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家網
作者:南山
中國飲食界,男有海底撈張勇,女有陶然居嚴琦。相比前者三次創業失利,最後把一個火鍋做到天下人皆知,後者一心只想賣好田螺,只用幾個月時間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萬元,憑藉驚人毅力,一口氣拿下6萬平米,硬生生的建起了一個年入20多億的飲食帝國。
功成名就之後,嚴琦積極號召19位大型餐飲公司的企業家組建產業投資集團,斥資10多億,投身公益。
一
嚴琦1967年出生在重慶巴南,母親是當地的大家閨秀,在巴山蜀水的養育下,她從小就亭亭玉立,母親一直教導她,為人要不怕吃苦,要樂觀向上。由於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小時候都是住在爺爺奶奶家裡,奶奶總誇她是個小棉襖,懂得孝敬長輩。
在學校裡外貌較好的嚴琦很受老師喜愛,最重要的是,她每次考試幾乎都是滿分,屬於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只可惜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繼續選擇讀書。18歲的時候她外出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銀行,當時有500多人參加招聘考試,嚴琦以第一名的成績,沒有任何金融背景的情況下進入銀行做起了櫃員。
那時在銀行工作並不是想像的那樣,只要進去就是鐵飯碗,沒什麼事做,嚴琦的工作非常辛苦,她不僅每天要寫憑證、做報表,還要核對帳務,熬夜到凌晨四五點鐘是件平常的事情,但她從來沒有叫苦叫累,她相信這份工作自己一定可以做好,就這樣,她一幹就是2年,憑藉出色的業務能力很快從職員做到了營業經理以及支行的業務骨幹。
銀行裡的只要提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她是靠實力做起來的人。都說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但是有時光努力並不夠,後來,支行調來一個新行長,把舊行長以前帶的員工都開掉了,即便是她這種業務骨幹也沒能倖免,一氣之下,她選擇離開這個被外人看來能吃香喝辣的鐵飯碗。
很多人聽說她離開銀行後,紛紛為其找工作,有一個人建議她入股夜總會,「幹這個的現在特別火」只要入股每個月分紅能賺5000多元,嚴琦沒同意,她覺得那是「渾水」並不是什么正經事業,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乾淨的事不做。
那時,她手裡確實有點小錢,也想過要做點什麼,她起初是想繼續找個工作,但是又擔心銀行舊事重演,再努力工作也頂不上別人一張嘴,但也想過自己的特長有哪些,她想來想去,自己倒是有個好廚藝,要不開個餐館?
身邊的朋友則說,你要是開餐館也行,但是要選個好地方,要不沒生意,可是好地方誰不想找?說的輕鬆,做的難,於是她只在郊外找了個地方,開了個小餐館,她當時想,如果自己家的味道好也不怕沒有回頭客,她還想了幾個餐館的名字,其中選了一個聽著比較舒服,就叫陶然居吧。
二
起初她的生意並不好,只有5張桌子,一個廚子,一個服務員,她自己更是身兼多職,從採購到收銀,從廚子到老闆。
每天早上要4點多起床去5公裡外集市採購,6點回到店裡與服務員、廚師一起洗菜、剝蒜。有朋友過來看她時都不禁落淚,「你這叫什麼老闆?」
其實,辛苦到沒關係,做生意哪有不辛苦的?躺著賺錢的必定是少數。問題是,她的小店根本就賺不到錢,位置太偏了。2個月後,嚴琦的麻煩又來了,不掙錢,沒活幹,廚子不想幹了,剩下的一個服務員也看不下去了,有天她直接勸老闆,「您也不掙錢,要不還是關門算了。」
嚴琦是經歷過在企業辛辛苦苦工作然後被排擠的人,現在自己做生意,如果沒能堅持下去,肯定是自己的問題,她不甘心就此失敗,有幾天她徹夜難眠,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因為什麼沒生意?位置不好是一個,但是很多餐館生意興隆也不完全是位置;味道不好?她對自己的餐館還是有信心,那是什麼?她想來想去,最後覺得可能是沒特色,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做特色就得跟別人不一樣,要不還是沒特色。1996年,對她的生意來說是個轉折,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消息,西南農大引進新品種,成功培育出用青菜餵養的田螺。對,可以主打這種田螺!那時候青菜餵養的田螺,在重慶當地還是個新鮮事物,聞所未聞。
她將報紙上的這條消息剪了下來,尋著上面的地址,跑到西南農大旁邊的北碚去考察,才知道這種田螺名叫福壽螺,外觀與田螺相似,肉質更加鮮嫩營養豐富,但是這種螺體積要比普通田螺大,沉沙多,去沙比較複雜。
