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有哪些「瑕疵」容易被誤會?玩盞之時,盞友需要注意什麼?

2020-12-18 宋韻建盞

開片

開片是陶瓷釉面的一種自然裂紋現象,不是缺陷。相反,匠人掌握了開片的規律後,還把開片釉作為一種特殊的瓷器裝飾。

因此,建盞也有這樣一個開片過程,並且卡片時間不一。有的建盞一會有開片,有的建盞則是在幾天後才會出現開片現象。

建盞釉面小孔

若是用放大鏡來看,建盞釉面會有不少細細的小孔,因此有的盞友會疑問:這些小孔算是建盞瑕疵嗎?其實小孔不算瑕疵,只是因為建盞特定的工藝決定這種現象的出現。

建盞胎土使用的是含鐵量很高的粘土,並非其他瓷器使用的高嶺土,所以即便玻化再好的建盞,都不能完全消除燒制時產生的表面小孔。

因此,建盞釉面小孔不能被稱為瑕疵。所謂「無孔不盞,無盞不孔」,大概也是如此了。

縮釉和過火

如果建盞出現局部縮釉,那肯定算是瑕疵。不過有的工藝師就專門燒制縮釉風格的建盞,這樣又算是另一種情況——建盞中的特色類型。

過火與縮釉的情況相類似,是否為瑕疵都是相對的,沒有明確的界定,也算是一種特殊釉面。有的盞友認為是瑕疵,也有盞友當做另類的建盞把玩收藏。

盞口摸著顆粒感

由於建盞原料中加入了石砂英,因此除了產生鐵胎之外,還可以提高其耐熱度,降低建盞的廢品率。而建盞的沿口釉比較少,不能完全把石砂英給遮蓋。因此摸上去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顆粒感。

釉面雜斑

建盞燒製取自天然原釉礦,胎土也是來自建陽當地,因此釉面斑紋的產生是雙重結合反應的結果。不管胎與釉中哪方面出現了不均勻,那釉面絕對會發生變化。

建盞許多釉色的燒制形成區間載,即便是高低1℃都會出現明顯變化。臨界點如此之窄,當然更容易出現不均勻的情況。

口沿釉偏幹

首先建盞是一個整體,有的斑紋因為溫度更高、釉流動更大,這也就決定了口沿的厚薄程度。所以某些花紋的形成必然幹口,就算是宋代老盞也無法避免。

此外,器型也是影響幹口的一個重要因素,器型比較陡或者比較平緩,都會影響釉的流動。而匠人在不改變花色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完善器型,達到最好的表達。

