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5億元的學術費,讓中國醫學最弱的專業顯現,藥物研發靠進口

2020-12-11 高校網大秀

一年75億學術費用的背後

近日,中國醫藥行業的恆瑞醫藥成為網絡熱點,2019年一年的學術推廣費用高達75億元,然後背後卻是巨額的利益輸送,在江蘇等多地被被曝光存在商業行賄事件,其實一年75億元的學術費用背後,卻凸顯出中國醫學高校中最薄弱的一個專業,藥學專業,中國的醫藥公司基本上沒有什麼研發投入,基本靠買專利或者專利失效來維繫藥品銷售,對於所謂的藥品品牌營銷而言,只要做好廣告宣傳,把臨床醫生搞定,那麼藥品的銷量就會提升,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不僅讓大量名不副實的藥品直接被大規模使用,更讓中國的醫學學術變得更加的「注水嚴重」,2020年就發生涉及中國多家醫院,100多篇SCI學術論文涉嫌由同一家學術工廠加工而發表,其中大部分集中的山東省,這也是為何曾經享負盛名的醫學東齊魯被遠遠甩在後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執業藥師邊緣化

造成藥學成為中國醫學專業中最弱的一環,其實原因很多,首先從中國藥師的從業質量上就有問題,在美國執業藥師證非常的難考,甚至執業藥師的收入要遠高於臨床醫師,然而在中國執業藥師都被邊緣化,即便各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都很難有符合高標準的執業藥師,在歐美發達國家,臨床醫生沒有權利給病人開藥,只有經過執業藥師的審核才能順利拿到藥物,因為執業藥師關於用藥安全,需要掌握的知識有很多,在美國,要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藥師大約要花8~13年:4年科學本科 + 4年藥學博士 + 1~2 年輪轉 + 1~3 年進修 。而在中國,執業藥師被嚴重的邊緣化,收入和地位偏低,讓高素質學生遠離藥學專業,最後造成惡性循環,加劇了中國醫療行業濫用藥物的現象,特別是濫用抗生素現場非常嚴重,每年發生因為藥物不良反應造成的醫療安全事故!國內各大藥店的執業藥師靠掛證,隨意賣藥,甚至出現買藥送雞蛋等菜市場的行為。正因為國內藥學專業的醫學從業人員沒有發言權,讓臨床醫生喧賓奪主,造成中國藥學專業成為醫學中最弱的專業。

中國上市藥企沒有研發人員

如果藥品僅僅靠仿製藥和做廣告就可以生存,那麼醫藥企業不會去做藥物的研發,就拿中國的上市醫藥企業為例,小編發現中國的上市醫藥企業居然研發人員都為0,這是一個可怕的現象,對比歐美國際醫藥巨頭,每年的運行費用大部分是研發人員的費用,而在中國的藥企卻是研發人員0投入,這也是為何中國藥學專業會成為醫學專業中最薄弱的一環,就業市場並沒有給高端藥學人才創造好的就業環境,讓高素質的考生遠離藥學專業,最終讓藥學專業成為中國醫學專業中最弱的專業。

一場疫情讓大家看到,中國的臨床醫學在人口大基數的實踐下,實力並不弱,然而濫用抗生素的背後和藥企高額學術費的背後,卻是藥學專業薄弱的具體表現!