由於是新鮮物種,西南農大培育出的田螺市場認可度極低,她跑到學校裡,負責項目的教授,見到她都是笑臉相迎,就像張遼遇到了關雲長。從西南農大這個層面說,有商家前來諮詢就代表項目會很容易進軍市場,他們的培育才是成功的,如果一個品種市場根本沒人買單,就是一個失敗項目。
教授非常耐心的給嚴琦講解著福壽螺的去沙過程。剛開始,她聽從了教授的方法,把買來的福壽螺都泡在水裡,然後在盆裡滴上豆油,把田螺殼的尖尾端剪掉,讓田螺吐兩天水,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這種方法效果並不是很好。後來,她又了解到了一些土方法,在放田螺的水盆裡插了4把菜刀和鍋鏟,沒想到土方法比專業的還好用,果然高手在民間。
第二天,鐵器上爬滿了螺,而盆底沉下一層泥巴,重複2-3次,田螺肚子的沙子就清得差不多了。緊接著是去腥,為什麼說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嚴琦反覆試驗了幾十次就調出了可以去掉腥味的配方。
憑藉此獨特配方加以油、鹽、蔥、姜、青辣椒、酒、豆豉、紫蘇葉、蒜茸、酸筍,經過一頓爆炒,一盤以福壽螺為主料的辣炒田螺就誕生了,嚴琦品嘗了一下,又找到幾位自稱美食行家的人吃上一吃,大家讚不絕口的說道,「這個絕了,必火。」
光好吃也不行,沒人知道也白搭,為了宣傳自己的田螺,嚴琦專門找人印了500多張卡片,進行宣傳,還打出了每天前10份半價的標語,最初宣傳的幾天,她每天起早貪黑跑到火車站、車站、貨運站、大街小巷發卡片,不等500多張發完,她的生意就來了,一天能賺5000多元,很快她就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元,據說很多人為了吃的她的田螺,不惜跋山涉水,小店門口每天停著幾十輛車,有時趕上節假日,都能製造交通堵塞。
三
到了1997年底,嚴琦的小店陶然居,已經擴大到了500張桌子,店面不斷擴大,田螺一天就能賣出1000份,一天就能賺五六萬。據說很多媒體還找到她做採訪,尋求她成功的妙訣,以及未來的夢想。
嚴琦說,自己成功妙訣很簡單,就是善於發現,定好方向立即行動,且要虛心向能人學習。隨著,她的陶然居越來越火,她想過自己開分店,但那樣投入成本也不低,不如搞起加盟合作?
當時有一堆飲食界人士找到她,說要加盟,錢不是問題,嚴琦覺得這種方式來錢更快,一天一個店,加盟費就賺20萬,這比賣田螺成本低,賺的還多。此後短短一年內,陶然居的加盟店就開到了20家,遍布四川的9個地級市,嚴琦每天數鈔票數到手抽筋,一年光加盟費就賺了500多萬。
頭腦發熱的嚴琦風格了好長一段時間,她自己也開始財大氣粗起來,錢掙得太容易,人難免會飄。2000年,嚴琦押上全部身家,投資2000萬開了一家3000平米的大餐館,此後3年,她在重慶又一口氣開了9家這樣的大餐館,每家面積都超過3000平米!
1年之後,她走出重慶,將生意遍及國內各地,店面進駐15個城市,光加盟店就有70多家,2005年,陶然居一年銷售額居然超過了10個億!
躺著賺錢的模式,瘋狂的布局背後卻是暗藏隱患。2005年,多地食客開始向陶然居投訴稱,吃了你家的田螺,跑肚拉稀!嚴琦派人調查後方得知,加盟商為了賺取更多錢,開始使用不新鮮的食材,還胡亂加價,服務態度也非常惡劣!就像迎面忽來一巴掌一樣打向嚴琦的臉。
再這樣下去,不僅錢很難賺到,口碑不保,還可能有將人吃出問題的風險,一個企業一旦形象轟塌,是很難彌補的,付出的再多努力,也付之東流。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加盟店,嚴琦親自跑了10多個城市,一一暗訪考察,最後發現果然對食客很不負責人。
她當機立斷,腳踩剎車,即便退錢,也要砍掉很多不合格的加盟店,面對那些等著送錢上門的人,嚴琦全部拒絕,要麼開直營,要麼開聯營。
嚴琦從財務中抽調了600多萬元,在巴縣建了一個醬料基地,又特意開辦了一個廚師培訓班,重點解決調料和技術人才的儲備問題。隨後,她提出聯營標準,陶然居可以提供品牌支持,但人員必須由陶然居統一管理,定期培訓。但這樣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是一個城市開了很多分店,是很容易引發惡性商業競爭的,怎麼辦?她後來又想到一個妙招,盤下一個6萬平米的地皮,將店面都聚集在此,每個主打一個特色飲食。
就這樣,這塊地皮後來聚集了20多家店且主打菜品都不一樣,全部採取錯位經營,該模式一經推出,陶然居一年營收就做到了1個億,3年後隨著規模擴大,年銷售額更是達到20多億。
如今,陶然居已經在國內26個城市開了53家大型連鎖店,還擁有8個大型生態養殖基地,保證食材的質量。嚴琦認為,「生意做大,人很容易會陷入安樂狀態,不思進取,在飲食行業太過安樂,沒有創新,久而久之,熟客也會遠去,做餐飲最重要的是食材、味道、口碑、服務,你把食客當上帝,食客也會幫你創造財富。」
「一個只會賺錢的商人只能做老闆,不能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嚴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