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的「好聲音」傳遍鄉村

2020-12-18 人民網貴州頻道

初冬的黔東大地,全市7770名駐村幹部和1340名第一書記爭當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員,活躍在農家院壩,穿梭于田間地頭,處處傳播著黨的「好聲音」,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遍千家萬戶,鼓舞人心,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凝心聚力。

拓展廣度,宣講遍布各個村寨

「這下聽懂了,有這麼多好政策,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大灣村,駐村工作組和團縣委藉助「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班」宣講政策,提升深度貧困村群眾的政策知曉率。

宣講課堂上,還特意邀請當地雙語教師滕繼承用苗語為群眾一字一句地翻譯講解黨的十九大精神內容。解讀完後,還採取現場搶答的方式加深印象,對於回答正確的發放常用苗藥等作為獎品鼓勵,讓群眾在寓教於樂的方式中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11月3日晚,在玉屏侗族自治縣鐵家溪村,群眾圍著幫扶幹部代克雄,認真聆聽著他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時有群眾打斷提問,互動式的宣講變成了思想的交流。

宣講了之後,代克雄還組織群眾圍繞當前的工作談如何發展,如何建設鄉村,群眾積極參與討論,氛圍極其濃厚。村民易長輝說道:「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家和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肯定會富起來的。」為了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遞到每個角落,全市各個駐村工作組發揮駐村幹部身在基層、了解群眾的特點,採取院壩會、民情懇談會、田間碰頭會等形式宣講,用群眾喜愛聽、能聽懂的語言把十九大精神宣講到村、到戶、到田間地頭。

而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自然村寨,駐村幹部充分發揮當地「本土」宣講員的作用,用少數民族語言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增強了宣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緊貼熱度,宣講內容群眾關切

「以後山裡的娃娃讀書就方便多嘍,不用進城就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10月30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掛職幹部、思南縣涼水井鎮茶山村第一書記顧峰毓來到白蠟園組,以院壩會的形式,圍繞基層群眾關切的問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顧峰毓的話還沒說完,便贏得了群眾的陣陣掌聲。

為了讓宣講更接地氣,更貼近群眾日常生活,抓住群眾的「興奮點」,全市廣大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緊扣基層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話題,結合具體的鮮活事例,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講給群眾聽,讓宣講受歡迎,讓群眾得實惠。

「我就是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就業崗位,除了幹農活,還有更多的打工收入……」在石阡縣河壩鎮普興村黨的十九大宣講院壩會上,該村下普組的群眾李春說出了心願。

普興村的村委會院壩裡,在該村第一書記杜勇軍的積極組織下,30多名黨員群眾圍坐在一起討論黨的十九大報告。

這樣的場景在黔東大地的各個村寨並不鮮見。連日來,全市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圍繞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內容開展宣講活動,詳細解讀惠民政策,及時解答基層幹部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動力。

保持力度,宣講實效體現在實處

「我們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在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會上,該村第一書記張程號召村組幹部要凝聚思想向貧困發起決戰總攻。

張程和其他的駐村隊員結合當前的脫貧攻堅秋季攻勢,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時,談發展、話脫貧,不失時機地做群眾思想工作,及時化解「組組通」道路硬化、「四改一化一維」工程項目實施中的困難問題,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全村「四改一化一維」已改299戶,竣工率達92%,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大大激發了群眾的發展熱情。

「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決戰脫貧攻堅,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寨轉村駐村幹部羅勇堅決地說。

地處寨英鎮北部的寨轉村有11個村民組,565戶2884人,土地及荒山面積達5000餘畝。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之後,頓時消除了群眾的擔憂,激發了全村群眾利用閒置土地及荒山發展油茶產業的熱情,很快就解決了之前流轉土地中的不少問題。

11月6日,該村油茶項目產業基地順利開工。據貴州匯生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介紹,這個油茶產業項目可以用活閒置土地資源,增加群眾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油茶產業項目將帶動72戶264名貧困戶脫貧致富。

學習好、領會深才能將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市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用「老百姓的話」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轉換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例子,真正讓幹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使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推進發展的強大動力。(李才)

來源:銅仁日報

(責編:陳晶晶(實習)、陳康清)

