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周玉萍) 在湘西的巍峨群山之中,有一所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湖南省示範高中——永順一中。建校以來,該校一直以卓越的辦學業績著稱,曾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等榮譽稱號。近幾年,該校根據文明校園「六個好」的要求,立足本校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積極開展文明創建工作,文明已成為古老校園裡的一道亮麗風景。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奠定文明創建根基
「學校不僅需要培養人才,也承擔著傳承文化、傳遞文明的任務。做好文明創建工作,也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一個發力點。」2018年秋,永順一中創建湘西州文明標兵校園伊始,校長馬繼業就十分重視文明創建工作,提出了「學校要有學校的樣子,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領導要有領導的樣子」的「四個樣子」建設工程,並將領導班子的「樣子」建設擺在首位。
永順縣第一中學對新生的軍訓。
為樹立團結、務實、進取、擔當的領導形象,學校黨總支確立了「建一流班子,創一流業績」的班子建設目標,不斷調整和完善班子結構、提高班子成員素質、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管理領導水平。2019年秋季,學校在縣委組織部的安排下進行了校級領導班子調整,向天兵、杜韶山兩位年富力強、作風過硬、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師直接由中層幹部提拔到副校長的崗位上,石家文、李雙、段培齊三位教學經驗豐富、享有較高聲譽的教師擔任了校長助理,各自負責擅長領域的教學管理。經過調整,領導班子的平均年齡大大下降,班子的活力和創新性大大增強。
為了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合作交流,增強決策執行能力,學校每周召開一次行政例會,每兩周召開一次行政擴大會議,班子成員、中層幹部參加,匯報、溝通、協調、商議學校重大工作和重要決策;每天安排2名行政幹部值日,巡查各項工作開展情況,不僅樹立了全校工作「一盤棋」的思想,也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學校的各項工作井井有條,教學質量也在穩步上升:近幾年,該校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科合格率一直在99.5%以上;2020年高考,該校參考人數為973,本科一批、二批上線人數達470、639,一本上線率達到了48.3%。
永順縣第一中學校長馬繼業(中)和校領導班子合影。
狠抓思想道德建設,鑄就文明創建靈魂
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永順一中歷來注重思想道德建設,狠抓學生德育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學校根據黨中央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了「忠心獻給祖國、熱心獻給社會、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老師、誠心獻給朋友」的「五心教育」活動,被《光明日報》等媒體報導推介,湖南省教委向全省推廣。
近年,該校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變化,不斷優化德育途徑,改進德育方法。學校建立了由政教處、綜治辦、團委、年級組、班主任、任課教師共同參與的德育工作隊伍,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入手,強化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和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等常規教育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習慣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組織學生學習黨史、國史,定期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國防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報考軍校。2018年春,被評為全國 「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因地區經濟原因,該校的貧困學生較多,根據思想激勵與資金扶助同樣重要的工作思路,該校創新開展了「助學+感恩」教育活動:一方面,學校廣開資助渠道,不斷擴大資助面,為貧困生解決經濟困難問題;另一方面,班主任、資助專幹經常與貧困學生促膝談心,對受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感恩教育,還邀請合適的資助人與受助學生座談,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學校要求學生定期向資助人匯報學習生活情況,重大節日自製禮物寄給資助人表達謝意。對此,《湖南教育》以《鋪就愛心長跑線》為題進行了全面報導。
突出師德師風建設,激發文明創建動力
6月30日下午,初夏的燦爛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永順一中位於圖書館五樓的學術報告廳內。永順縣「擔使命·鑄師魂」師德師風報告會的視頻正在大屏幕上播放,200餘名教職工聚精會神地傾聽著6位優秀教師代表的感人故事,遇到動情處,則靜靜地抹去情不自禁流出的熱淚。會後,一份份情真意切的心得體會交到了師德師風建設辦公室,3頁、4頁,有的甚至長達8頁。
這是該校進行師德師風建設的一個剪影。
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上,永順一中曾經湧現出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進、受人尊敬的好老師,也形成了一種愛崗敬業、率先垂範的良好教風。為此,學校重視樹立、推介本校的先進典型,以身邊可見可感可效仿的優秀教師為榜樣,樹立良好的教風。同時,學校每年開展一次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教育活動,組織老師們學習了習總書記與北師大師生座談時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學習了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組織開展了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拒絕有償家教籤名活動等,引導教師回顧自己的從教經歷,從思想、態度、行為等方面進行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如果說,悠久的辦學歷史、優良的辦學傳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緊跟時代步伐的師德師風建設則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春風,永順一中的教師群體在沃土春風之中成長為理想中的教師「樣子」:教學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對待學生,嚴慈相濟,關愛有加;對待自己,嚴格要求,行為世範。李雙、石家文、謝深山等一大批教師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等稱號,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群眾的口碑。
學校組織學生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學習。
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文明創建氛圍
永順一中的前身是清政府1902年改建的永順府官立中學堂,坐落在永順縣城西北隅古文廟舊址上,自古就是文脈所在之地,教學樓、藝體館、圖書館等建築依山勢屹立在蔥蘢的桂花樹、香樟樹之中,桂香亭、解放亭、崇文亭等代表辦學歷史的樓閣散布其間,景觀石、人文雕塑、名人頭像等人文景觀與環境協調統一,精心設計的文明標語、宣傳展板、校園文化牆則成為點睛之筆,校訓校風、名人名言、二十四節氣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處處散發著濃濃的文化和教育氣息。
不過,永順一中的學校「樣子」建設,不僅展現在外部環境之上,還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之中。該校堅持以「以人為本、以德立校,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每年由校團委、年級組、學科教研組主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漢字聽寫大賽、「校園歌手」大賽、經典誦讀活動、書畫展覽、元旦文藝匯演、田徑運動會、教師健步行活動、新生杯籃球賽……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是師生展示才華、展現教育成果的舞臺,也是傳承民族文化、倡導文明生活的方式,師生們積極參與,精心編排,力求推陳出新,百花齊放。近幾年,學校將土家族擺手舞作為高一新生軍訓時的必學內容,每年在校運會上組織學生表演的擺手舞大型團體操,整齊有力,氣勢恢宏,成為一大校園文化品牌。此外,語文組主辦的校刊《桃李園》由80年代的一本油印雜誌,發展成有64頁、封面彩色印刷的高品味文學期刊,如今已出版234期,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校園文學期刊。
立足百年底蘊,培育時代文明。永順一中的文明創建工作提高了師生的文明修養,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也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肯定。目前,學校在獲評湘西州文明標兵校園的基礎上,積極申報湖南省文明校園。相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的永順一中一定能與時代同行,根深葉茂育桃李,奮力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