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管學生一樣管老師——教師還有自由的精神空間嗎?

2020-09-03 戚老師說

縣管校聘已差不多塵埃落定,快該開學了,很多老師都說自己患上了「開學恐懼症」,尤其是寄宿制初中和高中,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想起接手一個新班,從早六點到晚九點,不停地忙碌,要把幾十個獨具個性的青春期孩子,聚攏到一個班級裡,讓他們按部就班地學習、生活,非常有挑戰性。

任務重只是一方面,很多老師對開學恐懼,主要在於學校對教師的管理過於僵化。

一些朋友曾談起,那種精神上的閉塞、壓抑、桎梏,往往令人意志消沉,提不起一點勁頭。

現在的教育,普遍對教師管理太過,限制太多,像管學生一樣管老師成為常態。

教師朋友們,想想你平時在學校裡的情形,是不是這樣?

學校越來越像個現代化工廠,處處要求教師整齊劃一。不僅要穿統一的工裝,就連教學上也要求高度一致。

很多學校要用同一個教學模式,每周甚至每天都要說課,對課程進度、課程計劃、教學內容及環節設計、教學方法,規定得越來越細緻;甚至連教師每節課講多少時間、練多少時間都要管。

老師上一節課,學校能派兩三撥人來查課:先是教導處來,再是領導來,值班老師也來。

在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的條條框框之下,老師越來越像一個上課機器——程序給你設定好了,你照著做就是。

旁逸斜出,自成一家,教學個性,這樣的詞語,對於現在的教育和教師來說,未免太過奢侈了吧?

老師還有學術自由嗎?還可能有創造性嗎?

想起民國那些大師,劉文典曾在校園的月下講《月賦》;徐志摩也曾把講堂設在春天的美麗山野之間,他靠著一棵大樹輕輕誦出優美的詩句;辜鴻銘講到得意處,會忽然唱段小曲……如果放在當今的教育環境裡,他們還能不能這樣瀟灑呢?

教育不完全等同於現代化工廠的統一管理,教師和學生也不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零部件。教育,要慢慢來;教師和學生,需要一些自由生長的精神空間。

