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演奏家而言,練琴的話題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研究練琴絕不僅僅是學生的話題,其實是教師的核心話題。小提琴演奏家伊凡•加拉米安認為「對於一個樂器演奏家來講,沒有什麼比有效的練習能力更珍貴的東西了,也就是說,知道如何使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成果。因此,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練琴[1]。」
作為教師,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找尋並建立適合自己的練琴之道,啟發學生學習「如何」學習,掌握「如何」學習,學會用知識學知識。而不能簡單地教導學生「要多練、要慢練、要練熟」。
作為學生,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練琴。條條大道通羅馬,到達羅馬的是贏家。因此,發現和建立適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練習方法才是智者,才能成為贏家。
練習是通向熟練與生巧、乃至成功的必經之路,但不是必然之路。「練習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2]」,而簡單的、機械的重複,缺少的是改進或調整動作方式的目的,因此成效甚低。
「練習的效果取決於正確方法的運用[3]」,只有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能力,強化動作記憶和聲音記憶,才能使練習的進度和質量處於意識的控制之中。
熟練,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練習時間的長短與努力的大小,是以量的積累呈現出來的結果。巧不僅有賴於練習時間的長短與努力的大小,更有賴於技術理念的正確與否、藝術追求的高尚與否,它是以質的飛躍呈現出來的結果。
「熟能生巧」告訴我們,「熟」可以生巧,但是「熟」不一定都能生巧,我們探討的是如何生巧。當久「熟」而未能生巧之時,我們千萬不要責備自己練得還不夠多或練的時間還不夠長,而是要運用我們的智慧去學習、去分析、去總結,去創造自己的練琴方法。方法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哲學觀,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
[1]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學的原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1
[2] 曹日昌主編《普通心理學》P.122 人民聶耳出版社
[3] 曹日昌主編《普通心理學》P.123 人民聶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