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75億學術費用的背後
近日,中國醫藥行業的恆瑞醫藥成為網絡熱點,2019年一年的學術推廣費用高達75億元,然後背後卻是巨額的利益輸送,在江蘇等多地被被曝光存在商業行賄事件,其實一年75億元的學術費用背後,卻凸顯出中國醫學高校中最薄弱的一個專業,藥學專業,中國的醫藥公司基本上沒有什麼研發投入,基本靠買專利或者專利失效來維繫藥品銷售,對於所謂的藥品品牌營銷而言,只要做好廣告宣傳,把臨床醫生搞定,那麼藥品的銷量就會提升,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不僅讓大量名不副實的藥品直接被大規模使用,更讓中國的醫學學術變得更加的「注水嚴重」,2020年就發生涉及中國多家醫院,100多篇SCI學術論文涉嫌由同一家學術工廠加工而發表,其中大部分集中的山東省,這也是為何曾經享負盛名的醫學東齊魯被遠遠甩在後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執業藥師邊緣化
造成藥學成為中國醫學專業中最弱的一環,其實原因很多,首先從中國藥師的從業質量上就有問題,在美國執業藥師證非常的難考,甚至執業藥師的收入要遠高於臨床醫師,然而在中國執業藥師都被邊緣化,即便各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都很難有符合高標準的執業藥師,在歐美發達國家,臨床醫生沒有權利給病人開藥,只有經過執業藥師的審核才能順利拿到藥物,因為執業藥師關於用藥安全,需要掌握的知識有很多,在美國,要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藥師大約要花8~13年:4年科學本科 + 4年藥學博士 + 1~2 年輪轉 + 1~3 年進修 。而在中國,執業藥師被嚴重的邊緣化,收入和地位偏低,讓高素質學生遠離藥學專業,最後造成惡性循環,加劇了中國醫療行業濫用藥物的現象,特別是濫用抗生素現場非常嚴重,每年發生因為藥物不良反應造成的醫療安全事故!國內各大藥店的執業藥師靠掛證,隨意賣藥,甚至出現買藥送雞蛋等菜市場的行為。正因為國內藥學專業的醫學從業人員沒有發言權,讓臨床醫生喧賓奪主,造成中國藥學專業成為醫學中最弱的專業。
中國上市藥企沒有研發人員
如果藥品僅僅靠仿製藥和做廣告就可以生存,那麼醫藥企業不會去做藥物的研發,就拿中國的上市醫藥企業為例,小編發現中國的上市醫藥企業居然研發人員都為0,這是一個可怕的現象,對比歐美國際醫藥巨頭,每年的運行費用大部分是研發人員的費用,而在中國的藥企卻是研發人員0投入,這也是為何中國藥學專業會成為醫學專業中最薄弱的一環,就業市場並沒有給高端藥學人才創造好的就業環境,讓高素質的考生遠離藥學專業,最終讓藥學專業成為中國醫學專業中最弱的專業。
一場疫情讓大家看到,中國的臨床醫學在人口大基數的實踐下,實力並不弱,然而濫用抗生素的背後和藥企高額學術費的背後,卻是藥學專業薄弱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