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是什麼?它意思是指建窯的釉茶碗,因為產自宋代建州建安縣,所以稱為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在宋代,建盞儘管能深得皇帝喜愛並被列為皇帝賜茶的專用茶具,但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能隨意使用,甚至寺僧用來喝茶、託缽僧用來化緣都可以。當時鬥茶風尚盛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後來建盞雖然因為不可逆的歷史原因,沒落了八百多年,但經過國家扶持和工藝大師們的不懈努力,建盞這一世界陶瓷藝術的瑰寶還是被恢復了。
不過,相對於普通的茶杯、茶碗,光彩奪目的建盞對於很多人而言,還是顯得有些稍稍神秘。特別是對剛入門的盞友來說,雖然非常感興趣,但卻遲遲不敢入手,老是害怕高價買到不好的一些建盞。那究竟什麼樣子的建盞才是精品建盞,建盞的好壞該怎麼區分呢?
每隻建盞都獨一無二
相信不少購買過建盞的朋友都遇到過,在買建盞時,賣家一定會告訴你,咱們的每一隻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聽著像忽悠人,但確實是一句實話,因為這個世界上確實沒有一隻建盞是相同的,就像世界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而這種獨特性與建盞在燒制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密不可分。
建盞胎底的胎料上會選用含鐵量很高的瓷土,至於釉水一定要用建陽水吉鎮特有的釉,匠人們把帶有紅色的釉料在水裡浸泡後,加入草木灰、長石等配料,就製成了建盞所需的釉水。
石灰釉在高溫中流動性強。低溫時,結晶則生成了各種奇特的斑紋。斑紋在不同光線下色澤和明暗也不同,變化非常豐富。
也就是說,在建窯一千多度左右的密閉高溫下,釉水是會在器皿表面流動的。建盞工藝師無法對流動的釉水施加具體的影響,只能通過對溫度高低的控制,大概掌控建盞的釉面斑紋。
所以,每一件光輝奪目的建盞,都是由流動的釉水,溫度和時間,還有建盞匠人們,共同醞釀出來的獨一無二的結晶。
「柴燒」or「電燒」
電窯作為現代控溫工具,因為可以恆溫控制,所以燒出穩定,釉面華麗光亮的顏色,而柴窯溫差大難以恆溫控制,釉呈色不易控制,容易燒出深深淺淺的效果,極難出現精美的釉面花紋,但成品釉面自然潤澤度好,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
柴窯會有燃燒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加上松柴裡富含的油脂,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電窯的華麗光亮的釉面效果截然不同。
不過,電窯的出現,讓建盞得到了普及,市面上大部分的建盞出至電窯,因為電窯溫度好控制,釉面花紋精美。柴燒建盞的價值在於複製了傳統工藝的美感,玩柴燒玩的是建盞的歷史和文化。
至於在選材、用料上,柴燒和電燒沒有到沒有什麼差別,電窯畢竟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溫度相對柴窯更好控制,是古人窮盡畢生用柴燒追求的效果。我們要追的就是古人高雅的審美趣味,而不是本末倒置去追求「柴燒」這兩個字,柴燒也好、電燒也罷,找到適合自己的欣賞角度,自己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
建盞的好壞怎麼區分?
事實上,盞友們在討論建盞的價值時,主要還是看美觀程度和燒制難度,具體來說就是從器型、斑紋、胎質、釉的原料這幾個方面看。胎土、釉料前面都提到了,下面主要再來具體說一下器型和斑紋。
1器型
不管是哪種器型,對於一件不錯的建盞來說,一定要滿足器型規整,無大的變形和凸起,不開裂,無氣泡,少針眼這些必要條件。
而判定器型是否圓潤可以從盞口用肉眼觀察,判定是否畸形的方法是,可以將建盞倒扣的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看和桌面是否貼合的很好,如果左右晃動沒毛病,說明變形嚴重。針眼開裂也是可以用肉眼觀察出來的。
2斑紋
拿兔毫盞斑紋為例,它的底色應該是青黑色,即黑中帶青,紋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較強的三維立體效果,尤其是兔毫能夠從盞口延伸至盞底者為最佳。而如果要購買油滴盞的話,最好是那些斑點大小不一,盞內外斑點分布均勻的建盞。
建盞的美感完全取決於表面的斑紋,每一位匠人做出來的斑紋都有明顯差別,就算同一位大師,同一個窯口出來的建盞斑紋也可能有很大差別,所以哪種斑紋好看還是屬於個人主觀問題。
結語
建盞的精品一定離不開幻彩效果,好的建盞會泛發出藍色,銀色,金色等效果,而且在光下或者裝進茶水後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
最後要提醒各位盞友的是,永遠不要隔著文字、圖片喜歡建盞,實踐出真知,多去看一看真正的建盞,感受和把玩,長年累月,玩得多了,也就能辨別建盞品質好壞了。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