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省睢寧中等專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大量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缺口為職業教育提供了發展空間。2019年初,《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出臺,進一步指明了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睢寧中等專科學校作為睢寧僅有的一所職業學校,在睢寧經濟發展大潮中,不但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江蘇省睢寧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於1994年,是國家級別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歷經26年,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融中等職業教育、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社區各類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職業學校。學校現有新校區和老校區兩個校區,共佔地約655畝。現有教職工375人,在校生總人數14558人,其中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學生4189人,非全日制農民「雙提升」學員7869人,成人教育在籍學員2500人。另外,學校每年為社會提供培訓及繼續教育培訓2萬餘人次。
德育為先傳承工匠精神
學校遵循「明德至善、篤學敏行」的校訓,弘揚「尊師愛生、和諧友善」的校風、「理實一體、學以致用」的教風、「勤學苦練、知行合一」的學風,始終踐行「為國家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學生創造多樣化成才機會,為社會提供終身學習的平臺」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實用人才,傳承工匠精神」為己任,按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培養模式,本著先成人後成才的培養宗旨,堅持以德樹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將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開設相關德育課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禮四儀」「法治安全」「工匠精神」等主題教育活動。
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
一直以來,學校圍繞鄉村振興,對接地方主導產業、支柱產業,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構建產教融合現代職教體系,面向「三農」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及技術支持,為地方經濟建設貢獻了職教力量,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拿出職教方案,走出了一條在經濟窪地打造職教高地的職業教育特色發展新路子。
構建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爭當校企協同育人的「排頭兵」。
學校以「訂單式」培養為載體,專業與產業對接、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截至目前,學校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訂單班培養、合作冠名班、現代學徒制等。2019年,校企合作企業達38家,比2018年增長10.5%。校企合作實習與就業單位由以滿足縣域企業人才需求為主,拓展到蘇南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每年學生就業率達98%以上,專業對口率90%以上,就業穩定率高達93%以上。
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機制,爭做現代職教體系的「先行者」。
學校樹牢把學校建在產業園區、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堂建在生產線上的辦學理念,在新形勢下不斷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構建「校中企、企中校」的聯合辦學機制。先後與本地支柱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將實訓基地產業化和企業車間教學化的方式,設立「企中校」試點,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組織學生直接在企業進行理論學習與技能實踐。今年,學校與睢寧縣烹飪協會合作,成立睢寧菜研究院,聘請睢寧縣各大酒店名廚作為研究員和兼職教師,通過飲食文化的傳播,弘揚睢寧精神,提高烹飪專業的知名度。目前,學校已建成的9個校園實習實訓基地有「聯想PC+服務實踐基地」、施耐德電氣化實訓中心、AHK機電一體化考證實訓中心、烹飪實訓基地、電商孵化實訓基地等;企業生產實訓基地有江蘇星星家電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世紀天虹紡織有限公司、沙集鎮電子商務園等3個。將產教融合模式落實在實實在在的育人工作中,促進學校培養更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拓寬了畢業生未來就業之路。
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宗旨,爭創職教惠民利民的「標杆校」。
睢寧是農村電子商務「沙集模式」的發源地。2014年以來,睢寧中專對接睢寧縣「萬人電商培訓工作」,自編初、中、高級電子商務校本教材,每年深入鄉鎮培訓平均達到3800人次。據統計,2018年睢寧縣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86億元,其中有120億元為睢寧中專畢業生創造的。2019年,學校「萬人電商培訓項目」被評為江蘇省社區教育特色品牌項目。2020年11月,學校受邀參加第二屆長三角地區學習型鄉村建設研討會,並在會上作「萬人培訓育電商,脫貧致富奔小康」主題經驗交流。
除電商培訓外,學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圍繞農民需求和鄉村振興,廣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退役士兵培訓、創業培訓等各類社會培訓,年培訓達兩萬人次,培訓收入過千萬元,擴大了學校影響力,提升了辦學效益。
未來,學校將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設一支滿足創新創業要求的師資,繼續為睢寧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代 騫 李國君 楊 永)(代 騫 李國君 楊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