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黔東大地,全市7770名駐村幹部和1340名第一書記爭當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員,活躍在農家院壩,穿梭于田間地頭,處處傳播著黨的「好聲音」,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遍千家萬戶,鼓舞人心,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凝心聚力。
拓展廣度,宣講遍布各個村寨
「這下聽懂了,有這麼多好政策,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大灣村,駐村工作組和團縣委藉助「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班」宣講政策,提升深度貧困村群眾的政策知曉率。
宣講課堂上,還特意邀請當地雙語教師滕繼承用苗語為群眾一字一句地翻譯講解黨的十九大精神內容。解讀完後,還採取現場搶答的方式加深印象,對於回答正確的發放常用苗藥等作為獎品鼓勵,讓群眾在寓教於樂的方式中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11月3日晚,在玉屏侗族自治縣鐵家溪村,群眾圍著幫扶幹部代克雄,認真聆聽著他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時有群眾打斷提問,互動式的宣講變成了思想的交流。
宣講了之後,代克雄還組織群眾圍繞當前的工作談如何發展,如何建設鄉村,群眾積極參與討論,氛圍極其濃厚。村民易長輝說道:「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家和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肯定會富起來的。」為了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遞到每個角落,全市各個駐村工作組發揮駐村幹部身在基層、了解群眾的特點,採取院壩會、民情懇談會、田間碰頭會等形式宣講,用群眾喜愛聽、能聽懂的語言把十九大精神宣講到村、到戶、到田間地頭。
而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自然村寨,駐村幹部充分發揮當地「本土」宣講員的作用,用少數民族語言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增強了宣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緊貼熱度,宣講內容群眾關切
「以後山裡的娃娃讀書就方便多嘍,不用進城就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10月30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掛職幹部、思南縣涼水井鎮茶山村第一書記顧峰毓來到白蠟園組,以院壩會的形式,圍繞基層群眾關切的問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顧峰毓的話還沒說完,便贏得了群眾的陣陣掌聲。
為了讓宣講更接地氣,更貼近群眾日常生活,抓住群眾的「興奮點」,全市廣大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緊扣基層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話題,結合具體的鮮活事例,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講給群眾聽,讓宣講受歡迎,讓群眾得實惠。
「我就是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就業崗位,除了幹農活,還有更多的打工收入……」在石阡縣河壩鎮普興村黨的十九大宣講院壩會上,該村下普組的群眾李春說出了心願。
普興村的村委會院壩裡,在該村第一書記杜勇軍的積極組織下,30多名黨員群眾圍坐在一起討論黨的十九大報告。
這樣的場景在黔東大地的各個村寨並不鮮見。連日來,全市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圍繞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內容開展宣講活動,詳細解讀惠民政策,及時解答基層幹部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動力。
保持力度,宣講實效體現在實處
「我們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在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會上,該村第一書記張程號召村組幹部要凝聚思想向貧困發起決戰總攻。
張程和其他的駐村隊員結合當前的脫貧攻堅秋季攻勢,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時,談發展、話脫貧,不失時機地做群眾思想工作,及時化解「組組通」道路硬化、「四改一化一維」工程項目實施中的困難問題,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全村「四改一化一維」已改299戶,竣工率達92%,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大大激發了群眾的發展熱情。
「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決戰脫貧攻堅,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寨轉村駐村幹部羅勇堅決地說。
地處寨英鎮北部的寨轉村有11個村民組,565戶2884人,土地及荒山面積達5000餘畝。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之後,頓時消除了群眾的擔憂,激發了全村群眾利用閒置土地及荒山發展油茶產業的熱情,很快就解決了之前流轉土地中的不少問題。
11月6日,該村油茶項目產業基地順利開工。據貴州匯生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介紹,這個油茶產業項目可以用活閒置土地資源,增加群眾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油茶產業項目將帶動72戶264名貧困戶脫貧致富。
學習好、領會深才能將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市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用「老百姓的話」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轉換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例子,真正讓幹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使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推進發展的強大動力。(李才)
來源:銅仁日報
(責編:陳晶晶(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