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都報了哪些興趣班呀?」
「都在學什麼呢?」
「我們家的小孩明天要上三堂課,書法、舞蹈、下棋。」
這個場景最常出現在幼兒園的門口,三五成群的媽媽們討論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的興趣班。
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總結來說:一半為了孩子,一半為了面子;一邊源於焦慮,一邊源於攀比!
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害娃」言論;也許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報了,我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下的攀比和焦慮心理……
然而,這些原因都不該成為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真正出發點!
一切不基於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真正需求為出發點的興趣班學習,都是耍流氓!切忌只為滿足虛榮心或延續家長自己的夢想而坑害了孩子。
其實,家長給孩子報班本是利大於弊的好事。
但,興趣班真的不是越多越好,貴在精,不在多,還有就是一定要是孩子喜歡的才可以。
興趣班不宜多報,1-3門較好,2門最佳。如果可以給孩子報兩門興趣班,那一定是一門提高優勢,一門補充弱點。
如果是從提升孩子的優勢考慮,那自然是選擇有正向效應的;但如果是想補充弱點,那就一定要順勢而為,遵循這兩點為孩子挑選的興趣班才是最合適的。
所謂正向效應的學藝,最可貴的在於它能磨鍊一個人的性子,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和專注力。
它能夠讓堅持學習到一定程度的孩子,有一天意識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的內涵,能夠了解達文西畫那麼多雞蛋的堅持才是成功的基石,孩子能夠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懂得堅持和積累。
除此之外,等他長大成人後,面對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特長愛好可以更好地讓他們學會獨處並且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愛好相伴左右,無論何時,不懼孤獨。
順勢而為在於充分了解孩子的弱點後,可以通過學藝的技能來彌補自己的短板。
比如:孩子體質較弱,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參加體育類的興趣班,通過大量的體育鍛鍊來增強體質;
孩子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參加口才表演類的興趣班,通過大量的朗讀和演講,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欲望。
在報興趣班方面,家長一定要切忌貪心,讓孩子自由地按照一定的節奏來學習,要更看重孩子的興趣啟蒙,在輕鬆的氣氛中點亮孩子的愛好。
切記!千萬不要一下子給孩子報很多門興趣班。
不然會導致孩子壓力大,牴觸情緒變重,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厭學等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庭花了很多錢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孩子起初高高興興地去,後面因為父母的貪心教育和模糊的培養思維,導致孩子不願意去學,最終由母慈子孝變成了雞飛狗跳的親子關係。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一句,只有孩子喜歡的才是適合孩子的,只有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畢竟,衡量孩子成長好壞不應該以興趣班多少來決定。一個快樂的童年,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