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陽變為紅巨星,《流浪地球》中的逃離方法可行嗎?

2020-12-16 奇點先驅

我們知道,太陽一直為地球著提供熱量能源,所以地球才能夠蓬勃發展。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太陽終有一天會親手毀滅地球文明。2019年春節電影檔,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名為《流浪地球》的國產科幻片,該片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裡程碑。而這部電影也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地球,「成也太陽,敗也太陽」。

自地球誕生的那一刻起,太陽的光芒便跨越空間的距離到達地球表面,為地球提供所需要的溫度和能量。因此,地球上的生命才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的生產力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幸好在太陽熱量的幫助下,地球早已在地下儲存了大量的資源,這也使得人類文明得以迅速發展。

但是,太陽並不是永恆存在的,它也有著壽命限制。太陽內部核反應堆原料的多少決定它壽命的長短,一旦原料耗盡,太陽就會發生氦閃,進而轉變為一顆紅巨星。之後,太陽會停止散熱,最後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內部崩塌,繼而發生爆炸。

上面提及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以此為故事藍本,講述太陽發生氦閃後,地球失去了熱量來源的支持,氣溫驟然下降,本來生機勃勃的大地慢慢轉變為死氣沉沉的冰天雪地。而這一轉變,直接湮滅了人類生存的希望。為了未來子孫後代,科學家製造行星驅動器,利用強勁驅動力,幫助地球逃離太陽系,前往比鄰星三星系。

對此,有些專家提醒,這種方法只可在影視作品中藝術化,若想應用於現實是非常不切合實際的。第一,想要推動一個星球,驅動器的驅動力必定要非常強大。而地球地殼很薄弱,弄不好的話,人類不僅無法幫助地球逃離太陽系,還會將之撞得稀巴爛。

電影中提及到:地球逃離太陽的時間就需耗費2500年。但太陽的膨脹速度卻是極快的,有資料數據表明,變為紅巨星的太陽的規模是太陽正常狀態下的233倍,半徑也達1.63億千米,超出地球公轉軌道約1000萬千米。那時,地球還沒有逃出太陽系就會被紅巨星所吞沒,且在1330℃的高溫下,化為灰燼。

其實,太陽發生氦閃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時間無法確定而已。人類應有著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的意識,及時做好防範措施,應對一切問題的出現。既然如此,在太陽尚未化為紅巨星之前,我們有什麼辦法可逃過這一劫呢?

