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帶娃上籃球課的時候,娃連球都不會拍,一節課下來小小的內心充滿挫敗感,回家就跟我說,媽媽我不想上籃球課了。
跟娃一起上課的一個小朋友,是姥姥陪著去上課的。娃上課期間,這個小朋友的姥姥就跟我聊了起來。她跟我說,要在家裡先教會娃拍球再過來上課比較好,還很熱心的跟我說她是怎麼教她孫子拍球的。
上完課,姥姥還會跟教練溝通,問問她孫子這節課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平常要怎麼練習之類的。
不禁感慨,現在的老人家帶孫子都這麼認真了,咱們當爹當媽的也不能輸啊。
其實,我在家也嘗試著教娃拍球,但是發現怎麼教都教不會,拍沒幾下就掉球了。陪娃太久了,就會發現有些東西,還是得出錢讓教練去教,效率更高。
當然,也不是出錢就完事了,教練只是教了方法和技巧,平常的練習還是要靠家長。這一點,不管是什麼興趣班,道理都是一樣的。
對於籃球,我自己也不懂,我能做的只有娃在上課的時候,我坐在籃球場邊上旁聽。聽著教練教給娃的方法,再看看娃哪個環節比較弱,回家再陪娃一起練習。
四五歲的孩子,一節課下來未必能把教練教的內容都記住。而且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還特別愛面子,如果做得好被表揚了,下課都是興高採烈地奔跑過來,回家還要跟家裡人都炫耀一遍。如果是感覺跟不上進度,一下課都是垂頭喪氣的,不開心很久。
一起學籃球的還有一個小朋友,如果是沒有得到第一,就開始發脾氣了或者是直接大哭起來。所以,孩子在上興趣班的時候,也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還有處理問題的方式。
學齡前的孩子上興趣班,基本都是啟蒙階段,主要是以培養興趣為主。先讓孩子有興趣了,才能愉快的上課,積極的練習。孩子啟蒙階段,找到一個好的老師很重要,但是家長的陪伴和鼓勵更重要。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孩子沒有興趣就不學了唄,幹嘛非逼著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其實學齡前的孩子, 除了少數對某個領域特別有天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資質普通的孩子,需要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學習和培養興趣,再把興趣變成愛好。
我給孩子報籃球課的初衷也只是想讓孩子多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並沒有想過,孩子一定要把籃球學到什麼水平。只不過,開始上籃球課了,才發現不是簡單的交了錢,把娃送過去就完事了。
第一節課娃球都拍不好,很有挫敗感,回家就說不想上籃球課了,還說籃球教練很兇。其實教練也不是兇,只不過他一個人要帶好幾個孩子拍球,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比較好動,很難全程聽指揮。他只有適當嚴肅認真一些,才能鎮得住場。
剛好籃球教練是輪流上課的,隔天就輪到另外一個教練了。
我就跟娃說,明天換一個教練試試看,教練那樣子並不是兇,如果你做得很好,教練也不會說你的。因為你們身體裡都有很厲害的能力,教練是要幫你們把這些能力激發出來,你們都會變成很厲害的男孩子。
你看看如果教練上課的時候,你們幾個小朋友總是跑來跑去,或者自顧自的拍球,教練說的話你們就聽不清楚了,也學不會了。第一節課學不會拍球也沒關係,咱們慢慢來,總能夠學會的。
說服了娃繼續上籃球課,也驚喜的發現,第二次籃球課娃竟然拍球拍得挺穩的了。之後的每節課也都是很認真的在上課,回家之後,我也會幫他一起練習。跟不上節奏的環節,在家裡多練幾次,就慢慢跟上了,比其他同學也做得更好了。
慢慢地,娃覺得原來自己拍球這麼「厲害」,對自己就更有信心了,也非常喜歡去上籃球課了,每天都很期待去上籃球課。
我想,我家娃的籃球興趣培養也算是取得了初步成功。當然,後面還會面臨更多新的挑戰,需要我跟娃一起去面對。
雖然現在娃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能夠很好的完成教練安排的任務,但是偶爾也有難度比較大的完不成的,就要繼續練習,直到完成任務才能下課。每當遇到這個時候,娃又是滿滿的挫敗感。老母親又要想辦法開導娃,鼓勵娃,陪娃練習。
作為過來人,我想說,不要輕易給娃報興趣班。把孩子送去興趣班,並不是交了錢把孩子送過去就完事了。即使你覺得讓娃去上興趣班,並不想著能達到什麼厲害的水平,只是想讓娃有事情可以做,消耗時間。但是如果娃在興趣班上,長期處於「差生」位置,這個對於娃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如果決定給娃報興趣班了,儘量做到陪娃練習、關注娃的心理、幫助娃培養興趣、建立自信心。
你們都給娃報了什麼興趣班?關於娃上興趣班你們又有什麼感想呢?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