我是戚老師,感謝關注、閱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相關焦點

  • 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
    每一個老師,都希望成為「肯管、敢管、不怕管」的老師。可當前教育的最大困局是: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 當一個老師要完成的材料、要開展的項目、要參與的活動比學生還多時,還有時間,還有精力好好教孩子嗎? 事又多,錢又少,壓力太大,沒人理解……這是多少青年教師心中的隱痛。
  • 網友吵開了,學生在課堂上和教師發生衝突,老師不該管嗎
    其實,網課逼瘋的可能不僅僅是家長,還有學生和老師。3月12日,一段學生上網課時辱罵老師的視頻被傳到了網上。視頻中學生和老師發生了爭吵,學生認為老師貶低並辱罵自己,就在上網課時辱罵老師數分鐘。後來經過調查,原來是因為學生上課遲到,不交作業等學習態度問題,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學生,學生就認為老師辱罵了他。
  • 教育困局: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先供
    有人說教育最大的困局是: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這話不無調侃之意,卻又很耐人尋味。這裡需要先作出一個界定,此處談的教育僅指學校教育。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都沒有涉及到。具體到學校教育,核心要素的確是教師和學生。牽涉到的相關因素還有教育主管部門和學生家長。
  • 如果老師以後不敢管教學生,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嗎
    老師不敢管學生的這種情況其實很早就出現了。特別是在中學裡,都是10多歲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非常多變、敏感、易暴躁。有時老師確實是不敢管的。原因我就不再贅述,大家都知道的。如果一位教師以後不再管學生了,這意味著什麼呢?一、老師已經放棄了這個學生。
  • 把老師當學生管,沒有管不好的老師
    黃山智音琴行是當地最大最有名氣的培訓琴行,在這裡有個不成為的規定,那就是所有前來應聘的老師必須先學習半年,之後才能帶學生。在學習期間,老師只能領取最基本的生活費,不包吃也不包住,對於學習進度快的可以提前帶學生,但到目前為止,進度最快的也在琴行學習了三個月。
  • 雲南楚雄一支教老師連踹4小學生,教師管學生豈能操之過急
    教師管學生豈能操之過急?教師管學生不能操之過急,像雲南楚雄南華的那位支教老師一樣,對犯錯誤的學生,或者對「後進生」施暴,是拿學生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萬萬使不得的。教師管學生要有點哲學素養教師「教書育人」,一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二是教會學生怎麼做人。
  • 竟然被學生舉報!孩子不完成作業,老師要該不該管呢?
    有一天,一名初中老師晚上十點釘釘電話催作業,被學生舉報到地方政府領導留言板,問題很快被轉回當地,當地政府不敢怠慢,由縣委正式作出回復。縣委的回覆中說「個別老師的這種做法屬於隨意拖延教學時間,加大學生課業負擔,與教育局文件精神相悖。
  • 學生、家長、教師、網絡,似乎變得很微妙,老師該不該管學生?
    當然,到了文明的今天,我們不提倡體罰學生。現在網絡信息非常發達,個別教師對學生嚴重的體罰,導致學生受傷,甚至死亡的新聞時有發布。作為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可想而知,必然找學校討要說法。這種體罰也使得家庭和學校存在這樣的矛盾:學校不敢懲戒學生,但無法保證教學效果和秩序;家長要求孩子學習優秀,但是不能採取懲戒手段。這個矛盾的壓力就壓在了廣大一線教師身上。一些教師只能明哲保身:我只管教,不敢管學生學不學。
  • 孩子犯錯,老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 重拾「戒尺」,能否讓...
    ○「惹不起躲得起」,老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適當的懲戒不僅是老師的權利,更是老師的義務。但近年來,面對學生的出格行為,越來越多的老師出現了「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今年,廣東省司法廳公布了《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送審稿)》,其中明確:學校和教師依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
  • 正能量的教師管教權值得期待
    近日,廣東省司法廳官網公布《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首次對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權進行了明確——學校和教師可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4月21日《新京報》)。  此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筆者曾聽一位小學老師無奈地講起學校「趣聞」:被批評的孩子在課堂上嚴正抗議,「老師,你違反了教師法!」如果教師正當的管教權能落地,相信對很多老師會是很大的支持。
  • 教師的管與不管
    開除又不敢,因為是本轄區的學生,因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尚方寶劍。答案只能是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不能懲罰、不敢管教、不能開除。任其發展又不忍心。也許有人質疑老師不能維護課堂紀律,質疑班主任的軟弱。我卻看到身為老師的無奈和可悲。這樣的學生,政教處想管,孩子卻不服,班主任想管,卻不敢深管。只能戰戰兢兢地教書,卻不能有理有據地育人。
  • 大學老師不像中學老師一樣管學生?雛鷹總要離開巢穴翱翔天空!
    離開了吃喝住行都嚴格管理且課業負擔極重的高中,一腳踏入到一個各個方面都比較自由的大學,很多同學直呼解放了。確實相對於那個壓抑的高中三年,大學似乎是天堂般的存在。你可以不必在意每一門功課的分數,及格即可;也不用談個戀愛躲躲藏藏,可以光明正大地和自己喜歡的人散步於操場。這一切美好的自由時光,讓很多同學一時無法適應的就是一切自主。
  • 老師不敢管家長管不了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最近因老師管教學生發生的慘劇震驚社會,讓教師職業如履薄冰,家校關係愈加緊張。一、觸目驚心的學生極端事件駭人聽聞,教育之路充滿風險。抓作弊。學生考場作弊被抓會跳樓。大學生都受不了,何況小孩子傷了自尊心怎麼得了?拍肩行為。寶雞某校學生因不滿意考試分數而跳樓,教育局調查發現,老師講評試卷時,拍過該輕生學生的肩膀,於是該教師被停職。刪改作文。
  • 敢管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可是很奇怪的是我們被老師罵被老師打卻一點不怨恨,因為知道他們都是為我們好,都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更別說像現在的學生動不動還拿板磚去 拍,長大了還要把當年老師對我們的懲罰用扇耳光的形式找補回來了。觸及身體可以觸及靈魂,這句話我認為還是有點道理的,所以一點懲罰不要不可取,適當的懲罰肯定有必要。但是為什麼我們以前當學生不恨老師而現在的學生卻有那麼多的怨?
  •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老師不敢管學生
    從前的老師,學生不完成作業,留堂補做。 現在的老師,學生不完成作業,告訴父母。 從前的老師,學生調皮,罰抄書,留堂,擦黑板。 現在的老師,學生調皮,告訴父母。
  • 當前教育問題:如何才能改變教師不敢管學生的現狀
    現在的校園,已經和以前完全不同,教師普遍存在想管卻不敢管的矛盾思想。以前的學生,教師敢管,學生害怕,教學方面也沒存在什麼問題。而現在的學生呢?根本就從心理上不害怕老師,更有甚者,抱有一種思想「反正老師不敢碰我們,不敢罵我們,如果他們敢體罰我們,我們就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 不再有諸多顧慮,教師有「懲戒權」,「管學生」從此有法可依
    「無論遇到什麼,都不要打學生。」上崗那年,親人的殷切囑咐依然在耳畔迴響。上崗五年多來,對於「管學生」這塊兒,我一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實,負責任的老師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手段」的,即便是那些德高望重、每年被評優秀、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的老師,也會有類似的懲罰。小學生比較小,語言教育有時真的不會讓他「長記性」,而小學又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
  • 老師管不住學生,是不是很無能?
    小孫老師趁著辦公室只剩下他和老趙的時候,苦歪歪地湊到老趙跟前,說:老師,我到現在都管不住學生,是不是很無能?小孫去年入職,今年剛當上了班主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教師,他考到的正是當年讀初中的學校,老趙恰好是他當年的班主任老師。所以,作為新手,小孫老師經常向老趙請教。
  • 教育最悲哀的是: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
    家長不忍心說、不忍心罰、不忍心管,但要是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第一個不答應。老師教育學生,引起學生、家長的不理解,以至於讓老師出現不願管、不想管的現象。學生犯錯,老師不能管,不能罰,不能罵,似乎已經成了教育的一種常態。
  • 老師翻抽屜查違禁品,學生怒斥侵犯隱私,學校:不這麼管怎麼管?
    對此,學校教務處主任對這件事做出了回應,稱當時是學校組織了一次針對教室地下電線是否裸露,學生是否攜帶管制刀具,手機等,做了一次全面的排查。他表示,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對孩子的管理難度都比較大。作為老師,不管學生,對不起家長和自己的良心;管的話,個別學生逆反心理很強,確實非常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