專家表示,唯一且有效的方法是儘快尋找第二顆宜居星球,而且要在太陽系之外。其實,早在20世紀中期,科學家便意識到尋找第二宜居星球的重要性,還開展了相關工作。但是至今為止,收效甚微,不過計劃依然持續進行著。我們難以保證永遠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因為不穩定的因素太多。因此,我們需要及時發現,做出有效地措施應對。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想法,不妨在下方留言告知。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可行嗎?是科學還是幻想?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其中的科學知識產生思考,那影片中涉及到的哪些說法具有較強的科學基礎,哪些說法現在也還只是幻想?《流浪地球》講述了太陽即將死亡,進入紅巨星的膨脹階段,地球會被膨脹的太陽大氣所淹沒。在人類命運面臨存亡的關頭,人類聯合政府做出了一項決定,地球作為一個龐大的飛船駛離現有軌道,奔向距離它4.2光年的比鄰星。
  • 《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在2019年的春節檔,國產電影可謂是火了一把,而其中的兩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與《瘋狂的外星人》更是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特別是《流浪地球》更是成為了春節電影檔中的黑馬,拿下了春節檔中的票房冠軍。而觀眾們對《流浪地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這部電影可謂是名利雙收。
  • 《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燒石頭燃料,這種技術真的可行嗎
    在正在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為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建造了1萬多座行星發動機,這些發動機高達11,000多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兩三千米,每一臺可產生150億噸的推力,但是它們所用的燃料只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石頭,也就是電影中所謂的「燒石頭」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石頭真的可以當燃料產生能量嗎?這技術真的可行嗎?
  • 《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
  • 流浪地球:推動行星?引力彈弓?網友:真的可行嗎?
    自上映以來,《流浪地球》口碑日漸上升,近日票房獨佔鰲頭。那麼對於電影中的某些「高級科技」,現實中可行嗎?首先,我們來討論支撐影片的大環境線索理論:在太陽燃料耗盡演變為紅巨星之際,人類為了尋求新的宜居帶,選擇用發動機推動地球。
  • 《流浪地球》天體物理知識科普及英國G5物理專業推薦
    整部電影氣勢恢宏,講述了太陽將變成紅巨星,人類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沒有劇透成分這部硬核科幻裡蘊涵了諸多物理學原理,想擁有更為卓越的觀影體驗,弄清楚這些東西是十分重要的地球逃離計劃得以實施,地球成了一個交通工具。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因此,在面對災難時中國人選擇跟地球一起逃離,正是我們文化特色的體現。而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刻意塑造超級英雄,在關鍵時刻每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正確選擇,都會讓他成為英雄。正是基於對土地的情感和由普通人凝聚而成的力量,讓我們找到了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核。如果把影片形容為一個人,這就是找到了人的靈魂。」流浪地球的計劃是什麼?
  •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在現實中不可行,基於兩個理由,一是推力不足,二是地殼無法承受!當然推力不足只是《流浪地球》中設定的條件,而現實中甚至連核聚變發動機都還沒有時間,更不要談推力不足了!
  •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很多人看完這部片子之後,發現由於對電影中的背景知識不甚了解,導致需要「二刷」、「三刷」才能弄明白其中的邏輯。那麼,今天就跟本航天宅一起來了解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關鍵知識點。起 因紅巨星:三四十億年後,太陽將由青壯年進入老年期。老年期的太陽會變為一顆紅巨星,巨星的顯著特點就是體積大、光度強、不穩定。
  • 看不懂《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專家幫你「科普」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楊甜子關於引力彈弓「引力彈弓」是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流浪地球》電影中,地球逃逸太陽引力的重要段落裡,「引力彈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李晉斌介紹,地球這個龐然大物,半徑6371公裡。
  • 解讀《流浪地球》第一部,那些天文地理常識,真的合理嗎?
    在國產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第一部中,有哪些基本的天文地理常識,電影又是如何巧妙的應用這些常識呢?下面我們來一一解讀。太陽會老化地球要搬家的前提是太陽膨脹老化死去,即太陽在世紀之內發生氦閃變成了紅巨星。變為紅巨星是《流浪地球》中的一個假設,是劇情的必要前提。
  • 電影《流浪地球》用點燃木星的方法推動地球,這種做法可行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電影《流浪地球》用點燃木星的方法推動地球,這種做法可行嗎?不知道大家在過年的時候有沒有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相信看過這一部電影的,朋友們都會感覺非常的激情澎湃,看到全人類為了自己的未來努力,的確讓人覺得非常激動。
  • 《流浪地球》究竟如何?可行嗎?
    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首部科幻劇《流浪地球》推薦指數:四顆星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這部口碑極好的國產科幻劇。簡單來說:本片的開頭是介紹流浪地球的原因,然後就是男主和女主還有我們近期以來的票房霸主吳京一同配合,將地球推離木星軌道。這裡面擁有凸顯愛國主義的片段,更有親情片段的展現。小編說實在的,是個不錯的劇。
  • 《流浪地球》那些燒腦的專業的詞語,我們真的會成為流浪地球嗎?
    這陣子大家都被《流浪地球》那震撼的場面和國產科幻的題材吸引了注意力,雖然從恆星的演化情況來,人類遇到太陽成為紅巨星是50億年以後的事情了,如果人類文明能存在到那個時候,發展出來的科技水平已經遠遠不是一顆紅巨星能吞噬得了的,不過這篇硬科幻題材影視確實讓人們對國產科幻電影的水平刮目相看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
    太陽誕生於約50億年前的一次星雲坍縮,太陽系的其它行星緊跟其後。太陽提供的能量來自於其中心氫氣的聚核反應,如同大量氫彈在太陽內部不斷爆炸,按照現有的數據估算,這種聚核反應總共將持續約100億年,所以,太陽還可以再燃燒50億年左右。  在小說《流浪地球》中,科學家發現太陽異常,並預測太陽將進入紅巨星膨脹階段,在接下來的數百年時間裡淹沒地球軌道。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常識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有一種題型是科技常識題,該類題考試範圍比較廣,涉及到了科技歷史比如像是三次科技革命,也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基礎科學知識。在2018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成為了一匹黑馬,口碑票房雙豐收,甚至有些人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作品。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太陽何時吞併地球?需要啟動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海報本片中一個細節,正是因為太陽的膨脹,地球在數十年後會被吞沒,所以人類才啟動「流浪地球」計劃的。那麼,劇中所描述的太陽膨脹,究竟是為什麼呢?這是否是憑空杜撰的呢?太陽內核不斷進行的核聚變使得太陽不斷發出光和熱但是太陽的「燃料」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從太陽誕生至今已經由46億年的歷史了,雖然經過科學家的推測,太陽還會持續近百億年,但是那一天終究會到來。在《流浪地球》中,劉慈欣做的事只是把那一天到來的時間大幅提前了而已。
  • 《流浪地球》中,用150萬噸的力推動地球,這個計劃真的可行嗎?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自從上映以來,它的話題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這部電影的出現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也讓我們對中國科幻電影也有了新的認識,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當中,太陽系的環境已經不適合地球生存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讓地球遠離太陽系,可是地球如此龐大的物體要怎樣讓它遠離太陽系呢?
  • 流浪地球可行性分析
    該部小說交代的流浪地球可簡概為:在太陽即將發生大爆炸時,地球面臨汽化,人類需逃離太陽系,逃離死亡,於是在聯邦政府的帶領下,人類開始流浪地球,而這個「逃離計劃」共有五個階段:「剎車時代」,利用發動機制動地球自轉;「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發送機,使地球加速飛離太陽系;「前流浪時代」,人類駕駛地球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半人馬座比鄰星;「後流浪時代」,接近半人馬座時的中途使地球自轉
  • 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上次大家在過年的時候可能都看過一部電影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著科幻的色彩。電影當中,大體內容是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從地上轉入地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