋、讓千裡馬耕田、與牛比力氣一般,即便是費盡心思,得到的結果也難盡人意。
  • 經常便秘,或與3個原因有關,若佔一條,也請你儘早改善
    其實如果經常便秘,長期做人不管的話,不但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而且還有可能會給身體健康帶來負擔,其實造成便秘的原因或許與這3點有關,如果你能儘早改掉的話,或許能夠幫助改善便秘。經常便秘,或與3個原因有關,若佔一條,也請你儘早改善喝水少。
  • 掌握這8種工作思維,讓你在職場中無往不利!
    修改後的任務: 李然(who),請你將這份報告複印(what)3份(how much),待會15:00(when)送到我的辦公室(where),我要帶出去給客戶看(why),要注意複印效果(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