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凱度消費者指數:3月汽車零售下滑 18%,食品飲料下滑 8%

2020-12-22 36氪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城市快速消費品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7%,但三月市場已經出現初步回暖,增長率回歸到了0以上。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經濟數據也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一季度同比下降19%。

圖片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

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7周(截至2020年3月13日的一周),隨著新增感染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和企業復工, 整體快速消費品市場呈現初步復甦。而在過去幾年中,引領市場增長的年輕消費者,以及西部地區的消費者的消費反彈趨勢更為明顯。 不同的品類復甦的速度和力度預計會有明顯不同。

一般來說,快速消費品主要包括食品飲料、美妝日化用品、非處方藥等,它們的生產周期短而周轉快,所以快消品企業一般依託於高頻的使用場景與龐大的市場規模實現盈利。快消品中包含多數生活必需品,所以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而耐用品消費就不那麼樂觀了,由於消費者主動增加儲蓄及缺乏消費場景等原因,耐用品成了拖累社會零售總額的主要因素。據統計局披露,3月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18.1%。

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裡,糖果巧克力類和飲類的銷售遭受較大影響,整體導致食品飲料同比下降7.7%,糖果巧克力和飲料的社交性較強,春節走親訪友的習俗會帶動這類商品的上漲,但由於Covid-19疫情爆發,線下社交遇阻,這類企業也遭遇了滑鐵盧。

在快速消費品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家庭清潔品類逆勢增長,同比增速達7.4%。市場的繁榮一方面得益於特殊時期清潔用品需求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也受益於部分企業的轉產。

隨著全國性戒嚴不斷升級,人們的安全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消費者儘量減少集聚,各地政府也對超市進行了限時和限流。

面對危機,各路零售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線下流量的減少,對零售企業也不全是壞事,這倒逼更多零售企業走向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道路,向線上尋找增量。部分龍頭零售企業充分利用了疫情帶來的機會,積極開拓到家業務,主動尋找客戶。

那些能夠在此次疫情中通過加快數位化建設經受了疫情挑戰甚至能吸引更多新消費者的零售商將在後疫情時代逆勢增長。以到家業務為例,人們對疫情的恐慌助長了囤貨的行為。龐大的流量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蜂擁而至的訂單考驗著零售企業的履約能力,部分線上平臺出現的缺貨、斷貨的現象。

部分供應鏈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利用這次機會博得了更多用戶的青睞,一般來說,越大的零售商,對供應鏈的話語權就越大。供應鏈是零售企業的生命,對一些小零售商來說,在大企業緊急調配貨源的過程中,小企業容易被擠壓,規模劣勢使其不得不承擔更高的採購成本。

在主要零售商中, 高鑫零售集團通過自有平臺和淘鮮達緊密合作,在一季度保持了領先位置。在2019年,高鑫集團加快了傳統賣場的轉型,縮小店鋪規模,加深數位化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大潤發積極利用社區團購小程序和自己的O2O平臺「 大潤發優鮮」等在一季度保持住了對消費者的服務供需。

與其他同行的表現相比,永輝在一季度保持了9.8%的強勁增長,這得益於其在生鮮方面的強大品牌效應以及通過小業態擴展在社區零售中建立的優勢。同時,在強大的商業管理和會員制和區域聚焦推動下,物美和步步高等本土巨頭繼續領跑市場。他們還迅速通過直播平臺來擴大人氣,建立更具互動的數位化購物體驗。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居家隔離,減少線下社交等防疫措施打擊了線下零售商,卻給電商帶來了流量。截至2020年3月20日的12周內,62.6%的中國城市家庭在線上購買了快速消費品,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2個百分點。

在流量的加持下,生鮮電商行業又煥發了第二春,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生鮮電商是疫情的最大受益方之一。據叮咚買菜披露,疫情期間,日訂單量基本上還是能維持40萬到50萬單,而且客單價幾乎翻了一倍,從之前的60元漲到100多元,每天供應的蔬菜超過1000噸,水產品也達到了近100噸。

天量訂單對是運力的大考,盒馬、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均出現了運力不足的現象,與運力問題相伴而生的是配送費的提高,對部分消費者而言,生鮮電商的購物體驗並沒有達到他們的心理標準。

對綜合電商來說,流量的加持使得他們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展現出驚人的勢頭。阿里巴巴的滲透率大幅提升7.4個百分點,達到38.6%。京東緊隨其後,滲透率增加了4.8個百分點。

