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課的試誤說,是心理學中行為主義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樣,試誤說也是我們遼寧招教考試教育心理學理論需要重點準備的部分。一般來說題型多為客觀題。在本文中,將結合常見的考題,帶領大家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桑代課的試誤說來源於一個經典實驗,即:餓貓開籠取食實驗。大家要注意我說的是餓貓開籠,而不是貓。那這個實驗的過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桑代克設計了一個實驗迷籠,這個迷籠籠內只有一個開門的機關,有當你碰到這個機關籠門才會打開。然後桑代克就把一隻貓餓了好多天,放進了這個他設計好的迷籠裡,籠門緊閉,籠門附近放著一條新鮮的魚。那貓餓了這麼多天看到魚肯定是想出來啊,又走不出來就在裡面亂碰亂撞,可能撞了大約2000次,一次偶然的機會碰到了機關打開了籠門便逃了出去吃到了魚。之後桑代克又把貓餓了好多天又放到了這個迷籠裡,籠外依然有一條鮮魚,然後餓貓又在籠子裡亂碰亂撞,這一次可能只用了1000次就打開了籠門,之後桑代課克不斷地餓這隻貓不斷地讓它嘗試錯誤打開籠門,直到有一次把貓放進去它就會開籠門。就認為貓學會了碰機關開籠門的行為。
桑代克就用曲線圖來表示學習的過程,隨著嘗試次數的增加,做出的動作所用的時間逐漸減少,這就叫做學習曲線。
通過這個實驗,桑代克研究出了一個關於學習的三大定律。
第一,準備律。指的是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的掌握學習的內容。那麼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把一隻餓貓放進去就體現了準備律。如果我們是把一隻吃的飽飽的貓放進去那麼貓還會亂碰亂撞想出來吃魚嗎?可能進去就呼呼睡大覺了吧!
第二,練習律。對於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的重複這種反應會有效的增強這種聯結。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視練習中的反饋,他認為告訴學習者練習正確或者錯誤的信息有利於學習者在學習中不斷地糾正自己的學習內容。比如實驗中的貓,不斷地餓它讓它嘗試去打開籠門,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直到學會打開籠門。這就體現了練習律。
第三,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者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那麼在實驗中,貓打開了籠門後成功吃到了魚就是對貓的反饋,如果貓打開籠門卻不給它魚吃,那下次它還會去嘗試打開籠門嗎?所以學習還強調要及時的做出反饋和強化。其中,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以上是桑代克總結的三條學習定律,但這個實驗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就是過於的機械化和簡單化了,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了。
同時,還要知道的就是,桑代克的這個實驗,得出的學習聯結,是西方提出的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
結合常見的考題,我們將這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鞏固。例如:
【2016年瀋陽鐵西區試題】桑代克提出的學習定律包括( )
A.準備律 B.效果律 C.反饋律 D.練習律
答案ABD:這是桑代克的試誤說實驗總結的三大定律,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
相關推薦:如何學好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階段形成理論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