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規律 創新發展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發展模式

2020-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遵循規律 創新發展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發展模式

2017-07-12 來源:教育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2005年,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強強合併,成立上海交大醫學院。十餘年來,交大醫學院充分發揮「部市共建」「部部共建」的體制機制優勢,始終遵循綜合大學的發展規律和醫學學科的特殊規律,既保持醫、教、研、管的相對完整性,又不斷加強與交大校部的融合,積極探索實踐在綜合性大學中發展醫學院的模式。

  一、醫學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醫學教育的完整性

  醫學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統一體,已發展形成包含基礎、臨床、預防以及醫學人文、醫學倫理等眾多學科的獨特而嚴密的完整體系,這些學科間有著緊密聯繫的理論基礎和邏輯方法。

  兩校合併後,交大醫學院積極向上海市爭取行政管理、業務指導、財政撥款等保持不變,努力完善醫學學科合作共建的開放聯動機制。在「部市共建」的體制機制下,醫學院保持黨委常委會以及黨委領導體系和組織架構的完整性,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時,上海交通大學加強對醫學院的支持,提出醫學院要成為建設一流大學的排頭兵,由醫學院採用獨立招生代碼,吸引全國有志於醫學事業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在這種模式下,我院凝心聚力,改革創新,取得快速發展,強強合併的這十年也被認為是醫學院發展的黃金十年。

  二、以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為根本,力推醫教研管可持續的包容式科學發展

  我們始終堅持大學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養。培養什麼樣的人決定了大學的定位。我們的定位是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醫學是「人學」,其卓越不僅體現在知識和技能,更應展現在深厚的人文情懷和高尚的醫德醫風,使醫學成為「有溫度」的科學,正所謂「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在家國情懷、仁愛之心、誠實守信的大格局中成就自我的能力,在堅守醫學初心、堅定醫學自信中,傳承大醫精誠,煥發新一代醫務工作者的時代光芒。

  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的老師必須是卓越的,老師的卓越首先源自科學研究和醫療實踐。我們抓醫學科技創新和醫療實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臨床新技術服務醫學人才培養,請德「醫」雙馨的名醫大家上講臺、下臨床、帶實驗、練技能,全方位投入到醫學教育,在言傳身教中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懷。經過多年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將一批極具創新潛質的學生和極具創新思維的老師匯聚在一起,相互激勵、共同超越」的辦學理念。在該理念指引下,我們以職業勝任力為導向,形成以「精品化」職業素質教育為主線的醫學教育架構。推動實施以「團隊牽引、首席負責、制度保障、教學督導」為核心的教學激勵計劃;推進以器官系統為主線,淡化學科,融形態與功能、基礎與臨床、醫學與人文為一體的整合式課程體系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建立聯合學院、設置新型專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卓越醫學創新人才。

  同時,我們將思政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緊密結合,將「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精神與「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醫學品格融匯、傳承,立足「輔導員-班導師」雙師聯動,開創「一體化」「大教育」「大思政」格局,讓科學知識、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貫穿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全過程。

  三、醫教協同,院校協同,助力健康中國的發展

  我院主動適應國家醫改對醫學教育的新要求,藉助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深化多學科交叉的「4+4」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在五年制與專業型研究生為主體的醫學人才培養基礎上,不斷完善八年制卓越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我們以教改服務醫改為動力,率先開展「5+3」和「5+3+X」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率先對附屬醫院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實行統一管理。2010年以來,累計招錄住院醫師1.3萬名、專科醫師1700名,實現了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的有機銜接。圍繞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我院完善以臨床研究為載體的學科整合機制,建立「醫工交叉基金」,前瞻布局未來優勢學科。在ESI全球醫學學科排名中,有7個學科躋身全球研究機構前1%,其中臨床醫學躋身全球前0.2‰,為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責任編輯:於平平)