入窯一色,出窯萬千。只有了解建盞的「不完美」,或許才能真正手中建盞的珍貴吧。

相關焦點

  • 建盞收藏需要什麼技巧?玩盞之時有哪些事項要注意?
    接觸建盞時間長了。很多人都知道,玩盞不僅要對建盞情況瞭然於胸,更要懂得玩盞之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要幻想著一天就能成為建盞收藏家。玩盞,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收到極品建盞,更多的是要看緣分。
  • 建盞多少錢?玩盞時需要注意什麼?記住8點,玩盞不走岔路
    隨著建盞的燒制技術越來越成熟,相關市場也跟著繁榮了起來,建盞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有些新入門的盞友很怕不小心走岔路,所以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建盞的8個要點。1 需求購買一隻建盞,首先要知道自己買盞得到目的,實用還是收藏,自用還是送人。知曉了自己目的,買盞之時才會更有選擇性。如果是為了平時喝茶用,手工或機壓的區別不是很大,關鍵買入的建盞必須是正兒八經的盞。要是不差那幾百塊錢,建盞選入一隻全手工的盞,那時你能體會到另一種質感。
  • 建盞喝茶的好處有什麼?怎麼選擇茶盞?挑選之時需注意哪些?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亦是如此,若是想要品上一盞好茶,茶器非常重要。很多經常喝茶的朋友都明白,品茶之時講究,察色、嗅香、品味和觀形,要想要完成這些,就必須選對合適的茶器。有人疑惑:不就是喝茶嘛,為什麼非要選擇建盞,其他杯子也可以啊?其實選擇一隻好的茶盞,足以影響到品茶時得到感覺。用不同質地、顏色、形狀、大小、高低、薄厚的茶盞來進行品茶,茶湯的香氣和味道,可能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同的氣質,很多時候甚至會差距大到,令人感到驚訝。
  • 建盞是什麼?柴燒盞一定比電燒盞好?建盞是越貴越好嗎?
    建盞的釉的釉是否有重金屬,最早應該從假建盞上面說起,也就是那些不是本地材料的外地仿製品。 而建盞所帶有的特色,兔毫、鷓鴣斑之類的紋理,必須用本地材料才能燒制而成,外地茶盞沒法達到這個水平,尤其是曜變盞。
  • 建盞怎麼看好壞?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柴燒盞有啥特點?
    雖然這種燒制方法與現在的環保理念,或多或有一點違背,不能像以前那樣,成規模的燒制,但是盞友們對柴燒建盞的喜愛,還是一點沒減少。今天講的話題,也有關於此,大家喜歡建盞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柴燒建盞有何特點?首先,為什麼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
  • 你的建盞養出的「七彩」是真的嗎?養盞到底有什麼講究?
    想必很多盞友都知道,建盞如果使用時間長了,不日常清潔的話,會形成一層茶葉汙垢,但有也會有不少盞友誤認為這是他們養出來的七彩寶光。建盞養成色彩確實美麗,想把建盞養出彩的想法,絕對沒錯。但是偽七彩可是日常使用清潔工作不到位,形成的問題,是沒有喝完或放得時間較長的茶水、或沒有得到及時清洗使用過的建盞暴露在空氣中,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鏽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若是只從健康角度考慮,建盞和其他茶盞沒什麼不同的,不清洗不衛生。因為長時間不清洗的建盞,是黴菌滋生的溫床。
  • 建盞二次復燒是作假嗎?建盞全新作假騙局總結,助你煉就購盞慧眼
    1、未使用建盞工藝的整器劣仿按理說,新盞要冒充老盞,至少要在風格上與宋盞接近。然而市面上卻有一種打著"建盞"的招牌,實際上連鐵胎和鐵系-分相結晶釉都不具備的劣仿品,各種五花八門的顏色瞎塗一通,隨便做個出來變大言不慚地稱其為曜變、油滴。這種"一眼假"的仿品比較容易分辨,此處不再詳談。
  • 建盞是什麼?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宋韻建盞老劉告訴你答案
    對於很多沒有接觸過建盞的朋友,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盞是什麼?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今天,宋韻建盞老劉就來告訴大家這個答案。我們先來說建盞是什麼。從那時起,也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建盞文化從業師傅,直到2009年建盞被評為非遺,這些一直在幕後為了建盞文化默默奉獻的師傅才從幕後走到了臺前,陸陸續續的被評為建盞文化傳承人,建盞由此也進入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說完建盞的由來,下面就是很多朋友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
  • 西壩古窯茶盞的歷史與特徵
    昨天與一玩瓷的藏友嘮了幾句古窯瓷的價值及認識,一至認為將來不久古窯瓷的價值會有新的發現。我本不是一個玩瓷人,是個外行,但對美的認識,還是有一眼的,調侃「濃妝豔抹不及天生麗質」,又有常言「大道至簡」、「大美至素」。也正好,一四川藏友發出一堆樂山西壩窯的瓷件兒,由此,就說道幾句。
  • 中國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黑釉茶盞獨樹一幟,好的建盞具備這3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建窯所產的這個茶盞的確品質上乘,製作精良。那麼說到一個好的建盞,應該要具備哪些特質?今天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1.第一特質——鐵胎首先看器物最直觀的無非就是胎、釉、造型這方面,很多人拿到建盞就習慣直接翻過來看盞底,觀察盞的胎質、施釉和修足。