相關焦點

  • 黨的聲音傳遍鄉城的「三鄉一鎮三寺廟」
    甘孜州委群眾宣講團和諧鄉村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走進鄉城縣尼斯鎮、水窪鄉、熱打鄉、正鬥鄉以及桑披寺、日然寺和拿格寺,用群眾和僧侶「聽得懂,能理解」的話把黨的聲音傳遍「三鄉一鎮」,該縣4個鄉鎮3座寺廟共7 場次3162名農牧民群眾和僧侶聆聽宣講。
  • 鄉村「金話筒」傳遞黨的好聲音
    連日來,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先後組織知客宣講隊、文藝小分隊、百姓宣講團等隊伍深入農村、企業、學校、社區等地,打造基層宣講「輕騎兵」,打通基層宣講「最後一公裡」,切實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推動全會精神在昭化大地廣為傳播。
  • 獅山榕樹頭大喇叭播音員:粵語播報十載 傳遞黨的"好聲音"
    獅山榕樹頭大喇叭播音員:粵語播報十載 傳遞黨的"好聲音" 2019-07-22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山:幹部變身「宣傳員」 傳播黨的「好聲音」
    萬山扶貧幹部變身「宣傳員」,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將黨的「好聲音」送到群眾身邊。,更要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黃道鄉黨政辦工作人員姜謝表示,下一步,黃道鄉將繼續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入戶宣傳,讓老百姓知悉黨的好政策好聲音,讓老百姓有信心把生活越過越好,越過越幸福。
  • 惠民聲音又響起!大喇叭「喚醒」焦作鄉村
    「從大喇叭裡,我們了解了各項好政策,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朱振義說。隨著信息傳播渠道和方式的日益增多,農村大喇叭逐漸成為人們鄉愁記憶裡的聲音,很多村莊的大喇叭一年到頭也響不了幾次。如今,該街道用新技術、新手段把原有的大喇叭重新連起來、用起來,讓群眾在田間地頭就能及時了解各項惠民政策。
  • 看溫州「好聲音」如何傳遍五大洲
    那麼溫州如何利用好溫州人資源,聯接中外、溝通世界?1月9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記者齊聚溫州,探究溫州「好聲音」傳遍五大洲的背後秘訣。營運至今,該報紙也成為溫州在歐洲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平臺。此外,在手機移動端,溫州先後在海外開通義大利中文手機報、法國中文手機報、西班牙中文手機報,播發新聞3300多期,其中義大利中文手機報擁有11萬訂閱用戶。除了看,更能聽。
  •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寫好鄉村振興「答卷」
    張新宇強調,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注重基層幹部培養,建立務實管用制度,狠抓工作責任落實,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武義答卷」。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柳尊科參加調研。  修舊如舊的葉長老街、鵝軟石搭砌的景觀小品、如火如荼建設中的仿古亭臺……經過環境綜合整治,如今的葉長村已是步步皆景。張新宇一行穿過老街巷道,不時駐足觀看。
  • 大喇叭:把新時代聲音播進農民心田
    「聽得見、聽得清、學得上」,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屯屯通」的大喇叭,讓黨的聲音在鄉村走通「最後一公裡」,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鄉村落地生根,激勵大家奮勇走上振興鄉村新徵程
  • 把黨的聲音傳播到百姓心坎
    宣講小分隊發揚烏蘭牧騎為基層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幾天來一路把黨的聲音傳播到百姓心坎。先後來到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市直機關作專題輔導報告。李春林圍繞黨中央關於國際國內形勢、新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戰略安排等重要問題展開宣講。
  •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鄉村喇叭響起來 全會...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鄉村喇叭響起來 全會精神進萬家 2020-12-22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用青春力量傳播黨的聲音