但物流的低開工率對阿里的履約能力形成了掣肘,據國盛證券預測,一季度淘寶天貓的GMV下滑幅度在10%-15%之間,而自建物流的京東GMV增長預計超過10%。為了彌補疫情爆發期的損失,淘寶大力推動直播電商的發展,通過新的營銷窗口疊加現金補貼例如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推動市場復甦。

相關焦點

  • 貝恩公司攜手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2020年中國購物者報告》
    日電 今年,貝恩公司連續第九年攜手凱度消費者指數,雙方共同針對中國消費者購物行為開展研究並發布《2020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疫情下的「新常態」》。然而,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消費者縮減開支,快速消費品更是創造了同比下滑6.7%的紀錄。    自2012年,貝恩公司聯合凱度消費者指數連續跟蹤調查中國消費者的真實購物行為。深入的研究讓我們對於中國家庭購買消費的106個快速消費品品類建立了長期的認識。
  • 凱度消費者指數:後疫情時代品牌增長新機遇
    在FBIF2020食品飲料創新論壇的營銷創新分論壇上,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帶來了《後疫情時代品牌增長新機遇》的主題分享。虞堅表示,關於後疫情時代,非常重要的還是回頭看,整場疫情對於中國快消品市場,特別食品飲料市場,對今年接下來或明年會有一些更深遠的影響,這對品牌創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茶飲料延續下滑態勢 「複合」飲料成新趨勢
    尼爾森資料顯示,2014年整體茶飲銷售額(不含奶)負增長達3.6%,除了受到夏季氣溫偏低的天候影響之外,品類之間的消費轉移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顯示消費者期待創新的飲料商品。茶飲料今年仍然延續下滑態勢2014年雀巢冰爽茶停產退出中國市場,折射出的是茶飲料市場的尷尬——從暢銷品類慢慢開始被邊緣化。
  • 凱度消費者指數:2019年快速消費品市場增長5.3%
    凱度消費者指數(在中國隸屬於CTR)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市快速消費品銷售額增長5.3%,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
  • 美國2020年電商銷售額將增長18% 但仍無法挽救零售業的急劇下滑
    分析師估計,包括汽車和燃料在內的美國零售總額在2020年將下降約10.5%,降至48.94萬億美元,這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一數字比2009年經濟衰退時期8.2%的降幅還要更大。 eMarketer高級預測分析師Lindy Liu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消費支出放緩。
  • 凱度&貝恩:2017中國購物者報告
    通過智慧型手機搜集其在外消費食品飲料的情況,並結合其他數據來源,對餐飲渠道的整體動態進行了深入剖析。結果顯示,從2013到2016年,用於家庭消費的食品年增速為3%,然而同一時期的食品外賣增速卻高達44%,外出就餐增速也達到10%。這一變化為快速消費品(FMCG)的價值增長開闢了新視野,為具備前瞻性的品牌帶來了重要機遇。
  • 凱度:2018年中國快消品銷售增長4.3%
    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快速消費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3%,與2017年增速相同,保持了穩健的成長(注1)。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GDP增速為6.6%,2018年第四季度受製造業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放緩的影響,居民消費增速略有放緩,快速消費品的增長速度相比前一季度的同比增速(6.3%)也有明顯下降。
  • 凱度: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
    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公司的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的銷售額僅增長了3.5%,創下五年來的新低。但這一數據背後掩蓋了一個重要的特徵:儘管經濟環境整體蕭條,但有一些品類和單品能保持較快的增速,這凸顯了中國快速消費品和其他消費行業在快慢迥異的兩種增速下的運行軌跡。
  • 凱度消費者指數:2025年快速消費品全球網購市場將達1300億美元
    上海2015年7月8日電 /美通社/ -- 凱度消費者指數 (Kantar Worldpanel) 今日發布了「加速布局電商渠道在快速消費品市場的增長-2015」報告。報告中預測,2025年快速消費品全球網購市場將達到1,300億美元。未來10年網購的市場份額在快速消費品市場有望翻一番。
  • 貝恩:因售價下滑 前三季度中國快消品銷售額同比跌0.1%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快速消費品的銷售額同比(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1%,而2016至2019年,我國快消品市場的銷售額增速分別為3.6%、5.2%、5.2%、5.5%,連續三年保持了5%以上的增長。12月2日,貝恩諮詢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系列二》(簡稱:《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 凱度消費者指數虞堅:疫情下零售業催生共享員工等新做法