相關焦點

  • 恆大集團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元 加快抗疫藥物研發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獲悉,恆大集團近日向中國醫學科學院現金捐贈1億元,支持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用於加快抗擊新冠肺炎相關創新藥物的研發。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截圖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一體,是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擁有23個研究所、6家醫院和7所學院。其中,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呼吸病學研究院、藥物研究所、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等在本次新冠肺炎防治和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冰桶下的罕見病:治療藥物全靠進口 國內無藥企研發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I攝【宏觀·政策】「冰桶」下的罕見病國內無藥企研發,治療藥物全靠進口,未統一納入醫保《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硯青 實習生 金倩 | 北京報導炎夏,一桶冰水澆身,這是日前各界名人爭相進行的「冰桶挑戰賽」,目的是為喚起公眾對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俗稱「漸凍人」)等罕見病群體的關心
  • 36筆融資、總額超80億元、AI藥物研發資本大爆發
    2020.12.1 派格醫藥完成8億人民幣Pre-IPO融資派格醫藥是一家專業從事聚乙二醇化藥物修飾技術和聚乙二醇化藥物的研發的公司,可提供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s及其衍生物,包括線性、雙臂和多臂結構,以及多種活化基團如琥珀醯亞胺碳酸酯等。公司近日完成8億人民幣Pre-IPO融資,由雲鋒基金、盈科資本、泰福資本領投,前海母基金、元生創投、中鑫創新、園豐資本等跟投。
  • 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元 設備進口壟斷程度高
    記者日前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7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發現,國內外醫學影像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產品層出不窮,預計到2020年,中國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6000億元至8000億元。但有專家也表示,伴隨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醫學影像產業還有不少瓶頸需要跨越,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 200億元研發投入背後的創與新——訪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
    對於新的生物製藥企業而言,一開始還沒有收入,這個時候就得靠資本市場的力量。資本市場為什麼願意投資,因為他們看好早期投資有助於發明出好的藥物。其實就是投資人能看到前景、看到回報。《中國經營報》:百濟神州的研發管線中有34款早期臨床藥物,其中包括下一代產品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一些擁有全球權益的在研藥物,並在全球開展70餘項臨床研究。腫瘤創新藥研發要與國際接軌,還要在哪些方面著力?
  • 恆大集團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元 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
    轉自 證券時報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獲悉,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收到恆大集團的1億元捐贈款項,用於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加快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創新藥物的研究。據介紹,目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已組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呼吸病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彬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組織全國醫療、疾控、科研機構搭建科研團隊,協同攻關,推進抗疫創新藥物的研究和儘快投產。
  • 基因智能賦能精準醫學診斷和藥物研發商安吉康爾獲1億元B輪融資
    第一時間獲悉,2020年12月25日,安吉康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吉康爾」)宣布完成 1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博行資本領投,澳銀資本、橫琴金投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加強安吉康爾基因智能AEGIS™系統的研發創新,並重點推進基因組疾病IVD醫療器械產品註冊申報。
  • 未來十年如何面向國際,布局中國抗體藥物研發?
    要聞 未來十年如何面向國際,布局中國抗體藥物研發?藥渡經緯信息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李靖博士在「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做了《未來十年如何面向國際進行中國抗體藥物研發的布局》的報告。抗體藥物發展概覽最近,藥渡做了大量的工作來梳理抗體藥物全球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的研發情況。
  • 阿斯利康宣布在滬建全球研發中心:要在中國開發更多創新藥物
    11月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跨國藥企阿斯利康獲悉,當天上午,阿斯利康與上海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將現有阿斯利康上海研發平臺升級為全球研發中心,並成立AI(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正式落戶上海市靜安區。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成立 將研究創製新藥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胡浩)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17日在京成立。藥物研究院將以惡性腫瘤、重要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慢性代謝性疾病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創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
  • 中國每年進口7萬噸「洋種子」:14億人的飯碗,能端穩嗎?
    正解局出品前段時間,農業農村部部長表示,要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種子是農業的「晶片」,關乎著國家的糧食安全。中國是農業大國,每年卻要進口7萬噸「洋種子」。中國農業會被外國「卡脖子」嗎?14億人的飯碗,能端穩嗎?
  • 畢業薪資較高的5個醫學專業,冷門專業入選,人才缺口較大!
    醫學專業的分支非常多,本文列舉了5個醫學專業,它們的畢業起薪比較高,專業不僅有臨床醫學等熱門專業,像是法醫學、藥物化學等冷門專業也榜上有名。01臨床醫學專業臨床醫學,作為醫學類專業中最受人們認可,也是「最強」的專業,一直以來穩穩地佔據醫學類專業的一把手
  • 輝瑞中國研發中心 在華砥礪15年 蓄力加速中國和全球同步研發進程
    2020年11月7日,上海——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之際,輝瑞中國研發中心成立15周年慶典暨"研發無界、攜手共創中國醫藥研發生態圈"圓桌討論會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主展區的輝瑞主展臺開啟。,每年在藥物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70億美元,目標為到2025年為患者帶來25個突破創新的重磅藥物。
  • 阿拉丁:科研試劑研發龍頭 CAGR高達36% 醫藥隱形巨頭基因
    毛利率始終維持70%以上,7.5%研發支出同樣遠高於同行。3、公司打破國內高端試劑市場外資壟斷格局,進口替代機會顯現。4、電商模式與科研服務需求的這種特點完美契合。2017年以來,阿拉丁長期在國內試劑電商銷售平臺綜合排名中居於前列。
  • 科學網—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舉辦生物醫藥專場路演
    本報訊 12月15日,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臺系列項目路演——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生物醫藥專場舉行。
  • 燃石醫學在納斯達克上市:4年淨虧損5億元,營銷費用高企
    據了解,燃石醫學成立於2014年,同年獲聯想之星等參與的4300萬A輪投資。2015年,燃石醫學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A+輪投資,2016年獲得紅杉資本、招銀國際、聯想之星等參與的B輪3億融資,2019年再獲8.5億元的C輪融資。
  • 醫學五大熱門專業解讀,想學醫的看看,這些醫學專業當不了醫生!
    醫學門類下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法醫學、醫學技術、護理學等11個專業類,共有50多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口腔學、中醫學等是醫學門類中最核心、最基礎的專業,被考生廣泛關注。今天給大家整理解讀五大熱門醫學專業。
  • ...新藥研發:信達生物上半年PD-1賣9億元;健康元迎戰60億哮喘吸入...
    本階段藥物研發的熱度較6月和7月上旬有所降溫,新申報的臨床數量有所下降,但醫藥新興研發的進度依然是資本關注的熱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公告統計,信達生物一季度達伯舒銷售4億元、二季度銷售5億元,上半年銷售額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10億元。目前中國共有6款PD-1產品獲批並進入商業化階段,隨著各大公司陸續披露半年報,上半年誰能稱王也即將見分曉。
  • 值得報考的醫學專業,除再次大熱的臨床醫學,還有三個性價比高
    醫學專業的就業和發展都不錯,薪資待遇也挺好。要說缺點,恐怕就是辛苦、壓力大。不過縱向比較,醫學專業依然是非常值得報考的。想不到吧,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專業竟然排名首位,而且辦學層次還是世界一流學科,不知道是否跟當地吃火鍋的飲食習慣有關。二、臨床醫學每年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最多,所以臨床醫學專業的從業者人數也是最多的。
  • 研發麵臨投入大、風險高……國產創新藥何時不再跟跑
    從審批數量看,近5年平均每年批准進口藥品臨床試驗336件,每年遞增7%;平均每年批准進口藥品上市56件,每年遞增16%;從臨床審批和上市審批的總時限看,我國新藥審批法定時限與發達國家接近。 為了讓廣大患者儘早用上境外上市新藥,從今年4月12日至今,國家藥監局針對國內臨床需求,科學簡化審批流程,加快臨床急需的境外上市新藥審評審批工作,共批准7個防治嚴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境外新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