    12月8日,地處高寒山區的開遠市碑格鄉政府的會議室,室外寒意陣陣,室內座無虛席,掌聲陣陣,暖意融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青團紅河州委「青年宣講團」宣講會在這裡舉行。原來,自12月7日以來,在共青團紅河州委的組織下,全州各地團員青年動起來了,下基層、到社區、進學校……以各種形式向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團員青年要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在鄉村治理中擔當主力,用實際行動講好共青團的故事、講好農村青年的故事。」宣講中,共青團紅河州委書記王江飛的話引起大家的共鳴,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 《相約滎經去旅行》成功入選「鄉村好聲音 第二季暨四川省首屆鄉村...
    日前,滎經縣原創歌曲《相約滎經去旅行》、《等那滿山鴿子花開放》亮相「鄉村好聲音」舞臺,經過展演錄製、評委評分、網絡投票等環節,最終由滎經縣融媒體中心、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選送的《相約滎經去旅行》以評委評分第一、綜合得分第五的好成績成功入選「鄉村好聲音第二季暨四川省首屆鄉村十大金曲」。
  • 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用好「黨課+主題黨日」,講好「支部故事會」,不斷將源頭活水引入黨員心間。截至目前,全市各級黨組織以「主題黨日」為平臺,開展1.2萬餘場黨課,參與黨員超15萬人次。落實制度常態講,通過支部書記上黨課、支部黨員互講黨課,促使「我要聽黨課」成為「必修課」、「我要講黨課」成為「必答題」。
  • 天津多種形式傳遞黨的聲音 傳播五中全會精神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各界用多種形式傳遞黨的聲音,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為了讓宣講接地氣兒,他們到各自宣講的領域,收集素材,有針對性備課,陸續深入企業、學校、鄉村,把黨的理論送到基層百姓身邊。南開大學法學院組織了一支數十人的基層宣講小分隊,按照民主法治、基層治理等不同內容,將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精細化宣講。在南開區嘉陵北裡社區,宣講員結合《民法典》中具體案例,幫助大家加深理解全會精神中民主法治、社會保障等內容。
  • 用青春力量傳播黨的聲音!我州組織團員青年分赴各地宣講
    用青春力量傳播黨的聲音!共青團蒙自市委開展宣講「團員青年要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在鄉村治理中擔當主力,用實際行動講好共青團的故事、講好農村青年的故事。」
  • 洛陽理工學院開展「黨的創新理論進鄉村」宣講活動
    原來,這是洛陽理工學院組織的「黨的創新理論進鄉村」活動,來自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侯丙孬、範會勳、朱宇強、申豔紅等4名教師分別圍繞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和偉大復興等內容為老鄉們進行了講解。講到興處,侯丙孬還即興為鄉親們演唱了一段豫劇《朝陽溝》選段,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精彩的宣講,貼切的語言不時引得群眾陣陣掌聲。
  • 張簡 | 鄉村的聲音(散文)
    雞鳴是喚醒鄉村的最早的聲音,它比朝霞起的早,比露水落得早。雞鳴三遍大約是早晨5點。在鄉村的清晨,沒有鬧鐘定時的時候,雞鳴就是我們起床上學的標準時間。年少時走在漆黑的上學路上,被自己幻聽的腳步聲嚇到過,被看錯的遠遠的黑影嚇到過,微弱的手電筒驅不走內心的恐懼。一步一步走過少年,用蹣跚的腳步丈量睡意朦朧的早讀路。散落在村莊裡的雞鳴聲,是鄉村的鬧鐘。
  • 農村「大喇叭」要當好黨的「傳聲筒」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依託「村村響」的農村「大喇叭」重新響起,既順應了村民的客觀需求,也與當前中國社會重視鄉村文化建設的時代背景契合。 重新叫響的農村廣播,不僅要成為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更要成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連心橋」和傳播黨的好聲音的「擴音器」,進而成為鞏固黨輿論陣地的重要一環。
  • 【津雲微視·現場】天津各界用多種形式傳遞黨的聲音,講好五中全會...
    內容提要:天津各界用多種形式傳遞黨的聲音、傳播全會精神,把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各界用多種形式傳遞黨的聲音、傳播全會精神,把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
  • 手機裡傳來黨的聲音
    本報訊(記者黃帝楚)「今天是您的入黨紀念日,芙蓉區委組織部感謝您多年來在本職崗位上默默無私的奉獻,希望您為黨的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幾天前,正在芙蓉區定王臺社區居民家中走訪的社區黨員易勵新突然收到這條祝福簡訊,心裡熱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