    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話了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在他看來,中國零售業都在積極應對變化,並沒有「怨天尤人」。例如盒馬鮮生和一些餐飲企業共享員工,以及「無接觸快遞」都是在危機中出現的一些創新做法。
  • 貝恩:因售價下滑,前三季度中國快消品銷售額同比跌0.1%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快速消費品的銷售額同比(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1%,而2016至2019年,我國快消品市場的銷售額增速分別為3.6%、5.2%、5.2%、5.5%,連續三年保持了5%以上的增長。12月2日,貝恩諮詢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系列二》(簡稱:《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報告: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持續向好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報告: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持續向好來源:聯商網2020-09-16 18:45近日,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8月14日的過去12周,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1%,主要受購買頻次的提升所驅動。下線城市增速超過上線城市,而東部地區繼續引領市場增長。與此同時,隨著疫情的緩解和盛夏的到來,上線城市戶外消費的衰退情況開始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
  • 興業證券點評3月社零數據:消費進入復甦周期 糧油食品一枝獨秀
    ,3月社零總額26450億元,同比下滑15.8%(環比回升4.7pp),扣除價格因素下降18.1%。√3月剔除汽車銷售影響的社零總額23841億元,同比下滑15.6%,環比回升3.3pp√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3月城鎮消費品零售同比下滑15.9%(環比回升4.8pp),鄉村同比下滑15.1%(環比回升3.9pp),城鎮的消費在政府推動下快於農村。
  • 百事可樂營收連續下滑:不顧致癌質疑重啟阿斯巴甜
    而就在去年8月,百事宣布停用這一人造甜味劑,理由是部分消費者擔心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據美國媒體報導,百事在一種甜味劑使用上的「反覆」,與其輕怡可樂銷售困境有關。根據彭博社援引的《飲料文摘》的數據,百事輕怡可樂銷量在2015年下降了5.8%,而零售數據在今年一季度也大幅下降了11%。
  • 千家企業搶椰汁飲料市場 "霸主"椰樹產值現下滑
    到目前為止,椰樹椰汁仍是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植物蛋白飲料,但行業老大並非沒有挑戰。據中新網報導,2月8日上午,椰樹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波在2017年新春開門紅大會上表示,2016年飲料企業普遍面臨產品滯銷的壓力,椰樹集團產值為40.21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2014年椰樹集團年產值為44.5億元,兩年減少4.3億元。
  • 凱度消費者發布最新品牌足跡排行榜,中國品牌依舊領先
    北京2015年5月15日電 /美通社/ -- 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了最新年度中國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快速消費品品牌排行榜報告。報告顯示,前十名品牌均是中國品牌,康師傅依然位居榜首。 這份2015品牌足跡排行榜通過覆蓋全球35個國家,監測食品、飲料、健康與美容和家庭護理類別來揭示那些被更多消費者購買、經常購買的品牌,即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品牌。排行以消費者觸及數(CRP)為測量指標,也就是通過測量全球購買某一品牌的家庭戶數(滲透率)和購買頻次(消費者購買某一品牌的年均次數),來真實地反映消費者選擇情況。
  • 8月淡季,中國汽車領跑全球市場,日本連續第11個月下滑
    受經濟放緩影響,全球汽車銷量均呈現疲乏狀態,不少車企甚至選擇其裁員、關閉部分工廠的舉措以求存活。根據上圖顯示,今年8月份,全球各國新車銷量不吃香,清一色的銷量下滑。即便是歐洲、美國、日本等國也均出現了同比、環比雙下滑。
  • 激蕩零售新格局,永輝如何藉助自有品牌彎道超車?
    數據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僅限快速消費品品類永輝超市、沃爾瑪與山姆會員店自有品牌表現最佳在以大賣場及超市業態為代表的全國現代零售渠道及快速消費品品類中,永輝超市、沃爾瑪與山姆會員店成為過去一年內自有品牌表現最好的零售商。
  • 連續五年業績下滑,可口可樂推大麻飲料,欲撕掉含糖高易發胖標籤
    此外,該公司2017年的投資回報率為11%,較2016年的15.2%同樣出現下滑。百事可樂執行長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表示百事業績下滑,是因為百事可樂第四季度的業績正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零售環境之中,同時消費者市場也在快速轉變。實際上,可樂業績下滑的現象已經持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