相關焦點

  • 協同創新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研究計劃」
    為進一步推動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發展和學科建設,2020年9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腦科學年會在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會議在全面梳理腦科學「十三五」發展成績的基礎上,對交大醫學院腦科學「十四五」發展規划進行了全面研討。醫學院副院長江帆、各學院、附屬醫院腦科學相關科室主任(PI)、教(醫)師、博士後、研究生及相關部處近200人參加此次會議,科技發展處丁健青處長主持會議。
  • 中國高科集團深化產教融合 助力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 理論學習丨遵循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促進發展
    遵循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促進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
  • 【重磅】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併」十周年
    十年來,學校積極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醫學院」的「兩個一流」建設路徑,遵循醫學學科的特殊規律、遵循綜合性大學的發展規律,保持醫學學科的體系完整性和辦學自主權,保持醫、教、研、管的相對完整性,完善了以人為本、制度激勵為主線的大學治理,實現了「發展模式、管理模式、激勵方式」的三大轉變,構建了「卓越創新人才成長體系、卓越科學技術創新體系、卓越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卓越社會服務創新體系」,成功走出一條部市協同
  •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上海市共建託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四是引領示範,創新醫學教育管理體制。要充分利用共建託管的綜合優勢,加快建設一流醫學院、打造一流醫學學科專業、培養一流醫學人才,示範帶動全國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託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是三方深化共建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復旦大學加快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上海市將認真落實共建託管協議,積極支持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其直屬附屬醫院改革發展。希望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加強醫教協同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醫學教育教學水平,提高醫學科研創新能力,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快健康上海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 楊學山:發展雲計算要遵循規律形成合力務求實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在開幕式上指出,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經濟社會發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服務中小企業、縮小城鄉差別等方面,讓雲計算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應用發揮作用。當前發展雲計算要遵循規律形成合力務實推進。    今年以來,雲計算作為下一代計算模式全面進入實踐應用階段。
  • 創新驅動 打造飛躍發展的南科醫模式
    2019年12月28日,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全面建設正式啟動,其發展定位為建設「立足深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東南亞,集醫療、教學、研究與國際化於一體的國內一流、粵港澳前沿、國際先進的綜合性大學附屬醫院」。
  • 深化創新產學研 同心共築發展夢——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師生走進華派生物紀實
    首先,由付瑞瓊書記宣讀《關於頒發2016-2017學年度動物醫學院「華派生物獎學金」的決定》,榮獲獎學金的學生代表依次上臺,由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程安春、黨委書記付瑞瓊、華派生物工程集團董事長、總裁謝建勇、總經理龔文波和精華動物藥業公司總經理楊漢博為他們頒獎併合影留念。學生們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的笑容,彰顯出他們青春閃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中國高科集團深化產教融合助力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 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關鍵支撐要素
    第一,打破非科技性的創新瓶頸。我們現行的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很多是適應傳統發展方式的,有利於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但並不利於創新。要清除經濟社會領域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建立新的利益軌道。   第二,改革國家研究體系。
  •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堅持「三個發展」辦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
    堅持內涵發展 打造高質量教學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40年發展的必然選擇,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領導班子深知這個道理,他們始終遵循辦學基本規律,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 東北財經大學呂煒教授文章《深化對財政建設規律的認識》在人民...
    【MBA中國網訊】2019年7月3日,東北財經大學校長、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呂煒教授在《人民日報》09理論版發表理論文章《深化對財政建設規律的認識》。
  • 12所大學校長共議中國高校未來 束縛大學發展創新的是什麼?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認為,行業特色高校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個性與共性、「專」與「博」、特色與優勢等四對關係,增強辯證思維能力,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學、科研和服務中不斷改革創新、追求卓越。跨界融合,推陳出新,是當前全國高校都在探索的方向之一。「具有人文視野和創造思維的人才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江蘇省睢寧中等專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原標題:江蘇省睢寧中等專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隨著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大量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缺口為職業教育提供了發展空間。2019年初,《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出臺,進一步指明了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事實上,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首個以城市為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科技支撐。
  • 達內推動產教融合深化發展,賦能高校建立特色鮮明的合作模式
    (原標題:達內推動產教融合深化發展,賦能高校建立特色鮮明的合作模式)
  •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臨床醫學院揭牌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4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吳亮其)7月19日,以北京醫院為基礎,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臨床醫學院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醫院為提升國家醫學教育、醫療服務與醫學科研水平,助力「健康中國」發展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
  • 濰坊醫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7日訊 7月17日上午,濰坊醫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浮煙山校區舉行。學院黨委書記李明與山東海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總裁史曉明共同為基金會揭牌。院長管英俊和史曉明分别致辭。院領導張濰華、孫宏偉、劉軍、田豔玲等出席成立大會。成立大會由副院長劉軍主持。
  • 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
    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  清華新聞網12月3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在「第二屆中國醫療工業發展大會」上獲得「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最佳醫學發明創造獎」,並獲得「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發明家」榮譽稱號。
  • ...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
    《關於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組織實施。省直有關部門要切實理順部門主管關係,解決轉制類科研院所歷史遺留問題,完善分配製度,加快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加強督導調度。三、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有湖南特色的創新體系建設要遵循規律、問題導向、系統設計、分類施策,切實解決轉制類科研院所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