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片
開片是陶瓷釉面的一種自然裂紋現象,不是缺陷。相反,匠人掌握了開片的規律後,還把開片釉作為一種特殊的瓷器裝飾。
因此,建盞也有這樣一個開片過程,並且卡片時間不一。有的建盞一會有開片,有的建盞則是在幾天後才會出現開片現象。
建盞釉面小孔
若是用放大鏡來看,建盞釉面會有不少細細的小孔,因此有的盞友會疑問:這些小孔算是建盞瑕疵嗎?其實小孔不算瑕疵,只是因為建盞特定的工藝決定這種現象的出現。
建盞胎土使用的是含鐵量很高的粘土,並非其他瓷器使用的高嶺土,所以即便玻化再好的建盞,都不能完全消除燒制時產生的表面小孔。
因此,建盞釉面小孔不能被稱為瑕疵。所謂「無孔不盞,無盞不孔」,大概也是如此了。
縮釉和過火
如果建盞出現局部縮釉,那肯定算是瑕疵。不過有的工藝師就專門燒制縮釉風格的建盞,這樣又算是另一種情況——建盞中的特色類型。
過火與縮釉的情況相類似,是否為瑕疵都是相對的,沒有明確的界定,也算是一種特殊釉面。有的盞友認為是瑕疵,也有盞友當做另類的建盞把玩收藏。
盞口摸著顆粒感
由於建盞原料中加入了石砂英,因此除了產生鐵胎之外,還可以提高其耐熱度,降低建盞的廢品率。而建盞的沿口釉比較少,不能完全把石砂英給遮蓋。因此摸上去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顆粒感。
釉面雜斑
建盞燒製取自天然原釉礦,胎土也是來自建陽當地,因此釉面斑紋的產生是雙重結合反應的結果。不管胎與釉中哪方面出現了不均勻,那釉面絕對會發生變化。
建盞許多釉色的燒制形成區間載,即便是高低1℃都會出現明顯變化。臨界點如此之窄,當然更容易出現不均勻的情況。
口沿釉偏幹
首先建盞是一個整體,有的斑紋因為溫度更高、釉流動更大,這也就決定了口沿的厚薄程度。所以某些花紋的形成必然幹口,就算是宋代老盞也無法避免。
此外,器型也是影響幹口的一個重要因素,器型比較陡或者比較平緩,都會影響釉的流動。而匠人在不改變花色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完善器型,達到最好的表達。
入窯一色,出窯萬千。只有了解建盞的「不完美」,或許才能真正手中建盞的珍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