  • 建盞精品是什麼?建盞的好壞怎麼區分,怎樣分辨建盞的好壞?
    後來建盞雖然因為不可逆的歷史原因,沒落了八百多年,但經過國家扶持和工藝大師們的不懈努力,建盞這一世界陶瓷藝術的瑰寶還是被恢復了。不過,相對於普通的茶杯、茶碗,光彩奪目的建盞對於很多人而言,還是顯得有些稍稍神秘。特別是對剛入門的盞友來說,雖然非常感興趣,但卻遲遲不敢入手,老是害怕高價買到不好的一些建盞。
  • 建盞茶器只是鬥茶?為何說建窯是天下茶盞第一窯?又有什麼影響?
    古代燒制茶盞的窯口很多,唐代的時候有邢窯和越窯,宋代則有耀州窯、定窯和饒州窯。不過這些窯口無非就是用來品茶的,只有建窯的釉瓷茶盞是可以用來鬥茶的。建盞和茶相互發展,飲茶這一生活日常,慢慢演變成了一種遊戲,在遊戲中分出勝負,從而把建盞進化的到極致,也將茶文化推到了一個巔峰。那麼作為燒制建盞的建窯,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又是如何呢?建窯地位的高的朝代是在兩宋,作為皇帝的宋徽宗趙佶,雖然治國無能,但作為一個文人玩家,卻怎麼也繞不過它。
  • 茶都適合用建盞喝嗎?哪些茶不適合建盞喝?
    唐時飲茶之風日熾,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設茶宴待客者。關於茶宴的正式記載始於中唐時期。至宋代飲茶風較唐代更為興盛,朝野之中遍行茶宴,皇帝曲宴點茶、百姓品茗鬥茶之例數不勝數。建盞作為宋代茶文化巔峰的產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以茶會友,行盞論道不失為一種讀書人的風尚。
  • 建盞器型科普:缽體盞 · 禪茶本一味
    藍麒麟缽體盞在佛教律制上,「缽」有「體、色、量」三事相應。時四天王,疾以金缽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彼四天王,更將銀缽、玻璃缽、琉璃缽、赤珠缽、瑪瑙缽、硨渠缽相繼奉上,悉皆不受。時以石缽奉上;佛又思維:若受一缽,餘王必怨。我今總受四缽,持作一缽;次第相疊,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缽,邊現四唇。而說偈言:「我昔功德諸果滿,以發哀憫清淨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淨牢固施我缽」。
  • 黃文勇盞中皇帝之中堂盞
    中堂盞是非遺傳承人黃文勇「盞中皇帝」系列的其中之一。黃文勇現任南平市建陽區御窯陶瓷研究所所長,從事建盞、將口唐窯青瓷技藝的研究與燒制。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南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陶瓷工藝一級技師。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同是宋人為了鬥茶、點茶之用而衍生的黑釉茶器,黑陶黃紋的木葉盞似乎與同期的兔毫、鷓鴣盞不太相同,也並不利於鬥茶時的觀察湯色,那麼木葉盞是建盞嗎?有何區別?關於木葉盞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史載木葉天目產于吉州窯,是宋元時期最富創造性的民間窯場,吉州窯是宋代另一個黑釉瓷的重要代表。
  • 這些極品油滴盞,你見過幾個?
    油滴建盞是建盞中很常見的,也是很多建盞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盞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紋,實際上卻擁有不一樣的美感。一些極品油滴盞,更是許多盞友一直在尋找中的。一、知名傳世油滴盞由宋代傳承至今、器型完好的油滴盞,數量極其稀少,價值已不可估量。
  • 茶杯茶盞茶碗,選哪個喝茶?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不過,正所謂任何事物都有其複雜性的一面,雖然喝茶關鍵點在茶,但茶杯的力量,足以改變茶湯的風味。一個小小的茶杯,有叫杯,有叫盞,有叫碗,很多時候一個看似平常不過的舉動,較真起來瞬間手足無措。  杯、盞、碗?你用哪個喝茶?  會友親朋以茶相待是國人習以為常的基本禮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閒暇時喝功夫茶也已經十分普遍。
  • 黃文勇的「盞中皇帝」
    匠人黃文勇,1981年1月出生與福建省南平建陽區,是非遺傳承人黃美金之子,出生於陶瓷世家的他,從小便跟著父親黃美金學習陶瓷的燒制技藝,在父親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下,年紀輕輕便能獨立完成建盞的整套燒制流程,於2018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盞中皇帝」,推出十多款新品,器型為他個人獨創,而且申請到國家專利,其個人作品獲得眾多獎項,並被多家博物館收藏,深的玩家喜愛。
  • 為什麼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兔毫盞究竟該如何欣賞?
    釉色對於建盞是鑑賞的重點亦是靈魂之所在兔毫作為建盞經典斑紋之一該如何鑑賞兔毫盞的前世今生兔毫盞是宋代建窯所產,建窯遺址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在水吉遺址處建盞殘片堆積成山,其中有許多都是兔毫殘片。由此可推斷在當時兔毫盞的產量最大。雖然這些歷經千年風雨的窯場,窯火已經冷卻許久。但連綿的山巒,遍野的蘆草中掩藏的殘片和窯具,仍然在訴說著古建窯的傳奇。兔毫盞為何興起兔毫盞的興起與宋代茶文化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帶動了貴族士大夫的好茶鬥茶風氣,由此擴展到社會各階層,使品茶、鬥茶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北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